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热情”,为什么我的热情不能给我带来表里如一的体面生活,但有些人的热情却能让他们非常自然地获得认同和优渥的生活?
在《毫无意义的工作》中,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提到,民意调查机构舆观在面向英国居民的一项调查中发现,超过37%的受访者认为他们的工作没有存在的意义。另一项在荷兰进行的调查也显示,有这样想法的受访者占约40%。
生存的意义感与赚钱谋生,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这两者并不指向同一条路,而是一个二择其一的岔路。多数人的工作占据了他们生活大部分的时间,给他们带来了世俗意义上的体面生活,却和他们真正热爱的事物毫不相关。人们顺着生活的惯性前行,却心知自己向往的是另一个方向,在过程中被不断消耗,分裂成两半。另一部分人勇敢追寻着自己的热情所在,却不得不在失去稳定的经济支撑以及社会认同的不安全感中挣扎。
如果工作是为了财富自由——然后呢?在实现财富自由之后,我们最终所想追求的是什么,它又是否只有在财富自由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在这期节目中,我们漫谈过去的成长经历,分享我们在世俗与理想生活的割裂感中的挣扎,以及我们如何在经济回报与人生意义之间寻找到和解的平衡点。希望这期节目能给有同样挣扎的你一些宽慰。
【本期主播】
Rose:哈佛毕业的自诩文艺工作者
噜咪:经济金融背景的文学青年
小邱:读过电影和心理学的现役幼教民工
【时间轴】
00:14 开场
00:30 为什么有些人的热情可以带来表里如一的体面生活?
02:14 赚钱vs喜欢,我们各自处于哪个象限
03:54 我怎样脱离精英主义环境并选择了热爱的道路
06:03 明明选择了喜欢的专业,却遭遇了存在主义危机
09:03 心理学专业从不同的角度治愈了我们
10:38 “我对金钱的不关心有意识形态上的正确性”
11:28 试图先财富自由再养爱好,脚踏两条船的结果是劈叉
13:39 关注人类学,却不具体的人本身
14:35 “特权”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18:55 走上了既定轨道上的人,更加恐惧脱轨
20:46 金融从业者,从事的其实是“复合型狗屁工作”
22:17 精英主义的语境塑造了我们的价值观
25:57 幼教老师的意义感来自于悲悯与共情
30:07 即时性的反馈会令人感觉更有意义
31:12 实现财富自由后,你想做什么?
32:21 卡拉克斯《坏血》:我想留下恒星一样美丽的创造
35:48 追求自己热爱的工作,一定要家里有矿吗?
37:14 工作带来的意义感缺失,催生了不必要的物质需求
39:08 经济压力与社会保障
43:14 网络时代强化了“被看见”的错觉,做回“乡绅”是美好的
45:30 做个俗人也不错
48:30 追求卓越,成功或财富也许会不经意降临
49:50 知道自己的不喜欢什么,却不知道真正喜欢什么,怎么办?
52:10 明白自己追求的意义,和物质和解
54:15 结尾:和一树樱花,在荒野相逢
【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品】
《聊天记录》萨利·鲁尼
《毫无意义的工作》大卫·格雷伯
《坏血》莱奥·卡拉克斯
《把自己作为方法》吴琦、项飙
《俗女养成剧》严艺文
《三傻大闹宝莱坞》拉吉库马尔·希拉尼
片头音乐: Haircuts for Men - 私はあなたの夢を見る
片尾音乐:Gabriel Yared - C'est le vent, Betty
第一次讲述从18岁以后如何对“搞艺术”祛魅;感激成人后那场巨大的存在主义危机让我选择了一个心理学,在走出了“生命不可承受之轻”后学会了怀着强烈的悲悯去关注共情具体的生活和人类;最后决定做幼儿教师,也是想成为一个温暖而坚定的人,为了一个“本该这样,却未能这样”的世界。
兜兜转转最后选择了这个大家眼里普通稳定却“没有那么酷”的职业,“如何和解”是如今仍旧在修行的课题。但很幸运的是在这场谈话中有机会可以回顾那些人生历史时刻中做过的选择,并且在看到这些选择如何牵引我走到这里之后突然豁达,发现原来做个陈嘉玲那样的“俗女”或是项飙口中的“乡绅”也是一件蛮不错的事。每一条自己走出来的路都有很特别的意义。
最后愿各位都能一步步变得自知自明,自如自在,真实而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