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04|采煤业、铁路大王与欧洲城市化狂飙之路忽左忽右

十九世纪04|采煤业、铁路大王与欧洲城市化狂飙之路

付费 126分钟 ·
播放数20391
·
评论数97

- 导语 -

宽广平坦的马路、疾驰的铁路以及昼夜不息的电灯,这些现代交通与照明工具,共同构成了我们现代城市生活的基石,这些技术最初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在十九世纪的城市?煤炭等能源技术的发展塑造了城市的自然生长,而不同国家与城市的制度设计和处境需求千差万别,也导向了截然不同的生活样貌、文化情趣、乃至地块形态。本期节目,高林不仅从技术塑造城市发展的角度,也从那些掌握权力的人与技术互动的角度,讲述十九世纪欧洲的城市化,欢迎收听!

- 时间轴 -

02:33 随着城市化的扩张,从金匠到画家的克里姆特

07:28 煤从分布不均的燃料变成一本万利的商品

12:16 煤老板的运煤选择:铺铁路

14:35 风车、水轮机和红磨坊

21:17 出行方式的转变:从走路到马车再到公共马车

26:59 城市道路的转变:从石板路到碎石路再到柏油马路

33:24 如何解决城市照明的需求?煤气灯

41:26 不仅用《新济贫法》消灭贫困,还要战胜疾病的查德威克

51:28 当大家开始烧煤取暖,豌豆汤色的伦敦雾就降临了

58:23 电灯成为现代生活的时髦标志

01:00:55 十九世纪城市发展的另一个角度:人和技术的互动

01:04:15 不同的国家引入铁路有不同的方式 ,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分支谈起

01:29:41 “自由放任的城市”伦敦:快速扩张的城市和极大的通勤压力

01:38:55 “国家干预之都”巴黎:拆建城墙、入市税、查护照

01:49:02 阶级垂直分布的体现:奥斯曼公寓楼的设计

02:01:35 环城大道不仅是维也纳的城市标志,也作为一个平面防御工事

02:04:28 德国的工业城市和传统城市

02:11:37 十九世纪城市发展的全貌:技术和权力的双重影响

- 制作团队 -

声音设计 hotair

节目统筹 禾放

节目运营 小米粒

节目制作 杨思钊 丁晋亮 hualun

logo设计 Proof

-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 2024 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互动方式 -

微博:@忽左忽右leftright @播客一下 @JustPod

微信公众号:忽左忽右Leftright / JustPod / 播客一下

小红书:JustPod气氛组 / 忽左忽右

听友群:hzhyxzs3(添加后发送购买截图邀请进群)

