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02E02 | 生活在罗马,声援加沙浪潮下“被失声”的犹太裔酷儿群体
👋小题大做Overreactology是一档关于国际关系×日常生活的青年初创播客。我们关注个人日常生活的体验如何受到广泛的地缘政治、世界局势的影响,寻求消除青年人对国际关系学科的“遥远感”,带你走出宏大叙事下远方孤立的小屋,聆听一个个国际关系中真实的你我他的故事。 对于生活在和平地带的人们,远处的战争和冲突意味着什么?智能手机的数码屏幕将战区的生活“折叠”进别处的日常生活,声援活动、商品抵制、网上论战是冲突的痛感传递向远方的证明。貌似毫无关联的个体生活在世界各处,却相互拼凑成一个世界。欢迎来到小题大做Overreactology的第二季节目——“冲突折叠”,我们将带你聆听战线末梢的人们如何主动或被动地“身在其中”。 上期节目中,我们谈到了性少数群体在巴以冲突与援巴抗议中的特别角色。当LBGTQ+社群整体倾向左翼,积极投身援巴抗议时,犹太裔的性少数人群却在其原本的社群中被边缘化了。当性别认知和种族身份在冲突中产生碰撞,有人被推到舞台中心成为“政治的工具”,也有人被迫噤声和退场。 Ariel Heller既不是以色列人,也不是巴勒斯坦人,而是意大利籍的犹太裔设计师。在这场冲突中,自我认同为酷儿的Ariel亲历了新形式的反犹歧视,曾经酷儿社群所推崇的“交叉性”出现失灵……当冲突与政治渗透进私人生活,我们该如何建立与维护一个真正包容而非选择性正义的社群空间?欢迎收听小题大做Overreactology(播客)第2季第2集,让我们一起寻找答案。 【00:31】开场和背景 【07:18】10月7日之后,犹太酷儿如何在LGBTQ+群体中被边缘化 【10:10】言辞的力量与IHRA反犹主义定义 【12:08】当酷儿社群“选择性沉默”,交叉性失灵了 【15:09】“白人”标签是对以色列/犹太人的误读 【18:44】比你想得更普遍:反犹主义的现代变体 【22:01】反思“粉红清洗”叙事 【24:39】“被隐形化”的巴勒斯坦与以色列酷儿群体 【31:51】谁在主导世界的注意力? 除了在中英文主流声音平台更新我们的播客节目以外,你还能够在公众号阅读我们的语音文字转录和创作手记,并在小红书刷到节目精彩瞬间。 邮箱:overreactology@outlook.com 小宇宙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小红书 | 抖音 | 公众号 | X (Twitter) | Substack 请在全平台搜索“小题大做Overreactology”,收听、观看、参与我们吧!相信我们的故事也是世界的故事!
- S02E01 | 生活在伦敦,巴以冲突如何扰乱我的街区、日程、饮食和夜生活
👋小题大做Overreactology是一档关于国际关系×日常生活的青年初创播客。我们关注个人日常生活的体验如何受到广泛的地缘政治、世界局势的影响,寻求消除青年人对国际关系学科的“遥远感”,带你走出宏大叙事下远方孤立的小屋,聆听一个个国际关系中真实的你我他的故事。 对于生活在和平地带的人们,远处的战争和冲突意味着什么?智能手机的数码屏幕将战区的生活“折叠”进别处的日常生活,声援活动、商品抵制、网上论战是冲突的痛感传递向远方的证明。貌似毫无关联的个体生活在世界各处,却相互拼凑成一个世界。欢迎来到小题大做Overreactology的第二季节目——“冲突折叠”,我们将带你聆听战线末梢的人们如何主动或被动地“身在其中”。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生活在伦敦的银行从业者Theo(中国),和他一起讨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新一轮军事冲突对他生活的影响。身为异国打工人,Theo为何决定几乎每周六都参与援巴抗议游行?左翼运动者如何评价香槟社会主义者?这场冲突如何渗透进伦敦的不同街区,在街头涂鸦、居民饮食、银行账户中留下烙印?彩虹群体、电子音乐和锐舞文化又如何与巴以冲突相互缠绕? 本期节目所涉内容繁多,可能给你带来愤怒感、无力感或置身事外的幸运感。Theo说,“我们这些拥有和平生活特权的人,更应意识到世界是参差不齐的”,希望你能从本期节目中获得资讯、感受联结、形成观点。 