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用129本书,构建电影知识体系

17.用129本书,构建电影知识体系

253分钟 ·
播放数60691
·
评论数499

本期是「4.23世界读书日」特别节目,我们无望做最长的读书日节目,但我们可以做全网最晚上线的!

电影巨辩筛选出129本有助于构建电影知识体系的电影书,分类详解每本书的内容和特点,优点和缺点。

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些书无助于考研升学,无助于搞钱和自我提升,无助于我们每一天的生活,甚至无助于你从电影中享受到更多快乐。它是百分之百全然无用的。

但我们聊书的过程中,却真的爽到了,是截至目前录得最爽的一期节目。

为什么电影书会让我们这么爽?

请谨慎收听。

本次节目聊到的129本书(也有的是一套),具体书目详见下方。因为字数限制,部分英文书没有标注英文名。

详细时间轴:

04:23 防杠声明

06:13 电影理论与美学

  • 《电影是什么》,安德烈·巴赞
  • 《当代电影分析》,雅克·奥蒙、米歇尔·玛利
  • 《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大卫·波德维尔、克里斯汀·汤普森
  • 《电影理论1945-1990》,弗朗西斯卡·卡塞蒂[Theories of Cinema, 1945-1990, by Francesco Casetti]
  • 《电影理论读本》,杨远婴编
  • 《电影理论与批评辞典》,雅克·奥蒙
  • 《电影研究关键词》,苏珊·海沃德
  • 《电影导演的电影理论》,雅克·奥蒙
  • 《电影实践理论》,诺埃尔·伯奇
  • 《电影声音:理论与实践》,伊丽莎白·维斯、约翰·贝尔顿编
  • 《声音》,米歇尔·希翁
  • 《作为媒介考古学的电影史》,托马斯·埃尔塞瑟
  • 《明星》,理查德·戴尔
  • 《电影中的表演》,詹姆斯·纳雷摩尔
  • 《宽忍的灰色黎明:法国哲学家论电影》,李洋编

33:59 类型电影

  • 《电影/类型》,里克·奥特曼
  • 《好莱坞类型电影》,托马斯·沙茨
  • 《黑色电影:历史、批评与风格》,詹姆斯·纳雷摩尔
  • 《西部电影的发明:五十年文化史》,斯科特·西蒙
  • 《幻像电影:美国先锋电影1943-2000》,P·亚当斯·西特尼

44:09 电影史与国族电影

  • 《电影史:理论与实践》,罗伯特·C·艾伦、道格拉斯·戈梅里
  • 《世界电影史》,克里斯汀·汤普森、大卫·波德维尔
  • 《牛津世界电影史》,杰弗里-诺维尔-史密斯 主编
  • 《日本电影史》,佐藤忠男
  • 《韩国电影史:从开化期到开花期》,金美贤、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
  • 《意大利电影:从新现实主义到现在》,彼得·邦达内拉
  • 《懊悔的迷雾:经典法国电影的文化与情感》,达德利·安德鲁
  • 《新浪潮》,米歇尔·玛利
  • 《当代法国电影指南》,福克斯、玛利、拉德纳
  • 《迷影:创发一种观看的方法,书写一段文化的历史 1944—1968》,安托万·德巴克
  • 《魏玛电影及之后:德国的历史想象》,托马斯·埃尔塞瑟
  • 《新德国电影史》,托马斯·埃尔塞瑟
  • 《闹鬼的银幕》,洛特·艾斯纳[The Haunted Screen: Expressionism in the German Cinema and the Influence of Max Reinhardt, by Lotte Eisner]

