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ol. 28 和兔子聊天——在多元流动的关系里,理解复杂,疗愈彼此
嗨,我是小柯。今天我邀请到兔子来跟我聊天。 兔子曾经公益组织里工作过很长时间,举办过上百场跟性别和心理健康相关的活动,现在她作为一名自由职业者,依然在探索心理和精神健康的方向。我和兔子认识是因为参加了兔子组织的一个“撤退空间”女性情感成长团体,在一起相处的8周时间里,兔子温柔地带领我们探索关系,找回属于女性的力量。 在这期节目录制之前,我以为我和兔子的聊天会围绕着女性力量和女性主义展开,但是聊起来才发现,实际上最吸引我们的话题还是“关系”。这让我想起我第一次见到兔子其实是在一场直播分享会上,那时兔子是主讲嘉宾,她给我们分享的就是“如何在流动的关系中,建立更多的安全感和稳定感”,当时的我作为一个普通的听众最感兴趣的就是兔子在人际关系当中的探索,我也因为兔子的约会故事而对关系有了更加有弹性的认识。而这一次我终于有机会坐在兔子的对面,我们从团体中对关系的探索聊到现实生活中各个维度、不同层次的人际关系,兔子对于关系的理解和阐释总能让我眼前一亮并且很有触动,也希望我们的这次聊天能够给更多的朋友带去些许启发。 在这期节目里,你将会听到: 02:17 兔子做“撤退空间”团体的初衷是:发现大家在亲密关系中,很容易把更多的关注投注在伴侣身上,然后就失去了自己。 06:53 当我们在排斥和批判恋爱的时候,我们是在抗拒什么? 11:35 怎样才能打开思路,突破狭隘的异性恋传统恋爱关系叙事? 15:30 关系的实践也是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花大量时间来探讨 24:07 兔子的新团体项目和灵感的缘起:如果用看电影的视角把人生做一个拉片,会看到怎样的故事? 31:19 曾经“我在关系里通过他人对我的评价来解释我自己”,现在我希望“用自己的眼睛看见自己” 35:24 把自己人生中每一个甚至不那么开心的事情,变成一个可以让更多人凝聚在一起,让更多人的生活过得更好一点的方式 41:13 在关系中获得力量,通过彼此连接来疗愈创伤 45:21 社群的意义,好的社群是个让人可以自由来去的港湾 47:33 兔子做社群运营时期的故事:感受社群关系的复杂和张力 53:48 把我们在关系中默认的隐形规则放到明面上来聊一聊 55:49 打破身份角色默认的框限,每个人鲜活的棱角都值得被保留 01:01:56 不要让不理想的环境规则成为我们的身份认同,坚持自己才可能让环境为之改变 01:04:39 每一个人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身边的人,形成关系本身也是在发挥影响力 01:11:50 女性主义无法被描述为某种概念或主张,它只是一种恒定在我生命中的视角 01:16:02 那些看上去不那么会爱自己的人,实际上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一个爱的循环 01:18:46 我也不是不乐意过确定顺遂的生活,只是对于那种传统刻板的东西我更加耐受不了 01:24:48 有很多事情我们可以独自解决,但是理解人(包括自己和别人)这件事还是适合在关系里解决 总之,请听吧!
- Vol.27 和鸣鸣聊天(下)—— 如何让心理团体成为一个安全、包容的理想疗愈空间?
