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尔茨海默病活动周特别节目】记忆的轮廓
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 普通人的记忆就像电脑那样,可以随时被写入与调取。但在阿尔茨海默病朋友的世界中,随着病情的发展,记忆的写入与调取会出现改变,原本清晰的记忆变成了一个逐渐模糊而难以捕捉的轮廓。时至今日,大多数的人仍会将这种疾病称之为“老年痴呆症”。但事实上,它既不是老年人的专属,初期症状的表现也不一定是痴呆。2023年,中国发现的年龄最小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年仅19岁。 《记忆的轮廓》是一场探索从艺术的角度切入阿尔茨海默病及其影响的社区项目,由刘海粟美术馆主办,邀请罗依尔与张薏共同策划,由艺术家周仰拍摄的摄影记录作品《漫长的告别》、剪爱公益制作的——《认知症ABC》科普手册等认知症相关板块组成。它不同于其他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科普项目,而是以艺术摄影的作品来阐述阿尔茨海默病这一越来越多发疾病,引起人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见疾病与患者,以及患者背后的家庭。 本期无边界电台特别邀请了《记忆的轮廓》活动策划人罗依尔、张薏,艺术家周仰,以及来自宜川路街道服务办的高鹏飞,和我们一起分享活动的策划与创作内容。他们还将讲述在日常工作中与阿尔兹海默症病患及其家属接触时所发生的故事。通过他们的讲述,我们将深入了解这个特殊群体背后的生活与情感,同时也探讨艺术与社会服务如何共同支持他们的身心健康。 /主持人/ 罗依尔 独立策展人、跨文化研究者、艺术脱口秀创始人 /本期嘉宾/ 周仰 艺术家 张薏 《记忆的轮廓》活动策划人 高鹏飞 宜川路街道服务办 /BGM/ Silent Words - MYY. /活动信息/ 记忆的轮廓 活动日期:2024年9月21日 - 2024年10月7日 活动地点:刘海粟美术馆1楼公共区域 /节目支持/ 宜川路街道服务办
- 【特别节目】从奇术到正统,激荡时代的百年油画发展故事
百年来,艺术先驱们以画笔为航帆,从上海扬帆起航,为中国油画的启蒙和成长铺设了坚实的道路。为何中国油画能在上海这片沃土上迅速扎根?又是什么让上海成为中国近现代艺术的诞生地和中心?正在刘海粟美术馆展出的“从上海出发——百年中国油画掠影”展览,或许能够通过丰富的油画作品,带你见证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独特历程。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特别邀请到展览策展人汪涤、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专家王欣,以及独立策展人、跨文化研究者和艺术脱口秀创始人罗依尔,做客无边界电台。他们将带领大家通过电波,回溯从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到早期留学生的求学之旅,从众多流派的兴起到油画在现实主义创作和现代艺术探索中的演变,共同探讨中国油画在上海发展的点滴故事。 /本期嘉宾/ 汪涤 “从上海出发——百年中国油画掠影”策展人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论与策展委员会委员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美术史论及美术教育研究生导师 王欣 学者 从事中国近现代艺术史研究 罗依尔 独立策展人 跨文化研究者 艺术脱口秀创始人 上海科学与艺术学会会员 著有:《敦煌遇见卢浮宫》 /BGM/ III. Adagio sostenuto - Emanuel Ax / Pamela Frank / 马友友
- 【现代视觉文化】谈谈海派文学作品的插图|陈子善
上海和中国现代视觉文化有着特殊关联性。1912年,17 岁的刘海粟就以过人的胆识和几位画友在 “十里洋场”的上海滩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美术专门学校,中国现代视觉文化教育重镇——上海美专,开启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河。在海老诞辰128周年之际,无边界小酒馆·弄堂声音推出“现代视觉文化”特别栏目,约请多位著名专家学者,与公众分享他们在此领域的研究心得。 在“上海视觉文化”这个大的范围之内,文学跟视觉文化是如何互动的呢?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今天做客电台的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先生,他将细细与大家分享:郁达夫、巴金、张爱玲、金宇澄等海派作家文学作品中的插图,一同领略海派视觉艺术的魅力。