64:53 好莱坞

  • 《美国电影史十卷本》[History of the American Cinema Volumes 1-10]
  • 《古典好莱坞电影:1960年之前的电影风格和制作模式》,大卫·波德维尔、珍妮特·斯泰格、克里斯汀·汤普森
  • 《巴别塔与巴比伦:美国无声电影的观众》,米莲姆·汉森
  • 《新好莱坞电影导论》,杰夫·金
  • 《逍遥骑士、愤怒公牛:新好莱坞的内幕》,彼得·比斯金
  • 《低俗电影:米拉麦克斯、圣丹斯和独立电影的兴起》,彼得·比斯金
  • 《电影战争:好莱坞和媒体如何限制我们观影》,乔纳森·罗森鲍姆
  • 《越战到里根时代的好莱坞》罗宾·伍德
  • 《岁月已逝》,凯文·布朗洛
  • 《体制的天才:好莱坞大片厂时期的电影制作》,托马斯·沙茨
  • 《史诗、奇观和大片:一种好莱坞历史》,谢尔顿·霍尔、史蒂夫·尼尔

85:42 影人传记与研究

  • 《戈达尔:七十岁艺术家的肖像》,科林·麦凯布
  • 《侯麦传》,安托万·德巴克、诺尔·艾柏
  • 《帕索里尼传:安魂曲》,巴特·大卫·施瓦茨
  • 《罗西里尼的冒险》,泰格·加拉格[The Adventures Of Roberto Rossellini: HisLife and Film, Tag Gallagher]
  • 《铸就传奇:约翰·福特的生命与时光》,斯科特·埃曼
  • 《万里黄沙万里情:塞尔吉奥·莱昂内传》,克里斯托弗·弗雷林
  • 《卡赞自传》,伊利亚·卡赞[A Life, by Elia Kazan]
  • 《让·雷诺阿》,安德烈·巴赞
  • 《英格玛·伯格曼》,雅克·奥蒙
  • 《重访希区柯克》,罗宾·伍德
  • 《德莱叶的电影》,大卫·波德维尔
  • 《小津与电影诗学》,大卫·波德维尔[Ozu and the Poetics of Cinema, by David Bordwell]
  • 《爱森斯坦的电影》,大卫·波德维尔[The Cinema of Eisenstein, by David Bordwell]
  • 《弗里茨·朗的电影:视界与现代性的多重寓言》,汤姆·甘宁[The Films of Fritz Lang: Allegories of Vision and Modernity, by Tom Gunning]

118:16 电影评论

  • BFI经典电影解读系列
  • 《我生命中的电影》,弗朗索瓦·特吕弗
  • 《电影时代:宝琳·凯尔评论集》,宝琳·凯尔
  • 《美国电影:导演和导演之道,1929-1968》,安德鲁·萨里斯[The American Cinema: Directors And Directions, 1929–1968]
  • 《伟大的电影》系列,罗杰·伊伯特
  • 《电影精华:电影经典的必要性》,乔纳森·罗森鲍姆[Essential Cinema: On the Necessity of Film Canons, by Jonathan Rosenbaum]
  • 《庸俗的现代主义》,J·霍伯)[Vulgar Modernism: Writing on Movies and Other Media, by J. Hoberman]
  • 《艾吉论电影》,詹姆斯·艾吉[Agee on Film: Criticism and Comment on the Movies, by James Agee]
  • 《法伯论电影》,曼尼·法伯[Farber on Film: The Complete Film Writings of Manny Farber, by Manny Farber]
  • 《电影院与世界:二十年手册生涯》,塞尔日·达内[The Cinema House and the World: The Cahiers du Cinema Years, 1962–1981, by Serge Daney]
  • 《电影手册选集四卷本(1950-1978)》[Cahiers Du Cinéma: Volume 1-4, 1950-1978]
  • 《60风尚:中国学生周报影评十年》,罗卡编
  • 《淋漓影像馆》,李焯桃

151:43 产业与制度

  • 《美国电影产业》,迪诺·巴里奥编[The American Film Industry, edited by Tino Balio]
  • 《好莱坞经济学:极端不确定性如何塑造电影产业》,阿瑟·德瓦尼[Hollywood Economics: How Extreme Uncertainty Shapes the Film Industry, by Arthur De Vany]
  • 《国家电影制度》,刘立行
  • 《银幕自由:国家电影审查的法律挑战,1915-1981》,劳拉·威腾-凯勒[Freedom of the Screen: Legal Challenges to State FilmCensorship, 1915-1981, by Laura Wittern-Keller]
  • 《电影节的历史、理论、方法、实践》,玛莉·德·法尔克