【04:58】社交媒体如何操控我们的政治注意力 【05:26】黎巴嫩好友的社媒动态成了我的切肤之痛 【10:59】香槟社会主义者为什么是左翼运动的福音 【17:12】伦敦的援巴抗议现状 【20:15】英国的保守党政府是一只“纸老虎” 【23:30】折射于城市区划与涂鸦符号中的巴以冲突 【26:44】从城市秩序到饮食结构——冲突扰乱我的日常生活 【27:59】抵制、撤资、制裁(Boycott, Divestment and Sanctions, BDS)的定向打击 【31:17】“巴克莱银行销户日”与银行撤资以色列国防企业 【35:54】冲突后,我从麦当劳爱好者转为土耳其烤肉消费者 【39:19】“酷儿支持巴勒斯坦”与粉红清洗 【43:19】电子音乐、锐舞文化与援巴主张 【48:09】世界参差不齐,愤怒是宏观情绪,同理心是微观义务 除了在中英文主流声音平台更新我们的播客节目以外,你还能够在公众号阅读我们的语音文字转录和创作手记,并在小红书刷到节目精彩瞬间。 邮箱:overreactology@outlook.com 小宇宙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小红书 | 抖音 | 公众号 | X (Twitter) | Substack 请在全平台搜索“小题大做Overreactology”,收听、观看、参与我们吧!相信我们的故事也是世界的故事!
- 从TikTok案谈起,透视🌏全球数字政治中的国家、企业和人
👋小题大做Overreactology是一档关于国际关系×日常生活的青年初创播客。我们关注个人日常生活的体验如何受到广泛的地缘政治、世界局势的影响,寻求消除青年人对国际关系学科的“遥远感”,带你走出宏大叙事下远方孤立的小屋,聆听一个个国际关系中真实的你我他的故事。 自TikTok特辑的第1期节目发布后至今,特朗普上台、白宫易主,TikTok禁令一波三折,前途未卜。美国以外的世界,远在南亚与东南亚的内容创作者同样因为与美国共享赛博空间,在禁令的余波中翻滚浮沉。推崇去政治化的TikTok在全球各异的文化、政治和规则中“夹缝生存”,而小红书已悄然成为各国赛博难民的避难所。 当科技公司、商业权贵、主权国家在互联网世界逐鹿,作为用户的我们再次发问:网络空间能成为赛博乌托邦吗?算法、平台、国家……是谁在筑起网络空间中的壁垒? TikTok特辑的第2期,小题大做Overreactology选择超越TikTok案本身,探究这起热点所折射出的全球数字政治动态。我们有幸邀请到来自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所(Oxford Internet Institute)的D1,和我们一同探讨TikTok企业风格、互联网治理与监管、科技企业的政治权力、推荐算法的偏向性、科技产品的安全化等话题。敬请收听! 【04:34】速览美国TikTok案的现状、原因和影响 【10:04】美国之外的世界里,受TikTok案影响的各国创作者 【12:24】TikTok“伤风败俗”的名声与平台的本地化策略 【15:52】尚未“地缘化”的小红书成了全球赛博难民庇护所 【21:59】技术乌托邦与美国的“红色风暴”时刻 【31:09】政治化潮流中,商业行为体怎样“夹缝求生”? 【32:43】TikTok韬光养晦的去政治化策略vs.美国好莱坞式的向外输出 【38:22】平台究竟是中介还是责任方? 【40:35】作为新的治理者,企业的政治权力何来? 【43:27】马斯克掌握了进可攻、退可守的政府角色 【44:04】反垄断管理才能保证“人民有得选” 【45:54】美国电子难民挤占了全球议程空间吗? 【49:43】算法也崇洋媚外吗? 【52:59】政策工具和执法者亦有偏颇 【58:58】国家、企业还是社会的数字主权? 【01:01:36】何为国家安全?为了谁的安全? 除了在中英文主流声音平台更新我们的播客节目以外,你还能够在公众号阅读我们的语音文字转录和创作手记,并在小红书刷到节目精彩瞬间。 邮箱:overreactology@outlook.com 小宇宙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小红书 | 抖音 | 公众号 | X (Twitter) | Matters 请在全平台搜索“小题大做Overreactology”,收听、观看、参与我们吧!相信我们的故事也是世界的故事!
