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78.年报季中的真实中国2024起朱楼宴宾客

vol.78.年报季中的真实中国2024

54分钟 ·
播放数43612
·
评论数194

年报不是枯燥的数字堆砌,而是洞悉经济脉络、企业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关键。

大家好,我是大卫翁,“起朱楼宴宾客”是我用来记录这个大时代的播客节目。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真实中国”系列,可读性强的年报越来越少,这个系列还能做几年咱也不知道,今年多亏有恒隆陈老先生的两封致股东信打底,才让这份仪式感得以延续…

这期播客请配合公众号文章服用,地址在这里:《年报季中的真实中国2024》

简易时间轴:

00:02 关于这个系列的一些简单介绍

延伸收听:

《vol.24.年报就是公司和行业的体检报告,要读,但得有技巧》

《vol.29. 年报季中的真实中国2023》

02:56 第一个偏见:宏观GDP数据和A股上市公司整体盈利情况之间的温差

05:10 用REITS底层资产的经营状况验证一下经济的整体情况

05:55 产业园REITS:张江光大园2021年前十大租户只剩下三家,而建信中关村REITS的出租率大幅下滑

09:27 物流REITS:由于2022年部分仓储项目延期入市,导致2023年供需失衡

11:21 海外对我国“产能过剩”的偏见,有多少是来自于类似的原因?

12:50 高速公路REITS:分化的背后是客车和货车截然不同的恢复状况

延伸收听:《vol.68.此路是我开,留下买路财 | 高速公路股票和REITS不完全攻略》

14:49 再用银行业绩来验证一下经济的整体状况,以及为什么银行的业绩还可以保持相对稳定?

17:07 现在银行业在促发展和防风险两个重要任务中艰难寻找平衡,同时还得增加给股东的回馈

20:07 第二个偏见:人人都想出海,个个都在谈出海。但翻开年报才知道,真正出海成功的,除了实力,也需要一些时运。

20:34 从八方股份到维珍妮,都说明去年海外市场的通胀和高库存造成了to C端出海的巨大压力

23:16 从宇通客车的案例去看去年出海成功的新趋势——不同的模式,不同的区域

27:06 从顺丰的年报中印证新区域经济的崛起

28:04 从豪迈科技的布局区域再做一层印证

29:48 去年资本市场在reward真正把出海做成功了的家电行业

30:47 关于出海收购的一个反面案例:佳沃食品的三文鱼业务黑洞

33:33 第三个偏见:AI在海外也还是投入阶段,在国内企业界更是长路漫漫,媒体上宣扬的技术革命为时尚早。

40:08 第一个共识:消费降级正在发生,并还将持续很长时间。

42:28 恒隆地产从奢侈品商场的经营视角将中国城市重新分成了三类。

44:33 第二个共识:那些去年业绩依然牛逼的公司(福耀玻璃、美的集团、汇川技术等)也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保持定力、保持流动性、保持现金资产,抓住自己核心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48:46 恒隆陈老先生对香港的看法。

50:46 最后是一段陈老先生对企业的忠告,但我觉得对个人也很有参考价值。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新的生活方式播客节目《犬生活》《我在Damien Rice的演唱会上哭成傻X》新鲜出炉~

欢迎加入我的知识星球,我正在好好运营那一片后花园~

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互动,或者给我写邮件,邮箱地址qizhulouyanbinke@gmail.com。

节目后期制作:Siri

展开Show Notes
Ass嘟嘟
Ass嘟嘟
2024.5.20
「✅偏见1 - 温差大」
宏观经济 & 微观个人,以及国家整体 & 行业个体。
股市是企业盈利的晴雨表,和GDP增长间形成温差。
2023年GDP增长5.2%,2024年一季度增长5.3%。
2023年A股盈利同比下滑1.4%、非金融行业下滑3.3%,2024年一季度同比下滑4.3%、非金融行业下滑5.1%。
金融行业通过减少资产减值平滑利润(拨备率)。

「🏠REITS」
底层资产是产业园、物流仓储、高速公路等,真实资产运营情况可通过年报反映,印证了经济整体运转情况。而实体上市公司业绩可以做各种会计处理。
1)产业园REITS
出租率大幅下滑。
2)物流REITS
2022年部分仓储项目延期入市,导致2023年供需失衡,中国的物流地产迎来供给高峰,但内需和外贸(欧美线)需求比较疲软。国内在价格等方面内卷,导致产能过剩。
3)高速公路REITS
客车(居民)、货车(产业经济)。
2023年分化严重,冷热不均。客车占比较高的项目恢复情况较好。
4)保租房REITS
出租率和租金水平稳定,表现最好。