嗨,我是小柯。这期节目依然是我和鸣鸣聊天。 跟鸣鸣聊天的缘起是我在最近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参加了很多跟心理疗愈和自我探索相关的团体活动,在有了些许经验和对比之后,我发现自己也开始想要去思考和探究“到底什么样的才是好的心理团体”。鉴于我自己只有很局限的参与者视角,我想到要邀请一位对这个话题也有兴趣的团体带领者来跟我一起探讨一下。很幸运地,我找到了鸣鸣,于是就有了我们这次的聊天。 在上期节目里,我们认识了鸣鸣,她在加拿大读了戏剧治疗的研究生,毕业之后一直在做戏剧治疗、心理咨询的工作。在上期节目里,鸣鸣给我们分享了自己走入戏剧治疗,在实习和最开始带领心理团体时候的故事。(欢迎收听 Vol.26 和鸣鸣聊天(上)——一位戏剧治疗师在团体带领之路上的探索和成长) 在这下半期节目里,我和鸣鸣会基于各自的经历和视角进一步讨论,在一个心理团体中究竟什么样的带领者是好的带领者?而让人不舒服的团体体验究竟坏在哪里?我们期待的团体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们理想中参与者和带领者之间关系是什么样的? 你将会听到: 00:36 从小柯的一次不舒服的团体经历说起,为什么对小柯(这样的参与者)来说带领者的状态很重要? 03:39 怎样才能在团体中构建出一个充分沟通、自在、安全的场域? 08:31带领者诚实的界限:为什么坦言自己紧张恐惧的带领者让小柯产生了很糟糕的体验? 12:40 带领者的职责和参与者对于带领者包容的界线 19:48 要成为一个合格甚至优秀的团体带领者,重要的是什么,天赋?经验?还是有效的支持系统? 24:12 带领者的创伤会怎样影响团体的动力?带领者的“阴暗面”一定是坏事吗? 31:45 好像每个人都害怕在团体中格格不入,团体是一种更复杂更容易让人感到无助的形式吗? 34:40 带领者的信任和臣服:为什么说越想掌控,才越会失控? 37:18 鸣鸣的积极主义:相信世界的弹性,做一个始终保有乐观希望的带领者 42:31 鸣鸣对于自我价值和市场需求的思考:做打动自己的主题,“我”就是市场 43:12 鸣鸣对未来的展望:我确认自己热爱与人交流和助人,而我允许自己在实现方式上拥有无限的弹性和变化 46:28 回到小柯对团体的问题:我们对于“好”的带领者(乃至广义上的师长、领导者),有着怎样的期待? 总之,请听吧!
- Vol.26 和鸣鸣聊天(上)——一位戏剧治疗师在团体带领之路上的探索和成长
嗨,我是小柯。今天我请到了鸣鸣来跟我聊天。 跟鸣鸣聊天的缘起是在最近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参加了很多跟心理疗愈和自我探索相关的团体活动(相关经历和感受我在之前的节目里有分享过,欢迎收听Vol.21 聊一聊我在心理团体中的探索和成长),在有了些许经验和对比之后,我发现自己也开始想要去思考和探究“到底什么样的才是好的心理团体”。鉴于我自己只有很局限的参与者视角,我想到要邀请一位对这个话题也有兴趣的团体带领者来跟我一起探讨一下。很幸运地,我找到了鸣鸣,于是就有了我们这次的聊天。 鸣鸣是一位base在加拿大的戏剧疗愈师和心理咨询师。我和鸣鸣认识是因为我参加过好几次鸣鸣组织的心理疗愈工作坊:包括以事业作为主人公的“英雄之旅”五周封闭团体、在年末盘点梳理,旨在接纳自我的“失败者大会”、借着卡牌游戏探讨金钱观和价值观的“初五赢财神”工作坊。 在参与鸣鸣工作坊的过程中,我很享受跟鸣鸣一起探索的感觉,我觉得她是一个非常好的团体带领者。我也很好奇鸣鸣对于组织团体工作坊的过程中的所发生的故事以及她对于如何带领好一个心理团体的思考感悟、心得体会。 这次的聊天内容非常丰富,我决定把它剪成上下两期。在这上半期节目里,你将会听到鸣鸣是怎样走上心理团体带领这条路的,以及她在最初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包括: 02:30 留学时误打误撞地发现了自己的天命专业——戏剧治疗 10:28 从咨询中心的团体带领实习聊起:怎样理解心理团体的容器 16:50 在咨询中心做团体戏剧治疗实习时期的两个小故事:如何让团体中每个可能处于边缘的小伙伴都感受到连接? 27:48 作为新手带领者,鸣鸣也曾在跨入团体时感到害怕,而她的恐惧是怎样慢慢化解的? 33:23 带领者怎么样以自己的感受作为锚点,跟团体做更好的互动? 41:25 鸣鸣的第一个真正由自己发起招募的团体工作坊是怎么做起来的?她当时对自己和自己的团体有着怎样的期待? 总之,请听吧! P.S:在之后的下半期节目里,我和鸣鸣会更具体地讨论到团体带领者的角色和职责,到底什么样的带领者是好的带领者?让人不舒服的团体体验究竟坏在哪里?我和鸣鸣分别从参与者和带领者的视角进行更进一步的探讨。