- @TikTokRefugee: What Happened | 连线空降小红书的赛博难民:美国怎么了?
👋小题大做Overreactology是一档关于国际关系×日常生活的青年初创播客。我们关注个人日常生活的体验如何受到广泛的地缘政治、世界局势的影响,寻求消除青年人对国际关系学科的“遥远感”,带你走出宏大叙事下远方孤立的小屋,聆听一个个国际关系中真实的你我他的故事。 👋Overreactology is a "made-in-China" podcast about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for and by young people. We focus on how individual everyday experience is impacted by international politics. We will take you out of the 'isolated and distant cabin' under the grand narratives. Each episode unveils the authentic stories of individuals like you and me, painting a vivid picture of our interconnected world. 也许这也是你最近几天的经历:打开手机,发现熟悉的社交媒体界面上全是英文或是机翻痕迹过重的蹩脚中文——美国TikTok禁令拉扯下,不满于美国社会与政治现状的TikTok用户们选择了叛逆地涌入小红书,成为“赛博难民”。空降的美国人们使用着翻译器,好奇地探索世界另一头的赛博空间,而怀抱全球化“地球村”旧梦的中国小红书网民最终用幽默与善意接住了他们。 于是,我们看见了因纽特人的生活、德州的农场、美国护林员姐妹与她的山林,又或是两国同人女、钓鱼佬、鸟类爱好者、键盘爱好者的“同好”讨论。一个个日常的、平凡的景观为中美民间交流搭起了一个个温暖的小屋,好像李华的信终于有了回音,而美式童年中那个挖向中国的洞也终于在电子世界里找到了出口。 小题大做Overreactology紧急筹备TikTok特辑,在本期中邀请到一位在TikTok上拥有6.8万粉丝的“难民”朋友,并应嘉宾要求在1月20日特朗普上台前完成录制。节目制作期间,有关TikTok去留未定的新闻不断弹出——我们仍在美国乃至全球政治风起云涌的历史节点上。幸运的是,在全球政治右转、地缘局势紧张的背景之下,我们依旧能拥有这些时刻,在小猫小狗、各类表情包、互做家庭作业的氛围下一起聊聊“美国赛博难民空降小红书”的心路历程。 本期节目为全英文录制,我们将在公众号发布转录稿的中文翻译,欢迎大家前来阅读和讨论! Perhaps this mirrors your own experience over the past few days: you unlock your phone only to find the once familiar social media app no longer accessible. In a rush, you download another app—this time, a red icon APP from China—and step into a whole new virtual world.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U.S. Potential TikTok ban, TikTok users dissatisfied with American society and politics have rebelliously flocked to Xiaohongshu, becoming “cyber refugees”. Relying on translation tools, these refugees are now exploring this distant cyberspace—Red Note, while Chinese neticizens, who are clinging to the old dream of global village, warmly embrace them with humor and goodwill. So, the Chineses find themselves watching the lives of the Inuit, farms in Texas, life of an American forest ranger sister and the mountains, and the conversations of shared interests: fan-fiction writers, fish and bird enthusiasts, and keyboard aficionados. These everyday, unremarkable landscapes form warm little sanctuaries for Sino-American grassroots exchanges—like the long-awaited reply to Li Hua's letter or the long-sought tunnel from the American childhood dream of reaching China, now finding an outlet in this digital world. In this special episode of Overreactology on TikTok, we invited a "TikTok refugee" guest with 68,000 followers on TikTok. At their request, we completed the recording before January 20th, before Trump's second term began. During production, news of TikTok's uncertain fate continued to break—after all, we are still at a pivotal moment in both American and