158:02 创作与技术

  • 《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罗伯特·麦基
  • 《电影剧本写作基础》,悉德·菲尔德
  • 《编剧》,威廉·戈德曼
  • 《表演的艺术》,斯特拉·阿德勒
  • 《电影剪辑技巧》,卡雷尔·赖兹、盖文·米勒
  • 《眨眼之间:电影剪辑的奥秘》,沃尔特·默奇
  • 《欧洲剪辑大师访谈录》,罗杰·克里滕登
  • 《电影语言的语法》,丹尼艾尔·阿里洪
  • 《摄影师手记》,内斯托·阿尔曼德洛斯
  • 《制作电影:欧洲电影摄影百年史》,欧洲电影摄影师协会
  • 《如何拍电影:夏布罗尔导演札记》,克劳德·夏布洛尔
  • 《电影风格与技术:历史与分析》,巴里·索特

173:38 访谈录

  • 《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弗朗索瓦·特吕弗
  • 《对话比利·怀尔德》,卡梅伦·克罗
  • 《我是奥逊·威尔斯》,彼得·博格达诺维奇
  • 《究竟谁拍的这部电影:传奇导演谈话录》,彼得·博格达诺维奇
  • 《电影的节奏是心跳:罗贝尔·布列松谈话录》,米莲娜·布列松编
  • 《异端的影像:帕索里尼访谈录》,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
  • 《樱桃的滋味:阿巴斯谈电影》,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
  • 《胡金铨武侠电影作法》,山田宏一、宇田川幸洋
  • 《后台故事1-5:编剧访谈》[Backstory 1-5: Interviews with Screenwriters]

188:48 华语电影研究

  • 《中国电影发展史》,程季华、李少白、邢祖文
  • 《电的影子》,陈力[Dianying/Electric Shadows, by Jay Leyda]
  • 《华语电影工业:方法与历史的新探索》,叶月瑜编
  • 《中国电影批评史》,李道新
  • 《北影纪事》,杨远婴编
  • 《中国电影:一个制度与观念的历史》,启之
  • 《银幕艳史:都市文化与上海电影1896-1937》,张真
  • 《回望纯真年代:中国著名电影导演访谈录(1981-1993)》,罗雪莹
  • 《北京电影学院故事:第五代电影前史》,倪震
  • 《看不见的影像》,张献民
  • 《台湾电影:政治、经济、美学(1949-1994)》,卢非易
  • 《台湾电影年鉴》
  • 《跨世纪台湾电影实录1898-2000》
  • 《台湾电影百年漂流:杨德昌、侯孝贤、李安、蔡明亮》,叶月瑜、戴乐为
  • 《杨德昌的电影世界》,让-米歇尔·付东
  • 《无人是孤岛:侯孝贤的电影世界》,詹姆斯·乌登
  • 《煮海时光:侯孝贤的光影记忆》,白睿文
  • 《三十年细说从头》,李翰祥
  • 《香港电影王国:娱乐的艺术》,大卫·波德维尔
  • 《香港电影:额外的维度》,张建德
  • 《冷战与香港电影》,李培德、黄爱玲编
  • 《香港的「中国」》,傅葆石、刘辉编
  • 《国泰故事》,黄爱玲编
  • 《风起潮涌:七十年代香港电影》,吴君玉编
  • 《超前与跨越:胡金铨与张爱玲》,卓伯棠编
  • 《乘风变化:嘉禾电影研究》,蒲锋、刘嵚
  • 《溜走的激情:80年代香港电影》,家明编
  • 《香港电影工业结构及市场分析》,陈清伟
  • 《新香港电影丛书》,阿克巴·阿巴斯编
  • 《王家卫:不只是拍电影》,约翰·鲍尔斯
  • 《银河映像,难以想像》,潘国灵编
  • 《光影言语:当代华语片导演访谈录》,白睿文

推荐关注:

电影巨辩的轻量版:电影巨辩5min

联系:

  • 邮箱:dyjb1895@foxmail.com
  • 合作:dyjb1895(添加微信说明来意)
展开Show Notes
Ninia
Ninia
2024.5.01
现在看到253竟然已经有一种“也不是很长”的错觉了
清瘦似梅:电影巨辩是播客界的珠穆朗玛
学会愤怒:哈哈哈论时长的话可能纵横四海才是
5条回复
前夕
前夕
2024.5.01
00:01 豆列书单整理好啦: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58541766/ (也是精神享受,欢迎戳)
Kaiko_:感谢感谢,小宇宙简直应该提供评论打赏功能!
前夕:华语电影研究中: 4劳拉·威腾-凯勒的Freedom of the Screen: Legal Challenges to State FilmCensorship, 1915-1981 5玛莉·德·法尔克Film Festivals: History, Theory, Method, Practice 被吞,搜书名可找到豆瓣条目。 华语电影研究6《中国电影:一个制度和观念的历史》(一、二)as you know,搜“华忆出版社 启之”。
26条回复
感谢两位奉献这么精彩的一期,可以作为经典电影那期的姊妹篇看待了。我根据你们的shownotes补充了好多书,尤其是法语方面的,由衷佩服。

如果可以的话,我也推荐几本:

Film as a Subversive Art - Vogel

一本奇书。作者是传奇策展人,NYFF和Cinema 16创始人。在录影带和DVD泛滥之前,作者在这本书中讨论的影片堪称五花八门和千奇百怪。即便站在今天的视角上回望(许多影片已经可找到资源),仍旧能频频颠覆、启发。从这本书里我感受到了一种策展人的包罗万象精神,跨越各种主义和理论,让看似不可调和的物种济济一堂。到今天,这种精神早已发扬,一个影迷可以同时喜欢布列松和徐克而没有任何违和感(to paraphrase Rosenbaum)。总之,这本书是所有想探索电影无穷可能的影迷必读的一本书。

The Material Ghost - Perez

我最喜欢的一本理论书,竟然是一个理科生所写。作者原来是搞理论物理的,但是对电影的热爱浸透了每一页。“局外人”身份无碍于他对具体影片和抽象理论的分析,我反而感受到了扎实的学养和流畅独到的笔触。他没有隐藏自己的科学背景,而是善加利用,这本书的引言一上来就是一篇开门见山的“电影和物理学”,在里面大谈电影理论和物理理论的关联,试译一段:

“如果爱因斯坦教会了我们光和其他物体一样会下落,巴赞则教会我们光和其他物体一样会留下痕迹,这印记被摄影机变成了图像。但摄影机并非唯一制造电影图像的机器。放映机这盏魔灯也用它自己的光令光留下的痕迹活动起来,令生活的印记在银幕上重获新生。银幕上的图像包含一些现世的、物质的东西,却又被转置和转换成了另一个世界:物质的鬼魂。于是就同时有了对真实的特别逼近和对真实的特别背离,一种电影图像特有的灵界和现实世界的交叉路口。”

A Short History of the Movies - Mast

世界电影史的书籍市面出得蛮多的了。除了两位推荐的那些,我还读过Cook的书和Mast的书。这本Mast的《电影简史》是读下来最让人觉得简明顺畅的,但又不失学者风范。记得作者很早就非常注重将这本书的延伸材料网络化,专门建了一个网站,这点和Bordwell还挺像的。反观大陆学者身上,很少有这种将严谨治学和拥抱前沿传播技术融于一身的特质。可惜这本书没有中译本,否则可以推荐给刚入门想了解点电影史的影迷。

Cinema A Critical Dictionary - Roud

一套对我比较重要的参考书,两卷本。收录了各国的重要导演,辞典邀请到不同专家来撰写各个词条,包括这期播客里提到的许多名字。我时不时拿出来读一段,常有收获。编者Roud也是NYFF的创始人,曾为法资馆馆长Langlois作传。他在每篇词条正文后面还附上一段简评,有时补充一些背景,有时则回应甚至反驳写作者的观点,读来特有趣味。这套书还有一个用法是从词条作者顺藤摸瓜,找来他们在相应领域的专著延伸阅读,效果更佳。