「🏦银行」
银行作为最重要的间接融资来源,是现在经济的顶梁柱。
📊六大行(中农工建交邮)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率均值0.58%,较2022年下降0.47%,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营收同比负增长。六大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均值1.91%,较上一年增速下降了4.78%。
拨备率:减少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平滑净利润波动。
促发展、防风险:需求不足、利差下行,银行在收入端受限,而资产端的不良率一直较高,同时必须加大分红力度。
银行作为典型的周期行业(高杠杆),在经济下行周期,业绩很可能大幅洗牌。

「✅偏见2 - 出海」
去年To C出海压力巨大。
通胀:削弱消费者购买力。
高库存:导致行业只能疲于奔命去库存,而不是扩大再生产。
Temu(拼多多):去库存的利器,去年在海外爆火。
低端制造明显向东南亚国家转移,高端制造部分向欧美回流。留给中国的是中高端制造业和品牌影响力。
去年真正出海的方向和优势,不再是传统的外贸。

「🚌宇通客车」
1)以技术输出 & 品牌授权对外输出。
2)输出国家不再以欧美为主。
六大发展区域:美洲、非洲、亚太、独联体、中东、欧洲。

「出海收购」
收购可能是出海的捷径,但如果不是在自己能力圈的收购,可能会让捷径变成悬崖。

「✅偏见3 - AI」
AI赋能/数字化转型,并没有真正解决公司的实质问题。

「💰研发费用」
科大讯飞2023年34亿人民币,较2022年增长11%。商汤科技2023年研发支出34亿人民币,较2022年少了6亿。
微软2023年研发支出272亿美元,Meta是400亿美元。
科大讯飞的研发支出还不到微软的1/50。
AI绝不是靠钱堆的,但如果没有大量的投入,大概率出不来。

「📱硬件」
做软件,首先得具有足够多的硬件。
海外巨头们的资本开支,主要用于购买人工智能芯片、存储、网络基础设施、服务器等硬件。
微软“人工智能的需求超出了它的基础设施可以支持的范围。”

「产出 - 云服务」
在海外刚刚起步,ABM的人工智能软件业务规模超过10亿美元,相对IBM整体体量非常有限。
海外巨头年报中AI的最大促进作用是云服务。
运营商们的云业务增长是抢的政务市场,跟AI相关不大。
去年年报中云服务企业都在说做“大模型”,但对怎么转化成自己业务的增长,闭口不提。
在海外还处于投入阶段,离产出还有较长距离。跟平时听到的AI狂潮形成明显差距。

「✅共识1 - 消费降级」
消费降级明显,2023年~2024年对消费数据不要有太大指望。
恒隆陈老:个人对消费、企业、再投资失去信心。在信心得以恢复之前,短期上扬难以持续。经济全面复苏将以“年”计,届时,经济结构更健康。

「中国城市群再分类 - 奢侈品销售视角」
1)上海、北京
容纳顶级时尚品牌开多家分店
2)广州、杭州、成都、深圳、南京、武汉
每个奢侈品牌可开3~4家分店,但生意最好的旗舰店销售额大幅高于其他分店。龙头只有一个,或最多2个。
3)二线城市
每个城市最多只能容纳一家或两家分店,销售额第二高的分店利润已经大不如第一。龙头只能有一个。

「✅共识2 - 应对乱纪元」
保持定力,保持现金、保持流动性,抓住自己核心业务的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现阶段在进行残酷的蜕变,未来如何在残酷的国际格局下继续发展壮大。

