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山泉引发的争议虽然渐渐平息,但这场闹剧背后的心理机制仍然值得分析。从今年一月起,以“战马行动”为代表的部分自媒体用户,通过牵强附会、借题发挥,把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符号硬是解释成“媚日”“辱华”的“日本元素”,撩拨着大众的敏感情绪,其影响也早已不限于短视频平台,并在一场针对农夫山泉及其创始人钟睒睒的网络猎巫中达到高潮。
我们觉得这种反智的构陷本来没什么可说的,不过其中确实有很多能够提炼的思考。它们关乎能指与所指、隐喻和象征、仇恨与舆论。借助于雪耻型民族主义的解释逻辑,个体生活中的不幸遭遇得以与民族的苦难命运合为一体,由此超越了个人的卑微感,上升为一种复仇的悲壮体验。当精明的阴险、狂欢式的蒙昧盛行之时,我们又该如何自处?
|谈话人
蛋妞、小盒子
|内容提要
汉字、基本图形的联想,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倒农夫山泉”:网上与现实的体感差异,精致的歹毒
剧本短视频的兴起:伪装成实拍社会新闻的剧本表演
平台的“评论”权重:钓鱼帖热衷“拉踩”挑拨情绪,获得算法加权
@老蒋巨靠谱《一场反智闹剧》:是谁给了“战马”们肆无忌惮的底气?
刘擎“雪耻型民族主义”:仇恨是一件很累的事,但仇恨也是转移注意力的麻醉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