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持人:尹清露
这期我们来聊一个最近热议的话题:音乐综艺节目《歌手2024》。如许多乐评所说,是“全开麦无修音”的直播形式让这档节目重焕新生,直播意味着意外,《歌手》自开播以来也因此话题不断。从第一期排名出炉后“那英五旬老太大战八国联军”的热梗出圈,到网传Adam Lambert空降节目的预言成真,节目场内和场外仿佛打破了“第四面墙”,观众边看直播边紧张地为选手们捏一把汗,实时查看各路乐评,博主们的reaction视频也成了观众的乐趣之一。
《歌手》首先是一档竞技性的音乐综艺,这也是为什么请来的两位国外歌手Chanté Moore和Faouzia都是唱功极佳的唱将类型,在网友眼中,也只有同属唱将的那英能与之一战。这种比拼方式十分符合中国传统观点中对“唱得好”的定义,甚至在网络舆论场上一度上升到“为国争光”的程度。但是在节目安排上,却能看到不少时代变化后的错位,比如请来赛道和受众完全不同的二手玫瑰,以及中年男性喜欢的“车载烟嗓”式歌手海来阿木,令人疑惑节目的标准,以及在音乐审美已无法被统一起来的今天,音乐竞技到底在竞争什么。
节目想要照顾各个圈层的听众,又有意引入国外大牌歌手进行交锋,也让节目产生了一种魔幻的效果,甚至出现了“格莱美大战草莓音乐节”的画面,欧美流行歌手Adam Lambert和属于“下沉市场”的网络歌手海来阿木站上了同一个舞台,接下来,另一位袭榜歌手Charlie Puth和孙楠也有可能同台对打。正如乐评人耳帝所说,相比起海来阿木的表演本身,“因为短视频的出现与颠覆性影响力,以至于海来阿木唱《流浪兄弟》竟然会和斯汀、亚当·兰伯特、惠特尼·休斯顿的歌出现在同一个舞台上,这才是这个时代的传播学与社会学更值得探究的问题。”
【本期嘉宾】林子人 董子琪 徐鲁青
【音频&文字版整理】徐鲁青 李雨桐(实习记者)
【时间线】
03:48 音乐live现场的情感联结是完美录音无法替代的
06:38 两位外国选手的加入为《歌手》增添新的看点
08:26 舞台上难以兼顾的竞技性和音乐性
13:01 飙高音者胜出?有时歌手自身独特的魅力更吸引人
16:35 《歌手》唱功比拼的背后还涉及到不同文化审美体系的差异
19:59 歌手的成功离不开其为听众提供的情绪价值
25:53 社交媒体视域下流行音乐的去中心化
29:58 声音媒体的式微和乐评人的去权威化
35:21 《歌手》“民族情绪”背后体现的更多是文化交流
36:34 《歌手》的评价标准依然被包裹在欧美主导的传统流行音乐体系里
38:48 如何将本地local的音乐元素和现代编曲相结合是中国音乐工业面临的问题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书籍】
【日】毛利嘉孝《流行音乐与资本主义》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Piano Concerto No.3, Op.37 - III. Rondo. Alleg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