- 【现代视觉文化】忆江南——早期影片上的江南与上海影像|龚伟强
上海和中国现代视觉文化有着特殊关联性。1912年,17 岁的刘海粟就以过人的胆识和几位画友在 “十里洋场”的上海滩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美术专门学校,中国现代视觉文化教育重镇——上海美专,开启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河。在海老诞辰128周年之际,无边界小酒馆·弄堂声音推出“现代视觉文化”特别栏目,约请多位著名专家学者,与公众分享他们在此领域的研究心得。 从人文角度来说,江南就像一首诗或者一首歌谣,一篇散文或者一幅画,一帧相片或者一段影像。而从历史角度来说,江南又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的观念。今天做客电台的是原上海电视台文艺导演、上海音像资料馆老电影胶片采集者龚伟强先生。他将与我们分享记录江南的珍贵影像,让我们从老电影胶片中”品尝“当年的人文韵味。 《南京路》 拍摄地点:上海 拍摄年代:1901年 影片时长:1'13” 收藏机构:英国BFI 《三桥埠》 拍摄地点:湖州德清 拍摄年代:1925年 影片时长:1'31” 收藏机构:英国BFI 《杭州湾》 拍摄地点:海宁盐官 拍摄年代:1929年 影片时长:1'11” 收藏机构:阅江楼主 《闵行》 拍摄地点:上海 拍摄年代:1930s 影片时长:1'15” 收藏机构:上海音像资料馆 《静安寺庙会》 拍摄地点:上海 拍摄年代:1930s 影片时长:3'27” 收藏机构:上海音像资料馆 《通往印溪之桥》 拍摄地点:太仓沙溪 拍摄年代:1946年 影片时长:9'48” 收藏机构:阅江楼主 《江畔小城》 拍摄地点:江苏常熟 拍摄年代:1948年 影片时长:9'58” 收藏机构:哥伦比亚大学 《上海》 拍摄地点:上海 拍摄年代:1940s 影片时长:8'26” 收藏机构:阅江楼主 《天后、龙与海》 拍摄地点:香港 拍摄年代:1970s 影片时长:11'10” 收藏机构:阅江楼主 《新中国的上海》 拍摄地点:上海 拍摄年代:1973 影片时长:30'00” 收藏机构:阅江楼主
- 【现代视觉文化】“超现代主义建筑师”鸿达在上海的实践
上海和中国现代视觉文化有着特殊关联性。1912年,17 岁的刘海粟就以过人的胆识和几位画友在 “十里洋场”的上海滩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美术专门学校,中国现代视觉文化教育重镇——上海美专,开启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河。在海老诞辰128周年之际,无边界小酒馆·弄堂声音推出“现代视觉文化”特别栏目,约请多位著名专家学者,与公众分享他们在此领域的研究心得。 今天做客电台的是华建集团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设计一部总监、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工程师闵欣女士。她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分析介绍鸿达在上海的一些作品,同时结合东亚银行大楼修缮工程中的一些实际情况,让观众更深入的了解建筑师鸿达。 鸿达 鸿达在荷兰驻上海总领书馆登记为匈牙利公民 新新公司 惠罗百货 光陆大戏院 国泰电影院 平安大戏院 融光电影院 光陆大戏院内部 东亚银行大楼 中山东一路14号交通银行 东亚大楼(香港东亚银行上海分行) 外滩30号共济会堂,英商玛礼逊洋行(Scott & Carter)设计。 1920年4月,东亚银行在上海成立了第一家支行东亚银行上海分行最初的办公场所。该建筑现已不存 1944年东亚银行上海支行支票 东亚银行上海支行发行50元钞票票样
- 【现代视觉文化】“看不见”的江南——中国近现代美术资源的保护与转化|李超
