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介|绍
从表面上看,爱情似乎是恋爱双方之间的问题,但我们往往发现,两个人的爱情之间似乎有一个永恒的“第三者”——父权制。许多在爱情中寻求幸福的男男女女们发现,自己总在手无寸铁地对抗这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的第三者,它会随时侵入爱人们的客厅、厨房或床榻。父权制才是爱情中的男女最强劲的对手。莫娜·肖莱(Mona Chollet)在去年出版的《重塑爱情》中对困扰女权主义者数十年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澄清,对长期以来的父权制下的异性恋爱情模式进行了揭示和抨击,并且回到了她们关注的中心:异性恋的问题。
莫娜·肖莱,作家、记者,1973年生于瑞士日内瓦,现居法国,除《重塑爱情:如何摆脱父权制对两性关系的影响》一书外,她还著有《女巫:不可战胜的女性》《致命的美丽:女性异化之新面貌》《在家:家宅之内的奥德赛》等作品,已被译为英语、西班牙语、中文、德语、波兰语等多种语言。获2022年欧洲散文奖。
《重塑爱情》法文版封面(2023年)
莫娜·肖莱(Mona Chollet)
本|期|主|播
酸酸:东英吉利大学地球物理研究员。
吴筱航:本书译者,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语言文化学院法语专业、巴黎第七大学电影研究专业,译有《艺术装进盘子里》《重塑爱情:如何摆脱父权制对两性关系的影响》等作品。
徐迎春:浙江大学传播学博士,曾从事电视新闻报道及环境NGO传播工作多年。现主要关注边缘文化及弱势议题包括女性主义议题等。
本|期|时|间|线
00:56 作者莫娜·肖莱(Mona Chollet)介绍:1973年出生于瑞士日内瓦,记者和作家,被誉为法国女权主义人物。自 2016 年起担任《外交世界报》(Le Monde diplomatique)的主编。她的畅销书《捍卫女巫》(In Defense of Witches)在法国已售出 37 万册。肖莱认为,对于女性来说,独立与依赖并非是相互排斥的状态。理解和实践独立自主的同时保持情感联结也是完全可能的,这实际上是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爱情关系模式。因而,本书不仅是理论的,也在实践上给出了一些建议,比如家庭空间、个人空间如何分享,爱情的叙事应该转变为一种自我探索的旅程等。为了寻找答案,本书始终围绕着一些关键问题:为什么在很多情感关系中,爱情反而成为了一种束缚,而不是解放?为什么女性在情感世界中往往需要扮演救世主,而这种角色又如何影响了她们的个人成长和社会地位?
肖莱已出版书籍:
- 2015:蛇蝎美人(Beauté fatale)
- 2018:女巫:女性不可征服的力量(Sorcières: La puissance invaincue des femmes)
- 2021:重塑爱情,区域(Réinventer l'amour, Zones)
- 2022:捍卫女巫:猎巫的遗产以及女性为何仍在受审(In Defense of Witches: The Legacy of the Witch Hunts and Why Women Are Still on Trial)
- 2024:重塑爱情:父权制如何破坏异性恋关系(Reinventing Love: How the Patriarchy Sabotages Heterosexual Relations)
05:40 阿兰·巴迪欧:在这里,“共产主义”,我理解为一个变化着的整体,使得公共事物居于私人事物之上,使得集体利益居于个体利益之上。在这个意义上,爱是共产主义的,如果您承认,像我一样,爱的主体是成为一对夫妻,而不只是满足于个体的组合。于是还有一种爱的定义:最小的共产主义!