- Vol.25 和小陈姐聊天(下)——大理其实并不解决问题,它只是让我们开始认真思考生活,不再逃避
嗨,我是小柯。今天我请到了小陈姐来跟我聊天。 我和小陈姐是在去年年初的一场线下心理主题茶话会上认识的。那时候的小陈姐,还在公司上班,正逢新团队建设期,身兼重任,非常忙碌。我眼中的小陈姐是一个逻辑严谨、稳重周全、很有计划性的人,看上去非常适合快节奏的职场生活,即使整天面对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也依然稳如磐石,一看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直到最近有一天,我刷朋友圈的时候,突然发现小陈姐分享的生活里充满了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绘画打坐的悠闲,我立马嗅到了自由放飞的气息。当我带着好奇心联系上了小陈姐,才发现她已经从北京搬到了大理,生活节奏和状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 因为节目时长原因,我把跟小陈姐的这次聊天分成了上下两期来发布。在这下半期节目中,我们会听到小陈姐关于在大理一个多月时间里更多的自我探索、思考和感悟。 * 生活在大理,与人交往的感受和体验 00:24 在大理,小陈姐体验到的人与人之间关系和在都市相比有什么不同? 09:40 随意松弛感VS原则秩序感:找到平衡,保持弹性 20:18 逃离城市生活中既定的轨道,才开始思考怎么样算是认真地生活 * 小陈姐对未来的展望 34:15 想象三个月之后或者是半年之后:想做的事、旅行、大理和北京 42:41 大理并不能解决问题,大理只是推动我们去面对自己,不再逃避 总之,请听吧!
- Vol.24 和小陈姐聊天(上)——从北京到大理,听见内心的声音:我想要“天地任我行”!
嗨,我是小柯。今天我请到了小陈姐来跟我聊天。 我和小陈姐是在去年年初的一场线下心理主题茶话会上认识的。那时候的小陈姐,还在公司上班,正逢新团队建设期,身兼重任,非常忙碌。我眼中的小陈姐是一个逻辑严谨、稳重周全、很有计划性的人,看上去非常适合快节奏的职场生活,即使整天面对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也依然稳如磐石,一看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直到最近有一天,我刷朋友圈的时候,突然发现小陈姐分享的生活里充满了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绘画打坐的悠闲,我立马嗅到了自由放飞的气息。当我带着好奇心联系上了小陈姐,才发现她已经从北京搬到了大理,生活节奏和状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 小陈姐在大理的故事我听得津津有味,甚至激动得跃跃欲试,于是我当然要请她来我的播客里给更多的朋友们分享一下! 在本期节目中,你将会听到: * 从北京到大理,小陈姐生活轨迹的巨大转变 01:52 大理之行的缘起:原本一周的修行之旅是怎么延展成了一段短居? 07:28 修行中结缘的两位潇洒随性的小姐姐 ——“守序规矩”的人所向往的轻盈恣意 21:56 谨慎计划、反复权衡VS心血来潮、随心所欲:如何找回自己内心的渴望? * 旅行变旅居,在大理安顿下来:过来人实用经验分享 27:24 如何快速找到一套让自己满意的旅居居所? 38:15 住宿之外的其他生活必需品:家具、电动车 40:39 也有需要朋友帮忙从北京寄来的行李,不过对小陈姐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衣服,而是…… * 生活在大理,让小陈姐有了怎样的变化? 42:47 和北京的朋友距离虽然远了,但是关系没变,甚至还更近了 45:53 在大理细品生活的味道:原本无肉不欢的人在这里也会爱上蔬菜 因为节目时长原因,我和小陈姐的这次聊天将分成上下两期来发布,更多聊天内容请期待下期。 总之,请听吧!
