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满足于将国际关系学视为一门研究对象通常被认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分离的学科,要避免被抽象的、宏大的与未经推敲的经验所包围。”
掀起国际关系宏大叙事的书页,其下是一个个书写着自我故事的个体。国际关系的系统与结构塑造我们,但我们亦是国际关系的参与者、组成者、创造者。研究人文社科会带来一种很玄妙的感觉——明明自己就身在人类社会之中,却又要向后退一步作为观察者。身在国际社会中的我们,到底是在观世界、观社会,还是在观自己?是什么决定和塑造了我们的关心的话题?是对理论创新的灵光一现,对远方世界的关切,囿于从属身份带来的认同或窠臼,还是日常琐碎的体验……在本期节目中,我们找到了两位正在海外求学、穿梭于不同文化社会切面的嘉宾,一起聊聊个人身份、海外经历和日常体验是否、如何塑造了研究,以及这些“个人属性”究竟是研究的buff加成,还是困住我们思维和创造的牢笼?



【01:45】想象中的浪漫法国怎么如此脏乱差
【04:14】对于“国家大事”,是年轻上头还是真心关切?
【05:32】长大后再看《北京欢迎你》……
【08:23】我飞北京要花的时间比我去留学更久!
【09:19】烫嘴的“你来自哪里”类问题
【11:02】Zoom University和想象中的校园
【12:52】误触锁屏的手机决定了我的研究方向
【14:53】Zoom空间里的女外交官
【16:51】从澳洲的气候研究,到美国的传统安全视角
【18:28】因改名而逆袭的男生选课率
【19:51】出国又买Made in China,属于内循环还是外循环?
【21:43】中国城中的江湖派系
【22:57】签证中心是世界体系的缩影
【28:06】身份是一副摘不掉的眼镜
【30:05】对本家只有“想象的熟悉”?我的生活怎么成了你的puzzle?
【31:54】“家国大事”?No!
【35:35】Alina送citation啦!强推Cooperation and Conflict里的Everyday IR特刊

除了在中英文主流声音平台更新我们的播客节目以外,你还能够在公众号阅读我们的语音文字转录和创作手记,并在小红书和抖音刷到节目精彩瞬间。
小宇宙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小红书 | 抖音 | 公众号 | X (Twitter) | Matters
请在全平台搜索“小题大做Overreacology”,收听、观看、参与我们吧!相信我们的故事也是世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