Hollywood Cartoons: American Animation in Its Golden Age - Barrier

我是好莱坞古典时期卡通短片的爱好者,如果像我一样对Jones, Avery, Fleischer这些人和他们的作品感兴趣,那这本书不容错过。本书出版时许多电影人还健在,作者通过研读档案、采访艺术家获取了大量第一手的资料,所以内容非常可信且具开创性。关于好莱坞卡通还有一本Frame by Frame,理论性更强,也很推荐。

Midnight Movies - Rosenbaum & Hoberman

老马和阿吴提到的美国影评界两位大佬正好也合作过一本书,就是这本《午夜电影》,内容处在两人擅长领域的交叉点上,讨论cult片、地下电影。两位作者既采用了分头写不同章节的做法,也联合创作了另一些章节。这种流动合作的形式十分独特,读起来效果也很好。Rosenbaum后来参与录制各种评论音轨,都要求有一个搭档与他对谈,从而形成观点对照和互动,不知是否和写作这本书的经历有关。

Film Restoration: The Technology and Culture of Audiovisual Heritage - Enticknap

电影修复是我非常关注的领域,市面上关于它的专著不多,这本书既有技术层面的细节讨论,也有政策方面的梳理总结,想深入了解这个领域的人读来会很有收获。它的出版年代比较新,是这个日新月异的领域的一本前沿著作。早些年我还读过一本Nitrate Won't Wait,介绍了模拟时代对胶片的保护和光化学修复工作,可作为数字时代电影修复的补充。
胖唐:這種分享是認真做內容的人最幸福的收穫了
老马oldma
:
好想帮你置顶,但好像主播之外的评论还没法置顶。
11条回复
口味养刁了,觉得这期四个小时不够听
树上躺着默而索:1:14:51 Easy Riders, Raging Bulls有一个同名纪录片,YouTube可看
Cassietong:感谢
电影巨辩凭借大部头的体量和用声音做论文的精神,成为我心目中和反派影评并驾齐驱的top电影播客!
立春树先生:确实在我们大陆,和反派影评相提并论的播客目前唯有电影巨辩
HD551153z:反派不配,为了反叛而反叛的小丑
8条回复
黎远远
黎远远
2024.5.03
童年——佳片有约,在人间——反派影评,我的大学——电影巨辩
HEARABLE:笑死了
伯樵
伯樵
2024.5.01
用播客做文献综述了~北电考研学子会贡献多少收听量呢?
老马oldma
:
阿吴有免责声明,不可用于考研。
伯樵:还没听呢
5条回复
talich
talich
2024.5.02
有人提到了德勒兹的讲课录音稿。让我想起了一个必须推荐的,Lessons with Eisenstein,这是 Vladimir Nizhny 跟据 Eisenstein 在格拉西莫夫电影学院(GIK)的讲课内容精华整理。而且,不仅是讲座,大量的是和学生的交流,课程实录,让你体验一下跟电影大师学电影的感觉。感觉是独一无二。毕竟这个极别的导演应该没有谁还在电影学院长期系统性授课的了。

