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9. 《我的阿勒泰》主创谈:草原上也有回音
73分钟 ·
110850
·593
芒小菓
2024.5.14
341
08:28 澡堂这场戏超级惊艳✨世界真的不能没有女导演🥳虽然这段戏有很多裸露的镜头,但完完全全没有凝视的情色感,反而闪耀着母性一般神圣的光辉💖尤其是合唱的声音在自带混响效果的澡堂中蔓延开来,那一刻真的有一种宗教般的美感。
颠颠桑:是的!是女性导演才会拍出来的画面,温柔,美好,自然,生活
超度我:真的特别喜欢这一段,实在是太美好了
共9条回复最后踏雪的离开对我触动真的蛮大🐎从巴太最后一次叫踏雪宝贝我就开始哭😭到现在一想起来也会很难过😰虽然前七集我也嗑的一脸姨母笑,但现在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人类的情啊爱的有什么了不起?巴太和踏雪才是真正的be】😭踏雪是巴太像孩子一样心疼着的宝贝,马鞍是他装好方便给文秀骑的,猎枪是他亲手交给凤侠的,划破长空的利箭是他选择射出的🏹不敢想那一刻巴太心里该有多撕裂💔昨天央视收官,红色画面的部分我还是不敢看第二遍,可能那是踏雪视角下眼睛充血后看到世界的模样😖最后抱在巴太怀里的踏雪🐴也许还是温热的吧😭就像第一集巴太抱着踏雪说“好孩子”时那样😭😭😭
在这部剧官宣后大部分新疆官方媒体的宣发内容让我一度对这部片子是无感的,我能猜测他会讲牧场、讲哈萨克人、讲一个汉族女孩之所以成为一个作家的经历,讲新疆人民生活的多好…最后落脚点是新疆的文旅产业。所以我一直没看。
后来刷到这部剧导演的采访,我知道这剧组的构成是女性主导,另外导演的一些讲话方式让我觉得很另类,所以我打开了剧
我从看到伍尔夫的画像就开始更多关注剧中对哈萨克女性的刻画。
过去一年多,我一直有关注边缘基层中的哈萨克女性的处境,所以当有一部剧可以把视角放在牧区女性身上的时候,我特别感动。
剧中妥肯的表演虽然我觉得有点用力过猛,但是角色的存在是真实的,和我所见的很多牧区哈萨克女性是相似的,他有酗酒的丈夫,没有接受性教育的孩子,爱提建议的姑姑婶婶,固执又好像深刻但其实就是被哈萨克家庭"宠坏"的公公,她就是一个家庭的支柱,从准备早茶到转场。
关于她大家或许就记住了一个一直没能拿到的搓衣板。其实她就是我们新疆农村地区很多女性需求被漠视的缩影吧…
另外我也有关注剧中关于哈萨克习俗的呈现,比如一周年祭礼,挂马头,宰羊等等场景,我看到大家围着羊群伸着手,念着经文,很感动。
但,我没有觉得骄傲或者认同。我是难过的。
我同样一直为自己的身份认同感到疑惑,除了我是哈萨克,但哈萨克以后的所有问题我都不得而知,或许曾经的哈萨克人,至少在2001年的哈萨克人的精神世界是那样的吧,可我确认的是,现在的哈萨克人,一直在避免这些原始的所谓哈萨克传统中的仪式感和敬畏心。
下一步,新疆旅游又要火一把,阿勒泰的牧区再次开发,深山中酝酿的人们一直在顺应发展,但也没有谁规定一定要经济发展才算所谓的好。
这种难过也来自一种私心,我本不希望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牧区状态被他人凝视,那种自由自在的精神世界被其他人窥见…当然,这种想法未免太原教旨主义,可是当世界的猎奇心态作祟,草原就会陪葬文旅产业。
后来刷到这部剧导演的采访,我知道这剧组的构成是女性主导,另外导演的一些讲话方式让我觉得很另类,所以我打开了剧
我从看到伍尔夫的画像就开始更多关注剧中对哈萨克女性的刻画。
过去一年多,我一直有关注边缘基层中的哈萨克女性的处境,所以当有一部剧可以把视角放在牧区女性身上的时候,我特别感动。
