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ol.46 对话劳阿毛:投行里的并购,是一个好的职业选择吗?
这是一档关注金融从业者和已退休从业者的栏目,主理人是王大力。 本期是该系列节目的第七期,每期都会邀请不同的金融从业者或退休从业者嘉宾,一起讨论同一个话题:金融行业,还是一个好的职业选择吗? 本期嘉宾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也是一位我非常尊敬的投行大佬,他就是国内并购领域专家:劳志明,也是王主任所在的金融职业发展专业委员会首批聘请的业界导师(本系列播客的每一期嘉宾,都是未来会跟随金融职业发展专业委员会走进高校,给孩子们上公益职业发展课程的业界导师) 和我一样,网名为“劳阿毛”的劳哥,在互联网上一直很活跃,而且比我早活跃多了。当我还是小朋友的时候,就是看着劳哥的微博,在金融行业里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他出过两本书,我都在第一时间拜读了,甚至我前阵子在高校,给年轻人开职业讲座时,还有粉丝拿着劳哥的新书让我来签名。我当然没有拒绝,所以我就代劳哥在他新书上签了劳阿毛的名字(就像余华和莫言那样)。 劳哥1999年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第一份工作是在基层法院。两年还没到,他就主动辞去“铁饭碗”到市场里闯荡,正式进入了并购领域。时至今日,他在并购领域已经从业了二十三年多,仍然继续在行业里发光发热。在这次播客里,他将通过分享自己多年的并购职业生涯,来告诉大家: 投行里的并购,如今还是一个好的职业选择吗? 该系列节目正不断录制中,敬请期待…… 往期对话:金融行业还是不是年轻人的求职好选择? -时间轴- 04:00 世纪之交时的中国政法大学,本科生就业去向一览 “我读的专业叫国际经济法。当年我考到中国政法还算挺高分,也不太懂什么专业。看国字头觉得挺时髦,就选了这个专业。看起来挺时髦,但从就业的角度来讲,细化到国际经济法,对口单位是特别有限的。按道理来讲应该是进外交部这种地方,但他们对应聘者的要求又非常高,或者是要的人特别少。最终我们就业大多数还是按照......” 07:59 主动解约铁饭碗,倒贴N个月工资? “我去法院的第一天,就做好了后续变动的这种准备。但在什么时间来动,我并没有考虑清楚。待了两年之后,我问了自己几个问题:第一就是这个环境,我能不能接受一辈子在这儿工作?我觉得我接受不了,体制内的工作不能说不好,只是不太适合我。人生还是要充满变动性才有趣。第二个是既然决定要变动,到底是要待多长时间才可以动?两年动还是六年动?当时我们签了合同,六年内走要赔偿12, 000块钱的违约金。我那时候大概每个月赚......” 10:58 误打误撞进投行,职业中介没骗我? “我走了那么多的人才市场,投简历基本上杳无音信。少见的一个机会,使我进入到了投行。我还觉得自己被职业中介给骗了。我在招聘会的时候,有个小姑娘一直跟着我,她说你是不是想找工作?我们可以帮助你。我说你们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呢?她说我们能够给你提供一些工作信息,介绍一些合适的职位。但是你得交298元的年费......” 14:31 笔试不会交白卷,人力叫我去上班? “笔试的环节考了两道题。第一道题让写股权加权均价的计算公式,我真的没听说过这个词。第二道题让写国有股转让的操作流程,我对国有股一无所知。所以笔试我算是交了白卷,只写了一个名字。但是过了两天,公司的人力给我打电话,说我应聘成功,可以去上班了,其实我还有点意外。我说这什么公司啊......” 26:57 投行大佬现身说法:考证对工作有用吗? “没有任何证书对我的职业有加持,我没有CPA,也不是所谓的保荐代表人,当然我有证券从业资格哈哈。关于考证的作用,可能对你的知识结构会略有提升,当然前提是后续你能剩多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点。还有一个,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作为进入职场的敲门砖。除了这两个作用之外,事实上我认为......” 34:31 投行业绩的压力,其实可以拆解成…… “业绩压力最终可拆分为:外部评价的压力,团队稳定性的压力,还有收入所带来的生存压力。想把考核的压力化解,问问自己到底怕什么呢?第一个怕收入低,外部的评价低,说你这人不行。第二个怕你的团队对你不满意,散了。第三个怕你的业绩不行,被开掉。如果这三个压力客观上都不存在......” 42:19 大佬也有工作困惑:如何处理好跟客户的关系? “我没有办法特别理性地,处理跟客户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一个阅历和经验的问题。比如客户对你特别客气,或者表现得跟你关系特别好,你就容易对自己的定位不准。你觉得跟客户称兄道弟,成为了朋友。但事实上,客户作为企业家,掌握着更多的资源。他只是在项目里阶段性地需要你。或者是他作为这个年龄段的人,相对来讲比较认可你。其实你没有办法真正和他成为朋友。但又因为客户的态度,有的时候你会形成一定的误解......” 51:54 投行工作追求有三:名、利和好人缘 “我们工作核心追求几点:第一点,我们最大可能地把事做成。第二点,我们最大可能地让客户对我们有高评价,无论用什么方式,即使是用朴实的弹弓和二人转的爱好第三点,我们最大可能地追求整个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说直白点,不就是名、利和好人缘吗?” 58:31 投行里的并购,还是不是年轻人的就业好选择? “无论市场和监管发展到什么程度,并购最底层的需求逻辑一直存在。只要是市场,一定会有交易。并购对一个企业来讲,除了经营之外,就跟空气和吃饭一样重要。一个企业真正想做大,无非是靠利润的积累和对外的并购。哪一个大企业不是并购的产物?最基础的市场永远不会消失,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逻辑。而另外一个逻辑是......” 01:09:19 面试官劳哥开麦:我最喜欢这样的人 “悟性、责任心和热情,这几点都很重要。什么样的小孩我比较喜欢呢?第一点,你交给他的事情都有明确的回应,而且可以达到你的预期。第二点,我特别喜欢对所有事物保持好奇,保持热情,保持钻研精神的人。遇到事情都要分析和问一句,思考一下背后到底是为什么。因为这样,说明他整个的学习能力特别强,而不是必须要有人给他推着走......” 片尾曲:《发现》-郑伊健 -关于大力如山- 券业最野自媒体、原券商投行业务条线董事总经理、畅销书《投行职业进阶指南:从新手到合伙人》作者。正在持续为孩子们做两件事:线下的高校公益讲座、线上的金融行业免费求职招聘平台 【每周直播预约及回看】 视频号:大力如山 【互动平台】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书籍】《投行职业进阶指南》(各大购书网站均有售)
- vol.45 中国证券业三次券商合并大潮:现在,就是第三次。
这是一档关注金融行业职场从业者和已退休从业者的栏目,主理人是王大力。 时隔还没多久,我和天楠又一次见面录了这期播客。 别说,真不是我俩有多愿意见面,而是金融行业最近实在是多事之秋,每次见到事我俩就忍不住的想深入聊聊,比如这次就是9月5日深夜,沪上两大券商官宣合并,一石激起同行浪,各类意淫满天飞。 有人期待“航母级”券商的诞生,有人疑虑合并后的“降本增效”,还有人纯属好奇合并后该叫啥名好听。最有意思的是,当晚在我“大力如山”的公众号后台,迅速收到大量检索当事券商历史文章的私信,多少沾点临阵补课的味道。 但大家要看当晚财经媒体的通稿,说这次合并是有“三大利好”。看到“三大利好”后,我就情不自禁写了写“三大评论”,准备第二天发。结果第二天要发的时候傻眼了,文字根本就发不出来。没办法,只能马上在当天(9月6日)就录了期播客好好聊了聊这事,至少音频还是可以放出来的。 所以在今天这场播客里,我和好友杨天楠(播客:听懂涨声),一起给大家好好梳理了三波:中国证券行业的券商合并大潮。 -时间轴- 02:54 当年写券商历史,是为了抢救券商历史 “首先我得回顾当时写券商历史的原因。那时我还是一个年轻的证券从业者,好奇为什么证券公司拿的牌照都一样,公司业务没有任何区别,为什么券商之间会有不同的发展?好奇我就去找答案,问领导,领导还没有我懂得多。问同行,同行都是迷茫的。所以我就往前找历史。既然找都找了,那不如把它写出来,让更多的同行们都能看到。所以那时候自我驱动力就很强,找资料,跟前辈、老同行们聊。也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一写就情不自禁,像写网文一样,不断地就想写下去。后来为什么不写了呢......” 08:09 各券商发展天上地下:资源禀赋or人的价值? “我觉得是人。这个行业大部分是国企,最大的是全国的亲儿子,最小的也是个地级市的亲儿子。至于说资源禀赋,不管是全国的还是地方的券商,在当地至少都是最好的一批。地方还有经济发展的差异。咱就以全国的央国企券商为例,他们的发展差别也很大,所以关键还在于人。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 12:24 第一波:证券业统一监管下的合并大潮 “第一阶段,应该是整个证券行业统一监管,导致的证券公司合并大潮。先有证券公司,再有A股市场,最后才有证监会。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证监会成立之前,并不是证券行业才有证券公司。信托行业有证券公司,银行有证券公司,甚至一些央企的财务集团公司也有证券公司。这就导致证券行业不是一个单独的行业,而是由很多行业的证券公司组成的。所以最终统一监管的时候,各行业里的证券公司开始合并到一个证券行业里......” 15:05 第二波:挪客户保证金暴雷下的合并大潮 “第二阶段,可以用一家证券公司举例。这家公司现在四个字的简称,代表了证券行业历史中出现过的三家证券公司......” 20:06 第三波:券商机构出清背景下的合并大潮 “第三阶段,应该是现在。概括来说,就是证券公司太多的出清过程。现在已经到了出清阶段的开始。券商完全是同态竞争的,牌照一样,经营范围一样,买卖的股票,也没有任何逻辑上的差别。为什么中国还需要 140 家券商......” 25:58 行业映照:来自传媒业的启示 “传媒行业跟金融行业,有很多特点是相近的。你有这个业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只有你能做。一个县城或者地级市,只有你能开电视台,经营好不好,反正上面有事业单位,有相关的部门发工资,大家都能过活。慢慢互联网来了,就算是一个乡村的人,也可以看爱奇艺,看全国性的节目。这时候县城的电视台先绷不住了,要进行合并。接下来地级市的电视台也绷不住了,原来6个台、5个台缩成3个台、2个台。接下来......” 32:00 早该出清的券业,缘何仍苦苦挣扎? “市场充分竞争,就可以自我出清,保持在健康的状态。但是现在又存在一个保护,导致有些能力差的机构仍在竞争,不管是内部文化,还是组织架构,已经明显落后于现代发展要求了。那你就不应该存在,比你强的存在就好了。只不过现在是......” 39:15 合并大潮进行时,券商会涌向何方? “很多人在想,这次合并可能会变成一个合并的浪潮,这只是第一波,后面可能还会有很多。对于未来合并的主体会有很多猜测:第一类是同一个实控人,合并的概率高一点;第二类是一些地方系的券商,合并的概率高一点。我跟行业里聊过这个事。为什么有这些预期啊?是因为......” 48:18 合并大潮今又来,从业人员怎么办? “涉及到被合并机构的从业者,以及有些虽然没合并,但是到了这个阶段压力业会比较大。不知道说这话会不会被骂,或者说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还是觉得整个行业已经在出清,那该认就认。如果被出清,你无法改变这个时代,也无法改变这个状况。唯一能积极的地方,可能就是......” 51:26 众多合并传言,大力都怎么看? “按照现实逻辑去分析,是能分辨出来真伪的。比如......” 片尾曲:《东海老人》-裁缝铺 -关于大力如山- 券业最野自媒体、原券商投行业务条线董事总经理、畅销书《投行职业进阶指南:从新手到合伙人》作者。正在持续为孩子们做两件事:线下的高校公益讲座、线上的金融行业免费求职招聘平台 【每周直播预约及回看】 视频号:大力如山 【互动平台】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书籍】《投行职业进阶指南》(各大购书网站均有售)
- vol.44 金融科技,是一个好的职业选择吗?
