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份的过节余味差不多褪去了,营养过剩以后,有没有人想喝着棒子面粥、就着咸菜,过一阵子清净日子呢?
过节期间前门大街上的六必居见闻,让我们促成这一期的“咸谈”话题。
这一次啊,我们不咸不淡的聊一些各家各户的吉祥三宝,希望听完以后您在餐桌上常备的各类小菜儿,也能和我们分享一下。
本期鲁西西提到的茶咖品牌:
本期提到的咸菜:
- 麻仁金丝
- 甜酱甘露
- 酱黄瓜+糖蒜
- 小酱菜
- 水疙瘩
- 春不老(保定)
- 涪陵榨菜
内容重点:
05:40 让白景琦惦记着的六必居的咸菜就窝头
09:00 生病必备的伴粥佳品:甘露
11:10 汪曾祺写过一篇聊咸菜的文章,我们听听他咋说的
东北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临潼三宝: 石榴、柿子、石子饼
桂林三宝 腐乳、三花(酒)、剁辣椒
内蒙古三宝: 莜面、 山药 、羊皮袄
天津三宝:鼓楼、炮台、铃铛阁
21:30 雍正王朝里提到的六必居情节
25:45 六必居的历史和起源
翻开六必居北京前门粮食店街老店的旧房契,最早的是清朝康熙十九年的,但在房契中并未提及六必居。在雍正六年八月十五日立的家具账中却有“源昇号”字样。打开第一页是雍正六年十月初八日,各项家具都有标价。从账本的记载来看,后来的六必居最早叫“源昇号”。而且源升号的老匾也在世。
最早是乾隆六年,那就是1741,第一次出现了“六必居”三个字,之前都是叫源升号。十八世纪。民国照片500年店庆,是1436 民国二十五年(1936 年)九月二十五日,六必居举办了建店五百周年纪念活动,并请位于石头胡同的大北日夜照相馆摄影留念。照片中共有员工24人。如果从1936年向前推500年,正好为明朝正统元年(1436年)。
上世纪50时代坐落于粮食店街的六必居
29:00 吃冬菜考北大
36:50 六必居纪录片
几块钱一斤的美味酱菜 在四百年前居然是宫廷御用食品《中华老字号》
42:40 旧传统新玩法,六必居的跨界合作有点意思
二八酱奶茶
46:38 各家喜欢做的咸菜料理
鲁西西家的咸菜炒黄豆
老许中意的涪陵“一休哥”榨菜
53:10 重磅推荐 老许的现挂唱腔
侯宝林先生在相声《改行》中,在模仿京剧名家金少山先生被迫改行卖馄饨时的唱词中唱道:“香菜、紫菜、冬菜、虾米皮子醋白饶……”。
---------------------------------------------
制作团队
后期 / 老许 鲁西西
封面 / 鲁西西
《文武食堂》是一档关注国货品牌和老字号复兴的生活好物类节目。
我们会聊聊那些老品牌的文化脉络,
也会寻觅更多值得推荐的新国货、新品牌,
把那些用心打造的国货之光,用心解读给你听。
收听平台
小宇宙播客 | QQ音乐 | 网易云音乐
听听FM | 豆瓣 | 喜马拉雅 | Spotify
合作联系 wenwulab
还有个不接受的东西是鬼子姜,我潜意识里觉得叫姜的都不是好东西,死活不吃,他说那真的不是姜,我不信,博弈数次,终于试了一次,哎?好吃!锋脆清爽(说个职业病的话,鬼子姜也就是洋姜也就是菊芋这种东西的益生元含量非常高,除了多吃咸菜不太鼓励之外,多吃洋姜真的挺好的,但洋姜往往是要做成咸菜的,啊,人生充满矛盾!)
节目里说的麻仁金丝,就瓶装的吃着有感觉,非得一碗浓浓的雪白的大米白粥配着才对味儿,我是喝一口粥夹一筷子,我爸是提前把菜丝儿间隔均匀的铺在白粥上,放下筷子,转着碗直接吸溜儿,一直到最后一口粥,都有最后一口麻仁金丝配。
小时候奶奶家总是会晒青萝卜,晒干之后抓软,撒盐、辣椒面和花椒面抓匀,腌上一阵子,一打开咸菜缸,那个佐料味儿拌着青萝卜的冲味儿嗡的就拱出来,贼好吃!长大后我自己复刻了一下,基本还原!吃的时候滴几滴香油,倒点儿独流醋,哎呦喂……可别给我大白馒头,给我我就不行了……
至于冬菜,因为小时候吃冬菜扣肉吃惯了,以至于我总是觉得梅菜扣肉不地道!天津喝馄饨我就图碗底那点儿冬菜,怎么那么鲜美!
哦对了,小学的时候没什么零食,零花钱也不多,就总是去学校小卖部买榨菜丝儿吃,上课的时候尤其爱吃,趁着老师写字,捏起一根儿放嘴里咂摸着,下课了还不吃呢!
近几年买了几次延吉的黄豆小鱼,还有花生米小鱼,说是下酒菜,但我觉得当咸菜吃正正好,毕竟白嘴儿吃真的有点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