上海和中国现代视觉文化有着特殊关联性。1912年,17 岁的刘海粟就以过人的胆识和几位画友在 “十里洋场”的上海滩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美术专门学校,中国现代视觉文化教育重镇——上海美专,开启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河。在海老诞辰128周年之际,无边界小酒馆·弄堂声音推出“现代视觉文化”特别栏目,约请多位著名专家学者,与公众分享他们在此领域的研究心得。 今天做客电台的是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南京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四川美术学院兼职教授,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李超先生。他将与我们分享如何让"江南"这个文化资源,不局限在一个历史地理空间概念,而是从文化资源的角度得到保护、转化和再生。 吴法鼎 吴法鼎《初秋》,上海美术专门学校《现代名画集》, 上海美术用品社发行,1924年4月出版。 吴法鼎《四鹿图》,纸本水墨,1924年,刘海粟美术馆收藏。 关于邱代明,《图画时报》1927 第 30 期 总第 415 期。 王远勃 王远勃《江南荷塘》,《美术生活》创刊号,1934年4月1日出版。 吴恒勤 1930年,吴恒勤(左)、刘海粟(中)与颜文樑(右)在意大利。 钱鼎 丁光燮 蔡谦吉 蔡威廉作品著录,20世纪20至30年代 张若谷《女作家号》,内有方君璧、潘玉良、唐蕴玉、关紫兰、翁元春等评介, 上海真美善书店1929年2月2日初版。 关于唐蕴玉作品《苏州之街》、《午后》的明信片,大东书局1929年发行。 李可染 李可染《云龙山》,《现代西画图案雕刻集》,1937年5月出版。 朱屺赡 朱屺瞻《春寒》,选自《朱屺瞻画集》,大东书局1930年出版。 朱屺瞻《风景》,选自《美术年鉴》,1947年出版。 “新华艺术大学旅杭写生摄影”,《上海新华艺术大学第五届毕业同学纪念册》,1929年发行。
- 【现代视觉文化】流淌在画布上的绚烂——一九一零至一九四零年代上海美专女子肖像|毛毅静
上海和中国现代视觉文化有着特殊关联性。1912年,17 岁的刘海粟就以过人的胆识和几位画友在 “十里洋场”的上海滩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美术专门学校,中国现代视觉文化教育重镇——上海美专,开启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河。在海老诞辰128周年之际,无边界小酒馆·弄堂声音推出“现代视觉文化”特别栏目,约请多位著名专家学者,与公众分享他们在此领域的研究心得。 关于上海美专的研究,美术史大部分从学科的本体出发,从作品来探讨女性主义的艺术家地位。从已知文献来看,当前的教育史关注了女性的作家、女性的教育家、学者等等,但很少有人关注女性画家这么一个群体。今天做客我们电台的是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美术教育系系主任毛毅静女士,她将从多个维度与大家分享1910至1940年代上海美专女性画家的故事以及她们在艺术界发挥着的重要作用。 上海美专第一届12位女插班生 上海美专第十七届西画系师生与模特留影(摄于1935年) 上海美专女学生们 丘堤 丘堤画作 方君壁 方君壁画作 唐蕴玉 唐蕴玉画作 潘玉良 潘玉良自画像
- 【现代视觉文化】从图画到图案-1930年代的书籍设计|姜庆共
上海和中国现代视觉文化有着特殊关联性。1912年,17 岁的刘海粟就以过人的胆识和几位画友在 “十里洋场”的上海滩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美术专门学校,中国现代视觉文化教育重镇——上海美专,开启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河。在海老诞辰128周年之际,无边界小酒馆·弄堂声音推出“现代视觉文化”特别栏目,约请多位著名专家学者,与公众分享他们在此领域的研究心得。 近现代书籍设计的风格无论是什么主题,几乎都跟随艺术风潮、印刷技术的影响而变化。同时,也跟随艺术、设计教育普及力度,以及出版业和时政局势的推动而变化。今天做客我们电台的是知名平面设计师、作家姜庆共先生,他将通过12位设计者和24本书刊,从绘图和字体的角度来探视1930年代书籍设计的局部。 