这是一档关注金融从业者和已退休从业者的栏目,主理人是王大力。 本期是系列播客的第六期,该系列每期都会邀请不同的金融从业者或退休从业者嘉宾,一起讨论同一个话题:金融行业,还是一个好的职业选择吗? 第一期:对话朱昂 第二期:对话姚煜 第三期:对话吴寿康 第四期:对话高开宇 第五期:对话梁狗蛋 本期嘉宾,是一位资深的金融科技从业者,也是我认识多年的知乎大V,虽然认识多年,但一直只是加了好友的网友关系,借着这次录播客的机会,才第一次线下见面。深聊了这么一次,才知道他的整个职业生涯,无论是过去的银行,还是现在的互联网大厂,从来都没有离开过金融科技领域。 王丰辉,金融科技从业者。2006年北邮研究生毕业后的他,在通信设备网络安全行业做程序员、产品经理,之后在银行业的金融科技条线扎根十余年,现如今来到了互联网大厂的金融科技领域。这次他将通过分享自己近20年的职业生涯,来告诉大家: 金融科技,是一个好的职业选择吗? 该系列节目正不断录制中,敬请期待…… -时间轴- 04:18 未觉醒时刻:要去离钱更近的地方! “后来跳到金融机构,现在回想起来纯粹就是运气成分。无论是之前呆的第一家还是第二家公司,在那个时候看来都还是小机构。前辈说作为进入职场的人,一定要去大机构锻炼一下。机缘巧合下,别人跟我推荐说金融是一个特别好的行业。年轻的时候对钱还是有渴望的,想着一定要多挣钱,经济拮据就要去离钱更近的地方。2010年的金融行业繁花似锦,人人都想进去......” 09:07 费曼学习法:金融小白在痛苦中成长 “我没有任何金融行业的背景,一进去银行总行,跟别人沟通交流,就是个小白嘛。哪怕说有一些网络安全的专业知识,但没有人帮你做连接的角色,只能自己主动把原来的东西翻译过来,是一个特别痛苦的过程。我发现一个人痛苦的时候是成长最快的过程,尤其是痛苦的时候,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当时在总行要对接各家分支行,每天就会接到他们的电话,询问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放在其他人身上,他们会觉得我是新来的,我不懂,告诉他找谁,这已经仁至义尽了。但是我当时是“首问负责制”。什么意思?你问到我,就不用再问别人了。哪怕我当下回答不了,我也会去问、去学,再回答你。我对于金融知识的掌握,就通过这一个个电话,push我快速建立起关于金融知识的全貌。要成长快,必须输出。大概三五年之后我才知道,这叫费曼学习法......” 15:49 从银行到银行,成为将想法落地的“owner” “我很喜欢思考,并且还不是那种形而上的思考。思考完之后我要落地,要实现自己的想法。在总行,只有往上走才能实现自己的想法。而在分行是个副总,可能有一部分权限,或者一部分驱动去做事情。我想要的就是更大的平台,把自己的想法落地,我是owner,这个东西由我来操盘......” 22:44 六度人脉理论:拆解知乎银行大V历史 “我从2012年开始写文章,为了自己,不为任何人。不过随着我对金融机构的认知越来越多,写的内容也越来越能看了,由此积累了一定量的粉丝。当时我是知乎银行板块的大V。有了很多对我文章的关注者之后,就认识很多朋友。并且还有朋友把我拉到各种银行的群。我认可六度人脉理论:周边的人如果都是什么样的人,你必然也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27:13 朋友圈高强度打鸡血?听听当事人怎么说 “每天行程排得很满。要么跟客户,要么跟同业在交流,还有关于业务的思考和想法。朋友圈就是一腔热血。在我看来不能用卷来描述,因为身处卷当中心情不会特别好。但是那时候不会感觉自己在加班,自己多么累。我觉得在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刚进银行的时候,领导说我不太像一个银行从业者,总想表达自己......” 37:22 从银行到互联网,离开金融业的背后原因是...... “在我看来很多选择都是综合的,很难说就是奔着什么而去。对我自己而言,其一有家庭的因素,老婆孩子在北京。我对家庭比较看重,想着下班之后能看到老婆孩子。其二是我在那个位置上,觉得没有吸引力了。我可以想象出来大机构同样位置的人在做什么。没有意思,或者说我不喜欢干的事情是感觉能够完全cover的。不要让我去想象一个可以完全想象的未来,只不过在物质方面或者职级方面有一些提高而已。还有一个原因......” 44:21 人人都在说的金融科技,到底是个啥玩意? “光看名字都在不断地变迁。什么电子银行、渠道管理、网络金融、金融科技。这些词儿都是过程中的词儿,只是描述了一个事情在不断迭代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同侧面和视角。这是拔高的解释。下沉的解释,实际上就是金融机构在拥抱新技术的过程当中,对技术的价值或定位产生了变化。一开始的时候......” 51:12 焦虑时多读书,迷茫时做冥想 “现在很多人出现抑郁,出现焦虑,陷在那个状态里面。我当时的状态谈不到抑郁,但是会有比较重的焦虑,我就想我要解决。这个事情肯定有太多的人碰到过,我就去看道家的文章,去看佛家的文章,去看儒家的文章,甚至心理学、哲学的文章都去看。一个点亮你的闪光点,通常不会是一套体系,往往就那么一两句话,关照了你过往的所有的经历。比如我找到了...... 01:01:18 金融科技,是不是年轻人的就业好选择? “肯定是。甚至你现在问我金融是不是,我仍然会回答肯定是。很多人说金融不好,走下坡路,更多的是身处于这个行业作比较。中国人的月平均工资,有多少人在5, 000块钱以下,是一个相当大的比例。金融绝对在这个水平之上,当然是一个好工作。所以站在我的视角,不管是去看金融行业,还是看金融科技厂商,还是纯科技厂商,在整个社会industry行业的范畴里面,天然就处于中上的水平。它的上限可能往下拉了很多很多,但是它的下限在我看来没有动太多。这是第一层......” 片尾曲:《观》-谭咏麟/张学友 -关于大力如山- 券业最野自媒体、原券商投行业务条线董事总经理、畅销书《投行职业进阶指南:从新手到合伙人》作者。正在持续为孩子们做两件事:线下的高校公益讲座、线上的金融行业免费求职招聘平台 【每周直播预约及回看】 视频号:大力如山 【互动平台】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书籍】《投行职业进阶指南》(各大购书网站均有售)
- vol.43 对话梁狗蛋:投研不努力,辞职自媒体?
这是一档关注金融从业者和已退休从业者的栏目,主理人是王大力。 本期是系列播客的第五期,该系列每期都会邀请不同的金融从业者或退休从业者嘉宾,一起讨论同一个话题:金融行业,还是一个好的职业选择吗? 第一期:对话朱昂 第二期:对话姚煜 第三期:对话吴寿康 第四期:对话高开宇 本期嘉宾少年天才,但出身水硕,不仅做过卖方分析师,也做过买方投资经理,在皮包私募混过,也在正经公募干过,同时还是一位资深的自媒体大V,嘴里的段子跟脑里的思想一样多,这次他将通过分享自己近10年的金融职业生涯来告诉大家:金融行业,还是一个好的职业选择吗? 该系列节目正不断录制中,敬请期待…… -时间轴- 01:53 小学逃学泡网吧,高中保送读人大 “我妈确实对我教育非常上心。我小学学习不好,逃学泡网吧,那个时候大家喜欢玩CS枪战,曾经一度我能一挑三。后来我妈开始管我学习。因为我比较喜欢分析问题,我妈觉得既然你喜欢分析,应该适合做投资,让你随便分析,天天分析。所以他就一直想让我往这个方向努力。然后就是保送生考试,就上了人大。但第一志愿报金融,没考上……” 06:57 本科成绩太差,含泪赴英读水硕? “本科毕业当时想出国,去美国读研,当时准备了GRE和托福。都没申到,全拒。因为成绩太差了。为什么成绩不好?因为数学是有一套标准的证明语言,要按照老师给的那套工具,以标准的套路去解决标准的问题。但我是爱胡思乱想的人,总觉得我有一个什么套路,换一个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我理解了老师讲的东西,但是当我写到卷子上,老师都不理解。我满心期待自己能拿90分,GPA 4.0,或者3.5以上的水平。结果一拿到成绩单1.0,60分擦线的水平……” 18:08 应聘之前先选址,落地上海找工作 “我和我家人都这么想,先选一个城市。在这个大方针引导之下,如果是金融行业,其实就三个,北京,上海,深圳。深圳太靠南边了,我作为一个北方人完全受不了,蟑螂的大小都受不了。北京,因为我是在北京上的学,知道北京的通勤实在让人头疼。那行,就来上海吧。于是乎我14年工作也没找,先带着行李到上海租了个房子,然后在上海再投简历……” 22:32 唯一的救命offer,鱼龙混杂小私募 “我就想着随便能找一些小一点的机构,有这种工作机会就很了不起了,但还是找不到。当时找很边角料的机构,类似于我后来再也没听说过的,什么三方专家公司等等。那种也都投过,也没进去。我第一份工作其实是很奇葩的一个私募,有很强的画大饼能力。已经毕业了才找到这份工作,没得挑,就这一个offer。那一整年见识了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事情,各种不合规的地方,深入了解到这个行业乌七八糟的东西……” 26:05 全英文面试,被我中文拿捏 “第一轮面试,因为海外研究部搞全英文的那一套,一上来老板就说please introduce yourself,完了,我就没准备英文。当时领导问了好多个问题,我都答的磕磕绊绊。对方是个中国人,考察我的英文,气场很足,是当时部门的负责人,负责香港那边ECM和DCM业务。后来领导可能觉得我应该是有点东西,但是讲的东西实在没法入耳。之后就用中文问了我,请问你对最近的铜怎么看?” 33:06 路演初体验,跟客户干瞪眼 “当时申万每半年还是每季度有一个专门到香港的媒体发布会,带着一个宏观分析师,一个A股策略分析师和一个港股策略分析师。港股策略分析师没得选,只有我,所以就去了。当时领导说来都来了,你混着路演聊一聊。于是当时那边的销售拉着我,去跟几个他们相熟的小机构投资人,拿着我报告去聊。我那个报告其实很短,只是讲了一些如果深股通开放,有多少钱会进来,哪些票会进去之类的大体状况,都不涉及分析。好,汇报完之后,我没的聊了。理论上打满一场路演是一个小时,我差不多聊了十多分钟就停了。然后就跟客户面面相觑,客户也愣在那,我们是不是该再聊一些什么?” 40:13 两个中国人写报告,我先中译英,你再英翻中? “当时我们报告离谱到什么程度?就是我写完英文的报告,到香港那边老外做完质控,批完改完之后,发布成英文报告。中文版我们只能写一个第一页的摘要,后面的东西是交给同一个办公室翻译的人,去把我们的英文报告翻译成中文。明明两个中国人,这是一件特别离谱的事情……” 48:24 本地生活跑商圈,草根调研做到吐 “当时研究香港市场,一个头部互联网公司做外卖,要研究它的本地生活。理论上可以随便找几个卖方把这个事情讲清楚,而且本地生活本身也不是那家公司最主要的投资逻辑。但是因为我自己要做那个表,就很麻烦。我就得把它最主要赚钱的那些业务都得琢磨清楚。然后我为了搞明白本地生活,不止餐饮,在上海当时想,我应该找多少个商圈?是什么样的样本构成?这些商圈我应该跑多少家门店?基本数据如何?有点像做一级投资,就是要草根调研。