剧中妥肯的表演虽然我觉得有点用力过猛,但是角色的存在是真实的,和我所见的很多牧区哈萨克女性是相似的,他有酗酒的丈夫,没有接受性教育的孩子,爱提建议的姑姑婶婶,固执又好像深刻但其实就是被哈萨克家庭"宠坏"的公公,她就是一个家庭的支柱,从准备早茶到转场。
关于她大家或许就记住了一个一直没能拿到的搓衣板。其实她就是我们新疆农村地区很多女性需求被漠视的缩影吧…
另外我也有关注剧中关于哈萨克习俗的呈现,比如一周年祭礼,挂马头,宰羊等等场景,我看到大家围着羊群伸着手,念着经文,很感动。
但,我没有觉得骄傲或者认同。我是难过的。
我同样一直为自己的身份认同感到疑惑,除了我是哈萨克,但哈萨克以后的所有问题我都不得而知,或许曾经的哈萨克人,至少在2001年的哈萨克人的精神世界是那样的吧,可我确认的是,现在的哈萨克人,一直在避免这些原始的所谓哈萨克传统中的仪式感和敬畏心。
下一步,新疆旅游又要火一把,阿勒泰的牧区再次开发,深山中酝酿的人们一直在顺应发展,但也没有谁规定一定要经济发展才算所谓的好。
这种难过也来自一种私心,我本不希望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牧区状态被他人凝视,那种自由自在的精神世界被其他人窥见…当然,这种想法未免太原教旨主义,可是当世界的猎奇心态作祟,草原就会陪葬文旅产业。
很多作品会对传统加以美化甚至深化;这部剧里其实还好,看得出来尽量想不带评判地展示曾经的客观存在。只是阿勒泰的美景和剧中人物的美好可能让观众倾向于对阿勒泰的人和传统加滤镜,而不是客观看待或者祛魅,尤其是在很多观众都对自己的当下并不太满意的情况下。这不是剧的问题,还是要看观众的心态吧;心态较平的观众,不至于太冒犯,剧里呈现的美好和无奈都会看到。当然我也觉得有必要采取措施预防旅游环境的过度开发,不过这个问题不止阿勒泰,也不止现在,而是旅游业一直都需要关注的问题,实际上各地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应对措施。传统的很多特征其实都是一体两面,比如家族纽带紧密的另一面可能就是束缚,眷恋旧日时光的另一面可能就是守旧,脱离复杂组织相对自由的另一面可能就是更高的风险和更艰苦的生活方式,这些传统在让一部分人觉得安心美好的同时可能会伤害另一部分人。另外,关于被凝视的问题,被凝视意味着沦为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客体,当然是让人不快的;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曾经或者正在被凝视,大到曾经西方对东方的凝视,所谓主流文化对小众文化的凝视,小到随处可见的男性对女性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凝视,或者城里人对乡村的凝视。我曾经也为此而苦恼害怕或不平,但现在不会了。我只要确保自己是以平视的眼光看待万事万物就可以了;要是实在不爽,对待被凝视,我们凝视回去就行了,大大方方的——相互凝视,最终就能逐渐了解对方,直到双方都能平视对方。祛魅初期会附带一种失落感,而对自己原本轻视的事物予以更多的尊重也需要勇气,这两件事都很不容易,但只要有了解和交流的意向和行动,早早晚晚能做到一些的。
谢谢您的回复,字里行间我能感受到您的平和稳重,感谢。
这些天关于剧的讨论中,我一点点挖掘着自己的痛点。
一位阿勒泰当地的青年作家写到:一个游牧人的一生,是生在一片土地,却死在另一片土地的一生。游牧的一生也是追根溯源的一生,我总不能定义游牧,从草原出来,我仍然在游牧。