1930年代左右,设计者和书刊即景 1915年,《礼拜六》杂志封面,丁悚绘 《新青年》杂志 1918年出版的《世界画报》杂志 《国学季刊》和《呐喊》封面,都为鲁迅设计 鲁迅第二本小说集《彷徨》,封面设计为陶元庆 《良友》杂志 立达学会《一般》杂志 1928年第一期《新女性》杂志(左);右为这一期的内页 1929年出版的《进行曲选》封面 《近代日本文艺论集》 陈之佛,《图案》第一集 鲁迅作封面设计的《奔流》和《萌芽月刊》杂志 1930年出版的《煤油》,封面设计者不详 《菊子夫人》,封面设计者刘既漂 《时代图画半月刊》,刊名字体由张光宇设计 1933年出版《名伶剧谱》(左);1936年出版的《新声平曲集》(右) 1935年《各种中文铅字样本》 1935年《女青年》杂志封面 《周子通书》,中华书局于1936年印刷 《现代中国商业美术选集》第一集,封面设计张雪父 《音乐教育》杂志,钱君匋1937年设计
- 【现代视觉文化】杨贵妃的摩登传奇 ——以民国时期上海报刊视觉传播为中心|陈建华
上海和中国现代视觉文化有着特殊关联性。1912年,17 岁的刘海粟就以过人的胆识和几位画友在 “十里洋场”的上海滩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美术专门学校,中国现代视觉文化教育重镇——上海美专,开启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河。在海老诞辰128周年之际,无边界小酒馆·弄堂声音推出“现代视觉文化”特别栏目,约请多位著名专家学者,与公众分享他们在此领域的研究心得。 杨贵妃的故事从民国时期开始不断地流传,与现代人们种种的想象、艺术创造和时尚产生关联,演变成了上海这座城市文化发展中的一个元素。今天做客我们电台的是复旦大学特聘讲座教授陈建华先生,他将通过民国时期的报刊媒体——小报图,来分享杨贵妃是怎样和上海这座城市及广大市民发生传奇故事的。 孙伏园《杨贵妃》《文坛》1942-4-5 马嵬坡前之杨贵妃墓 骊山华清池 杨贵妃赐浴之处 梅兰芳 《太真外传》《戏迷传》1940 太平洋画报1926,百美图1939,1卷2期 《出浴图》 比利时鄂斯登之海水浴场,《东方杂志》1911 杨秀琼女士,《良友》1933年6月 杨贵妃月份牌 刘既漂《贵妃出浴图》 李毅士,《长恨歌画意》,1929 1927年8月7日雲裳(Yangkweifei)公司開幕 云裳公司广告,《上海漫画》,旅行杂志 8月12日《上海畫報》專版報導雲裳公司 圣美丽女校表演之唐明皇与杨贵妃,《上海画报》 唐宫艳史杨贵妃,1927,韩云珍主演 北京杨贵妃,1928,郑正秋导演,杨耐梅主演
- 【现代视觉文化】建筑映射的海派生活——以南京路和武康路为例|乔争月
上海和中国现代视觉文化有着特殊关联性。1912年,17 岁的刘海粟就以过人的胆识和几位画友在 “十里洋场”的上海滩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美术专门学校,中国现代视觉文化教育重镇——上海美专,开启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河。在海老诞辰128周年之际,无边界小酒馆·弄堂声音推出“现代视觉文化”特别栏目,约请多位著名专家学者,与公众分享他们在此领域的研究心得。 今天做客电台的是上海建筑历史专栏作家乔争月女士,她将以南京路和武康路两条路为例,带领我们一起漫游上海著名的风貌道路,领略建筑映射的海派文化。 普益地产公司绘制1929年上海地价图 1930年改造的惠罗百货 鸿达设计手稿——惠罗百货 鸿达设计手稿——光陆大戏院 拱廊建筑之中央商场 电力大楼 华安大楼 体育大厦 南京大戏院 The Spanish house for China 范文照、林登著 “中国风:建筑大师李锦沛1923-1968作品回顾”展览海报 华业公寓 绿房子内部 绿房子 爱文义公寓 斯洛伐克发行邬达克纪念邮票 南京路哈同大楼,1936年入驻过被誉为“中华丝绸之王”的老介福,现在是华为全球最大旗舰店 谭垣设计的自宅 漫步上海郊区 威尔金森作品《上海鸟类》 赉安洋行作品
- 【现代视觉文化】上海建筑的江南底色|王海松
上海和中国现代视觉文化有着特殊关联性。1912年,17 岁的刘海粟就以过人的胆识和几位画友在 “十里洋场”的上海滩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美术专门学校,中国现代视觉文化教育重镇——上海美专,开启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河。在海老诞辰128周年之际,无边界小酒馆·弄堂声音推出“现代视觉文化”特别栏目,约请多位著名专家学者,与公众分享他们在此领域的研究心得。 