global politics. But fortunately, despite the rightward turn in global politics and mounting geopolitical tensions, we still have these moments. Surrounded by cats, dogs, memes, and the exchanges of doing homework together, we discuss the emotional journey of "American cyber refugees landing on Red Note". This episode was recorded in English, and we will share a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transcript on our official account. Feel free to read, reflect, and join the conversation! 【04:02】小红书“入学考试” 【05:26】从TikTok用户成为TikTok难民 【16:58】中美民众的全球村时刻 【20:30】谁想偷走美国人的数据和言论自由权? 【26:51】无人代表的年轻一代 vs. 无可救药的老登政治 【31:23】TikTok refugee正在打破中美对彼此的刻板幻想 【37:59】“中国网民比想象中更热情” 【40:33】从猫税起,我们正在共建互联网社群 【44:07】平台审核下的网络用语创造 【46:14】美式童年的笔友记忆与李华的来信 【49:50】中美民众眼中的Luigi形象 【51:56】对TikTok refugee现象的争议与讨论 【57:55】Nope Brigade想拿到小红书绿卡吗? ---- 【04:02】Entrance Exam of the Red Note 【05:26】How did Nope become a TikTok user and then a TikTok refugee? 【16:58】The Moment of Global Village 【20:30】Who wants to steal Americans' data and the First Amendment Right? 【26:51】Underrepresented younger generation vs. Gerontocracy 【31:23】TikTok refugee phenomena breaks through the walls of illusion 【37:59】"Chinese netizens are more enthusiastic than we expected" 【40:33】Community co-creation starting from the "cat tax" 【44:07】Fake language in platform moderation resistance 【46:14】American's penpal memory and Lihua's letter 【49:50】How Luigi is interpreted as a people's hero 【51:56】Critics of the TikTok refugees 【57:55】Is Nope Brigade willing to be a permanent resident of Red Note? 除了在中英文主流声音平台更新我们的播客节目以外,你还能够在公众号阅读我们的语音文字转录和创作手记,并在小红书和抖音刷到节目精彩瞬间。 邮箱:overreactology@outlook.com 小宇宙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小红书 | 抖音 | 公众号 | X (Twitter) | Matters 请在全平台搜索“小题大做Overreactology”,收听、观看、参与我们吧!相信我们的故事也是世界的故事!
- S01E03 [下] | 离开国际关系,在游戏行业找到自己的旷野(了吗)
总听说,“国际关系”是一个什么都要学的“万金油”专业,有时是国关+经济,有时是国关+语言,但在招聘JD里,却又总是找不到“对口”和“匹配”的技能。 在前两期节目中,我们共同讨论了国关人如何“进入”这个学科,如何在日常体验中“选择”研究兴趣,而本期,我们来到了国关人职业选择的十字路口,邀请了两位选择“离开”本行业的朋友,向大家展示国际关系之外的世界、国际关系之后的人生。 本期节目是小题大做Overreactology第1季的最后一期——但如你所见,本期被分成了(上)、(下)两个超长音频。在(上)中,你将听到国关人乾任决定转行投身电影的探索之旅,而在(下)中,也就是本条音频中,已身在游戏行业的前国关人夏利将与你分享她求职与创作的心路历程。 本期主持人Jasmine说:“敬请收听,这期真的很精彩!” 【02:29】从国际关系博士申请者变身为游戏文案策划的故事 【05:01】游戏策划的岗位角色介绍 【06:05】游戏为什么需要有世界观? 【08:25】游戏创作的文化“输出”与“输入”(以原神为例) 【12:09】玩游戏后选择国关,还是选国关后开始玩游戏? 【14:00】《皇家骑士团》背后的波黑屠杀故事 【15:02】P社游戏中的国际关系杂糅与延展 【15:46】游戏中的偏见和对游戏的偏见 【16:44】《维多利亚》里中国和日本的“开化”难易程度悬殊 【17:25】《战争雷霆》玩家泄露美国国家情报 【18:56】国际关系不够实际,但历史总是真实存在? 【21:23】象牙塔里的研究受众太少——有种奇妙的挫败感 【22:44】选择国际关系,夏利是否后悔? 除了在中英文主流声音平台更新我们的播客节目以外,你还能够在公众号阅读我们的语音文字转录和创作手记,并在小红书和抖音刷到节目精彩瞬间。 邮箱:overreactology@outlook.com 小宇宙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小红书 | 抖音 | 公众号 | X (Twitter) | Matters 请在全平台搜索“小题大做Overreactology”,收听、观看、参与我们吧!相信我们的故事也是世界的故事!