- Vol.23 推荐《早安,怪物》——读别人的疗愈故事,跟自己和解
嗨,我是小柯,今天我想来推荐一本我最近读到的书《早安,怪物》。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加拿大的心理咨询师,她在书里面讲述了她和五位来访者进行心理咨询工作的故事。这本书非常温暖,对我来说也非常有启发,所以我想在这里来分享一下。 一方面,这本书里每位来访者的故事都跌宕起伏,比侦探小说更引人入胜,让我读起来非常过瘾;另一方面,当我从旁观者的视角见证他们每个人自我和解的时候,我自己心中的某个角落好像也得到了抚慰,让我获得了治愈。 在这本书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两个主人公,一个是“悲情的拯救者”,还有一个是“绝望的讨好者”,我在她们身上都看见了自己的影子。 或许你也有过类似的困扰: * 为什么有的人总是很操心,爱替人担忧,还会习惯性地把所有责任过错都揽到自己身上? * 为什么有的人会锲而不舍地去讨好一个看上去可能永远不会爱自己、理解自己的人? 我在这两个主人公的故事中找到了些许答案。 尽管每个人所经历的事情客观上严重程度或许不同,但是实际上,我们内心体会到的孤独、恐惧、绝望、无助是共通的。这是我们相互理解,相互扶持的基础。也希望这本书也可以带给你们些许温暖和启发。 总之,请听吧!
- Vol.22 和典典聊天——当我愿意把自己的脆弱剖出来讲,就证明我在疗愈的路上已经走了很远
嗨,我是小柯,这次我请到了典典来和我聊天。 我和典典认识是在大概三四个月之前,我们机缘巧合参加了同一场线上circling活动,然后互加了微信,看到典典的朋友圈简介写着:“爱好支持女人,构建母系社会”,立马引为同道中人。后来,我又参加过典典发起的一次跟法国女性主义作家波利娜·阿尔芒热的对谈活动,我围观了活动从最开始召集听众到后面圆满成功的整个过程,我也因为典典的行动力和感召力而备受鼓舞。 在我最初的印象中,典典是一个特别有力量、有自信、行动力超强的女生。后来在我们私下的聊天当中,我听到典典特别丰富的人生经历,她是在一步一步闯荡探索到更大的世界,我特别喜欢典典说的一句:“活着就是为了体验,体验这个世界的酸甜苦辣”,与此同时,特别宝贵的是,典典也提到在闯荡的过程中,有很多挫折、坎坷、艰难,所以我请到了典典来跟我分享一下自己丰富的探索经历,也来回顾一下一路走来的历程。 在本期节目中,你将会听到: 01:41 15岁敢闯敢刚的典典:独自赴美求学,硬刚霸凌者,大杀四方 17:02 波士顿的低谷阶段:为什么一个女王会变成卑微的讨好型人格? 39:35 在法国重启人生:在巴黎高商学市场营销是什么样的体验? 49:15 跨行去证券事务所:用自信斩获了工作,却还是敌不过爹味PUA 01:01:49 裸辞之后在法国创业圈的摸爬滚打:一个对“纯赚钱生意”祛魅的过程 01:06:53 从零开始摸索,和法国女性主义作家的对谈活动是怎么办起来的? 01:21:30 典典回顾自己寻找心理咨询师,推动自我疗愈的过程 总之,请听吧!
- Vol.21 聊一聊我在心理团体中的探索和成长
嗨,我是小柯。在最近大概一年的时间里,我参加了很多跟心理疗愈和自我探索相关的团体活动,包括circling、各种主题的心理工作坊、戏剧疗愈工作坊、连续多周的封闭心理团体或者主题工作坊、持续一整天的密集型团体等等。 我越来越发现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是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的议题,在这持续一年的探索中,我在重新摸索我和他人之间的边界,与此同时,我也很清楚地知道,在团体中,我和其他人的关系也真实地照应出我和自己的关系。 在这期节目中,你将会听到: 00:44 为什么选择参加心理团体呢?在心理团体中的探索和现实集体相比有哪些优势? 我在团体中的收获: 05:40 Circling当中给到的允许——不必再害怕冷场,可以自在地保持沉默 07:46 为什么无法对他人产生好奇呢?先关照自己,然后再寻求和其他人的互动 16:17 重新看待规则——规则是可以通过讨论共同制定的,规则是为人的需求服务的 20:50 那些在团体中勇敢表达自己需求和异议的小伙伴,是我的榜样 总之,请听吧!