是的,观众当下的状态太能影响对剧中乌托邦似的世界的观感,我的成长体验和对那片土地整体的体认让我在看完剧中那么美好的精神世界后对现在的现有状态产生怀疑和焦虑,在这一点上我也想包容和理解自己的情绪。谢谢您的文字,我有意识到自己在对自身文化根深蒂固的精神内核认识的还不足以及过分偏激的看待文旅发展的局限性。
您最后说,凝视回去就好了。这个观点我很喜欢,但我也存疑。或许是的,凝视与被凝视更多时候是一种选择,但我深感其中的权利不对等…
特别感谢这部剧的呈现与尝试,有非常多的切入口可以让我们思考太多与我十分贴近的生活状态。共10条回复
很想问主创团队一个问题,很希望被看到能解答一下我的问题,因为在其他平台似乎也没有看到同温层的讨论。剧中很打动我的一幕是苏力坦说,鹰不可以养了,猎枪也要回收了,自己想过的生活也不能过了。看到这幕的时候作为身份认同是major group的汉人,我产生了一种是否在“现代化进程”的旗号下,或多或少得侵占或挤压了minority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的愧疚感。具体来看,广东仔蒋奇明是外乡人介入的实体,介入和侵占的实景是被翻烂的草皮。请问这个确实是主创有意为之的小点,还是我个体感受的延伸~plzplz一定要看到啊星星眼 好希望被回答
李娟原书中其实花了较多的篇幅聊挖木耳,表达了类似的思考和担忧。我的理解是在李娟文本基础上,主创们做了某些呈现和延伸。
作为一个在边疆生活的人(我说的也不易一定准确)认为这应该不是你的个人感受,现实情境就是如此。由于生活方式、游牧政策、当地政府的规划等的变化,草原人已经无法完全按照旧有的生活方式生活。这其中也不乏外地人的侵入,在我的家乡,很多土地被变卖开矿,大量外地人由于采矿、运输的需要聚集于此,甚至盖起了房子,由异乡人逐渐转化为本地人。共8条回复
1:05:15 哈哈哈哈 我好喜欢制片人说哭了 导演说他要哭了哭了 拿纸巾 听众也很动容 一段采访可以偶遇到这样的嘉宾 导演的伶俐 制片人的感性 很不一样的一期采访 感觉电视剧带来的呼吸感延伸到了这里
有这样的感受太好了,谢谢你!滕导把李娟作品的呼吸感带到了剧集,我也是希望把这种呼吸感延伸保持到录制,谢谢你!
看了眼评论区,有人在控评吗?大家都在分享自己看剧的真实感受啊
还没听 看到评论区有的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就反感
TA们过敏体质了吧
前面7集太过美好,最后一集显得尤其残忍,看完的时候我难过得失眠了大半夜。但我还是觉得第8集很好。踏雪的事让剧中人和观众心里都受了很重的伤,但最后巴太和文秀的结局,是我所希望的《边城》里傩送和翠翠的一个结局。命运对这几个年轻人太残忍了,他们只能被迫接受变故,但是我希望他们能够有足够的勇气,带着伤,继续追求幸福——有时候追求幸福比对抗困难需要更大的勇气。电视剧很勇敢啊,虽然傻乎乎乐呵呵甜蜜蜜但真诚自然的剧情已经足够让这部剧成功了,电视剧还是在最后一集做出了这个有风险的尝试,让两个年轻心灵的一部分在20岁的时候死去,带着受伤的灵魂面对接下来的人生。有些人可能因此难以接受这部剧,但另一部分人,比如我,虽然也难过得失眠,但还是觉得,这个结局把电视剧的深度提升了。《我的阿勒泰》散文也是让人又哭又笑的,幽默坚强之下也有许多的无奈和悲伤,作者李娟对她在舞会上爱上的麦西拉的情感描写,也是让读者唏嘘甚至心碎的,没想到电视剧以这样的原创情节让观众体会了同样深切的心碎。电视剧前面部分是“去爱,去生活,去受伤”,最后的结局是“去疗愈”,继续追求幸福,在我看来就是更贴近真实人生的HE了。无论如何,我很庆幸自己在今年碰到了《我的阿勒泰》这样一部能深深打动我的电视剧,这种电视剧和原著一样,都是能够给人以力量的。
勇气 力量 也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