有了计算机之后,我们结合到X光拍片中,出现了CT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有了AI之后,如果我们也结合到X光拍片中,将出现的「动态CT」会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去年开始,大语言模型使得AI成为全社会的热点,微软研究院负责人彼得·李(Peter Lee)写了本《超越想象的GPT治疗》,畅想了大语言模型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但事实上,这些对AI在医学中应用的设想,都还只是局限于一个非常低级别的辅助位置。比如帮助读片,帮助判断皮肤病,辅助诊断,或者蛋白设计、药物筛选等等。
即使大语言模型通过了美国执业医师考试,这其实也是把AI放在一个完全低级的辅助位置,而远没有开发人工智能的更大价值。
本期嘉宾是来自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吴鸿智教授,他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设想——
人类的感知能力其实非常有限,如果从获取物理世界信息开始,都是以适应于AI的方式进行的,由AI决定获取哪些信息,如何获取信息,然后进行人工智能分析。而这些适应AI的信息,可能我们人类压根儿看不到也感知不到。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有更具想象力的成果。
比如,以更小的辐射剂量,获得更加清晰和诊断效果的「动态CT」检查。
当然,本期的讨论还仅限于科学技术层面,而对于相应的伦理问题,我们确实没有答案。不过我们相信,儿孙自有儿孙福,相信未来应该可以发展出适应人工智能生产力的新型伦理模式。
本期内容
* 现在的CT检查是如何工作的,为什么拍CT需要屏气?
* 目前的动态CT检查是怎样的?有哪些缺陷?
* 如何以适应于AI的方式获取物理世界的信息?
* 将硬件与软件整合在一起的AI工具是如何工作的?
* 为什么使用AI可以降低辐射剂量?
* 自然科学或者医学级别的AI,和GPT所代表的大语言模型区别在哪?
* 如果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工作都交给AI,那人类的价值在哪里?
* 如果把AI类比于抽血化验,医生的工作将有怎样的转变?
人员介绍:
本期嘉宾:
吴鸿智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播:田吉顺
策划:田吉顺
制片:田吉顺
摄像:田吉顺
剪辑:田吉顺
联系我:
邮箱:tianjishun@gmail.com
YouTube:@医学九号半
B站:@医学九号半
微信视频号:@医学九号半
知乎:@田吉顺
微博:@妇产科医生田吉顺
微信公众号:@田田田太医
腾讯新闻:@医学九号半
podcast:@医学九号半
小宇宙:@医学九号半
备注:推荐使用YouTube订阅收看,这应该将是最快最全的渠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