- Vol.20 和Dandi聊天——收纳整理也是人生整理
嗨,我是小柯。今天我邀请到Dandi来跟我聊天。Dandi是一位整理收纳师。 整理收纳向来是我的老大难问题,前段时间搬家加换季,我的一堆衣服被我一股脑丢进衣橱里,然后我就没再管过了。后来我在一场衣橱整理工作坊中遇到了Dandi老师,结束当天我就联系上她,请她来陪伴我一起对我家做一次整理。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只用了一个下午就把我整个屋子从衣橱到杂物都分门别类整理收纳好了。这次经历给了我一个契机,让我重新来看待收纳整理这件事情,并且我也想要更进一步地来了解收纳整理师的工作,于是我邀请到Dandi来节目上和我聊一次天。 这期节目中,你将会听到: * 整理收纳“差生”如何找到头绪?从Dandi陪小柯做的那次陪伴整理开始聊起: 01:30 对于收纳整理这件事,为什么有人头疼,而有人从小就乐在其中? 09:27对于收纳整理的“差生”来说,整理到底难在哪儿? 14:44 小柯对于空间和物品的匹配程度的完美主义想象 23:43“乱”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30:52 和空间做朋友——用空间来辅助我们驾驭物品 40:44 如果说单人空间的整理是对自我的梳理,那么多人共享空间则涉及到更复杂的人际梳理 50:22 J人更擅长收纳整理吗? * 关于Dandi的职业:做整理收纳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57:28 从整理爱好者到专业整理师,Dandi看待整理的思路会有什么不同? 59:53 整理收纳是一项像做饭一样可以总结、分享、练习的技能 01:01:17 面对一个空间,整理师会从哪里开始思考,找到空间分配的思路?以公司茶水间的空间为例 01:06:42 个体户整理收纳师的日常:游走在各种身份、技能之间的多面手 01:12:40 空间整理师的时间管理课题 01:15:58 收纳整理师的工作值得做吗? 01:24:33专业整理师在工作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难题呢? 01:29:25对收纳整理行业的展望 总之,请听吧! P.S:如果大家对于Dandi的收纳整理服务或者课程感兴趣,也欢迎关注她的小红书:Dandi一勺糖,微信公众号:满满一勺糖。 本次的聊天也将在Dandi的播客:摆烂生活Balanced Life上播出,欢迎关注。
- Vol. 19 和Meya聊天——做连接内在小孩的引路人:我想要捍卫百分之百的你自己被看见
嗨,我是小柯。今天我请到了Meya来跟我聊天。 今年年初,我参与了一次由Meya提供的以内在小孩探索为主题的个案咨询。在这场个案活动中,Meya带我一起完整地体验了:看见了我的内在小孩,并且跟她对话的过程,让我畅快淋漓地哭了一场。后来我也成功地把在这场活动中学到的跟内在小孩对话的方式迁移到了我的日常生活中。在之前那期讲述内在小孩的播客中,我有进行过分享。而这一次,我有幸邀请到Meya作为嘉宾跟我录了一期节目,聊一聊她和内在小孩探索的故事:Meya通过连接内在小孩学习爱自己,然后又通过做个案帮助别人爱自己,再然后在做个案这件事的过程中练习不断爱自己,她将分享给我们这个闭环她是怎么慢慢达成的。 在这期节目中,你将会听到: 02:00 三四年前,连内在小孩四个字都没听过的Meya,是怎么开始这场自我疗愈的探索的? 10:56 Meya第一次连接到内在小孩的故事 17:18 对Meya来说,帮别人连接内在小孩是怎样一种体验? 29:30 提供内在小孩个案的服务加速了爱自己的进程 37:40 Meya怎么接收到宇宙的礼物,从尝试带领多人工作坊到一对一帮人连接内在小孩 48:33 开始做个案0-1的过程,Meya遇到什么卡点,怎么通过连接内在小孩不断突破? 55:41 授人以渔的个案服务,体验一次就能学会如何找到自己的力量 01:00:00 内在小孩的个案服务不只适合年轻人,我们的父母辈可能离自己的内在小孩更远 01:05:04 有关做自己和做商业的拉扯,成长和进步 总之,请听吧! 如果你对Meya的“内在小孩个案”服务或者她的其他项目感兴趣,欢迎添加她的微信:elvathecue(添加时请备注“个案咨询”)。 此外,Meya也刚刚开设了自己的小宇宙电台“不愧是李”,欢迎关注~
- Vol.18 和于桐老师聊天——为什么图书编辑这项工作可以做一辈子?