今天做客电台的是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王海松先生,他将与我们分享上海传统建筑的图片资料,并对它们的来龙去脉进行梳理,让大家更直观的体会到传统江南建筑小而美、巧而精、节地节材的优点,感受上海建筑的江南底色。 崧泽的 “上海第一房”距今6000年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局部) 松江全境图(清嘉庆) 明代嘉定境域图 松江府城图 上海县城图 上海县城水门(方浜水门) 南翔古镇图 安亭古镇图(清嘉庆) 泗泾古镇的“百脚”(蜈蚣)型空间格局 绞圈房子 浦东周浦旗杆村顾宅鸟瞰图(冯国鄞翻拍自《顾氏宗谱东川公支乙卷》) “三埭两绞圈”的绞圈房子 浦东艾氏民宅 坡面丰富/檐挑廊出 松江泗泾 大观音兜——奉贤奉城 松江落厍屋 “冂”形三合院落厍屋 1900年左右的南京路 敬一堂,是上海现存唯一中式建筑风格的天主教建筑 枫泾东区火政会 中西融合的陈桂春宅 步高里 颐园内形似悬崖的黄石假山 豫园湖心亭
- 【现代视觉文化】外滩的形成与近代上海都市风貌|邢建榕
上海和中国现代视觉文化有着特殊关联性。1912年,17 岁的刘海粟就以过人的胆识和几位画友在 “十里洋场”的上海滩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美术专门学校,中国现代视觉文化教育重镇——上海美专,开启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河。在海老诞辰128周年之际,无边界小酒馆·弄堂声音推出“现代视觉文化”特别栏目,约请多位著名专家学者,与公众分享他们在此领域的研究心得。 今天做客我们电台是上海市档案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邢建榕先生,他将从历史、文化传承、城市更新这几个角度来解读外滩的形成与近代上海都市风貌的关系。 时间轴 03:22 外滩:城市近代化(金融业)的起源 14:47 东逛逛、西逛逛:南京东路四大百货公司 23:22 上只角、下只角:高端居住区与上海五大工业区 44:05 浦东开发开放:以陆家嘴为例 上海外滩老照片 20世纪40年代南京路鸟瞰 杨树浦发电厂
- 【现代视觉文化】周湘与上海早期美术教育|马琳
上海和中国现代视觉文化有着特殊关联性。1912年,17 岁的刘海粟就以过人的胆识和几位画友在 “十里洋场”的上海滩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美术专门学校,中国现代视觉文化教育重镇——上海美专,开启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河。在海老诞辰128周年之际,无边界小酒馆 弄堂声音推出“现代视觉文化”特别栏目,约请多位著名专家学者,与公众分享他们在此领域的研究心得。 今天做客我们电台的是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马琳女士,她将从研究周湘的意义与价值、周湘的生平、周湘的美术教育实践与办学模式等方面分享她近年来的学术研究成果。 周湘像,照片上彩,约作于民国时期 上海市面上进口的英国Reeves颜料 晚清上海市面上进口的法国Lefrance(铁锚牌)油画颜料 清末中国仕女照相,背景为照相馆布景画,李超藏 周湘所撰写的《舞台背景画法(续)》,发表于《美育》第二期,1920年中华美育会发行 1918年《中华美术报》第一号刊登的《蔡孑民先生来函》。在此函中,蔡元培希望周湘能“造成一完备之美术学校”。 徐咏青速写作品,约作于民国初期 徐咏青于1924年为英商亚细亚所绘的月份牌广告画
- 【现代视觉文化】摩登风尚:近代上海服饰|卞向阳
上海和中国现代视觉文化有着特殊关联性。1912年,17 岁的刘海粟就以过人的胆识和几位画友在 “十里洋场”的上海滩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美术专门学校,中国现代视觉文化教育重镇——上海美专,开启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河。在海老诞辰128周年之际,无边界小酒馆 弄堂声音推出“现代视觉文化”特别栏目,约请多位著名专家学者,与公众分享他们在此领域的研究心得。 今天做客我们电台的是东华大学教授卞向阳先生,他将从着装的摩登形象与流行传播、服饰风貌、旗袍的旋律和中山装的源流等方面与我们分享近代上海的摩登风尚。 