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命可以延长,你想如何度过呢?如果人生可以重启,你会改变当初的选择吗?生命的尽头必然是死亡。但是从生到死之间,时间轴有多长,会经历些什么,会感受到什么,每一个偶然的选择会带来怎样的结果,每一场偶然的地震会让个人遭遇到什么,这些或许正是生命的意义。燕妮·埃彭贝克的《白日尽头》,用散文和诗歌的形式来写小说,用独特的拼图结构来完成对人物一生的描绘,用五次死亡和四次重生来启发我们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大时代对个人史和家族史的影响。
这期节目录制于2024年5月19日。巧合的是两天之后,5月21日,燕妮·埃彭贝克获得2024年的国际布克奖,成为第一位获得国际布克奖的德国作家。我们在为她送出祝贺的同时,也希望这期节目能成为一个契机,带各位听友去了解这位了不起的作家和她的作品。
【本期时间轴】
00:00祝贺德国作家燕妮·埃彭贝克获得2024国际布克奖
01:13青禾提议共读《白日尽头》的缘由
03:30燕妮·埃彭贝克简介及作品《白日尽头》故事梗概
05:28读后总体观感(帕比)
①文本结构精巧;感慨“时间是生命终结的最大不可抗力”
②写作特点:镜头感和蒙太奇手法的应用
③氛围营造:诗意与史诗;轻盈与沉重;压抑、灰暗与无力感
15:53读后总体观感(青禾)
①语言优美:魅力体现于诗意的美和哀伤
②与宗教、死亡的紧密联系
③结构独特:了解结构是理解主题的基础
19:56《白日尽头》阅读难点分析
①阅读参考匮乏;本期节目“小小的野心”
②全书几乎没有人物姓名,造成阅读障碍
③《第一卷》阅读难度最高;难点在于:局部时间线打乱、叙事的跳跃感、第三人称“她”和“他”指代不明确、没有姓名的家庭人物、因婴儿死亡引起的称呼改变、叙述主体的变换等
④字体和字号用以区分第三视角、引用和叙述者的内心独白
⑤需要对相关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⑥女主人公“她”对于个人经历的隐晦表达
34:05文本结构和写作特点讨论
①对原文书名《aller tageabend》的理解;反励志和嘲讽意味
②对小说构思的猜测:一个人物的“五个阶段”,可能来自于“不同时代中的五个人物”
③中心意象:《歌德全集》及座钟
④剖析小说写作中的“镜头感”表达
⑤扉页提及的W.G.塞巴尔德《奥斯特里茨》;采用碎片拼图的方式来还原一个人的一生
56:31女主人公一生中五个阶段的时代背景
①一战与奥匈帝国
②二战中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
③二战后(冷战时期)德国的状态
④苏联肃反(大清洗)
⑤冷战后的两德统一
01:03:40《白日尽头》的主题
①小说探讨了“生命的意义”
②时代对个人史和家族史的影响;每个家庭由代际更迭、时间流逝构建的二维图
③命运与偶然性;心理学“悲伤五阶段”理论
01:10:42小说里印象深刻的地方
①由大量“如果”支撑起的生命
②婚姻中两个家庭的“交易”
③地震~(指代)社会动荡~(引发)家庭动荡~(左右)个人命运
④“两艘船”指代作者对“新生与死亡”的思考
01:25:01结语
“母亲再也无法明白她从前明白的事,于是她横渡到了这片国度,在这里,她不再需要任何词语。”......无论读出的是“丧与虚无”,或是“生活的昂扬、生命的不屈”,总之都期待着您的阅读,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本期提及】
书籍:
《客乡》、《时世逝》([德] 燕妮·埃彭贝克)
《死了七次的男人》([日] 西泽保彦)
《大地上我们转瞬即逝的绚烂》([美] 王鸥行)
《活着》(余华)
《白鹿原》(陈忠实)
《寺内》、《吵架》(刘以鬯)
《奥斯特里茨》([德] 温弗里德·塞巴尔德)
《她来自马里乌波尔》([德] 娜塔莎·沃丁)
《古拉格群岛》([俄]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影视:
《罗拉快跑》([德] 汤姆·提克威)
《机遇之歌》([波兰]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重启人生》([日] 水野格/狩山俊辅)
《再见列宁》([德] 沃尔夫冈·贝克)
《窃听风暴》([德] 弗洛里安·亨克尔·冯·多纳斯马尔克)
【BGM】
《I Wish My Baby Was Born》-Tim Eriksen、Riley Baugus、Tim O'Br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