展开Show Notes
FF930114
FF930114
2024.6.21
高老爷加油,还有96期😇
1:11:37 本期节目的参考影片,1英国早期的工业革命,矿场部分我推荐一部剧《波达克》,讲一个参加完美国独立战争的不羁青年绅士波达克回到康沃尔郡,发现自己青梅竹马和自己的堂弟结了婚,家道中落的他只能自己重新开始,不仅要和新兴资产阶级贵族竞争,还要为自己领地上的矿工争取权利,片中也出现了早期的蒸汽机,是为矿场抽水服务的。
2纺纱厂部分我推荐《纺纱厂往事》,纺纱厂女工和童工的生活状况,第一集就有一个童工因为蒸汽动力纺纱机事故丢了一条胳膊,还有令人厌恶的监工不停的骚扰女工。
3铁路部分我推荐美剧《地狱之轮》,讲述了南北战争后西部扩张时期修筑美国铁路大动脉的故事,真的是逢山开路 遇水填桥,国内讲到美国铁路的梗会复述每条枕木下都有一具华工的尸骨,其实美国铁路公平的吞噬了从白人、原住民、黑人、爱尔兰人、德国人、华人各个种族的生命,每条枕木下都公平的躺着一个不同种族的人的尸骨,这条铁路修筑于被称为最贪腐的格兰特执政时期,这部片里展现了政府和资本勾结,肆无忌惮扩张的铁路公司,各种阴谋诡计的黑金政治,也展现了约翰布朗起义到南北战争割裂美国的矛盾,而且第五季主人公和华工的故事,也展现了华工为主的太平洋铁路公司是如何打通落基山脉的,以及伴随华工来到美国的落败太平军为主的最早的华人黑帮。
挺有意思的是,高老爷提到的欧洲火车车厢是从马车发展而来,法国铁路是罗马式的,而美式车厢就是从富人极致享受的私人车厢到极致实用主义的装人的通铺式车厢组合,而美式车头有一个很夸张的主动轮以及对转弯有非常高要求转向架
Fin Alqahira:以前看过一个英剧叫南方北方,那个倒不是纺织厂,不过也初步看到了一下那个时候城市的发展
whenback:当年看南方北方一边沉迷于男主深邃的面庞穿行于棉絮飞扬的厂房间一边想着这么恶劣的生存环境谈上恋爱也得早死啊
3条回复
16:09 “哎我跟你说那个时候法国……用轿子”,高老爷声音好激动🫢
高林:1:37:30 封特奈尔是懒蛋养生法的楷模,出生的时候大夫就说他活不长,结果他靠自己的养生法,把包括拉辛在内的一种对手都熬死了,“他们都死了!我还在。”
高林:因为想到了可爱的封特奈尔老师是怎么能坐着一定不站着,能让人抬坚决不走。伏尔泰有一次问他“您不笑么?”他回答“我笑啊!我在心里轻轻的笑。”
3条回复
喝一杯6
喝一杯6
2024.6.23
程主播捧哏渐入佳境
吴贰
吴贰
2024.6.21
没什么比周五下班点好外卖回家发现忽左忽右更新更爽的了
1:31:47 梯也尔那个不可能有军队来围攻巴黎的梗,其实最早在沃邦侯爵时期就有了,他向路易十四禀报自己设计的棱堡不可能被攻陷,然后在奥格斯堡同盟战争时期以及后来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时期就被攻陷了……
法国铁路以巴黎为中心,所以每次法德大战都以巴黎为目标中心,因为只要占领巴黎就能切断法国铁路的调度心脏,而且后来德国机车头的烟囱都是两截的,就是受了普法战争的影响,因为法国的铁路涵洞比较低,普鲁士的车头经常在法国铁路涵洞撞掉了自己的烟囱~
Fin Alqahira
Fin Alqahira
2024.6.22
工人是机器的配件…哦,说的是19世纪
路易先森:我也算体验了19世纪了
教父是死神:人机工程以前是需要设计师对改善人机交互有切身体会做出的主观行为,很多时候设计师是没有这个自觉的,人机工程系统性得到重视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发达国家开始,反观苏联,最代表性的例子就是苏联设计的各类装甲车辆,就是先设计好了外形和机械设备后,再各种往犄角旮旯里安排人的座位,纸面上的容积和实际的乘坐体验对比天上地下,弄的大头兵冒着枪林弹雨宁可坐车顶也不要坐车里……Windows系统的最大意义也是把以前需要训练程序员去读懂打孔带的人与计算机的交互,变成了普通人也能方便的操作电脑
6条回复
helium_emFe
helium_emFe
2024.6.24
1:37:55 进京通行证…….
失去弟弟的日子:我也想到了,幸亏这是音频平台