08:00 “2010年,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ć)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演绎其作品《艺术家在场》(The Artist Is Present)。观者轮流坐上空椅子,在沉默中与阿布拉莫维奇对视,然后把椅子让给下一人。阿布拉莫维奇之前的爱人、创作伴侣,艺术家乌雷(Ulay)出现在了她面前,胡子灰白,穿着球鞋和黑色西装。他们自1988年后就再也没见过。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打破了自己表演的规定,往前一冲,向他伸出了双手。隔着将两人分开的桌子,他握住了她的手。一旁的观众爆发出阵阵掌声和唏嘘。几年后,乌雷就共同创作的作品版权问题起诉了他的前伴侣,并胜诉。但所幸两人在乌雷于2020年3月2日去世前得以和解。”
《艺术家在场》(The Artist Is Present)
与乌雷再次相对。
与乌雷拉手。
13:50 父权制下的男性无法爱上具体的、真正的女性:“根据父权制的标准,一个男人选择与之平等的伴侣,就等于放弃了他有权实施的部分统治权。的确,我们会认为他是受虐狂,把他视作特立独行的人,一个叛徒,或者三者皆是。这样的男性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带侮辱性的位置上,而这个位置通常是留给女性的。对一个男人来说,爱上一个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女性是一种威胁。男性的吸引力是‘盈’,而女性的吸引力是‘亏’。”
“在我们的文化中,异性恋男性表达他们对女性的欲望,但同时被怂恿着去鄙视、憎恨女性。异性恋和厌女的结合是如此被自然化,以至于一个不具备大男子主义的男性会被系统性地视为同性恋。”
15:50 亚洲女性的“双重女性化”:“黑人或阿拉伯女性能激起部分白人男性的性幻想,却不那么轻易被视作生活伴侣,也就是能够被男性‘在社会层面上认同’的伴侣。相反,亚洲女性则来自一个有‘模范’之名的少数族裔—言下之意,其他少数族裔多少构成问题—她们被假定为性感、勤劳、温顺的。”
21:10 深度异性恋:“异性恋男性可以再次从女同性恋身上获得启发,因为后者更能把女人作为一个整体来渴望,从她的伤疤、赘肉和皱纹,到其经历和人格。由此,简·沃德总结道,只有这样,异性恋男性才可以成为‘真正的异性恋,而不是利用女人来吓唬别的男人的伪异性恋’。有的男性一旦跟一位女性睡过一次,就失去了对她的兴趣。这种倾向也可被视作伪异性恋或者肤浅异性恋的象征:这样的男人对他人、恋爱关系以及恋爱关系能如何丰富他们的生活毫无兴趣,他们只是感到了一种‘征服’与满足自恋的需要,从而改善自己的地位或者婚姻。简·沃德鼓励她的女读者表现得‘足够勇敢,敢到从男人身上要求这一点,敢到向异性恋男性和他们所谓的对女性的爱提出更多要求’。总的来说,‘深度异性恋’是一种脱离了父权制[插图]及其利益的异性恋,一种背叛了父权制的异性恋。”
30:10 异性恋关系的总结:“情侣们一板一眼地遵守各自的性别剧本,很有可能让对方过得不幸福。这些性别剧本一方面使女人成为一种感性、依附于人、被苛求且过度投入情感与爱情的生物,另一方面则把男人变作沉默寡言、不解风情、被某种可怕的独立蒙蔽了双眼的莽汉,仿佛他们永远在责问自己怎么会鬼迷心窍,掉进爱情的陷阱。就算我们不对号入座,仍能在自己身上找到上述的某些特点。但至少,我们意识到了这两种性别角色的存在,而这种存在带来了很成问题的干扰——尤其是女性的性别角色,往往是男性角色的陪衬。”
33:56 女性的低自尊常态。
37:12 凝视问题。
39:30 一夜情文化中的男女区别。
40:28 男人的心声:“没有人教我们如何跟自己的情绪发生联系。还有更糟的,我们被教着不去和自己的情绪发生联系。”重点在于把自己定义为女孩的反面,“女孩嘛,她们互相倾听,女孩只跟女孩聊天,男孩不能这样。”
41:41 女人的“厌女”情绪。
43:40 异性恋思维对女性的分化。
45:30 女性的性幻想。
48:27 结尾:“女人,这千年来的缄默者,缄默,出于谨慎,缄默,为了体面,她们脑海中都有一个爱的世界,这个世界不一定是O的世界,当然不是—甚至O的世界让她们感到恐惧,但是她们有她们的世界。她们曾缄默着。但这结束了。她们要说,她们在说。让我们希望她们中说的人越来越多,说得越来越响亮,并且在我们所谓的对爱的定义中,她们的声音最终会占据一席之地。”
50:30 本书译者吴筱航的发言。筱航直言自己初读这本书时的感想(原书作者写得非常直白),翻译过程中曾担心审核的问题。
55:50 为何翻译成“女性主义”而不是“女权主义”。
59:04 翻译过程中印象最深的部分是哪里?——亚洲的双重女性化。译者翻译的时候心情比较沉重。以及,“女性主义”作为男性“约会”时的新话题,仿佛工具包里增添的新工具,本质是追求异性的手段。女性主义反过来被父权制利用。父权制与资本主义的双重钳制,此系统已经足够壮大到可以吞噬任何反对自己的东西:可谓“捧杀的艺术”。
01:04:45 反对的声音被消解、被收编、被包装为新的消费文化,例如嬉皮士文化。包括LGBT平权运动被转化为商业的成果。
01:07:25 如何在结构之内重塑结构?有什么超越异性恋结构的办法吗?两位主讲人各自抛出看法。
01:14:08 主体性问题。如何定义“爱”与“爱情”“婚姻”。三者的关系是什么。
01:24:56 关于直男的“深柜”本质。直男实际上是同性恋吗?古希腊文化中的男性纽带。男性认同与男性传承在今天的留存。
01:28:31 男性的征服与征服后的炫耀,实际上是把女性视作为取悦同性的手段。
01:32:33 过分二元化的男性和女性。
01:37:02 不同的人格与不同的亲密关系。安全型人格遇到完美爱情的几率最高。
[美]盖瑞·查普曼:《爱的五种语言》
01:41:10 爱和性中的客体化。
01:48:18 四ai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