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写过的每一封信,都可能成为一部文学作品。
“手写信的意义就在于它会耗费数日跨越祖国河山向你而来,可能会多几道不必要的折痕,但当它飞到你手里的时候,一笔一画都是最初的、用真心写下时的样子,不必变成看不见的无线电波,也不必被编码成0和1在光缆中奔跑。”
不记得以上这段话的出处,但总有书信中每一笔一画背后的纯粹、清澈、温暖的情感,以及所处时代背后的故事,可能是数字信息永远无法取代的。
书信不只是两个人私密的对话,更像是记录我们所处的每一个时代背后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本期我们一起聊聊旧时民间书信,你将会听到:
民间文书的分类方式和载体:书信、发票、账本、日记、电影票....
民间文书如何从被发现到成为一部非虚构作品
民间文书背后的记录的每一个故事与时代价值
除了书信,发票和账单都能讲出一个历史故事
【本期嘉宾】
刘涛,山西省文联,故纸收藏爱好者,山西摄影家协会秘书长。出版有《山西话剧档案》《山西地方戏曲》《山西杂字藏谈》《清至民国山西杂字文献集刊》(20卷)(合作)等。刘涛老师喜欢收藏各种旧时被遗弃的民间书信、账本、发票、课本,并通过这些线索找到原主。好的故事甚至会写成非虚构作品或拍成影视作品。
央视《读书》精选2023年“十大好书”,其中入选的非虚构作品《素锦的香港往事》,就是依托刘涛老师10年在上海文庙旧书市场购买的四百余封总计六十万字的港沪往来书信编写而成。
【刘涛老师部分收藏】
【关于非虚构写作】
非虚构写作是一种以现实元素为背景的文学创作形式,它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和文体,包括但不限于回忆录、传记、报告文学、游记、科普、通俗历史、随笔散文等。这一概念首先在西方文学界被引用,被视为“第四类写作”,因其特殊的叙事特征被誉为新的文学可能性。非虚构写作不仅记录真实事件,还通过文学手法和讲故事的方式,对事件进行重新解构,注重人物的语言、心理以及行为等细节描写,以期使文学作品更加真实和生活化。
【联系我们】
🎧欢迎订阅、收听、评论,关注「生活湿地」
🤝听友或寻求合作的朋友,可以添加微信tzl_315,备注“生活湿地听友”或“播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