为了做这个事情基本就没多少休息时间,都快跑吐了的一个状态,那个效率实在是太低了……” 01:01:17 投研还是不是年轻人的就业好选择? “给一个是或否的答案,我的回答:是。但是这个背后还包含着其他各种条件。 这个工作至少有一点好。积累的东西它是你的,而且一定程度上,最终业务逻辑是拿你积累的东西来变现。这个积累不是人脉的积累,而是认知的积累。一般来讲我们行业的发展是最终走向投资,无论你是在公募还是私募,你最终赚钱的那个点,弱水三千你要取哪一瓢?你想清楚的背后,一定是要么你对生意模式理解,要么你对产业发展趋势理解,要么别的东西理解。而且你的这个理解,一定得在市场的前沿…… 这市面上有很多工作类型,不是说你能通过自己过活的。有的行业需要你在一个系统里。这个大树在,你是大树生态的一部分;有的行业是来一波周期性的机会,你能抓住;有的行业只是一些按部就班的工作。但这个行业你通过挑战积累到东西,长期能给你带来回报。 如果你以职业生涯视角来看,我建议各位选择这种有积累的,不断做加法的工作。你只要正常发展下去,都能获得积累。我觉得远不止是金融,无论是偏传统的制造业,还是一些更新兴的科技领域。这世界上可爱的点在于说,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窍。一旦找到它,可能就会有你的立足之地,能给你多分一杯羹……” 片尾曲:《Shall We Talk》-陈奕迅 -关于大力如山- 券业最野自媒体、原券商投行业务条线董事总经理、畅销书《投行职业进阶指南:从新手到合伙人》作者。正在持续为孩子们做两件事:线下的高校公益讲座、线上的金融行业免费求职招聘平台 【每周直播预约及回看】 视频号:大力如山 【互动平台】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书籍】《投行职业进阶指南》(各大购书网站均有售)
- vol.42 从投行实习生少爷事件说起:金融行业里的少爷与牛马们。|串台听懂涨声
这是一档关注金融从业者和已退休从业者的栏目,主理人是王大力。 之所以要临时加录这期节目,当然是因为最近金融行业的瓜可谓是接连不断,让大家在瓜田里上蹿下跳,摸不着头脑。其中最大的那个瓜,当属投行实习生少爷事件,大一体育生跑到头部券商投行实习,然后拍了一连串把炫富、vip、泄密等buff叠满的vlog,从抖音到小红书、微博,迅速发酵成全网舆论的漩涡中心。 正在经历降薪裁员潮的金融行业内人士,对此事或愤怒或害怕,刚刚被人提及的金融职业“羞耻感”,这下恐怕再说自己没有的也没有了。而业外人士对金融职业所有负面的刻板印象,也因此事进一步加深,乃至最近老是被喷成全网热搜。 虽然事件当事人目前已被终止实习且道歉,涉事券商机构也多次发表回应,事件本身已经告一段落。但在事件之外,互联网上对“少爷和牛马”的讨论,却一直在继续:“有人出生在罗马,有人出生是牛马”。 因此,在今天这场播客里,我和好友杨天楠(播客:听懂涨声),就一起好好跟大家聊一聊: 金融行业里的少爷与牛马们,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时间轴- 02:29 战绩可查:当年刚进军小红书,就跟投行假VP大战两周 “当时金融行业欣欣向荣,小红书上非常流行从业者晒自己的包包、漂亮的妆容、西装革履三件套等等,就是少爷实习生这种油腻的摆拍。我就跟抠仔说要过去看看,扫一扫这些牛鬼蛇神,所以刚入驻小红书,就跟上面的一群投行假VP或者VIP啥的对骂。我说你们这些垃圾不能代表行业,凭什么拿着公司的logo显摆自己。但那时候大家反而觉得这很正常,根本没有人会像现在这样觉得恐惧,所以我可能是第一个骂的人,也第一个被那些人攻击。连着好几周,抠仔们从公众号跑到小红书也骂不过他们,留言区把我们喷得体无完肤,然后我再把小红书上的截图搬到公众号上,最后甚至写了一篇长文......” 09:14 金融业二八定律:20%的少爷+80%的牛马 “我觉得行业内至少二八开, 20%的少爷,80%的牛马。你看古代,一个少爷后边也是跟10个仆从,男仆、女仆什么的。少爷肯定是少数,不可能少爷多过牛马。现实也确实是这样,少爷是少数,更多的是牛马:一类就是身强力壮的年轻牛马,比如年轻时候的我,一路靠着读书改变自己命运,考好学校,学热门专业,然后找实习,熬夜写材料出差,混到行业里边的中层;到混到中层的时候,第二类牛马就出现了,已经忘了自己过去是牛马事实的那些,好像觉得自己到这个位置了,以前的自己就从没出现过......” 13:33 有苦难言:投行业务部门,也不一定就愿招少爷 “只要做过投行三年以上的,就知道公司里边肯定有少爷。没有一家公司里边没少爷的,只不过少爷也是分等级的,有的是通天的少爷,有的是地方势力的公子,我们都见得多了。特别是成为团队或者部门负责人,就有领导来安排,谁谁谁想让公子过来实个习或者怎么着,这种事儿我们都遇到很多,但作为做业务出身的我们,其实是不太愿意要少爷的。有人觉得少爷对业务有帮助,这其实就是外行人误解了......” 18:57 金融行业不公开招聘,原因竟然是...... “我有一个公益招聘小程序大猎如山,有很多机构在那里跟我说力哥,我们确实招人,但是不敢公开放招聘。为什么不公开?就是一公开,各种看到的关系户就都找过来了,他们不公开就是不想招各种关系找过来塞的人,否则要真愿意招关系户,有啥不能公开的?这就是一个很现实的例子,而且现在越来越显著......” 22:41 今日少爷给金融的苦,是在还当年累积下的债 “我其实不同情金融机构,不能说是现在作的,因为现在大家确实都很收敛,或者都有这个意识了,但这是前面几年作出来的恶果。现在来看是倒霉,或者说会同情,但放长来看,真的有点活该。就是在以前市场好的时候,这么一些现象,比如在小红书去晒,因为市场好、因为有钱,就认为这是对的。现在市场不好了,就觉得自己受伤了。这不很矛盾吗?都是被动调整,就像舆情一样,你是天天挨打,嫌疼了才调整的。而不是说早就知道,不能光着屁股在大街上跑步......” 32:43 舆论发酵的背后,起底“媒体”的作用 “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说,很多地方上的媒体,就是地方政府和地方上市公司的PR部门。还原一下,必定是xx领导直接打电话给媒体xx领导说,哎呀,我们碰到了一个什么事儿,怎么样帮我们掰一掰?因为让新浪掰是不可能,只能找传统媒体去掰一下,做一个回应。媒体操守是需要把东西留痕,事情确定清楚了才能够报道,这么一急就容易出问题......” 42:06 金融机构砸那么多钱,咋还是做不好公关? “令人非常费解,金融行业最有钱,行业里的PR也是北清复交很有能力的人。每年砸那么多钱,投了那么多机构,对应投的财经媒体也是媒体当中收入比较高,能力比较强的,怎么最后搞出来是这样一个局面? 我觉得还真不是他们的问题,媒体出身的、媒体们其实都很懂的,跟咱们一样,问题出在领导身上,因为金融机构无论是正向宣传也好,还是对舆情的处理,全都是领导来拍板,领导管理水平也许可以,但对这个的水平就很差......” 47:23 行业的高光时刻,过去了就是过去了 “人都有近因效应,就是老拿最近的高光时刻去做对比,觉得既然我能达到这个高处,就还可以再回来。人都是这么思考问题的,拿自己能达到过的极限,我曾经减肥到多少斤?我曾经一年挣到过多少钱,那么我就必定能达到这个点,甚至超过这个点。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时候破新高是一种常态,但是如果它是一个震荡的市场情况下,你就知道它不是永恒的。梦里不知身是客,我在炒房群里面这种感触是最深刻的......” 57:08 金融刻板印象进化:以前是有钱没道德,现在是有钱没道德且“菜” “金融行业的舆情全是这种刻板印象,不断地正向扩大和反向扩大,你怎么搞啊?有钱没道德早已经成为了一种刻板印象,有钱没道德且菜,又变成了一种刻板印象进阶。现在是菜的问题,以前是有钱没道德,现在又加上了菜,这可了不得了......” 片尾曲:《奇门遁甲》-王朝1982/朱旭BooBoo -关于大力如山- 券业最野自媒体、原券商投行业务条线董事总经理、畅销书《投行职业进阶指南:从新手到合伙人》作者。正在持续为孩子们做两件事:线下的高校公益讲座、线上的金融行业免费求职招聘平台 【每周直播预约及回看】 视频号:大力如山 【互动平台】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书籍】《投行职业进阶指南》(各大购书网站均有售)
- vol.41 对话高开宇:券商研究所里的卖方分析师,都应该先从机构销售做起。
这是一档关注金融从业者和已退休从业者的栏目,主理人是王大力。 本期是播客系列节目的第四期,该系列每期都会邀请不同的金融从业者或退休从业者嘉宾,一起讨论同一个话题:金融行业还是年轻人的求职好选择吗? 第一期:对话朱昂 第二期:对话姚煜 第三期:对话吴寿康 本期嘉宾不仅做过券商研究所早期的机构销售负责人,也是一位资深的投研从业者,他将通过分享自己20多年的金融职业生涯来告诉大家:金融行业里的投研工作,如今还是一个好的职业选择吗? 本期嘉宾:高开宇,曾在(华泰)联合证券、同创伟业等机构履职,从卖方研究到机构销售,再到买方研究和投资,金融行业工作经验逾20年。 该系列节目正不断录制中,敬请期待…… -时间轴- 03:37 上世纪末,卖方分析师=股评家? “1998年,’老十家’公募基金刚刚设立,中国真正的机构投资者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有的。但是绝大部分券商还没醒过味来,没有做卖方。所以我最开始并不是做现在意义上的卖方分析师。大部分时间是干什么活呢?就是给经纪业务的客户服务,远没有现在这些卖方研究这种体系化和专业化的程度。那个时候在电视广播里叫股评家。类似于现在客户经理,给客户写文章、提供咨询意见,叫咨询师也好,或者就叫股评家……” 10:25 每一个机构销售,都应该是能达到60分的研究员 “我个人管理销售团队的理念,是希望每一个销售,都是一个达到60分的研究员。现在基本可以这么说,中国机构销售吃的是青春饭。因为它需要很多的体力和精力,倒不是说一定需要很高的颜值。我是做分析师出身,跟客户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更容易介入,迅速达成共情,跟客户的关系就比较容易密切起来……” 14:52 研究转销售: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 “04年领导安排我转销售。我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啥叫销售啊?领导欣赏你,安排你去干个事,还给你当个小领导挑担子,如果还犯疙瘩就是不懂事了。我们那时候受的教育,就是个人服从集体,叫你干啥就干啥,你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好歹也是个研究生毕业,说做销售你说你不会,那你起码得学一学啊。后来我觉得人生就是这样,有个变化未必是坏事……” 18:34机构销售的一天,当年是什么样的? “首先也是早上参加研究所的晨会。你要知道研究员有什么新观点,对于销售来说都得有这样一个过程。然后这些观点,我们有专门的人来记录整理,类似于晨会纪要。之后大家会先发邮件。都是尽量争取在开盘之前把文字版的东西先发出去。到了交易时间就开始打电话,说我们的研究观点。最新的观点有什么吸引人的东西?