这个是目录:
I Directorial Solution(导演解决方案)
II Mise-en-Scène(场面调度)
III Break-up into Shots(分镜头)
IV Mise-en-Shot(镜头构图)
talich:算了,今天好人做到底,第一章开始,翻译一段(英译本是 Ivo Montagu 和 Jay Leyda 翻译) 今天的工作跟平常并不太一样。这不是一堂普通的讲座,也不是实操工作,就是在 S.M. 的指导下,由我们这个"有二十个脑袋"的导演——就是全班——共同表演一个场景或段落。今天每个学生都要独立提出一个解决方案。 当时的作业是:为巴尔扎克小说《高老头》中的一个核心场景——伏脱冷被捕的场景——进行导演处理。每个学生都要为该场景的布景找到自己的解决方案。 学生Vs.陈述了他的理由。他分析了小说的结构,确定了该特定场景在整部《高老头》作品中的地位和意义,阐述了拉斯蒂涅、高老头、伏脱冷等人物关系和性格的社会本质...... S.M.似乎很满意:对内容的分析,学生们对作品的见解都很具体有趣。但是...S.M.的眉头却皱了起来。他盯着发言人,然后看向其他学生:他们对所说的内容有何反应...? Vs.继续说:"伏脱冷个头高于中等,他的红砖色头发被假发遮盖。他穿一套黑色西装,系一条白色蝴蝶领结代替领带。巴尔扎克描写人物时没有中性色调,要么极端负面,要么极端正面。或者一个人物在小说开头被描绘成正面人物,但到结尾时却成为负面形象。高老头葬礼后,拉斯蒂涅'向社会抛下挑战书',前去与纽沁根太太共进晚餐。"在那种社交圈里,拉斯蒂涅不得不让自己的外在行为显得消极。否则他就会遭到毁灭。如果伏脱冷在吕西安的款待后(续篇《幻灭》中情节)继续挣扎,他也注定会遭到毁灭。但他成为警察局长。说白了,巴尔扎克用黑白色调描绘了沃特林。所以我也希望用鲜明对比的黑白色调来再现他。" "每当有什么东西描述得非常清晰时,"S.M.打断了这位学生,"似乎就会引出那种陈词滥调的'黑白分明'的描述。"显然,黑白色调往往与特别锐利清晰的图像画面联系在一起。但伏脱冷的感觉是否符合这一点呢?在他被捕之前,我们真的了解沃特林的真面目吗?" "是的,"Vs回答说,"小说中有描述。" 于是,一直坐在舞台/讲堂一侧台阶上的S.M.(他听讲时通常坐在一侧)站了起来,走上讲台开始解释: "不,这一点是在沃特林被捕的场景及其后续情节中才逐渐显现出来的。开头,笼罩着伏脱冷的,是一种神秘的气氛、一个面具--甚至是模糊感。他是个骗子、是个冒险家--这些读者或观众必须自己来猜测。直到他的假发被扯下、'揭开面具'的那一刻,关于他的很多东西都没有被清晰地呈现出来。因此必然会产生疑问:用如此锐利分明的色调来塑造沃特林的形象是否明智。也许他的特征,用制作手法来体现的话,应该是拥有某种不太确定的色彩...?" 顿了顿。学生们一言不发。他们在等待听S.M.自己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他们竖起耳朵,因为这正是S.M.作为老师与众不同之处:由对某个细节的特殊评论会引发对艺术法则、创作原理的探讨。 现在S.M.不再站在一旁了——他成了讲堂的中心和焦点。 "注意看在那整个系列涉及罪犯雅克·柯兰的小说中,巴尔扎克是如何处理的。后来巴尔扎克确实让柯兰穿着一件黑色的教士服,但那是后话。一开始在《高老头》中,柯兰隐藏在善良小市民伏脱冷的外表之下。他是个罪犯,伪装起来不仅为了逃避警察,也同时骗了读者。无论我们是在制作整个小说系列还是仅仅《高老头》,我们都必须要首先呈现出一个面具下的柯兰。但是不能是笔直"黑衣"形象。巴尔扎克的处理更加委婉,更有意思。伏脱冷的面具就是他的举止。巴尔扎克一开始将他描绘成一个"快活的家伙"、酒友,一个看似很好相处的"小人物",随时准备跳起活力舞蹈的人物。一个看上去异常善良的角色。这是他的保护色,他的面具。..."
追剧小超人沐见汐:了解了,谢谢!
8条回复
talich
talich
2024.5.01
抖胆推荐一本,Peter Biskind 的 Seeing is believing 非常好,比 Easy riders 要好。从意识形态时代整体思潮变迁来分析 50 年代电影,因为 50 年代正好是当代的左派右派思潮诞生的时候,它把传统主流思维框架,正在出现的左右框架,对每部片子都按角色情节这样的贴进去,很有帮助
关雅荻:这本好~✌️✌️✌️
evenif
evenif
2024.5.01
听播客听出上学的感觉
田镐
田镐
2024.5.01
想不到在巨辩这里找到了很多电影研究学者都没做出来的文献综述666 并且评论卧虎藏龙我真是太谢谢谢谢主播们和各位有才华的听友了!!!
明明ming
明明ming
2024.5.01
虽然只有四小时、但全程念稿没水话,拿到其他播客那得是八小时的体量呢🥰
autodididi:只有四小时。
这期节目对正需要系统构建电影知识体系的我真的非常重要🫶
西瓜的红:+1
Samizdat
Samizdat
2024.5.01
坐等一个豆列
前夕:来了 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58541766/
晓畅:微信读书 https://weread.qq.com/misc/booklist/8908928_7QRcU7bCG
7条回复
胖唐
胖唐
2024.5.06
之前的播客如果可以說是繁花似錦,這一期便是活水沃土。任何一個門類的修行一旦列出書單都是抖家底的坦蕩,讓人感動。這個時代早已不缺武功秘笈,少的是深山老林。兩位主播如數家珍列舉電影書本身就是一種風景,一開始我還試圖記住書名想日後查閱,後來放棄;傾聽二位傾吐的痛快與淋漓就是一種享受。不得不說,閱讀還是這個時代學習的根基,在有邏輯的符號系統中拆解出信息與情感,是讀書觀影甚至聽音樂相通的法門。129,邀尔久。
葛刘备德:也是我想说的,只倾听二位的谈吐就是一种享受,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小宇宙作为陪睡佳品有几年了,听了巨辨小辩还是感慨良多
老马oldma
:
129也可以有这个意思……
6条回复
33:42 确实德勒兹这两部本质是哲学书,哈哈。不过我觉得对于想挑战这两部书的听友,可以从德勒兹的讲课录音开始。外网有比较完整的《运动-影像》和《时间-影像》的课堂录音文字稿翻译(英文),国内也有哲学爱好者在慢慢翻译这些文字稿。当年《虹膜》电子杂志还出过开寅老师根据录音稿写的介绍性专栏,我还买全了的,哈哈。
不在E:虹膜公众号关注至今
长弓缺:虹膜因为给《上海堡垒》写水文,我给取关了。。。
talich
talich
2024.5.01
1:22:15 Kevin Brownlow 关于默片的研究,最适合普通人的,是两个纪录片系列,Hollywood,和 Cinema Europe: The Other Hollywood

