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汽车智能化变革,对计算和算力究竟提出了哪些新需求?对此联想车计算又是如何应对的?对于AI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联想车计算有何思考?伴随着智能汽车赛道竞争日益激烈,又如何构建护城河?详细内容请见视频。
以下为采访实录:
“未来社会,计算将无处不在”
周晓莺:在汽车领域,其实联想很早就有布局,为什么最终选择以车计算为切入点?
唐心悦:联想内部做过一个测算,大概到2030年左右,汽车行业相关算力水平和规模有望与PC、手机和超算看齐。计算,一方面能推动汽车数字化、智能化进程,另一方面市场空间广阔——如今这样大规模的运算机会在全球已经不多了,因此联想一定会做,并且一定要做好。
周晓莺:对于算力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能否具体谈谈您的看法?
唐心悦:算力非常重要,它将会变为社会和人类运行的基础。过去,人类运行基础是食物、能源和水。未来,世界上很多东西都需要依靠计算自动化控制和运行,计算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汽车行业也一样,不管汽车智能化运行,还是交通体系的智能规划和管理,都需要大量算力。但算力也不是唯一,如何更加高效地利用算力同样关键。所以在我们的产品规划中,不仅提供算力平台,还包括大量中间件,用于推进系统级开发和优化,比如基于相同的算力,能不能达到更高计算效率,这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而且真正的人工智能时代还在发展当中,如果人工智能真的实现了,无论算力还是计算的软件数据和模型,都将是驱动人类社会运行的最基本元素。我真的相信,未来计算将无处不在,变成一个推动世界运行的机制和方法。现在我们看到车里面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都是显性的,将来一定会有非常多隐性的方式支配这个行业运行。
周晓莺:在车计算业务中,您主要负责研发,对吧?
唐心悦:对,所有的研发业务都是我负责。我觉得任何一家企业都有两种模式:业务驱动和技术驱动。业务驱动很简单,就是什么赚钱做什么,有需求我们就做。另外一种是技术驱动,或者说愿景驱动,就是你看到了什么,或者说相信什么,就朝着那个方向走。
我在联想更想做的事情是,我看到了什么——未来算力毫无疑问会变成汽车行业的核心。而谈到计算,全球真正比较领先的公司屈指可数,最后这个产业真正成熟的时候,也只有最顶层的那几家公司存在。
周晓莺:那在您看来这个窗口期还有多长?
唐心悦:非常难判断,因为所有行业都是波浪式前进的,会有各种各样的变化,很难判断究竟什么时候突然就爆发了。
周晓莺:自动驾驶也很明显,包括人工智能,发展很多年了一直在找新的场景。
唐心悦:可能在大众消费者眼里,联想是一家笔记本公司,但其实在场景计算和AI领域,联想都已布局多年。场景计算的意思是,我们不仅提供计算机,还包括相关软件和系统化解决方案,针对银行、教育、保险等各种工业企业,汽车也是其中一个非常好的应用场景。
周晓莺:所以您刚刚讲的场景,其实就是行业概念?
唐心悦:场景可能比行业小,也可能比行业大,并且一个行业可能有多个场景。假设两个行业有相同的场景,我们可以用一套方案来覆盖。
周晓莺:联想作为陪伴我们成长的一个品牌,在PC时代很强大,但其实现在也拓展了很多其他领域的相关能力,比如汽车。
唐心悦:我们过去有一句广告语,叫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其实真的可以做这样一种假设,如果没有联想40年前的创业,在计算机行业把产品做成今天的品质,如此普惠的价格,计算机在行行业业的应用和推广,是不是就没有今天这样的速度和广度,我觉得很难讲。
周晓莺:科技平权带来的普惠价值极其巨大。
唐心悦:是的,所以今天我们也希望把这些技术和产品带到汽车行业,实现相同效果。
“IT+汽车,将带来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重新分布”
周晓莺:在车计算领域,咱们整体布局策略是怎样的?