嗨,我是小柯。今天我请到了于桐老师来跟我聊天。 于桐老师是一位资深的出版人,去年成立了自己的出版品牌万有清澄。我在很多年前因为工作原因认识了于桐老师。我对于桐老师的印象是:实干、谦卑、对编辑事业怀有极大的热忱。而我作为一个阅读爱好者,而且曾经很短暂地尝试过做图书编辑又退出了,我自己的感觉是能够在图书出版行业深耕真的很不容易,所以这一次我请来于桐老师来跟我聊一聊他在编辑出版这个行业里面工作这么多年,对于编辑这项看似简单却实则不易的工作有着怎样的理解和体悟;分享一下在做书的生涯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故事;以及讲一讲于桐老师决定创立出版品牌的初心和对未来的展望。 总之,请听吧! P.S: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书籍包括: 《僧侣与哲学家》,让-弗朗索瓦·何维勒、马修·理查德 著 赖声川 译 《神话的力量》,约瑟夫·坎贝尔、比尔·莫耶斯 著 《四大圣哲》,卡尔·雅思贝尔斯 著 《苦闷的象征》,厨川白村 著,鲁迅 译 万有清澄已经出版了《法律的思维》和《苦闷的象征》两本书,今年还将陆续推出至少三本新书,也欢迎大家持续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万有清澄出版,了解最新信息。
- Vol.17 关于内在小孩的探索——连接上内在小孩,你就是自己最坚强的后盾
嗨,我是小柯,今天我想来讲一讲我和内在小孩的故事。内在小孩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最早由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提出,它指的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未被满足的需要、未被允许的情绪或未被处理的创伤,这些被压抑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就像一个脆弱的受伤的小孩子。 对我自己来说,和我的内在小孩连接上是一场很重要的探索。在看见和拥抱内在小孩的过程中,我安抚到自己长期以来无视的伤痛和委屈,同时我还连接到来自内心深处不竭的力量和希望。 鉴于我现在跟内在小孩的连接还时断时续,我想要通过这期节目来提醒我自己,记得连接上内在小孩时的美好状态。我也希望把这种探索和体验分享给更多的朋友们,希望大家都能够获得一种很踏实、很自在,同时又很有动力的感觉。 在这期节目中,你将会听到: - 为什么对我来说,只有连接到内在小孩,才能打破拖延,重拾行动力? - 怎么样才能连接到内在小孩呢? - 为什么说每一次看见和拥抱内在小孩,都像一场畅快的排毒仪式。 - 为什么看似脆弱无助的内在小孩,其实也是我们最坚实也最值得信赖的后盾? - 和内在小孩相互信任、相互支撑是怎样一种体验?让我来用乙女游戏中的互动来做一个形象的类比。 总之,请听吧!