- S01E03 [上] | 离开国际关系,在电影行业找到自己的旷野(了吗)
总听说,“国际关系”是一个什么都要学的“万金油”专业,有时是国关+经济,有时是国关+语言,但在招聘JD里,却又总是找不到“对口”和“匹配”的技能。 在前两期节目中,我们共同讨论了国关人如何“进入”这个学科,如何在日常体验中“选择”研究兴趣,而本期,我们来到了国关人职业选择的十字路口,邀请了两位选择“离开”本行业的朋友,向大家展示国际关系之外的世界、国际关系之后的人生。 本期节目是小题大做Overreactology第1季的最后一期——但如你所见,本期被分成了(上)、(下)两个超长音频。在(上)中,也就是本条音频中,你将听到国关人乾任决定转行投身电影的探索之旅,而在(下)中,也就是下一条音频中,已身在游戏行业的前国关人夏利将与你分享她求职与创作的心路历程。 本期主持人Jasmine说:“敬请收听,这期真的很精彩!” 【04:10】缘何离开?国际关系没有办法让我热爱 【05:36】我最享受的是从无序中抽离出有序 【08:10】从文本到视觉,不同媒介的“刺激性”在变化 【09:52】垂直的个人IP和多面成长的我 【13:07】讨厌国际关系新闻的三个理由 【14:22】实时入世vs.永恒本源 【16:07】谈论宏大命题的“显学”更有意义感吗? 【17:26】教育中的道比术更重要 【19:42】用匹配技能找工作是一种典型的学生思维 【22:39】勇气与“实力”的悖论——如果没有名校光环,我还能走到这一步吗? 【27:48】反馈周期偏好对职业选择的影响 【28:59】人生的目标就是为了攀登眼前出现的高峰吗? 【29:48】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31:54】 J人的底层逻辑是对生活的掌控感 【34:32】生命中多数都是丝毫不重要的事? 【35:40】我选择了人生抑或是人生选择了我? 除了在中英文主流声音平台更新我们的播客节目以外,你还能够在公众号阅读我们的语音文字转录和创作手记,并在小红书和抖音刷到节目精彩瞬间。 邮箱:overreactology@outlook.com 小宇宙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小红书 | 抖音 | 公众号 | X (Twitter) | Matters 请在全平台搜索“小题大做Overreactology”,收听、观看、参与我们吧!相信我们的故事也是世界的故事!
