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我们恐怕不会对它有任何了解,但也许能够了解一下我们自己。”
本期我们讨论的作品是波兰科幻小说作家斯坦尼斯瓦夫·莱姆于1961年出版的科幻小说《索拉里斯星》。这部作品先被译作法语,后由法语转译成英语,于1970年出版,成为莱姆在英语界最负盛名的作品。它被认为是科幻文学中的经典之作,曾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和广播剧。
故事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人类在充满谜团的索拉里斯星上试图和外星生命沟通,然而异样的事件却不断发生。索拉里斯这颗行星被海洋覆盖,而且这片海洋似乎有着自己的意识和记忆,能够触及人类的心灵,引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恐惧、希望或者愧疚等情感,然后创造出这些情感对应的人类幻觉。
和传统科幻作品相比,它故事性不强,哲学和心理学相关的描述有很多,让我们的读书会有了一次非常神奇的讨论体验:在几个话题之间来回反复,却无法给出最终的定论。
我很难说这是一本很好读的科幻小说,但必须承认它很有深度。就像书里所写,“我内心中可能有一些想法,一些意图和希望,有的残忍,有的美好,有的则充满杀机,而我对它们却一无所知。人类已经着手与其他世界、其他文明相接触,却还没有完全了解自己的犄角旮旯,自己的死胡同和竖井,还有自己被堵起来的黑乎乎的门户”,似乎道尽了科幻主题下冲突和对抗中最核心的那部分东西。
【谁在聊】
主持:然少
Ryan、咸慧
【时间轴】
01:35 阅读《索拉里斯星》的整体感受
08:00 《索拉里斯星》与其他科幻作品的不同
03:55 当对文明的认知不同,不同群体间的优越感还会存在吗?
10:00 引入第一次接触:什么是接触?
11:00 小说里关于“接触”的定义,以及我们所理解的“接触”
12:45 影视作品中不和平的接触
13:47 书中人物对索拉里斯星的态度
14:52 当两种文明碰撞,一定会产生对抗吗?书里这种态度的由来以及作者的影射
16:00 对比欧洲人发现美洲新大陆后的行为
16:12 二战:有可能的写作背景?
17:12 不同的文明间会有和平的接触吗?
17:44 人性风评持续被害
19:16 和平的唯一方案?
19:55 书中人物对于访客的攻击性从何而来?
21:51 索拉里斯星上的访客是人吗?
22:51 决定“你”是“你”的关键因素是肉体还是记忆?
23:23 为什么在一个星球上会出现两个一样的“人”?
25:55 第二个一模一样的访客会拥有第一个访客与书中人物相处的记忆吗?
27:00 人类思想是访客(模仿体)记忆的关键吗?
29:00 如果星球上同时出现N个访客(模仿体),TA们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29:35 克里斯真的爱哈丽吗?
30:35 克里斯爱的到底是哪个哈丽?爱她还是杀死她?
35:30 为什么克里斯能平静地接受第二个模仿体哈丽的离开?
36:00 为什么斯诺特说哈丽不会再回来了?武器的作用还是执念消失?
38:00 其他人对访客的态度以及对他们访客的身份
41:30 作者将人性的恶投射在写作中
42:27 为什么这部作品有这么高的评价?
43:35 作品中的二战联想
46:00 潜意识:人能不能对自己的潜意识负责?索拉里斯星有意识和智慧吗?
47:00 索拉里斯星:让人类看到自己
48:32 成长中的索拉里斯星和AI,以及人类能否第一时间察觉到AI的意识?
50:50 闲聊2023年的AI发展和应用
53:00 AI新应用:跨国星探,以及某些职业的消失
55:00 AI的感知时差
56:55 结论:索拉里斯星是否有意识
57:15 书中的道德冲突
58:44 科幻作品里的替身文学
59:45 克里斯最深的恐惧是什么?为什么他后期会陷入一种几近崩溃的状态?
1:02:12 章节“梦”:对克里斯状态的暗示
1:03:30 吉巴里安是梦里的人还是现实中的访客?
1:06:40 是完成式的结局吗?
1:07:45 第二个哈丽尝试自杀对克里斯造成的影响,以及克里斯最后的状态
1:11:00 尾声:一次非常神奇的读书讨论感受,下本书读什么,以及闲聊《繁花》、上海和王家卫
【提及的作品】
书籍:
《小灵通漫游未来》叶永烈
《海底两万里》凡尔纳
《三体》刘慈欣
电影:
《降临》
《世界末日》
《独立日》
《阿凡达》
【剪辑&音乐】
剪辑:然少
音乐:is that what everybody wants(影版Solaris主题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