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档关注金融从业者和已退休从业者的栏目,主理人是王大力。
这是我新开的一个播客系列节目,每期都会邀请不同的金融从业者或退休从业者嘉宾,一起讨论同一个话题:金融行业还是年轻人的求职好选择吗?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线下我早已开始了今年到各大高校开公益职场讲座的行程,已经去过上财、复旦、外经贸、北大汇丰,后面还会去更多的高校,但无论到哪所高校,这个话题都会是我今年讲座的主题,给孩子们分享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建议。
虽然我每天都在互联网上关心着整个金融行业的职场问题,但我的经验和观察仍不够给年轻人完备的回答这个问题,所以我一直都想着邀请自己在金融行业各个细分领域,像机构销售、卖方研究、投资经理等等或在职或退休的好朋友们,跟我一起去给年轻人回答这个问题。
但他们大多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要忙,不像已经提前退休的我时间那么自由,所以线下很难跟我一起到高校做分享,好在我们还有线上,好在现在有了播客,这就是这个系列节目的来源。
金融行业的好坏,我们这些从业者或者原从业者,可能没有办法和能力做决定,但我们至少能把自己的工作经验和职业经历分享给大家,给大家的职业选择或困惑提供一些建议,哪怕只是一些安慰,也是在进行着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
今天这期是该系列节目的第三期,嘉宾是一位我非常尊敬的卖方研究前辈,也是国内最早的那批卖方分析师之一。他将在本期播客里,通过分享自己近30年的投研生涯来告诉大家:金融行业里的投研岗位,如今还是一个好的职业选择吗?
本期嘉宾:吴寿康,1992年研究生毕业,1994年加入君安证券,历任(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华泰)联合证券研究所所长、国信证券(香港)董事总经理、东兴证券研究所所长等职务,从研究到投资的职业生涯近30年,国内卖方研究发展历程的亲历者。
该系列节目正不断录制中,敬请期待……
-时间轴-
02:14 国内最早的证券分析师,是这么炼成的!
“我91年来深圳找工作。在深圳街头看到好多地方放出来电视机,上面显示股票行情。大家都在谈论股票,我也很好奇,当时凑过去看了一下,深发展几块钱,万科几块钱。结果到92年我毕业了再来深圳,一看深发展都涨到30块钱了,万科也有十几块钱,真的很刺激。股票价格变动这么大,那时候一手还是 1, 000 股,我心里就想如果买一手,这半年多涨了30倍,那得赚多少嘛?我对这个就有兴趣了,在接下来几年一方面攒点钱炒股票,一方面就学证券、金融、经济方面的东西,自己找书看了几年。到96年初牛市来了,君安证券学境外搞基本分析,就想招一批研究员。我就去应聘,笔试面试都过了,很幸运的成为了国内最早的专业证券分析师。”
05:26 从股评家时代到基本面分析:走进k线背后
“那时王明夫在电视上说股评没用,我们要走到k线背后。王明夫坐那,股评家们也在那,他一说这话,那些人没有一个敢吭声了。因为96年的牛市是以价值回归为主线,涨得好的股票都是基本面好的,然后我们刚好又研究基本面,对业绩很看重。实际上大家都知道,君安当年招我们这批人时,叫开创行业公司研究的先河,因为在此之前全是股评。然后慢慢地股评就下去了,行业公司分析一下子就立竿见影,君安成为了标杆,整个行业都来学习。”
07:47 三十年前的分析师,工资高到不好意思?
“我刚去君安的时候,试用期6个月工资不高,就三四千。转正以后我的工资税后有9, 700多,还是蛮高的。为什么说高呢?因为当时有一次陪杨骏去上市公司,他就直接就跟上市公司领导说,我们给分析师的薪酬是最高的,当我面就跟人家企业的领导这么说。当时深圳房价也才两三千、四五千一平。整个行业里君安的高薪都是一枝独秀。到99年君安跟国泰合并,一下子就给我们按国泰的标准降薪了。不过一年左右的时间以后,我们又做了薪酬改革,又成了全行业最高。说起来都不好意思,那时候我的工资被定为整个研究所最高的,又变成了整个行业最高的。”
10:54 机构销售的雏形,从这篇文章开始
“那个年代,君安自己出了一本杂志:君安证券通讯,在行业内广泛流传。李迅雷在2000年的时候写了一篇文章《让客户改变我们的研究模式》,发在了这本杂志上。李迅雷这篇文章是有思想的,在这之前我们所谓做行业公司研究,都是为公司内部投资做服务。有什么好股票先给公司推,公司就买。到后来客户都知道君安厉害,就有大量营业部的研究员去跟客户沟通,君安在那几年的市场份额大幅上升。但是李迅雷觉得这个程度不够,你要直接面向客户,跟客户有双向沟通,就让客户改变我们的研究模式。行业里面机构销售的雏形,就是从这篇文章开始引起的讨论。”
25:53 第一届新财富评选,玩的是闷声发大财?