卖方一定要强调卖点,把东西推送给客户。安排分析师跟买方之间的上门路演,排日程,陪着去拜访……” 29:02 机构销售的工作生态,今昔大对比! “我们最开始做销售的时候,面对的客户基本是60后、70后,我们处理人际关系的模式,相对来讲比较传统。话说回来,大家的爱好也没那么多,可能除了干活就是干活。我们70后那时候的社交手段,一起喝茶、一起吃饭、喝个小酒,最多说去KTV吼两嗓子,就是最强的社交场景了。那个时候结婚比现在更早,很早就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没有那么多精力放在这种社交形式上…… 但是到后来,大家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更趋于多元化。对于销售来讲,我要去满足客户的需求。不仅是投研方面的专业需求,还要满足他的精神需求,提供情绪价值,所以机构销售比我们那时候要完成更多任务。如果不能用专业来竞争,肯定就要想其他的路数。也不能叫旁门左道,或者叫剑走偏锋也好。人的需求是多元化的。我只要能帮你干个事儿,我们的关系就密切了。我记得有个销售同事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这客户我不怕别的,我就怕他没有弱点,我就怕他没有爱好……” 36:16 销售转买方:想尝试跟投资更近的职业 “卖方这个活,我干了12年以后有点厌倦。研究我也做过,机构销售我也做过,是不是应该去尝试和投资更近的东西?我原来的客户都是做二级投资交易,我能不能更深入去接触这个?我自己也想去学点东西。学无止境,即使我对卖方基本的方法论体系比较了解,也不见得水平一定就非常高……” 39:26 投资经理的光鲜背后,是巨大的精神压力 “你在买方做研究,看着人家做投资,和你真正自己挥着大刀跟人家拼,完全是两件事情。在投资的一线会发现自己性格上的弱点,在那个极端情况下会无限放大。你在承受巨大压力的时候,才知道这个事情能不能做好,你适不适合做这个事情。经过股灾你才知道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当时连续三个跌停,灰飞烟灭,客户的钱以每天几千万的速度在往下掉,怎么来承受这个事情?这种精神上的冲击你能承受住,但是你是不是非要去承受它?我虽然乐观,知道一切都会好起来。但问题在于,没好起来之前的时间你怎么度过?” 48:07 卖方研究vs买方研究,异同之我见 “没有做过卖方研究,不影响你最后是否能成为成功的投资经理。买方研究和卖方研究的方法论是一样的,但卖方只是为买方服务的,提供基础原材料。然后买方研究在此基础上加工。卖方的研究图景应该比买方更大,它牵涉的东西非常多。卖方为什么一定要有宏观分析的岗位?它是描述一个大的图景,然后到中观层面,各个行业在库存、去库存、累库存的阶段里运行。它不仅要有面,还要在时间维度上展开。这之中对于买方有用的,确实可能就那么一点,这也是现在整个卖方研究很卷的一个原因……” 55:02 投研职业还是不是就业好选择? “任何一个国家,它从农业化过渡到工业化以后,资本成为主要生产要素。和资本市场相关的从业人员,收入在社会里头始终是处于中等偏上的。这个是有统计数据的,当然它与社会结构的变迁有关系。典型的例子是日本,在这个国家产业的地位高于金融业,金融从业人员的收入也不是特别有吸引力。但每年日本最好的学生仍然会选择进入金融行业。在任何国家,金融业都在吸引最多人才,或者是说受过最好教育的人。如果连金融业都不能吸纳人才,那意味整个经济一定是处于周期里比较低迷的阶段。金融业的收入、就业状况都不好,其他行业就更好不到哪里去。从投资的角度来讲,它始终相对于整个社会是有超额收益的。 卖方研究是不是一个好工作?我觉得卖方研究对于人的成长非常好。它可以完善你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当你看到更多的企业、更多的人以后,原来觉得比较模糊的东西,会逐渐变得清晰。你不仅会看到有人挣钱,获得很多物质财富的经验,还可以看到很多教训,这些教训对人生来说是更宝贵的。 机构销售更是一个好工作。我见过原来做机构销售,转做分析师后做得很成功的。大家翻翻有些现在首席的简历,可以看到很多例子。其实卖方研究和销售这两者本质上是一个事情。本身你作为一个研究员,也要去做销售相关的工作。从名校出来的学生,尤其是学霸类型的,到了我们这行业,先做机构销售比先做卖方分析师,对自己的个人经历可能更好一点。为什么这样说……” 片尾曲:《人间》-罗文 -关于大力如山- 券业最野自媒体、原券商投行业务条线董事总经理、畅销书《投行职业进阶指南:从新手到合伙人》作者。正在持续为孩子们做两件事:线下的高校公益讲座、线上的金融行业免费求职招聘平台 【每周直播预约及回看】 视频号:大力如山 【互动平台】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书籍】《投行职业进阶指南》(各大购书网站均有售)
- vol.40 历史的垃圾时间?金融的“第二座山”!|串台听懂涨声×楚团长聊聊天
这是一档关注金融行业职场从业者和已退休从业者的栏目,主理人是王大力。 之所以缘起要录今天这期节目,是因为最近金融行业发生了挺多不好的事,比如之前中金的那位女生去世,让人深感惋惜和痛心。而与此同时的互联网上,也出现一些新的叙事,像是历史进入垃圾时间,做金融不要有耻感等等。 这些事交织在一起,让最近的舆论场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冷嘲热讽和幸灾乐祸,特别是对金融行业发出的声音特别响亮。另一种则是对这些事以及金融行业的变化,有一种深切的共情,特别是感同身受的金融从业者们。 那么在今天这场播客里,我和杨天楠(播客:听懂涨声)、楚团长(播客:楚团长聊聊天)两位好友,就一起聊了聊: 不只是金融从业者,同时也作为中年人,怎么看待这些叙事和声音,以及如今这个阶段应该怎么更好地度过? -时间轴- 03:03 不要借别人的痛苦,来展示自己的痛苦 “大家都想通过这个事,把自己卷入议题战场。房地产圈的人,就希望告诉大家房地产太不景气了,人都被逼死了,所以房价要放开。金融行业有点人会说就是因为降薪裁员,行业整治太厉害,把人逼死了,所以要放开。大家都是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眼泪。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过得不好,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声音更响亮,甚至要把寒气传给其他的人。但是你不能因为自己的痛苦就有道德的豁免权,就可以胡说八道,这是我一个很强烈的感受……” 06:36 说说最近中金事件我所了解的具体情况 “最近中金的那个事儿,很多人的共情或谩骂,其实都是被流量裹挟出来的。我来从头到尾告诉大家,我是怎么知道这件事儿的,以及整个传播过程中我所了解到的情况......” 13:31 现在是历史的垃圾时间?开什么玩笑 “它跟高考高分作文一样,旁征博引,但没有内核。什么叫垃圾时间?看篮球或者足球比赛,篮球马上结束时有50分的分差或者足球5: 0以后,那可能是垃圾时间。什么叫历史的垃圾时间呢?是大家觉得未来多少年都没有发展,没有变化。但现在明明不是这样的,讲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可能有点装,但肉眼可见我们的生活在发生一些巨大变化。这怎么能是垃圾时间呢?这明显是一个需要我们应对、有着重要变化的时间。这背后隐藏一种大家无法言说的社会情绪,但骤然搞一种历史虚无主义,一切都没有意义了,这是我很讨厌的……” 24:14 让人生受益三十年的,只有九年义务教育 “文章有3万字,印象最深的是他开头说了一句话,看完了将受益30年。朋友圈有人锐评,说能受益三十年的只有九年义务教育…如果是21、22年说,这篇文章就算我不完全认可,也觉得至少有一些前瞻性。24年6月份再说还有啥用?时间上就没有特别大的一个意义。第一是于事无补,第二是没有创造任何新的知识,纯耽误我50分钟时间……” 29:00 历史经验观照:存在本身就是意义 “我们今天跟彼时奥地利所处的环境有一点像,刚经历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时期,见识一种空前繁华的景象。然后整个社会又有大的变化,那大家就不由自主会把目光投向之前,1910年前后那个混沌的世界。但是我想说,不管这个世界是怎样的,不管有没有意义,我们存在就是意义,西西弗斯永远都在推这个石头就是意义。即使是非常震荡的环境,非常糟糕的事情,我们也可以在这个时点做点什么……” 34:19 从追增长到求社会价值,金融行业也是时候爬“第二座山”了 “第一座山是追求增长。第二座山是追求利他。我们整个金融行业,以我们券商为例,这么些年一直比较蓬勃向上。虽然也是周期性,但是往上波动的周期。现在我觉得第一座山已经到顶,短时间内很难回到以前那种时刻了。那么行业是不是也该到了进行第二座山的发展呢?” 41:54 职场观察:金融职业的“偷感”和“耻感”,从何而来? “中台部门会有一点偷感,所谓的偷感就是说我其实没干什么具体的事,在忽悠下面的人干活。那下面的人就会有一种耻感,身处其中的人会觉得这个事情不对,是没有意义的。我没有帮到人,我只是给已经混沌的资本市场,又增加了波动,又让老百姓花钱买波动去了……” 58:39 大企业里面的科层制:揣摩、扯皮和忽悠 “大企业里边,你如果是中台/中层这个岗位,某种意义上80%的工作内容都是沟通。沟通是文明的说法,实际上是揣摩、扯皮和忽悠。第一是揣摩,揣摩领导的想法,董事长怎么想,总经理怎么想,其他部门的领导怎么想;第二是扯皮,跟其他的中台、后台部门扯皮,怎么把锅能甩出去,怎么把好处捞给自己;第三是忽悠,忽悠基层的前台员工,怎么样能按照我的KPI要求去完成工作?” 01:06:02 煎饼摊启示:工资不是因为上班,而是因为解决了问题 “收入不是上班带来的,而是靠你解决问题带来的。你在企业里面,解决企业内部的问题,企业给你工资。你在社会上,只要能解决一个什么问题,社会一定会想办法给你这个收入。我家楼下有个煎饼摊,一天纯收入大概在800—1000元。我问我能搞不?他说搞不了。首先……” 01:11:58 衡量幸福的公式:五星级酒店一晚=连续加班一周,值不值? “你去住好的酒店,去吃一顿美餐,花了多少成本,你真得会算这个账吗?一晚五星级酒店5, 000块钱,但需要连续加班一周,到底值不值?我们大部分人是没有计算的,只想着一边996,一边光鲜亮丽去享受。你不知道自己为了这晚酒店,其实付出了远超过5000元。而你可以选择不住这酒店,不必那么累的,这才是人生衡量幸福的公式……” 片尾曲:《逐客令》-王澳楠EVE -关于大力如山- 券业最野自媒体、原券商投行业务条线董事总经理、畅销书《投行职业进阶指南:从新手到合伙人》作者。正在持续为孩子们做两件事:线下的高校公益讲座、线上的金融行业免费求职招聘平台 【每周直播预约及回看】 视频号:大力如山 【互动平台】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书籍】《投行职业进阶指南》(各大购书网站均有售)
- vol.39 对话吴寿康:金融行业里的投研,还是一个好的职业选择吗?