19世纪末上海英租界四马路(今福州路)街景(引自《点石斋画报》竹集之《马夫凶横》) 从左至右:叶浅予作《秋之长袍》;方雪鸪《春季新装》;西平《1934年最新舞服》 云裳广告 1930 年第50 期《良友》杂志的“最新式住宅陈设”主题图片 1912 年的服制条例中的服装鞋帽式样 民国时期的女性人物照(引自《良友》1930年第44 期第26页) 1931 年《玲珑》杂志中的社交名媛梁佩琴 “神鱼”牌麻纱舞袜的广告 杂志上刊登的群星着时装的照片 身着西装的周象贤与着中式服装友人们在上海的合影(清末民初分别着中、西式服装的男青年) 名媛时装表演为福音医院募款(引自《玲珑》1934年第164期第2482页) 一组刊登于1934年至1936年《玲珑》杂志上的电影明星徐来的时装照片 《玲珑》杂志中女学生华丽时髦的摩登形象 杂志中华美时尚的职业知识女性衣着形象(左一女诗人虞岫云, 左二郎静山之妻雷佩芝) 号称“新女性”的上海职业妇女 杭英作月份牌中甜、嗲、糯、嫩的女性形象 辛亥革命以后身着西式装扮的男子 民国初期的旗袍马甲的流变 20世纪20年代后期之前的照片 穿中式衣裤加西式皮鞋的时尚女性与上衣下裙和穿长袍的少女 1922年5月顾维钧(前排左五)与友人摄于上海 民国初期穿西式服装的女性 1920年至1927年间着文明新装的上海女子 上海中华照相馆拍摄中的新式婚照,新娘礼服中西合璧,描龙绣凤的纱裙配以花冠和婚纱 穿着上衣下裙、旗袍马甲以及旗袍装扮的上海国民大学女学生合影 1935年4月3日,全国首届集体婚礼在江湾市府礼堂举行,新娘穿西式婚纱 《玲珑》中参加运动会的女子 女子骑马的装束 20世纪30年代上海俄商经营的西比利亚皮货店总店门面 孙中山先生喜欢穿学生装,这种服装在1926被称为“中山装” 1920 年南京路,左边较高建筑为永安公司,其对面是先施公司,道路两旁各种商铺林立。
- 【现代视觉文化】他们如何接纳摄影 ——上海美专与摄影|顾铮
上海和中国现代视觉文化有着特殊关联性。1912年,17 岁的刘海粟就以过人的胆识和几位画友在 “十里洋场”的上海滩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美术专门学校,中国现代视觉文化教育重镇——上海美专,开启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河。在海老诞辰128周年之际,无边界小酒馆 弄堂声音推出“现代视觉文化”特别栏目,约请多位著名专家学者,与公众分享他们在此领域的研究心得。 今天做客我们电台的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顾铮先生,他将与大家细细分享上海美术专门学校与摄影的关系。 1925年6月6日《上海画报》创刊号所刊《上海美术专门学校人体写生科摄影》 “本报记者,特请于刘海粟氏,将该校生徒,实习人体写生时,摄影刊布,俾明真相,高坐裸体影者,即模特儿也。” 1930年刘海粟游欧时拍摄合影照(左起:张弦,张韵士、刘海粟、巴黎国家高等美术学院院长贝纳尔、傅雷) “上海图画美术院” 招生广告 (《申报》,1913年1月28日) 民国上海摄影生态(左图为金石声摄于1930年代),中《中华摄影学社第一次影展合影》(1928年),右为报刊照相机广告 “天马会美术展览之摄影杰作”,刊《良友》第20期(1927年) 右下为美专教师丁悚摄影作品 刘抗留法期间与傅雷打网球合影 刘海粟《柿子》1930年代 丁悚摄影作品 左:《画室里的春光》刊《青青电影》1934年第5期;右:《大桥》1930年代 潘思同作品《作壁上观》 张光宇自拍像,1930年代 刘抗留法期间与傅雷及外国友人的自拍 刘抗拍摄之学生出游与写生,左照中为刘抗 刘抗摄其新婚时寓所内景,1930年代 闻名天下之第十七届毕业合影(1935年) 沙飞1936年上学期学籍材料(由王雁提供) 沙飞(1912-1950) 《倒影》(以司徒怀之名发表),1930年代 吴印咸《光影》1930年代 郑景康摄影作品,刊于1937年《美术生活》第34期 在校学生张接华所摄人体写生课 左前为时任西画系主任张玉良;照片背面有“张接华摄”之版权章 《上海漫画》1929年6月29日第62期报导“美专学期成绩展览摄影部出品” 报导文字如下: “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本届学期成绩展览,特添设摄影一部为历届展览所未有,由该校学生陈成华蔡锡谦等竭力筹备,精选全校作品百十余幅,定于本月廿七日起至三十日止四天,在菜市路尾该校,举行大规模之成绩展览,欢迎各界参观。” 《晨风》第三集(1934年)所刊“上海美专摄影会第五次作品展览”之作品 封面作品为1931-34年在学的美专学生陈谨诗所摄 1937年制作的“上海美专新制第19届毕业纪念册”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