「✅恒隆陈老」
香港:唯有变化才是永恒。当外在环境改变,必须及时变化,才可能适应新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国际格局。
企业:在乱世前景下,任何企业的目标应该是保本保命,而非大力发展。放过一个机会总比失去整盘生意要好。
个人:未来几年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保护好自己,不管是资产还是个人职业发展路径。
Judith19
Judith19
2024.5.20
当下最不看好AI赋能的的恐怕就是在企业中做过数字化的人。钱一直都不是最核心的问题…人才是问题的关键….听到“数智化”脑壳都疼
大卫翁
:
确实,人是关键,管理制度是关键,领导层的意愿和能否坚持也是关键
江庭栗子:那个图特别有感触,我司就是正在全线搞数智化,天天都是提升、效率、迭代、模型、大屏…但业务还是那个业务,没有收入和利润支撑公司活下来,数智化都是无米之炊。
5条回复
00:12 翁桑 早安哇 每周一听到这个 opening 的音乐和声音 总会觉得日子好踏实 嘻嘻
33:24 这并购能力令人震惊,找了点三文鱼并购的背景资料,有点意思https://mp.weixin.qq.com/s/CEz-EjYHFQBBoIGK6M4ENA
josejose
josejose
2024.5.20
300多份年报!想请教大卫翁老师是有借助什么AI工具读吗?有什么方法能读得有效率又能不遗漏重点的呀
大卫翁
:
说实话没有用任何AI工具,因为要理解才能挑选,挑选才能写进文章,还没找到AI在这其中能发挥啥作用,没准还会造成信息丢失…
AgThroat10:可能读多了就有方法了,身体也能适应,刚去律所的时候读材料一会就想吐,适应了好一阵子现在也能稍微卷一下了😂
3条回复
47:38 太有营养啦大卫翁老师 反复咀嚼。“在现在这种不确定的乱纪元里面,企业要如何应对:1️⃣就是要保持定力,2️⃣保持现金流动性,3️⃣抓住自己核心业务的竞争力。才能够取得成功。”
captainmiaoo
captainmiaoo
2024.5.20
39:58 国内的ai是要看腾讯和字节跳动的,但这两家披露的信息不多,非常低调。
五里坨:业内吐槽一下,这两家低调可能是真的不行(
大卫翁
:
这两家确实是互联网公司里最低调的
21条回复
12:43 很多人认为“产能过剩”大部分是个伪命题 本质仅仅是居民的收入太低。网友经典吐槽 “我都还没有呢 咋就过剩了呢?”
Audrey_IHXB:哈哈哈哈哈
Juneinworld:38:35 收入分配制度急需变革\(//∇//)\
Mint&Citrus
Mint&Citrus
2024.5.20
23:16 Temu is more like an online dollar store. Pretty cool.
lht
lht
2024.5.21
内资出海和外资转移,我觉得本质上是一回事。21年不寻常的繁荣让内资完全忘记贸易战风险,都加大本土扩产,所以之后我就只关注外资转移这块了。这期提供了很多我没看到的东西。
还没听过之前点评美的的节目,美的也是我一直喜欢的企业,因为他算是国内少有经理人接班而且平稳增长的企业。公司治理文化已经国际化。
这期内容前期工作量非常惊人,非常感谢大老师!
Harryooo
Harryooo
2024.5.20
人类高质量播客~
Julia_Scott
Julia_Scott
2024.5.20
第一个偏见里听出了好像更严重的失业率😔最后的共识里看到了应对变化穿越周期的可行方法。谢谢大卫翁老师的整理分析~
雾岛客旅
雾岛客旅
2024.5.21
28:19 纠正一下发音哈,模具(mú jù)
大卫翁
:
我错了
小神仙大麦茶:哈哈哈哈 好可爱
Reen
Reen
2024.5.21
这期节目真挺用心
Gastronomy
Gastronomy
2024.5.20
很有收获,感谢🙏🙏🙏 佳沃这个例子格外有意思
CaryLOL
CaryLOL
2024.5.21
泡泡玛特的写得很不错
大卫翁
:
今年忘看他家了(被伤了),等我去看看
Janina嘉丽
Janina嘉丽
2024.5.20
44:21 城市分类 听不出什么新鲜感啊 无非就是不同层级城市消费力的体现。超一线城市其实一直以来就只有北上 消费力强 所以相对多点离散 。越往后消费力越下降集中度就越高 因为本身需求就小 只能集中不可能分散。
大卫翁
:
重点是第二类城市
Judith19
Judith19
2024.5.20
第二喜欢的系列
大卫翁
:
第一是啥?
阿白路W:以前是不是每季度一次?
4条回复
Lumoooooooos
Lumoooooooos
2024.5.22
听完感到庆幸,在去年的项目奖金到手后动过创业的心思,认真考虑了买房,也对消费主义的诱惑动心,但都忍住了,老老实实丢低风险理财,至少守住了这笔fuckyoumoney
hiyori
hiyori
2024.5.21
这期内容太棒了我的天🥺大卫翁老师卡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