这是一档关注金融从业者和已退休从业者的栏目,主理人是王大力。 这是我新开的一个播客系列节目,每期都会邀请不同的金融从业者或退休从业者嘉宾,一起讨论同一个话题:金融行业还是年轻人的求职好选择吗?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线下我早已开始了今年到各大高校开公益职场讲座的行程,已经去过上财、复旦、外经贸、北大汇丰,后面还会去更多的高校,但无论到哪所高校,这个话题都会是我今年讲座的主题,给孩子们分享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建议。 虽然我每天都在互联网上关心着整个金融行业的职场问题,但我的经验和观察仍不够给年轻人完备的回答这个问题,所以我一直都想着邀请自己在金融行业各个细分领域,像机构销售、卖方研究、投资经理等等或在职或退休的好朋友们,跟我一起去给年轻人回答这个问题。 但他们大多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要忙,不像已经提前退休的我时间那么自由,所以线下很难跟我一起到高校做分享,好在我们还有线上,好在现在有了播客,这就是这个系列节目的来源。 金融行业的好坏,我们这些从业者或者原从业者,可能没有办法和能力做决定,但我们至少能把自己的工作经验和职业经历分享给大家,给大家的职业选择或困惑提供一些建议,哪怕只是一些安慰,也是在进行着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 今天这期是该系列节目的第三期,嘉宾是一位我非常尊敬的卖方研究前辈,也是国内最早的那批卖方分析师之一。他将在本期播客里,通过分享自己近30年的投研生涯来告诉大家:金融行业里的投研岗位,如今还是一个好的职业选择吗? 本期嘉宾:吴寿康,1992年研究生毕业,1994年加入君安证券,历任(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华泰)联合证券研究所所长、国信证券(香港)董事总经理、东兴证券研究所所长等职务,从研究到投资的职业生涯近30年,国内卖方研究发展历程的亲历者。 该系列节目正不断录制中,敬请期待…… -时间轴- 02:14 国内最早的证券分析师,是这么炼成的! “我91年来深圳找工作。在深圳街头看到好多地方放出来电视机,上面显示股票行情。大家都在谈论股票,我也很好奇,当时凑过去看了一下,深发展几块钱,万科几块钱。结果到92年我毕业了再来深圳,一看深发展都涨到30块钱了,万科也有十几块钱,真的很刺激。股票价格变动这么大,那时候一手还是 1, 000 股,我心里就想如果买一手,这半年多涨了30倍,那得赚多少嘛?我对这个就有兴趣了,在接下来几年一方面攒点钱炒股票,一方面就学证券、金融、经济方面的东西,自己找书看了几年。到96年初牛市来了,君安证券学境外搞基本分析,就想招一批研究员。我就去应聘,笔试面试都过了,很幸运的成为了国内最早的专业证券分析师。” 05:26 从股评家时代到基本面分析:走进k线背后 “那时王明夫在电视上说股评没用,我们要走到k线背后。王明夫坐那,股评家们也在那,他一说这话,那些人没有一个敢吭声了。因为96年的牛市是以价值回归为主线,涨得好的股票都是基本面好的,然后我们刚好又研究基本面,对业绩很看重。实际上大家都知道,君安当年招我们这批人时,叫开创行业公司研究的先河,因为在此之前全是股评。然后慢慢地股评就下去了,行业公司分析一下子就立竿见影,君安成为了标杆,整个行业都来学习。” 07:47 三十年前的分析师,工资高到不好意思? “我刚去君安的时候,试用期6个月工资不高,就三四千。转正以后我的工资税后有9, 700多,还是蛮高的。为什么说高呢?因为当时有一次陪杨骏去上市公司,他就直接就跟上市公司领导说,我们给分析师的薪酬是最高的,当我面就跟人家企业的领导这么说。当时深圳房价也才两三千、四五千一平。整个行业里君安的高薪都是一枝独秀。到99年君安跟国泰合并,一下子就给我们按国泰的标准降薪了。不过一年左右的时间以后,我们又做了薪酬改革,又成了全行业最高。说起来都不好意思,那时候我的工资被定为整个研究所最高的,又变成了整个行业最高的。” 10:54 机构销售的雏形,从这篇文章开始 “那个年代,君安自己出了一本杂志:君安证券通讯,在行业内广泛流传。李迅雷在2000年的时候写了一篇文章《让客户改变我们的研究模式》,发在了这本杂志上。李迅雷这篇文章是有思想的,在这之前我们所谓做行业公司研究,都是为公司内部投资做服务。有什么好股票先给公司推,公司就买。到后来客户都知道君安厉害,就有大量营业部的研究员去跟客户沟通,君安在那几年的市场份额大幅上升。但是李迅雷觉得这个程度不够,你要直接面向客户,跟客户有双向沟通,就让客户改变我们的研究模式。行业里面机构销售的雏形,就是从这篇文章开始引起的讨论。” 25:53 第一届新财富评选,玩的是闷声发大财? “03年新财富推出了国内最早的最佳分析师评选。这个评选第一年影响力还一般,第二年以后就大了。第一年是悄没声息地评比,主办方都没有跟券商沟通,就直接把券商有哪些分析师列下来,做了一个表就发给基金经理,让他们评一下,打个分。全部过程就是静悄悄地做,连参赛选手都不知道。评出来以后,他再给评上的人发一个牌。第二年就做出声势来了,慢慢影响越来越大。” 28:24 从基本面分析到公司价值:挖掘财报背后的故事 “王明夫之前说是做基本分析,从技术分析走到k线背后。那我觉得那些年就开始走到财报的背后了。这话怎么理解呢?看财报上面的财务业务数据,都是公司的基本面。我们要深入到价值层面,公司的价值是未来创造的现金流折现回来。之前表层的逻辑是,业绩好是因为毛利率高、业务收入增长,只是单纯为了解释现在。那些年以后,卖方把视角从现在更多地引向未来,去解释这个公司。巴菲特护城河理论开始流传起来了,去分析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业务长远前景,产业结构变化。只是最终也不成型,更多可能也是市场的关系,乱七八糟的基金经理、研究员,乐于去找这种信息差,搞内幕消息。好的思路理念是有的,但是真正用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 32:25 内资机构在海外市场:融不进外资的圈子文化 “香港金融机构基本上以外资为主,内资很少能在香港铺成规模,因为外资机构天然地就认为你不专业,不信任你。有人打了个比喻,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个道理。类比我们上海、深圳的人在市场上做投资,做了这么多年的专业机构投资者。这个时候甘肃某个县城的一个小伙子要发产品,向我们募资,你说我们会把钱交给他吗?同理,老外看我们,就像我们看甘肃的偏远地方。一个县城的水平再高,我也是不太可能信任你。后来我们请了一个美国犹太人来负责机构销售。他走一圈,人家对他就认可,拉来了好多境外的客户。本质上还是圈子文化,老外人家有自己那个圈子。” 44:24 内地投研观察:买方不断进步,卖方原地踏步 “我从香港回内地,发现变化实在是太大了。首先是市场规模大了。佣金规模100多亿,基金管理的规模更是十几万亿了,完全是过去所不能想的。第二,基金经理的水平提高了。基金经理无论是从认知还是操作,水平都是不错的。不过卖方研究水平没啥大的变化。基金经理的水平高,我觉得是卷的结果,也是竞争的结果。他们做得好、做得坏是立马见真章的,对他们是有直接压力的。聊的时候就能发现他们的认知水平很高,跟境外的人我觉得没啥差别。但实际操作会有一点散户化,有一点急功近利。 至于卖方,这些年行业发展这么快,市场对卖方研究的需求量太大了,没做两年人家就来挖我走了。作为一个研究机构,分析师做两年有经验了,我也舍不得把你干掉,所以就很难再提升了。行业现状是新手太多,老人评上新财富后,进取心也没那么高了。卖方到后期没有一个特别好的淘汰机制,你不卷可能收入会比以前少,但很难把你在行业里边开掉。” 51:55 降佣背景下,券商研究所路在何方? “销售应该向境外靠齐,不能只销售研究报告,还要去销售金融产品,走到更前面一点。研究员、分析师推的是一个股票,那销售要更往前走一步,推操作的策略。我在国信香港招的销售以老外为主,跟他们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就发现人家的做法非常有效。分析师推了一个股票,他们销售内部研究这个股票到底怎么样?相关的公司怎么样?然后得出一个方案。这个方案是什么呢?这个股票好,这个行业好,推了这个股票,他还告诉人家还有什么同类股票,一系列的股票一起买进。或者说他搞一个对冲,分析师推了这个股票,他找一个不看好的股票,要人家卖出,就把这方案告诉人家,很有效。所以销售往前走,不仅要销售研报,还要销售金融产品,这是销售要做的事。研究你就做好研究。我感觉很大可能,最后还是演变成跟境外一样的模式。” 01:00:23 投研职业还是不是就业好选择? “我还是比较乐观的。国内证券市场发展30多年来,现在遇到的还不是最困难的时候。最困难的时候是04、05年,股市走势不好,市场也低迷,最重要的是一大批券商倒闭,比现在难多了。很多人失业,应届生想入行基本上没门,都不招。但是04、05年经历困难以后,到06年股改,又一轮大牛市起来了。现在遇到的情况我觉得也是这种周期性的波动,主要还是行业的因素。美股也是这样,总是周期性波动,困难应该还是暂时的。 金融行业里的证券分析,一直是一个好的职业选择。虽然现在有很多负面的情绪在,但是看长远一点,它还是好的。巴菲特投资选股,首选公司业务做好自然形成竞争优势的公司。把分析师的职业跟公司业务做类比,实际上也是如此。分析师工作做好了,自然就有竞争优势。现在压力比较大,实际是整个经济周期的波动,叠加行业的波动。你做证券分析,每天的工作都是新的,接触的人也都是新的,很有新鲜感。你还可以不断去各地调研、去机构路演,这是你在其他工作所不具有的体验。 最近卖方佣金要求下滑,我反而觉得是提纯了,让研究所的内外环境改善了。公司内部就不用跟其他部门去争,这到底是谁拉来的佣金。我好好做研究,提高我的研究能力,那我就可以拉到更多的佣金。环境优化了,但是竞争可能会激烈,短期倒没啥影响,长期如果持续下降可能是有影响的。” 片尾曲:《万千花蕊慈母悲哀》-珂拉琪 -关于大力如山- 券业最野自媒体、原券商投行业务条线董事总经理、畅销书《投行职业进阶指南:从新手到合伙人》作者。正在持续为孩子们做两件事:线下的高校公益讲座、线上的金融行业免费求职招聘平台 【每周直播预约及回看】 视频号:大力如山 【互动平台】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书籍】《投行职业进阶指南》(各大购书网站均有售)
- vol.38 对话姚煜:金融行业里的信评(信用研究),还是一个好的职业选择吗?