- S01E02 | 谁动了我的选题:身份、时空与界限
“不要满足于将国际关系学视为一门研究对象通常被认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分离的学科,要避免被抽象的、宏大的与未经推敲的经验所包围。” 掀起国际关系宏大叙事的书页,其下是一个个书写着自我故事的个体。国际关系的系统与结构塑造我们,但我们亦是国际关系的参与者、组成者、创造者。研究人文社科会带来一种很玄妙的感觉——明明自己就身在人类社会之中,却又要向后退一步作为观察者。身在国际社会中的我们,到底是在观世界、观社会,还是在观自己?是什么决定和塑造了我们的关心的话题?是对理论创新的灵光一现,对远方世界的关切,囿于从属身份带来的认同或窠臼,还是日常琐碎的体验……在本期节目中,我们找到了两位正在海外求学、穿梭于不同文化社会切面的嘉宾,一起聊聊个人身份、海外经历和日常体验是否、如何塑造了研究,以及这些“个人属性”究竟是研究的buff加成,还是困住我们思维和创造的牢笼? 【01:45】想象中的浪漫法国怎么如此脏乱差 【04:14】对于“国家大事”,是年轻上头还是真心关切? 【05:32】长大后再看《北京欢迎你》…… 【08:23】我飞北京要花的时间比我去留学更久! 【09:19】烫嘴的“你来自哪里”类问题 【11:02】Zoom University和想象中的校园 【12:52】误触锁屏的手机决定了我的研究方向 【14:53】Zoom空间里的女外交官 【16:51】从澳洲的气候研究,到美国的传统安全视角 【18:28】因改名而逆袭的男生选课率 【19:51】出国又买Made in China,属于内循环还是外循环? 【21:43】中国城中的江湖派系 【22:57】签证中心是世界体系的缩影 【28:06】身份是一副摘不掉的眼镜 【30:05】对本家只有“想象的熟悉”?我的生活怎么成了你的puzzle? 【31:54】“家国大事”?No! 【35:35】Alina送citation啦!强推Cooperation and Conflict里的Everyday IR特刊 除了在中英文主流声音平台更新我们的播客节目以外,你还能够在公众号阅读我们的语音文字转录和创作手记,并在小红书和抖音刷到节目精彩瞬间。 邮箱:overreactology@outlook.com 小宇宙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小红书 | 抖音 | 公众号 | X (Twitter) | Matters 请在全平台搜索“小题大做Overreacology”,收听、观看、参与我们吧!相信我们的故事也是世界的故事!
- S01E01 | 进入这个学科才发现,国际关系怎么敲不开普通人的家门?
每次作自我介绍时,说完专业名后,总会收获一些“哇哦”声——国际关系这个专业似乎与全球时政、战争与冲突、外交部联合国、非洲与中东、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仿佛在新闻里才会出现的“高大上”名词捆绑。从看不见摸不着的新闻走向日常,它也可以出现在北京的出租车上,过年回家的酒桌上,以及短视频的推荐里。扑朔迷离又忽高忽低的“门槛”也使得这个学科极易堕入“无用论”的深渊。 本期节目是小题大做第一季“站在世界的十字路口”的第一期节目。本期节目邀请了俄乌冲突爆发后选择到俄罗斯求学的小磊与在永久中立国研究战争的胖吐司,与两位主持人一起聊聊各自走进国际关系这一学科的心路历程、对这个专业的理解与困惑,以及一些“文科天坑专业”填报指南(关于就业择业的干货)。 【05:03】缘何进入“文科天坑专业” 【07:16】谁说“宏大叙事”是男生的专属爱好?言情小说女主是我的学科启蒙人! 【10:41】“往往把国家人格化成一个男性形象” 【13:45】进入国关领域:谁支持、谁反对? 【14:31】“过年回家,亲戚以为我要进外交部?” 【15:21】北京出租车司机 vs.国关专家 【19:56】政治性抑郁 vs. 大国博弈操盘手 【20:51】“群里同行说,这战争给我送了个新case” 【25:07】“牺牲的人成了伤亡数字而贫穷的人则归进了GDP” 【25:43】校招季,国关人的出路在哪里? 【28:27】找工作时,本专业的“可转换技能" 【29:38】学国关是名门望族家小孩的时尚单品吗? 【34:41】“我敲不开普通人的家门” 【36:20】 如果当时选另一个专业... 【39:43】“小岛女孩身上洗刷不掉的自卑感” 【40:31】“自卑感变成我求学路上的闪光点” 除了在中英文主流声音平台更新我们的播客节目以外,你还能够在公众号阅读我们的语音文字转录和创作手记,并在小红书和抖音刷到节目精彩瞬间。 邮箱:overreactology@outlook.com 小宇宙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小红书 | 抖音 | 公众号 | X (Twitter) | Matters 请在全平台搜索“小题大做Overreacology”收听、观看、参与我们吧! 相信我们的故事也是世界的故事!
- Intro [EN] | IR×Everyday = Overreactology?!