1:17:58 从现在德国和法国的高铁网也可以看出来法国只有一个巴黎超大城市 其他法国城市很难和巴黎叫板 所以高铁站间距很容易拉开 速度冲起来直奔巴黎就好 但德国的话各个城市相对势均力敌设站最好都要顾及到 站间距没法像法国拉的那么大 如果不专门设计标杆车班次的话平均旅速和法国高铁对比一下就被拉开差距了 可以说算是个比较明显的因素了(当然细扣可能还有诸如德法高铁客运专线/客货混线之间的路线争斗导致速度逐渐拉开差距的其他相关因素)
helium_emFe
helium_emFe
2024.6.24
1:50:24 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B.181818
B.181818
2024.6.23
19:18 也欢迎来天津五大道,我们这的马车也都集中在民园广场然后下班了一起赶回马厩
高林:哈哈哈
danielkggg
danielkggg
2024.6.22
19世纪的巴黎何尝不是2022年4月的上海
03:25 高老爷提到的哈布斯堡王朝与维也纳剑拔弩张的对立关系,于是精心选择了可以为军队提供庇护和镇压集结点的军营,布达佩斯的兵营设置是不是也是贯彻了这种思路,而且布达佩斯的兵营也是修筑的极其坚固,甚至在1956年布达佩斯事件的时候,给苏军装甲部队造成了惨重损失,看历史照片,即使是152mm的isu152突击炮给哈布斯堡时期的兵营造成的损伤也是很有限的
高老爷不要再提问了,程老板答不上来很尴尬的~( ̄▽ ̄~)~
失去弟弟的日子:建议填空题改成选择题,让程主播有个思考范围
HD191122c
HD191122c
2024.6.21
40:58 雨果还认为巴黎下水道排污,那是不如北京智慧,因为雨果觉得屎是宝贝,北京是让时传祥之类的掏粪工人收集起来卖给郊外的农民去肥田,巴黎修下水道把宝贵的屎给冲到河里,太蠢太作孽了
高林:第三共和国在巴黎郊外搞了“污水田”就是要实验一下雨果说的这种宝贵肥料,然后还把种出来的草莓送给了梯也尔夫人,梯也尔夫人还表示“很好吃!”不过后来发现污水田的水果病菌比普通田地的高好几倍,于是就改种需要煮熟的食品了。
Fin Alqahira:想起粪霸,笑死了
3条回复
煤油灯可能一定程度上还改变了十九世纪女装的发展,我们印象里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的鲸骨撑的大蓬裙,多次因为扫倒煤油灯或是蜡烛导致惨剧,而且因为穿脱实在太麻烦,在遇火以后甚至想帮女士脱掉大蓬裙都会很困难,于是第二帝国结束后后女式裙装就改为了更修身裙摆更小的式样
HD191122c
HD191122c
2024.6.21
13:09 50年代,我们想把商业城市都改造成这种工厂城市
苏娅SuYa
苏娅SuYa
2024.6.30
30:45 法兰克福至今还有煤气灯:东区公园附近的街心花园的路灯还都是煤气灯。第一次发现是因为有个灯坏了,我们都以为是煤气泄漏要给市政府电话来维修。结果遇到了市政维修队的人来换灯泡,这才知道我们这里使用的都是煤气灯。
1800年代的柏林尽管小,但是给当时人留下很不错的印象,与伦敦和巴黎的混乱相比,时人评价柏林房屋布局整齐精致,就像阅兵场上列队接受检阅的掷弹兵连一样。
19世纪法国普通人和高老爷讲述的柏林的工厂,我推荐两个画家的作品,一个是库尔贝,他留下了大量版画和速写,比较受国内熟知的是三等车厢,就描绘了进入巴黎前的三等车厢,戴高顶帽的小资产阶级,带着鸡蛋和鸡的进城农民,哺乳孩子的年轻母亲。第二个是德国画家门采尔,他的代表作就是《轧铁工厂》,就展现了一个十九世纪时两班倒钢铁工厂夜班高强度劳动的场面,没有多少照明,仅有的光源是熊熊燃烧的炉火,工人的劳保用品也就是围裙手套,习惯腓特烈时代小而精致的柏林人会被工业革命的工厂的夜景给吓倒。
-李逍遥-
-李逍遥-
2024.6.25
提个建议哈:高老师能否改变一下讲解方式,用更多陈述句来阐述,而非少一些"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对吧""我们都知道"""这像什么"这不就是…",听着就容易失去逻辑感,更像自说自话,而且语速过快缺少顿挫总有些咄咄逼人的感觉。
冰糕_HtoO:说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