这是一档关注金融从业者和已退休从业者的栏目,主理人是王大力。 这是我新开的一个播客系列节目,每期都会邀请不同的金融从业者或退休从业者嘉宾,一起讨论同一个话题:金融行业还是年轻人的求职好选择吗?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线下我早已开始了今年到各大高校开公益职场讲座的行程,已经去过上财、复旦、外经贸、北大汇丰,后面还会去更多的高校,但无论到哪所高校,这个话题都会是我今年讲座的主题,给孩子们分享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建议。 虽然我每天都在互联网上关心着整个金融行业的职场问题,但我的经验和观察仍不够给年轻人完备的回答这个问题,所以我一直都想着邀请自己在金融行业各个细分领域,像机构销售、卖方研究、投资经理等等或在职或退休的好朋友们,跟我一起去给年轻人回答这个问题。 但他们大多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要忙,不像已经提前退休的我时间那么自由,所以线下很难跟我一起到高校做分享,好在我们还有线上,好在现在有了播客,这就是这个系列节目的来源。 金融行业的好坏,我们这些从业者或者原从业者,可能没有办法和能力做决定,但我们至少能把自己的工作经验和职业经历分享给大家,给大家的职业选择或困惑提供一些建议,哪怕只是一些安慰,也是在进行着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 今天这期是该系列节目的第二期,嘉宾是一位资深信评从业者,他会通过分享自己长达20年的信评职业生涯来告诉大家:金融行业里的信评岗位,如今还是一个好的职业选择吗? 本期嘉宾:姚煜,YY评级创始人,曾在内外资银行、中证鹏元、中证信用等机构履职,于2017年创立独立固定收益研究机构YY评级,信评工作经验20年。 该系列节目正不断录制中,敬请期待…… -时间轴- 01:33 高考填志愿“买彩票”,阴差阳错读上交经管 “上大学那时候没有张雪峰这种人教填志愿,你说我们怎么填?分数高的准没错,价格贵的有好处。我当年在大内斗省江苏,翻出去年的志愿,一看上海交大电子工程。这分数高,就填第一志愿。然后到了第二志愿,听说这个经管好像还行,我拿着宣传彩页开始翻。家里有个读大学的表哥,他说管理工程这好,放在管院招生第一个位置,我就填了个第二志愿。最后第一志愿没录上,上了第二志愿。第二年翻了志愿我的分数是够的,还跑到学校看了一眼,发现有人因为是省三好学生,靠加分超过了我。这就命中注定嘛,该读交大管院的管理工程。” 03:55 二十年前找工作,主打一个“点击即送”? “大四就工作了。作为上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很容易找工作。当时反正投简历,一看招商银行,招经管的一部分,还有招IT的一部分。当时计算机系那帮人都是穿着拖鞋,拎着热水瓶,打饭的时候顺便就面了。只有我们经管的,一本正经地穿着衬衫,人模狗样往那一坐。招行的人说两个去向,上海分行跟深圳分行。上海分行倾向于有上海本地户口的,深圳就都可以。我说那去深圳吧,就这么去了。” 08:09 我在招行坐柜台,去了就是深圳崽 “我就在柜台,从数钱开始。当时去的还是著名的华强北电子市场下面的一个网点。每天大量的现金进来,大量的现金出去,客群就是华强北现在还活跃的卖芯片、卖内存条这批人。当时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他们早上取钱20万,每个钱上都盖了我的章,捆好了拿过去,下午换个人,原封不动还回来。我说这钱都没拆,两个砖头搬过去搬过来,你们又不点,挺费事。他说我们都是熟人,但必须把砖头搬过来,我再把内存条给你。不点钱,也不担心里面有假钞或者少一张,但必须要按这样来。我当时觉得很奇怪,怎么不直接转账呢?有点江湖道义的味道在那。” 15:33 外资行遇豪横甲方,发觉金融行业很卑微 “印象非常深,第一次发现大甲方是个什么派头。落地以后很客气,面子上甲方对乙方的客气。当时大概是5, 000万美金,过程当中有点波折。他说你们提出这么多条款,借了你的钱,给我设定一堆条件,负债率不要超过多少,对外投资要经过谁审批?无非就是担心不还钱嘛。那很简单,条条框框你都不要写,你就在旁边写,如果我要做项目,先把钱还给你,之后我再做。做完了你要不要借钱给我,再考虑不就行了吗?大甲方就这么横,所有条款不接受,全部删掉。嘴上就这意思,不过是以一种答谢的方式,轻描淡写地把它说出来。那个时候,我就知道金融是很卑微的。你给人家以这么便宜的成本借钱,让他赚钱,人家还是这个姿态。” 22:11 银行贷款卡评级,深圳的创业故事 “你跟着走实体企业,就会发现实体确实不容易。深圳的这种制造业基本都是中小微企业,因为 500万其实是一个很低的准入门槛。我记得有一个香港做圣诞树的公司,在深圳开了十几二十年,那个老板的儿子都到了退休年龄,快60岁了,老爸80岁。平时老爸三天在香港,三天在深圳。那个时候儿子接待我们说老爸在美国,回不来。年底看报表,圣诞树订单干这么多流水,结果最后利润就小几百万。在深圳最初没有那么多高科技,圣诞树不就是塑料扎一扎,包那些PCB板,也就是一些粗加工而已。但是你就看到了,实体就是这么点点滴滴积累。有外资的、有内资的,有创业的,台湾老板、香港老板、大陆老板,都挺有意思的。你就能听他们的故事,回头想想真的蛮有趣的。” 27:03 做了办公室主任,发现自己真不是干这块的料 “我做了一年,最后发现的结论是我不适合做,因为干了一次活发现,领导指出来的几个错误,我改不了。当时是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到深圳人民银行来做讲座,我负责接待。接待结束我们领导过来,讲了几个问题。第一个,他说老师来讲课,中间休息的时候,讲台上没放烟灰缸。第二个,安排拍照片的人穿了皮鞋,会议厅是木地板,拍照片踩得地板当当响,应该提前叫他穿球鞋。还有一个,中午从人民银行走到后面去吃饭,没给老师准备一把伞。我说这么黑的一个大男人还打伞,老师听到说他不黑,这是络腮胡,哈哈哈。反正给我找了十个毛病。我想了想,下次我可能还会犯不同的错。我知道这个活不像分析师可以学,这个东西我学不了,就是少那根筋。” 34:12 猎头说有家新公司找我聊就转买方了? “后面的职业生涯就两个方向:第一个是公司,第二个是岗位。公司或者你的岗位是不是到瓶颈?公司如果没有扩张,到了那个时点,要把公司的情况跟外面的机会综合判断,找工作跟招聘一样都是个小概率事件。不是说规划好,我想去买方,就投了一堆买方。不像现在的小朋友有规划,实习开始就有了大的方向。那个时候就是猎头说,有这么个新的公司,他们布局这几块,你有没有兴趣了解一下具体岗位?我一去聊,发现他们那空缺还挺多的,第一个战略部,第二个风控法务部,第三个征信评级事业部。我用排除法,最后选的是风控法务部。” 40:27 YY评级的开启:rating dog,做债的人抱团分享 “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一些通用的东西,不涉及到业务本身,通用逻辑、通用数据,我觉得可以分享,这是因为我们是做债的。不像做股票的,这个票你们都不要买,我一个人买了涨十倍。股票是博弈的钱,上市公司发完不回购,大家互相博弈,所以交易股票的人最好就是单兵作战。做债的人还是比较抱团取暖的,大家愿意分享,因为我们赚的就是发行人的钱。我觉得这个东西分享出来,能让市场用一些数据达成共识。于是我开始把一些研究成果,通过公众号分享起来。” 50:49 漫漫创业路,曾经公司账上只够发俩月工资 “肯定是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之前有人给你出题目,现在你要自己给自己出题。也许题目出错了,也许解错了。在不停的试错过程中,让所谓的商业模式跑通。你什么时候把握这个节奏?到底应该研究多搞一点,还是IT多搞一点,还是销售多搞一点?别人可能是销售驱动型的,我是产品驱动型的。有多少人看终端里面的数据?有多少人看研究报告?什么时候扩张?今年要招 10 个人,到底要多少份简历?这个过程中慢慢总结规律。最低的时候我们账上也就够发两个月工资。回头看肯定没有说得这么简单,但也没有那么痛苦。只要有回头路,有退路,就不会那么焦虑。” 59:49 信评职业还是不是就业好选择? “大资管行业,对中国来说肯定还是朝阳产业。有了资管新规后,理财规模还在往上走。资管赚的是管理费,管理规模乘以费率,管理规模在往上走,那说明行业是增长的,未来增长趋势还是能看得到。有资管行业的这块蛋糕,就有我们从业人员的这碗饭,蛋糕在扩大,债的比例又大,只是说拿到这个蛋糕怎么切?投资切多少,交易切多少,研究切多少。 信用的研究信评,起源就是因为外部评级排序不太靠谱,我们就在内部先做个排序。大家在我评级之上再做研究。相当于烧菜,现在我把基础工作做了,做好预制菜,你之后就炒菜,附加值更高了。此外我们的客户群体很广,有保险这种口味很清淡的,也有私募这种口味很重的。只要整个行业在增长,参与机构在里面扩张,岗位投入也会扩张,自然有大家的机会。 而且债跟股相比,更适合追求长时间平衡的人。债可以吃老本。待的时间越长越有价值,能吃经验饭。这个角度看,我觉得对年轻人来说,特别是女性,能沉下心来,不是说追求短期内陡峭的曲线,而是能够长期持续发展,个人的成长伴随着行业的成长,你就能获得这样的收益。” -关于大力如山- 券业最野自媒体、原券商投行业务条线董事总经理、畅销书《投行职业进阶指南:从新手到合伙人》作者。正在持续为孩子们做两件事:线下的高校公益讲座、线上的金融行业免费求职招聘平台 【每周直播预约及回看】 视频号:大力如山 【互动平台】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书籍】《投行职业进阶指南》(各大购书网站均有售)
- vol.37 对话朱昂:券商研究所机构销售,还是一个好的职业选择吗?