唐心悦:关于车计算,我们认为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车内智能,涉及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及车辆其他各方面控制的智能化;第二,车外智能,当车辆实现智能化后,会产生很多数据,也会消耗大量数据,而跟无线网络连接之后,汽车又和边缘计算、云计算和存储连在了一起,形成一个更大的智能化场景,这两个领域都是联想车计算布局的重点。
换言之,我们一方面致力于把新的智能化技术带入汽车,另一方面,则是聚焦联想原有“端边云网智”的产品和技术架构,打造一套完整的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
但从行业定位来讲,我们不太想把自己限制在Tier1上,Tier1传统的概念是从硬件到软件完全包揽,并且整体相对封闭,跟IT行业概念完全不一样,IT行业的软件和硬件生态是开放的。所以从我们进入这个行业开始,就觉得汽车行业的整体供应商结构,包括技术的分解,未来也一定会进行,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周晓莺:就是颗粒度会很细?
唐心悦:汽车其实和笔记本很像,笔记本就是一个硬件加一个操作系统,车计算底层也是域控器硬件加上基础软件,并且中间件和应用软件也可以拆分。未来随着汽车复杂度提高,没办法继续存在很多Tier1,从上到下把所有事情做完,并且都很专业。所以我觉得IT和汽车行业的融合,其实是产品、技术,甚至包括整个产业链、价值链的重新分布。
周晓莺:能否具体介绍一下车计算的产品?
唐心悦:联想车计算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包括两大产品线:第一,智能座舱,包括智能座舱域控制器、面向智能座舱的异构中间件等,另外还有基于生成式AI的车载助手。我们看过去两年智能座舱的发展,更多是改变了车和人之间的交互方式,比如把按键改为触屏、把旋钮改成语音,但最终仍然是指令驱动。
而未来的汽车座舱,我们认为将具备两个重要特质:主动智能感知能力,能够判断驾乘人员的需求,并主动响应;车内外信息和场景的联通,即车辆可以结合车内车外的场景进行思考判断,并做出决策,这两个方向都是我们的布局重点。
第二,毫无疑问是智能驾驶,比如我们有覆盖多级别自动驾驶需求的域控平台、入门级ADAS智能前视一体机等。无论是L2、L2+级别的ADAS,还是更高级别的L4和L5,过去几年都取得了不错发展。这两项技术不管在算力平台,还是整体性能的调优集成上,都需要非常多的能力,这些能力都可以依靠联想以及联想车计算过去的积累来提供。
周晓莺:您刚才讲的这一点我特别感同身受,我们看现在的汽车就是一个数字空间,叠加移动属性,变成了一个新的智能空间,这和联想通过端边云赋能不同行业是相通的。
唐心悦:我们今天更希望把车看成是一个空间,所以我们把空间计算概念引入了车内。过去讲智能座舱更多是指舱内的智能,但其实未来座舱与舱外的各种环境变化都会结合起来,所以空间计算以及未来各种各样的计算技术,都会在车内或者说汽车与交通行业里面反复应用和论证。而且ICT技术和汽车行业的结合一定会越来越紧密,目前汽车行业的迭代节奏,已经越来越像ICT了。
周晓莺:自2022年底发布车计算战略到现在,联想车计算正式加入智能汽车赛道已经一年多的时间了,目前相关业务的推进及落地进展如何?
唐心悦:我们已经找到了一个很关键的平衡点,在“联想怎么看待汽车行业”和“汽车行业怎么看待联想”之间。因为要开展汽车业务,一方面我们要清楚联想究竟有哪些技术、哪些基础可以在汽车行业广泛推广和应用,另一方面联想也希望真实了解汽车行业的需求是什么,在这两件事情上我们花了很多精力。就是给自己一个定位,我们进入汽车行业后应该做什么,优先做什么。
周晓莺:就是认知同频,然后共同做出战略选择?
唐心悦:是的,第二件事是让更多汽车行业的人重新认识联想,这点也非常重要。联想不仅仅是一家笔记本公司,我们还有超过40%的收入来自CPC业务,并且在各种行业场景中进行了技术和产品落地,包括汽车。
周晓莺:现在很多新车发布会上,都会将算力作为衡量整车性能的重要标准,算力越大真的就越好吗?