Hollywood 是为 HBO 拍的,因为版权问题,很长时间都只有 VHS,没有也不会有 DVD。我好像是在 TCM 电视台上看的。但是流媒体时代,在 youtube 上就很好找了,虽然画质一般,但是信息量太大了,大精彩了,我对默片的巨大兴趣就是被这部片子激起来的。缺点是没字幕。这个纪录片也有同名的书,叫 Hollywood: The Pioneers

Cinema Europe 当然是关于欧洲默片的,有 DVD,youtube 上也很好找。缺点是拍摄时好像是资金出了问题,本来是想拍一个跟 Hollywood 体量一样的巨作,最后被压缩成了六集。但也足够精彩
老马oldma
:
现在YouTube很多有自动字幕吧?以后AI识别越来越发达,生成一个靠谱字幕会很简单。
西瓜太郎的神隐:Brownlow也给卓别林和基顿分别制作过电视节目,都很有价值。我看IMDb上介绍他这套Hollywood的电视系列节目,和The Parade’s Gone By一书的内容似乎也有很大重叠啊。
7条回复
二位又写了本书
samedix
samedix
2024.5.01
13:2813:27 12:14 我们学校现在要求专科教材三年一更新,本科教材五年一更新,选用的外部教材要求五年内出版。但是更新也不代表知识体系是最新的,更多时候我们也就是改改错别字或者换点图片之类的。
老马oldma
:
谢谢补充信息。
bigbao235
bigbao235
2024.5.01
00:5800:57 已经像是在把你们的播客当书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