这是一档关注金融从业者和已退休从业者的栏目,主理人是王大力。 我在这新开了一个系列节目,每期邀请不同的金融从业者或退休从业者嘉宾,一起讨论同一个话题:金融行业还是年轻人的职业好选择吗? 熟悉我的朋友们都知道,我在线下早已开始了今年到各大高校开公益职场讲座的行程,已经去过上财、复旦、外经贸,后面还会去更多的高校,但无论到哪所高校,这个话题都会是我今年讲座的主题,给孩子们分享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建议。 毕竟我每天都在互联网上关心着整个金融行业的职场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今年甚至最近今年最让年轻人感到困惑的,但我的经验和观察仍不够给年轻人完备的回答,所以我一直都想着邀请自己在金融行业各个细分领域,像机构销售、卖方研究、投资经理等等或在职或退休的好朋友们,跟我一起来给年轻人回答这个问题。 但他们大多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要忙,不像已经提前退休的我时间那么自由,所以线下很难跟我一起去高校做分享,好在我们还有线上,好在现在有了播客,这就是这个系列节目的来源。 我想,金融行业的好坏,我们这些从业者或者原从业者,可能没有办法和能力做决定,但我们至少能把自己的工作经验和职业经历分享给大家,给大家的职业选择或困惑提供一些建议,哪怕只是一些安慰,也是在进行着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 今天这期就是该系列节目的首期,嘉宾是一位曾在券商研究所工作多年的老机构销售,希望他在本期播客里像电影一样徐徐展开的职业生涯分享,能告诉大家金融行业里的券商研究所机构销售,还是一个好的职业选择吗? 本期嘉宾:朱昂,点拾投资创始人,曾在瑞银UBS、海通证券、东北证券、莫尼塔等机构履职机构销售,机构销售工作经验7年。 该系列节目的后续嘉宾已约好5位,正在录制中,敬请期待…… -时间轴- 05:40 上世纪远渡重洋读美高,发现全纽约的华人都在炒股? “炒股这个爱好它不光是在中国存在,包括我美国身边的亲戚朋友都在讲股票,印象很深。当时跟我爸妈去中国餐厅吃饭,发现中国人都在讨论股票,服务员上菜的时候也跟你聊两句,说最近买一个啥股票,大家都在赚钱,有种全纽约的华人都在炒股的感觉。那个时候我就想知道金融到底是怎么回事?股票到底怎么运作?所以考大学时我就想去读金融行业。” 08:18 华尔街直面“玻璃天花板”:只能在中后台搞搞清算 “2004年本科毕业,我就去华尔街的一个大投行做管培。那两年碰到一个问题,中国市场还比较小,虽然我是美籍,但毕竟是华人,在美国很难去做金融职业里面的主流前台岗位,像投行这些事就不是咱们干的,都是干点中后台的事儿,搞了半天就搞点清算。做个十年二十年,也会遇到玻璃天花板,好像也就这样,挺累的,没什么意思。” 11:52 当年做翻译的同事,如今成了基金经理 “当时坐我旁边是个翻译,比我晚来两个月,从英国回来的。我们有些老分析师不会写英文,就把报告用中文写一遍,这哥们就负责把中文翻成英文,然后发出去。后来我辞职不干了,我们研究负责人就把我覆盖的行业交给了他。客观来说,我觉得对他是产生了一定影响的,因为我是一个工作很勤奋的人。上班时大家经常坐在一起吹牛聊天,我从来不聊,就一直在写东西,中午别人睡午觉,我也不睡午觉。过了很多很多年以后,我某次访谈一个基金经理时,发现是当年做翻译的这位同事。” 17:16 上岸之我在美国领事馆当公务员 “后来我就去了美国的领事馆,在上海。当时就想找个轻松点的工作,朝九晚五。我当时在政治经济处,做的事情很简单,给江浙沪当地的外事办发函,说我们想调研哪些类型的公司,他们会帮我们安排,我们就搞搞调研,写写文件,朝九晚五,工资隔几年涨一涨。” 19:19 职场至暗时刻:销售负责人拍桌子,骂我连话都讲不清楚 “我当时面了很多地方,而且印象还很深。现在跟力哥比较放松,但其实我讲话天然有点小小的口吃。我去面试券商销售,人家一上来就说,哥们你这个话都讲不清楚,你怎么做销售,怎么卖给客户,就是人家就直接讲的挺伤我自尊心的,过了那么多年我都还记得。” 24:21 “大龄新人”入行机构销售,带教比我还小两岁 “我那时候 28 岁,当然也不算很大,但是有很多资深销售,我的前辈们已经干了两三年,才二十六七岁。我是一个相对大龄的新销售,一上来当时没有客户让我覆盖,都是给别的销售做助理。我就给一个销售做助理,他比我还年轻一两岁,来安排一些事给我做。” 28:51 我大概是内资券商里第一个写销售邮件的人 “因为我在美国待过,就看美国这个行业是怎么样的,华尔街的销售都是写销售笔记、邮件的,我就学他们,我当时是公司里第一个写邮件的销售,也是唯一的一个。甚至在整个内资券商里,也是第一个写的销售,收到了很多正反馈。” 30:35 卷王机构销售的一天:从早到晚都泡在客户公司 “2010年我慢慢分到了一些大的客户。每周有一天我就泡在那家基金公司,从早到晚等他们开什么会,就每天蹲着,中午跟他们吃饭,下午跟他们聊。那个时候行业还没那么卷,我是市场上很勤奋的人,我就自己开始卷了。” 36:04 高大上的外资券商高大上,终于把我的虚荣心拉满 “外资确实很高大上。工作环境上,内资销售每个人有个小隔间cubic,挺土的。外资销售坐一条很长的长桌,跟交易台training desk是一样的,交易员就坐在我们后面。有一个电话,上面有不同的线。如果我不在,旁边的销售可以摁一个键,接通我电话,不需要走过来。当时我们年轻,也挺虚荣。有时候出去跟朋友吃个饭,没事就掏出黑莓手机装模作样。我们每个人都会为一定的情绪价值买单。就像外资也没有多给我钱,但这种高大上的东西就让我感受更好。” 44:56 职业高光时刻:邮件里推的票,连拉两个涨停板! “当时很年轻,觉得自己能力挺强,推股票好像都涨。当时有一家公司,我写了一个邮件,说转型对标美国的best buy,best buy涨了一倍,这家也有机会。我这邮件写了没多久,这家公司就两个涨停板。那个事情在瑞银非常轰动,因为我们当时没有研究员推一个股票可以推涨停,但一个销售把一个很大市值的大票推两个涨停板。然后还有一个事情,我当时在 2013 年报名了新财富,是瑞银那年唯一新财富上榜,现在家里还有这个奖杯—深广地区销售第五名。” 48:38 离开热爱的机构销售岗位:职业天花板+心结 “机构销售这个职业还是有一定的瑕疵。第一个就是它的职业天花板。比如说分析师,可以做到一个很高的成就。大家会记住市场上新财富第一、第二、第三的分析师,但大家不会记住市场上最牛的销售,它的天花板是相对低的。另外一个就是,销售自然而然还是会面临大量的重复性劳动。当时为什么我不做了?因为有个心结我一直解不开,就是安排一些没有意义的路演。比如说有分析师从深圳过来,我肯定得给他排满行程,哪怕我知道他没什么东西,也要打电话给客户,说你给我装个面子,其实大家都是在浪费时间。” 01:05:21 机构销售还是不是年轻人的就业好选择? “机构销售还是大学生就业的一个好选择。第一,虽然我们面临降本增效等各种问题,但相对来说还是市场化定价的,优秀的人还是能够获得一个更好的定价,市场比较有效。只有通过市场化定价才能够激发我们的驱动力,让我们变得更优秀。 第二,你会遇到很多最优秀的人。金融行业还算是门槛比较高,你遇到的都是中国最好学校毕业,各个方面最突出、最优秀的人。就像下棋一样,和优秀人下棋,水平越下越高;和差的人下棋,水平越下越臭。 第三,工作的自由度和丰富性还是很高的。作为券商销售来说,每天可以见到很多不同的人。工作也可以有很多选择,可以走专业化的路线,也可以走服务化的路线,什么都可以,并不是一个上班打卡的方式。 第四,不管经济发展,各个国家发展到什么阶段,金融永远是这个国家中相对体面的工作,比如说我曾经研究过日本,在失落的20年里,日本的金融行业依然是所有行业中相对最体面的行业。” -关于大力如山- 券业最野自媒体、原券商投行业务条线董事总经理、畅销书《投行职业进阶指南:从新手到合伙人》作者。正在持续为孩子们做两件事:线下的高校公益讲座、线上的金融行业免费求职招聘平台 【每周直播预约及回看】 视频号:大力如山 【互动平台】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书籍】《投行职业进阶指南》(各大购书网站均有售)
- vol.36 就业研究所|大学生请回答,金融还是就业好选择吗?
这是一档关注金融行业职场从业者和已退休从业者的栏目,主理人是王大力。 我又开了一档新的播客栏目:《就业研究所》,光听名字就知道了,这档播客会持续关注和讨论年轻人的就业问题。 不过,这个播客并不只是我的,甚至可以说就不是我的。因为我会完全把它交给年轻人自己,交给我组建的大学生职业规划社团的孩子们去“玩”,去用这个播客关心自己关心的、研究自己需要的、交流自己想说的…… 毕竟人到中年的力,虽然早就不上班了,但过去的满身班味儿依然没有完全消散,所以我决定克制自己不过多参与,只在录制前的话题方向上给些建议、对录制后的播客音频做最终审核,以免影响孩子们对内容的自由探索。 而且我会组织孩子们做这个播客栏目,也是因为自己想借此听听孩子们的真实想法和真实感受,比如我今年去各大高校公益巡讲的主题:金融行业还是年轻人的就业好选择吗?孩子们自己对此到底是怎么想的,在今天的栏目首期播客里,两位年轻人就边聊边告诉了我们: CC和Jerry,同为上海财经大学的本科生,一位刚毕业不久,一位则是今年毕业。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和刚入校的学弟学妹们比起来,通过实习和工作,已经开始接触到了真实的行业和职业。但跟久在行业里的从业者相比,他们又没有真正地离开校园环境,仍有着年轻人更加开放和自由的心态。 所以,这期播客我认真地从头到尾听了3遍(剪辑审核时听了2遍,最终版又听了1遍),每次听都感觉又更加理解年轻人了,甚至还开拓了自己的眼界,比如他俩关于年轻人“躺平”和“时代红利”的讨论,都是我之前从未考虑过的角度,细品品真也还挺有道理的。 未来更多有关就业的话题讨论,尽在就业研究所...... -时间轴- 02:05 本科毕业三条路,混得不好才打工? “有意思的现象是,财大学生考研,肯定想提升一下学历,至少不能拖后腿,基本都是平考或者往上考了。大概会有一半同学准备考研。最多的选择是本校还有隔壁复旦。竞争很激烈,最后考上的也就几个。” “我当时绩点不是特别好,3.2左右。出国可能最大方向就是去香港或者新加坡,最后想一想就觉得算了。我感觉如果把它当成一个投资回报来看,出国回来可能把这个钱收回来还要一段时间,我就感觉还不如直接就业了。” 04:44出国攻读名校,归来还在面试 “没出国确实还有一个原因,我现在拿到的这一份offer,我们是群面,我发现跟我一起面试的一共5个人。有三个都是非常好的本科,硕士也是港三新二,甚至美国非常靠前的学校,都是我们申请觉得非常不错学校的同学,还是回到了那个面试现场,跟我一起面试。然后我面完这场试,就非常坚定认为这个投资回报率确实很低。如果我出国回来还是找这样的工作的话,那意义到底在哪里?” 07:59 高速运转的实习生,批量进入dirty work “可能当时我接触更多的,甚至就是去帮拿外卖、搬桌子、搬椅子这些活。我干了一个月,最正经的一件工作就是帮他们翻译PPT。所以我真的不想把我的时间,再浪费在这上面了。我甚至每周只有三天的时间去,三天中的一天还要早一点回来赶着上晚课。我就想我每天这么高强度地运转,就是为了去那干杂活,我就非常不满,所以说很快就走了。” 16:36 刻板印象:中后台工作只是打螺丝? “一开始我对中后台的定义,只是说非常的安稳,做的东西没有那么累。之前在前台业务做的时候,我会主观上认为好像中后台就是做一些支持性的工作,不太需要有太多value add。但实际上我做了会发现其实也是很有成长性的,很多东西非常有价值。真的没有必要对一个岗位有太多的憧憬,觉得这个岗位好像非常的fancy。其实每个岗位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也都有你自己的价值所在。” 20:58 就业的“不可能三角”:薪资、wlb、发展前景 “我会更希望选择work life balance和长期的发展,对现阶段的一个薪水确实没有说比那两个更看重。