唐心悦:我认为把算力最大化应用,才是最好的方式,因为算力每增加一分,涉及的产品成本和消费者购买价格也会同步增加。所以,我们一方面强调在产品层次上最大化利用算力,但同时也会紧跟行业趋势。
可以看到,伴随着汽车智能化发展,目前整个行业对算力的要求正越来越高,无论现在讲软件定义汽车,还是数据驱动汽车,最终一定会变成智能驱动汽车。真正到那个时候,如果基于我们现在已经看到的大模型、端到端模型,对算力的需求毫无疑问会更高。而更高的算力,同样是联想所擅长的,所以我们也愿意把原有的技术、产品以及生态链带入汽车行业。
周晓莺:确实,现在智能汽车对算力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个过程中间怎么把算力用足也非常重要。
唐心悦:从战略上,算力确实越来越高,但在战术上,在某一个时间点、某一款车型上,大家追求的一定是最好的性价比。
周晓莺:谈到计算,我们看到头部车企在下一代计算平台选择上,纷纷转向了英伟达最新一代 DRIVE Thor ,您如何看待这一趋势?
唐心悦:可以看到的是,信息技术或者消费电子和汽车行业的融合越来越紧密了。如果回看10年前,当时汽车芯片供应商就是主要聚焦汽车行业应用,比如瑞萨、TI,但是今天,像高通、AMD、英特尔、NVIDIA都进来了,这是因为汽车和IT行业对大规模复杂运算、人工智能等的技术需求正越来越趋同。联想从一家计算和通信领域的公司跨界到汽车行业,也是一样的道理。
不仅如此,伴随着越来越多的通信技术被引入汽车行业,对行业整体的技术进步以及降本,都有重要驱动作用。因为消费、通信和计算机行业,本身发展速度和体量都十分可观,可以给汽车行业带来很多价值。
周晓莺:去年联想车计算也宣布基于 Thor研发新一代域控平台,目前进展如何?
唐心悦:DRIVE Thor是当前汽车行业算力最高的车规芯片,在不久前的NVIDIA GTC 2024上,我们和NVIDIA、文远知行共同宣布了一项新的合作,基于DRIVE Thor打造L4级无人驾驶出租车,我非常希望能在中国甚至全球的马路上,看到基于我们三方合作的Robotaxi跑起来。
同时,由于DRIVE Thor具备出色的算力,在L2、L2++甚至L3级自动驾驶领域,也有可能带来出色表现,比如因为运算能力的大幅提升,可以实现更好的场景适应性,和更高的安全性。
周晓莺:这个迭代速度是不是越来越快,这一代刚发布,下一代是什么时候?
唐心悦:这个行业的运行速度毫无疑问越来越快,因此通过和英伟达及其他一些企业的合作,我们还会陆续推出新的产品,比如今年4月,我们会发布人工智能方向新的产品。
“联想不造车,聚焦赋能汽车智能化”
周晓莺:注意到您在讲车计算产品的时候,从座舱和智驾两个大赛道的底层到产品,联想都有很强能力,那么整个联想集团对车计算业务的支持如何?
唐心悦:对于汽车业务,联想做过非常清楚的探讨,并有非常明确的定调:联想不造车,因为这件事情已经有人做了。联想的目标是,把过去的技术和产品架构结合起来,赋能汽车智能化。
这一方面跟联想集团的大战略目标相吻合——聚焦不同场景下的智能化应用,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过去几年越来越多的IT技术、消费技术和通信技术进入车内,这些都是联想过去所具有的。而且联想又是一家全球化公司,我们具备全球范围内的研发、生产、交付和服务能力,这些能力融合之后,也高度契合汽车行业对技术和产品的要求。
比如车机,就是一个嵌入式系统,以安卓为主,搭配各种各样的软件生态,这正是联想擅长的。联想的Pad全球出货量第三,手机全球出货量第五,我们对于整个嵌入式安卓系统的开发,包括应用软件生态、游戏生态都具备很深的积淀,能够支撑把这些技术应用到汽车里面,而且联想的产品都是全球化销售的。
当然我们也有很多要学的,包括了解汽车行业的运行规律,洞察客户真实需求,但这和联想进入任何一个行业和领域做场景化计算其实都是一样的。
周晓莺:所以对于自主品牌出海,联想是不是也可以提供相关的支持?
唐心悦:我们其实跟国内几家车企在洽谈出海软件架构,同时也在帮助一些海外车企了解中国市场,开发基于本土需求的产品。联想的产品技术生态是贯穿中外的,这也是我们的一个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