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和中国现代视觉文化有着特殊关联性。1912年,17 岁的刘海粟就以过人的胆识和几位画友在 “十里洋场”的上海滩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美术专门学校,中国现代视觉文化教育重镇——上海美专,开启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河。在海老诞辰128周年之际,无边界小酒馆·弄堂声音推出“现代视觉文化”特别栏目,约请多位著名专家学者,与公众分享他们在此领域的研究心得。
近现代书籍设计的风格无论是什么主题,几乎都跟随艺术风潮、印刷技术的影响而变化。同时,也跟随艺术、设计教育普及力度,以及出版业和时政局势的推动而变化。今天做客我们电台的是知名平面设计师、作家姜庆共先生,他将通过12位设计者和24本书刊,从绘图和字体的角度来探视1930年代书籍设计的局部。
1930年代左右,设计者和书刊即景

1915年,《礼拜六》杂志封面,丁悚绘

《新青年》杂志

1918年出版的《世界画报》杂志

《国学季刊》和《呐喊》封面,都为鲁迅设计

鲁迅第二本小说集《彷徨》,封面设计为陶元庆

《良友》杂志

立达学会《一般》杂志

1928年第一期《新女性》杂志(左);右为这一期的内页

1929年出版的《进行曲选》封面

《近代日本文艺论集》

陈之佛,《图案》第一集

鲁迅作封面设计的《奔流》和《萌芽月刊》杂志

1930年出版的《煤油》,封面设计者不详

《菊子夫人》,封面设计者刘既漂

《时代图画半月刊》,刊名字体由张光宇设计

1933年出版《名伶剧谱》(左);1936年出版的《新声平曲集》(右)

1935年《各种中文铅字样本》

1935年《女青年》杂志封面

《周子通书》,中华书局于1936年印刷

《现代中国商业美术选集》第一集,封面设计张雪父

《音乐教育》杂志,钱君匋1937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