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起建造」的第一期节目。本期嘉宾是许崧——
许崧,长居大理的旅行作家。但现在更重要或被广泛认知的title是DNA(安吉数字游民公社)和DN余村(余村数字游民公社)的项目发起人。大家都叫他老许。
老许对DNA/DN余村是这样描述的:「这是个没有阶层差异,没有博弈关系,只要你想就一定会有朋友,又能让每个人安心做自己的地方。这也我认为社群本来应该有的样子。」一个远离城市、生态自恰、流动健康并能产生预料之外事情的社区就诞生了。
它上过央视,接受过各种媒体报道,也收到非常多项目邀请,所有人都在好奇「这是怎么做到的」。但老许会略带凡尔赛地说,他在公社内的日常工作就是「观察」,而并非「插手」,这也是他一直秉承的理念:区分真社群和假社群的一个标准是,它到底是导演出来,还是自己长出来的。
DNA和DN余村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老许和他的伙伴、团队在按照某个方法论、某种思维方式运营出的结果。这也是「一起建造」这期播客想跟他聊的核心原因。
欢迎收听跳海社群研究院旗下播客「一起建造」的第一期内容。未来我们会持续对谈国内各领域的有趣的人,带你用聊天这种看似效率低下的方式了解更多社群实践。关于社区和社群的实践与思考,事后的总结、理性的分析往往只是「归因」,但并不触及其核心。但反而是播客这种富媒体形态,也许更适合用来呈现社群这样一个「反效率」逻辑的更多褶皱。
本期嘉宾:
随易,跳海联合创始人,跳海社群研究院负责人
许崧:旅行作家,社区研究者,DNADNA(安吉数字游民公社)和DN余村(余村数字游民公社)项目发起人。
你会在本期播客中听到以下内容(点击时间点可快速跳转):
1:46:本期嘉宾许崧的自我介绍
3:54:为什么许崧对自己被认为是「做数字游民」的认知有些百口莫辩?
4:35:DNA/DN余村的核心与终极目标:乡村空心化的解决方案
7:14:数字游民与本地之间如何发生互动与关系?
10:37:以一个例子来说明,在地的社群如何与在地发生关系
13:16:人来人走的数字游民中心,为何会让主理人出现「离别PTSD」?
17:51:老许的日常工作:什么也不干,待着
19:26:营造一个社区的关键原则:不下命令,而去改变环境
20:39:经营一个社区,就像是在思考如何做一个「操作系统」
23:46:社群逻辑是必然,但数字游民是偶然
26:04:数字游民的身份自定义
27:02:许崧:打破信息茧房最好的方式是,随机的人和随机的聊天
28:38:为什么对DNA/DN余村来说,「住在一起」这么重要?
30:39:生态思维和机械思维的区别:效率低但可能性高
33:32:如何让年轻人回到乡村?未来的乡村可能是什么样子?
39:10:下一个 DNx 可能是什么?
42:57:一个社群文化上的「独特性」应该如何养成?
44:46:不要再以收集内容的方式做事儿了,而是要做稀缺性
46:13:社群逻辑真正难的地方在哪里?
48:17:社群思维可被标准化、可被学习吗?
54:28:如何改变机械式思维方式
58:58:我们已经开始逐步进入新的消费认知时代:附近的稀缺
1:02:42:社群逻辑下,未来的商业世界会有哪些可能?
1:08:17:跳海和DNA/DN余村的社群逻辑,能在更广泛的商业领域中运用吗?
1:11:18:当一个商业体不断地在给用户提供精神上的满足与支持,稀缺性就出现了
1:13:10:社群成立的「四要素」
1:15:11:人和人之间关系的「三因子」
1:21:27:一个用户如果抱着特别高的期待来到跳海,那大概率会「有所失望」
1:24:59:现在商业往未来商业的转变,就是简单系统到复杂系统的变化
欢迎收听,并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思考与观察。我会邀请嘉宾尽可能回答你的问题,回应你的经验与思考。
* 关于「一起建造」:跳海社群研究院旗下对谈式播客,研究各领域的社群、社区实践。希望每一期都能带给你关于社群的不同视角的声音与收获。
*关于「跳海社群研究院」:研究自己、研究周遭、研究一切社群实践。详情可查看:《跳海社群研究院:夺回人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