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3 聊一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里提到的三种自我状态慢聊天儿

Vol.13 聊一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里提到的三种自我状态

28分钟 ·
播放数19
·
评论数0

嗨,我是小柯。

前段时间我读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在书里面,苍鹭咨询师跟蛤蟆先生提到每一个人都有三种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和父母自我状态。我觉得这个理论特别有意思,所以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就去找了这本书所依托的沟通分析理论的创始人艾瑞克·伯恩的书,然后去进一步了解了这个有关自我状态的理论,然后最近呢,我也在我自己的生活当中做了一个实践。就是来通过分析我的在不同的情境下的自我状态,更好的理解我自己以及我和其他人的关系。所以呢,今天我就想来分享一下我最近思考和收获。

这期节目中你将会听到:

- 有关三种自我状态的简单介绍,每一种自我状态究竟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 以我自己作为例子,分析一下在不同情境之下,我的自我状态会怎样切换?

- 在了解了三种自我状态的理论之后,我希望怎样进行调整呢?为什么我说自己的父母自我状态过剩?

- 分享一些我找回和释放儿童自我状态的探索和实践。

P.S:这期节目中提到的书籍有:

罗伯特·戴博德《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艾瑞克·伯恩《人生脚本》

总之,请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