“03年新财富推出了国内最早的最佳分析师评选。这个评选第一年影响力还一般,第二年以后就大了。第一年是悄没声息地评比,主办方都没有跟券商沟通,就直接把券商有哪些分析师列下来,做了一个表就发给基金经理,让他们评一下,打个分。全部过程就是静悄悄地做,连参赛选手都不知道。评出来以后,他再给评上的人发一个牌。第二年就做出声势来了,慢慢影响越来越大。”
28:24 从基本面分析到公司价值:挖掘财报背后的故事
“王明夫之前说是做基本分析,从技术分析走到k线背后。那我觉得那些年就开始走到财报的背后了。这话怎么理解呢?看财报上面的财务业务数据,都是公司的基本面。我们要深入到价值层面,公司的价值是未来创造的现金流折现回来。之前表层的逻辑是,业绩好是因为毛利率高、业务收入增长,只是单纯为了解释现在。那些年以后,卖方把视角从现在更多地引向未来,去解释这个公司。巴菲特护城河理论开始流传起来了,去分析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业务长远前景,产业结构变化。只是最终也不成型,更多可能也是市场的关系,乱七八糟的基金经理、研究员,乐于去找这种信息差,搞内幕消息。好的思路理念是有的,但是真正用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
32:25 内资机构在海外市场:融不进外资的圈子文化
“香港金融机构基本上以外资为主,内资很少能在香港铺成规模,因为外资机构天然地就认为你不专业,不信任你。有人打了个比喻,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个道理。类比我们上海、深圳的人在市场上做投资,做了这么多年的专业机构投资者。这个时候甘肃某个县城的一个小伙子要发产品,向我们募资,你说我们会把钱交给他吗?同理,老外看我们,就像我们看甘肃的偏远地方。一个县城的水平再高,我也是不太可能信任你。后来我们请了一个美国犹太人来负责机构销售。他走一圈,人家对他就认可,拉来了好多境外的客户。本质上还是圈子文化,老外人家有自己那个圈子。”
44:24 内地投研观察:买方不断进步,卖方原地踏步
“我从香港回内地,发现变化实在是太大了。首先是市场规模大了。佣金规模100多亿,基金管理的规模更是十几万亿了,完全是过去所不能想的。第二,基金经理的水平提高了。基金经理无论是从认知还是操作,水平都是不错的。不过卖方研究水平没啥大的变化。基金经理的水平高,我觉得是卷的结果,也是竞争的结果。他们做得好、做得坏是立马见真章的,对他们是有直接压力的。聊的时候就能发现他们的认知水平很高,跟境外的人我觉得没啥差别。但实际操作会有一点散户化,有一点急功近利。
至于卖方,这些年行业发展这么快,市场对卖方研究的需求量太大了,没做两年人家就来挖我走了。作为一个研究机构,分析师做两年有经验了,我也舍不得把你干掉,所以就很难再提升了。行业现状是新手太多,老人评上新财富后,进取心也没那么高了。卖方到后期没有一个特别好的淘汰机制,你不卷可能收入会比以前少,但很难把你在行业里边开掉。”
51:55 降佣背景下,券商研究所路在何方?
“销售应该向境外靠齐,不能只销售研究报告,还要去销售金融产品,走到更前面一点。研究员、分析师推的是一个股票,那销售要更往前走一步,推操作的策略。我在国信香港招的销售以老外为主,跟他们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就发现人家的做法非常有效。分析师推了一个股票,他们销售内部研究这个股票到底怎么样?相关的公司怎么样?然后得出一个方案。这个方案是什么呢?这个股票好,这个行业好,推了这个股票,他还告诉人家还有什么同类股票,一系列的股票一起买进。或者说他搞一个对冲,分析师推了这个股票,他找一个不看好的股票,要人家卖出,就把这方案告诉人家,很有效。所以销售往前走,不仅要销售研报,还要销售金融产品,这是销售要做的事。研究你就做好研究。我感觉很大可能,最后还是演变成跟境外一样的模式。”
01:00:23 投研职业还是不是就业好选择?
“我还是比较乐观的。国内证券市场发展30多年来,现在遇到的还不是最困难的时候。最困难的时候是04、05年,股市走势不好,市场也低迷,最重要的是一大批券商倒闭,比现在难多了。很多人失业,应届生想入行基本上没门,都不招。但是04、05年经历困难以后,到06年股改,又一轮大牛市起来了。现在遇到的情况我觉得也是这种周期性的波动,主要还是行业的因素。美股也是这样,总是周期性波动,困难应该还是暂时的。
金融行业里的证券分析,一直是一个好的职业选择。虽然现在有很多负面的情绪在,但是看长远一点,它还是好的。巴菲特投资选股,首选公司业务做好自然形成竞争优势的公司。把分析师的职业跟公司业务做类比,实际上也是如此。分析师工作做好了,自然就有竞争优势。现在压力比较大,实际是整个经济周期的波动,叠加行业的波动。你做证券分析,每天的工作都是新的,接触的人也都是新的,很有新鲜感。你还可以不断去各地调研、去机构路演,这是你在其他工作所不具有的体验。
最近卖方佣金要求下滑,我反而觉得是提纯了,让研究所的内外环境改善了。公司内部就不用跟其他部门去争,这到底是谁拉来的佣金。我好好做研究,提高我的研究能力,那我就可以拉到更多的佣金。环境优化了,但是竞争可能会激烈,短期倒没啥影响,长期如果持续下降可能是有影响的。”
片尾曲:《万千花蕊慈母悲哀》-珂拉琪
-关于大力如山-
券业最野自媒体、原券商投行业务条线董事总经理、畅销书《投行职业进阶指南:从新手到合伙人》作者。正在持续为孩子们做两件事:线下的高校公益讲座、线上的金融行业免费求职招聘平台
【每周直播预约及回看】
视频号:大力如山
【互动平台】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书籍】《投行职业进阶指南》(各大购书网站均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