【About Us】 * Overractology= A "nearby" facet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 emotional outlet for young IR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A brid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orld Overreactology is a "made-in-China" podcast about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for and by young people. We got the idea for this podcast from the concept "Everyda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We seek to remove the ‘distance’ that young people feel about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o look beyond abstract concepts to find the real you and me in the world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to rediscover a sense of meaning that has been missing under the grand narratives. There will be no experts, no lectures, no 'objective truths', no 'unbiased knowledge', but rather an examination of how the individual's everyday experience is entangled with the wider geopolitical conflicts and changes in global politics. 【Hosts】 * Jasmine "Understanding the complexity, embracing the nearby." A Gen Z girl from a small island along the southeastern coast of China, studying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echnology (especially AI) and IR. * Alina "Clubbing on the boundary of the IR discipline!" Incoming PhD student at USYD, MPhil POLIS (Cantab). Researching critical/unorthodox IR, gender and digital tech. 【Season One · Standing at the Crossroads of the World】 Standing at the crossroads of the world, young people do not know where to go. Our inaugural programme "Season One" focuses on the bitterness and grievances, idealism and enthusiasm of the young people in IR. We seek to form dialogues between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to talk about how we entered the field of IR, how we discovered our research interests or passions in our everyday experiences, and how people might have "quit" or "exited" and pursue future careers elsewhere. There are three episodes in this season. The first episode will go live tomorrow (May 5th), and the second and third episodes will go live next Sunday (May 12th) and the Sunday after that (May 19th). 【Future Plans】 Overreactology will be produced and published based on different themes. The preliminary outline of future themes includes [Everyday Life, War and Terrorism], [The Intersec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Frontline Practice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Immigration and Living Abroad], to name a few. At the moment, only Jasmine and Alina are doing the planning and production of this podcast. We are aware of the limitations of our own knowledge and perspectives, so if you (or any of your friends) have any ideas about being a guest or have any proposals that resonate with us, please feel free to contact us! 【Contacts & Channels】 Email:overreactology@outlook.com 小宇宙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小红书 | 抖音 | 公众号 | X (Twitter) | Matters Search “Overreactology” and stay tuned. Our story is the story of the world!
- Intro | 开播啦!国际关系×日常生活 = 小题大做Overreactology
Hi,祝你五四青年节快乐! 欢迎来到小题大做Overreactology,一档从今天启动的播客节目! 小题大做是一档来自和面向青年的国际关系类播客。我们创作的灵感是国际关系研究对回到观察日常的呼唤,也就是Everyda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这个近年在中文世界逐渐流行的概念。 收听这档播客用不着买教科书本,甚至不需要期待真理和客观性。这里没有专家、没有真理、没有说教、没有无偏见的知识,而将审视个人日常生活的体验如何受到更广泛的地缘政治冲突、世界局势变化的影响。 我们寻求消除青年人对国际关系的“遥远感”,重新寻找这一学科缺失的意义感。我们将带你走出宏大叙事之下的“远方孤立的小屋”,聆听一个个国际关系中真实的你我他的故事,希望“小题大做”让国际关系从抽象走向具象,能成为你知行合一的出口。 站在世界的十字路口,青年人不知要去向哪里。我们的首季节目将主题放在国关新青年对于这个专业的苦水与怨言、理想主义与热忱上,和身处世界各地的小伙伴们畅聊如何“进入”这个专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和“选择”研究兴趣、又如何在学完国关后“退出”,而去往别处追求人生。本季节目共有3期。第一期节目将于明天(5月5日)上线,第二期和第三期则将在下周日(5月12日)、下下周日(5月19日)依次上线。欢迎收听,我们真切地期盼着你的来到! 小题大做Overreactology将以季度的形式制作和播出,目前已有初步轮廓的未来话题包括【日常生活、战争与恐怖主义袭击】、【理工学科与国际关系的交叉】、【国际关系的一线实践】、【移民与海外生活】等等。目前,本节目策划与制作仅由Jasmine和Alina“两手操办”。我们深知自身知识和眼界的局限性,若你(或你的朋友)有好点子,有契合本节目关注主题的嘉宾人选,请随时、直接联系我们! 邮箱:overreactology@outlook.com 小宇宙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小红书 | 抖音 | 公众号 | X (Twitter) | Matters 请在全平台搜索“小题大做Overreacology”收听、观看、参与我们吧! 相信我们的故事也是世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