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圈,人们流行用大白马和黑马来区分GP——和体育圈的用法类似,大白马指的是“常胜军”“传统豪门”,荣誉室里三层外三层,整体身价百亿起步,每个赛季都有漂亮的成绩单;黑马相对名气不大、身价不高,但通常有一技傍身,往往在无人看好的情况下交出超预期的成绩单,主打一个极具性价比的反差感。
最近两年,这两个词的使用率更是直线飙升。一个最常见的叙事逻辑是:目前大家都在跨周期,人们熟悉的方法论正在失效,那么吃尽了上一周期红利的大白马可能会出现“阵痛”“疏漏”,从而给黑马们留下大量的机会,成为新周期里的新主角。
但其实即便是“黑马”,也是少数中的少数。很多人无缘“角逐荣誉”,也做不到“一技傍身”。除了白马和黑马,“普通机构”“普通从业者”才是这个行业里真正的常态:
他们没有明星合伙人、没有太多名片级别的项目,资金管理规模可能不到10个亿甚至5个亿,每年收到的管理费可能还不如那些头部机构里投资人的基础年薪。他们之所以仍然选择在这个周期里从事这份行业,可能也没有太多漂亮的理由,有人会觉得“金融仍然是一份相对体面的工作”,有人只是希望“自己的专业能力还有可用之地”。
换句话说,他们很难被看见,但他们或许才是大多数。对于每个普通人来说,他们的生存哲学或许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参考价值”。
那么“普通机构”“普通机构里的普通从业者”都在思考什么?他们遵循着什么样的生存策略?目前他们面临的最大烦恼是什么?他们找到解决烦恼的办法了吗?他们对于未来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带着这些疑问,我决定和“著名的小基金”投资人的常垒资本冯斯基展开一场对话。如果您不熟悉他,可以搜索《2024,一家小VC眼中的投资运势》、《一家小VC的爱国主义》、《一个VC眼中的中年危机》、《一家小VC眼中的中国式创投圈》——至少从朋友圈刷屏情况来看,常垒资本的烦恼总是能精准无比地唤起大家的共情。
对话嘉宾:常垒资本管理合伙人、创投圈著名大笔杆子 冯斯基;投资人兼作家 小野酱;投中网编辑 张楠、蒲凡
要点速览:
市场里没人认识我们,我们只能开始写公众号(00:59)
我本来想吸引LP,没想到吸引来的都是同行(07:17)
自媒体是投资人职业生涯里的一块“浮木”(12:29)
投资人的“内容风格”和“投资风格”是一致的吗?(18:33)
“小VC”的这个Title,好像被滥用了(27:00)
小VC把上海当做“根据地”,是不是有点反常识?(35:02)
我不是“甘心成为小VC”,而是我没得选(44:49)
我是GP,这个身份不允许我再有赌性(55:57)
你的生存哲学,可以被其他小VC借鉴吗?(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