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滚粥23 : 在展览里谈“感觉”:为什么是现在?为什么在这里?(瞿畅)生滚粥 Rolling Congee

生滚粥23 : 在展览里谈“感觉”:为什么是现在?为什么在这里?(瞿畅)

59分钟 ·
播放数516
·
评论数1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对“感觉”有着不同的感知和表达,因为它是一种基于语言的情感结构。无论是选择“躺平”,还是对“日式装修美学”的偏爱,又或者是中学时期看完的“席娟全集”,都可能是我们与世界建立关系的某种尝试。

作为时代美术馆重启后的第一个展览,“跟着感觉走”不知不觉已经走过了三分之二的展期。本期“生滚粥“的录制其实在展览开幕前就已经完成了,为了回应忠实听友对我们的不断催更,以及新认识的观众们希望更多了解展览和作品的反馈,我们终于赶在闭幕前完成了这期破纪录长度播客的剪辑。

瞿畅从学者、策展人和艺术家三个不同角度谈论了“感觉”作为思考对象、展览主题和表达结构的可能,在她看来,这种“斜杠状态”也是当代青年的共通现实。瞿畅的博士研究与爱情有关,她同时也认为空间能驱动自己的创作欲,而创作令思考的范围变广了,展览也可以成为一个包裹身体的媒介。在香港的工作和学习经历,为瞿畅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土壤,而她也在恢复了流动性之后,走出了对“南方性“的执着。希望大家在听完瞿畅的流畅分享和深度刨析之后,赶上展览的最后一个月到美术馆来,和我们一起谈谈感觉!

嘉宾:瞿畅、蔡影茜

本期播客剪辑、图文编辑:卓颖

片尾音乐:跟着感觉走-苏芮

04:38 - 本·海默文章中提到“情动的转向”,他认为通过分析艺术作品里的情感结构,可以找到一种此时此地之所以为生活的时代感

06:22 - 情动和情绪的区别在于,情动是观察到的、客观的,它仍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身体;情绪是自己生成的、主动的,是有语言基础的社会概念

08:51 - 文化研究学者雷蒙·威廉斯提及的“情感结构”的概念,指出在这个时代大家共有的一些感觉,比如挫败、躺平等,作为这个社会某一处正在萌芽中的一种感觉,预示着一些将要发生的东西

10:28 - 初中时期看完了席绢全集,工作后开始疑惑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是什么;博士研究与爱情有关

12:47 - 由空间驱动的创作欲:展览作为一个空间创作和包裹身体的媒介,打开了很多可能性

19:37 - 《基建礼赞》通过回溯社会主义时期对重工业的迷恋,表达了基建虽属于工具理性的逻辑,但也同时在生产很内在、强烈的迷恋情绪、对发展的期待和渴望

20:46 - 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在欲望表达上的同构性

23:49 - 多年后对“跟着感觉走”的重访:为什么是现在,为什么在这里?

25:53 -从80年代的改革开放开始,人们想要成为一个国际化的个体。情绪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人需要走上旅途入去自我创造

30:44 - 疫情中的禁动和疫情后流动的恢复与“跟着感觉走”产生的张力、反差和延续,出现了很多跟“走”有关的动词,比如说“润”

34:12 - 在一个高度集权化的社会里地方性也可能是一种幻觉,过于强调地域性容易走入误区

40:08 - 研究/策展/创作间的交互,斜杠青年作为一种共通的状态,有什么契机和挣扎?

45:20 - 留在艺术行业里的某种动力是通过把自己放在一个不同的角色和跟不同的人合作,启发、反哺到我们的个人领域中

“跟着感觉走”展览幕后,选择布料。

“跟着感觉走”展览幕后,结构到场。

“跟着感觉走”展览幕后,布展开始。

在广州看到的各种和“走”有关的标语。

在广州看到的各种和“走”有关的标语。

在广州看到的各种和“走”有关的标语。

巴黎展览“Assembly#38 Alrededor de tu piel ato y desato la mía”

© Julio

巴黎展览“Assembly#38 Alrededor de tu piel ato y desato la mía”

© Julio

“Sur le feu” 展览第一层全貌。

我们在巴黎 Palais des Beaux-Arts 的展覽 “Sur le feu” 中设置了一个“裁缝空间”。其中, Sofia Magdits 的作品《Nos vemos en el cosmos》(2023)前总是围着一起编织天空的观众。

罗玉梅的展览“我安静地像一块石头”里散落着整齐叠放的吸音棉和被吸收走声音和振动的物件,它们提醒我一个“多孔洞空间”给予叙事的可能性。

劳丽丽在一个周末为飞地空间的“光明却没有背离黑暗”导览。展览期间,她定期来深圳走一趟的频率几乎就像处理农务一样规律。

KUNCI学习论坛及集体的文章Touch and aesthetics of concern

瞿畅受“错地而行”(2020-2021)邀请撰写的录像回信《近田》,录像与郝敬班共同完成。

2021年起,瞿畅与郝敬班、沉莘、施昀佑共同发起“楔xiē”,并于柏林DAAD画廊举办展览“连接、嵌入、反射、承托”。

© daadgalerie

KUNCI 小组的网站。最初是一个文化研究学习小组,目前的工作重点是通过空间营造、讨论、研究、出版和学校组织等方式将学习集体化。KUNCI 跨越并连接了机构、学科和地域的界限。

魏思安(Sianne Ngai)在她的著作《丑陋的感觉》(Ugly Feelings)中,构建了一个分析和调动情感概念的理论框架,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负面情绪美学的研究,探讨了负面情绪在一系列文化艺术品中的政治模糊作用。

本期嘉宾介绍:

瞿畅

瞿畅是一位生活于香港及深圳的独立策展人及写作者。她的近期策展项目包括“魔法念动”(2022,香港 Art Central)、“巴西咖啡室”(2019,Para Site)、“黯恋”(2018,Para Site)、“陈泳因:硬忌廉”(2019,黄边站)、“罗玉梅:那传来浪声的方向”(2018,香港巴塞尔)、“他/ 她从海上来”(2016,与陈立、曾文琪共同策划,OCAT 深圳)等。瞿畅现为为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博士候选人,研究课题关注改革开放时代中国大陆“爱”的话语演变。此前,她任Para Site 艺术空间策展人(2016-2020)及 OCAT 深圳助理策展人(2013-2016)。

展开Show Notes
嗨呀!嘎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