- Vol.16 和倩雯聊天——心理咨询是我愿意用一生时间来精进的一门手艺
嗨,我是小柯。今天我请到了我的朋友倩雯来跟我聊天。 倩雯是我的大学同班同学,也是大学四年和我同寝室的上下铺舍友,我们一起读了四年的法语专业,然后,倩雯比我早很多年确定了自己进入心理专业的志向,读了心理专业的研究生,并且现在成为了一名心理咨询师。鉴于这也是我非常向往的探索方向(哈哈哈因为我最近对于自我成长和心理疗愈特别热衷),所以我邀请到倩雯“作为前辈”聊一聊进入心理领域的过程、心得和体会。 你将会听到: 01:56 从文学系的迷茫毕业生,到互联网公司的运营工具人 11:05 心理领域转行初体验,一次打破舒适区的线下陌生人访谈活动 18:20 在矛盾和焦灼中,是一个意外事件推动了最终的转行决定 26:08 半路出家,一步一个脚印地进入心理领域是怎样一个过程 33:04 做心理咨询师,专业学历背景会更有用吗? 35:34 终于正式作为职业咨询师进入咨询室是什么感受? 48:08 咨询师的困惑和纠结:如何惠及那些没有能力走进咨询室的人? 53:03 将外在的身份束缚去掉,做一个能够具有疗愈性的人 01:03:48 心理咨询师所面临的现实挑战:新手咨询师往往入不敷出 01:11:25 关于心理咨询师进行公共表达有何种价值和限制的思考 总之,请听吧!
- Vol.15 和朋友们聊电影——《坠落的审判》(下)
嗨,我是小柯,我邀请到我的朋友馒头和小赵跟我聊了一次《坠落的审判》这部电影。上期节目我们放了聊天的上半部分,在这里我们接着上一期继续。 这期节目中,你将会听到: 00:20 女主人公桑德拉和儿子丹尼尔的关系,桑德拉作为妈妈的闪光点 04:03桑德拉和丈夫在亲密关系中处理得非常不好的一个点 13:19 关于丹尼尔的选择和行动,他身上的闪光点 20:45 在电影中这个孩子被设定成一个11岁的小男孩,如果换成一个小女孩的话,我们的观感会有所不同吗? 25:05 我们对于之所以相信女主桑德拉无罪的一些补充论据 28:13 桑德拉在丈夫突然离世之后表现得太过理性克制了吗?如果她多展现一些悲伤会更好吗? 41:24 关于电影中其他闪光的角色——保护证词的玛吉 46:54 我喜欢桑德拉的地方——做一个不会被打倒、永远有办法的人 总之,请听吧!
- Vol.14 和朋友们聊电影——《坠落的审判》(上)
嗨,我是小柯。这次我请到了我的两个朋友,馒头和小赵来跟我一起聊一聊《坠落的审判》。这部电影的主线是围绕一起丈夫坠楼死亡而妻子成为嫌疑人的案件进行的庭审,而在展开剖析的过程中,它触及到很多关于亲密关系、家庭关系乃至社会关系的复杂问题。 我很喜欢馒头在我们聊天的过程中所说的:“看电影的过程中,有时候我们产生一些想法,并不是针对这个电影本身,而只是它让你产生了一些联想”。我们讨论《坠落的审判》,也并不是想要就这个电影说出一个所以然来,只是它刚好触发了我们自己对于世界和关系很多感慨,我们想把这个部分分享出来。 这期节目中,你将会听到: 03:04 我们对女主人公桑德拉的初印象,她对丈夫就事论事的回应方式,究竟展现的是理智还是冷漠? 09:05 为什么在最开头桑德拉和女学生的互动带给我们的观感不太好,是因为她太不通情达理,还是因为她太擅长操纵人心? 15:55 关于家庭分工,相比于主外的劳动,家务劳动的责任是不是更容易变成一件多做多错的事情? 24:08 在对待因为意外而视力永久受损的孩子上,桑德拉努力把他当作正常人而非残疾人来看待,但这种态度是否也会带给孩子一种很严苛的压力? 36:12 关于亲密关系内部的合作和妥协,是不是总有一个人要“受委屈”? 47:39 桑德拉对他的丈夫还有爱吗?为什么他们的关系会显得僵化又无力?他们是否只是在维系一个多年前已经破裂的空壳? 01:02:50 塞缪尔需要怎样的“配合”才能脱离困境?他的困境到底是什么? 总之,请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