一方面是觉得家里目前还不太需要我提供经济支持,甚至如果我可能需要一些经济支持,家里还能够支持我日常的基本生活。其次我觉得自己的身体状态还有精神状态,都不太能支撑做一些很高强度的工作,所以说还是可能更看重work life balance和长期的发展。长期的发展也不是说一定要做到什么样的高度,更多还是自我的成就感,能不能去真正找到一些让自己能够有价值感的工作。” 31:06 今日的“躺平”,只是生活方式 “我有同学选择回家乡。他的观点是说我在家乡有车有房,家里也是能够支撑他很多的开销,生活就是比较惬意。所谓叫躺平,我觉得真的不算,只是说选择了另一种的生活方式。毕竟在前些年来说,我去卷还是很有盼头的。不管是读书,还是去实习,去工作,未来还是有很好的发展。但是现在来看,确实大家没有太多希望的情况下,我为什么不能选择一个,让自己过得更舒服的一个生活方式?” “你在一线城市,跟二线城市或者说三四五线城市肯定是有很多不同的。比如像在上海,一些文娱活动,演唱会,Livehouse,在家里不能说没有,只能说频次不是一个量级的。在上海可能每周脱口秀、演唱会等各种活动,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看不到的。但是在我的家里可能就是半年一次的漫展。我觉得留在上海还是有希望的,支撑我去卷一卷,相当于是被这个城市吸引而留下来的。” 36:53 年轻人锐评怎么吃“时代红 “我们这一代人感觉不管是就业形势还是经济形势,没有这么好。但是父母那一代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吃到了很多红利的,上一代人吃了时代的红利,到了今天时代没有这么好的时候,那我啃老,这就是财富的一个分配。如果我这一代啃老,然后啃到经济形势变好的时候,下一代再去吃这个时代红利,放在时间长远来看也是蛮有意思的经济规律。” 39:15 香港的交换经历,让我心态逆转 “对于我而言,一开始非常追求title大小,到后来认清现实,有一个心态上的转变,更加追求work life balance。我会觉得我的生活很重要,在一个积极的生活状态下,让我更舒服。从我的感知上来看,香港的local没有内地生这么卷。内地生还是会更加焦虑。我觉得一方面是他们在香港,不管是有房还是什么,至少是有基本的生活。另一方面确实内地生到那边,你只有更卷才能够卷过local。因为本身语言没有占优势,粤语说得不够好,在当地找工作本身就是比较大的障碍。那你只有其他方面比别人更优秀,才能够在当地扎稳脚跟。” 49:12 校园vs职场:单纯和现实 “职场要思考的事情更多,大家都会有利益存在。我之前遇到一些职场上的问题,都不太会处理。包括我做一些事情,不太理解为什么mentor会这么生气,或者说为什么会给我一些不好的反馈。后来跟同学聊聊,发现可能因为我触及到了他的利益。他交给我的活,如果我没有很好完成,或者给他埋下了一些雷,那就会影响到他的工作。在学校学习,自己学不好,你也不会影响到别人,顶多就是今天这个课没有拿到很好的分数。但是在职场上大家都是息息相关的,你如果做不好你的工作,必然可能会对你的上级有影响。” 56:46 金融行业开始不再吸引外行人 “他觉得做人工智能,做科研是真的能够对科技有一些突破的。这种成就感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大的动力和吸引力,能为科技、为人类社会做一些贡献。但在金融行业这种感受确实要弱很多。等于是抱着一种好奇的心态过来了解一下,觉得还是不适合自己。” 片尾曲:《Hype Boy》—New Jeans -关于大力如山- 券业最野自媒体、原券商投行业务条线董事总经理、畅销书《投行职业进阶指南:从新手到合伙人》作者。正在持续为孩子们做两件事:线下的高校公益讲座、线上的金融行业免费求职招聘平台 【每周直播预约及回看】 视频号:大力如山 【互动平台】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书籍】《投行职业进阶指南》(各大购书网站均有售)
- vol.35 由浙商证券对年轻员工竞业的事件说起:金融行业究竟是真“疯”了,还是不再装“疯”了?|串台听懂涨声
这是一档关注金融行业职场从业者和已退休从业者的栏目,主理人是王大力。 本期串台播客栏目:听懂涨声,我与播客的主理人,也是现实中的好朋友杨天楠,由最近浙商证券对年轻员工竞业的事件说起,一起聊了聊现如今金融行业和职场到底是怎么了,大家都是怎么想的,又应该怎么做: -时间轴- 01:54 灵魂发问:大力究竟是真”疯”了,还是不再装“疯”了? “现在你会发现,一些中年人当他离开这个行业,或者离开了熟悉的圈子,他表现出了很癫狂的一面。一方面他针砭时弊,把事儿弄得很大,另外一方面他似乎不念旧情,好像原来那些行业里边的一些人和事儿,他也都不再在乎了。他获得了很多掌声和喝彩,但与此同时也会遭到很多的一些非议。 你这说得不就是我么?” “现在搞金融的,无论是年轻的还是中年的,都已经到了一个难以为继的状态,都是在一个互相折磨的状态。老板折磨员工,员工折磨实习生,员工之间、甲方乙方互相折磨。” “年轻人是什么都没有的,甚至都没机会来到这个行业了,所以他们已经无所畏惧,可以不再装疯了。” 07:03 大力如山留言区:金融从业人员专属“哭墙” “这次我们可以看到,评论区其实已经变成了金融 90 后的哭墙。好多人在里面发的故事都相当有意思,也给我们很多同行提供了非常多的素材。” “我觉得年轻人说话确实好听,又开始送什么外号:大力—古希腊掌管券商的神。” 09:13 支持的另一面: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换位思考有同理心 “你担心别人会影响自己,怎么敢给我张这个嘴呢?按照我以前的性格,我真的直接就挂出来了,你算老几啊?别人正在受苦,你却担心别人的受苦,会影响自己的利益。但是我现在性格好很多了,所以我直接就拉黑了。” “公众第一个是喜欢看吊打机构,最好你吊打得越猛越好,那大家是最高兴的。第二是看这些金融行业的大人物倒霉,你在公司里边牛的不行,现在倒霉了,大家肯定是非常乐意看的。” “能不能帮到大家我不知道,我现在感觉反正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我为什么开始点名了?我不喜欢平淡的生活,我也喜欢刺激的,那我们就来点更刺激的呗。我就是要看看这个刺激到什么地步,能真的刺激到整个金融行业做出改变?” 16:26 我两条腿都很硬:尖锐扎向机构,温和赠以孩子 “你不能光做刺激的,另一方面还要做更平稳,更温柔的。温柔和平稳,就不能对行业了,行业不值得。我的温柔也好、平和也好,是对孩子们。扎别人?这只占据我很小一部分日常,大部分的时间,我都用到去高校跟孩子们做公益讲座这些事上去了……” 20:31 优秀的年轻人,已经开始怀疑金融行业这个选择了。 “当时招聘我们的央视老师说了一句话,等到哪一天我们央视,都没有办法吸引最好的传媒人才的时候,不仅是央视不行了,可能传统媒体就已经不行了。” “你金融行业有什么能力和资格去挽回?年年都一样就是去开个宣讲会,你宣讲会开啥样,自己心里没点数吗?只会宣传自己公司的业绩,是做不了任何挽回的。所以我有时候觉得,自己做的这些温和的面向学生们的,完全都是在为整个行业在做,是我在帮行业去挽回这些优秀的年轻人。” 26:45 职场丛林法则:当没业务可搞时,就会开始内部互斗 “我抬头向上的时候,业绩是很好评估的:我能给公司挣多少钱,都能算得出来。前台部门能够得到更好的激励,他的话语权也大。但是当增长不复存在的时候,公司里面包括中台一些部门,多多少少会去做一些看上去很努力,但只是为了证明我在工作的一些事情,这些事情往往会让很多员工非常痛苦。” “比如说今年要辞退一两个人,这就像遇到熊一样,我不需要跑得比熊快,我只需要跑得比你快就行了。这不就从外部竞争变成内耗了吗?” 31:55 对年轻人竞业,就是在压迫年轻人 “但凡有点脑子你也知道,哪家机构、哪个业务部门,会对工作三年内的年轻人竞业啊? 你有理,你有什么理啊? 他们是觉得我把你招进来、培养你了,所以我给你竞业,这说得是人话吗? 人家没给你干活是咋地啊,你就培养人家了?就你给的那点工资,真能抵人家熬夜的成本吗?人家就是敲螺丝,那个工效拿的可能比你发的工资都多吗?培养,你培养人家啥了?就你们那工作,投行也好,卖方也好,你有什么技术啊你就培养人家了?说这些的真的是脸都不要了。” “如果把这个路也给堵死的话,那年轻人就进来就真的只能当牛马,一直做下去,这个就太苦了。” “压迫这个词特别准确。这就是压迫,没有任何道理可言,更别说道德了。就是压迫。” 36:01 如果对照互联网行业,那金融行业的竞业倒也不算什么了? “所以有人搞笑说,为什么互联网公司都得用花名?因为你一出去以后,你让人知道你的真名,一查下来发现是个竞业的员工,到时候就得吃官司。” “你看这么一对比,我们金融行业,年轻人无非就是运气问题,你是不是碰到人渣了?你运气好一点,是可以避免这种问题的。但是你去互联网行业就不是运气的问题,因为各家都是,至少头部都是靠垄断地位,只不过程度高低而已,系统化压迫的情况会更严重。” 41:38 俗话说花花轿子人人抬,是我不懂这个才非要去做“圣人”? “我现在攀登的是第二座山,你们说那些东西是都是我在攀第一座山(投行)的时候追求的。我攀第二座山要还是攀第一座山那个追求,那我还攀它干吗?我之前已经在第一座山的山顶了,别管我这个山顶高不高,我也已经在山顶上了。我都主动下来要攀第二座山了,肯定不会再追求那些东西了。” “很多年轻人都说什么,其他行业怎么没有力哥,就特别羡慕。有什么可羡慕的呢?这行也就只有我呀,如果我没了那就没了。并没有千千万万个我,有千千万万个我,这个行业才会一直好下去吧。现在只有一个我,因为只有我不再装疯了,仅此而已。” “人人都期待有一个王大力,但人人又不想去做这个王大力。” “我感到很欣慰的是,我以后的墓志铭上可以就写个大力如山就够了。至少我的家人们知道我一直在做好事,这可能是我唯一觉得骄傲,或者说有点自豪的。” 57:35 职场或者人生,以很多东西为代价去拼一把还值得吗? “某种角度增长的机会对年轻人来说它更可贵,如果你知道自己要的是这个,我建议你还是可以去拼一拼。 他还年轻,慌什么。我们这个年轻那是得慌,不慌都要挂了,身体真受不了。每个年纪谈每个年纪的事。” “从陆家嘴东昌路地铁站出来,观察出来的每一个人。但凡是那些上班的陆家嘴精英,一个个面如死灰,就像僵尸一样,一步步往自己办公楼里面走。但如果是跳广场舞的老太,或者是不用上班的那些人,每个人的状态都贼好。” “体面的中年人有三个特点,第一个叫别熬夜,第二个叫少出差,第三个叫要讲礼貌。” -关于大力如山- 券业最野自媒体、原券商投行业务条线董事总经理、畅销书《投行职业进阶指南:从新手到合伙人》作者。正在持续为孩子们做两件事:线下的高校公益讲座、线上的金融行业免费求职招聘平台 【每周直播预约及回看】 视频号:大力如山 【互动平台】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书籍】《投行职业进阶指南》(各大购书网站均有售)
- vol.34 如今的金融行业,还是年轻人的求职好选择吗?
这是一档关注金融行业职场从业者和已退休从业者的栏目,主理人是王大力。 本期是最新一场在上财商学院举办的主题沙龙录音,也是高校主题沙龙系列的第二期(第一期:vol.32高校主题沙龙|上财商学院:“上岸”与“下海”,勇敢者的选择游戏)。 2024年3月底,上财的樱花开得正盛,受上财商学院职业发展办公室的老师邀请,我又来到上财跟孩子们小范围聚了聚。这场沙龙的主题是由我提起的,主要是去年我到各高校开讲座的主题还是“凛冬将至,人潮汹涌”,今年形式就又有了更进一步的变化,“将至”已然变成了“已至”。直面寒气的孩子们,也开始有了一个共同的疑问: 如今的金融行业,还是年轻人的求职好选择吗? 这场沙龙,就是对这个疑问的讨论和回答。 听听他们的烦恼和疑惑,想想力哥给他们的回答,相信大家也会有同样的收获。如果你也有类似的困惑,欢迎在本期节目中寻找答案。当然,也可以在这里直接留言和我交流相关话题。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会聊到以下话题: * 金融行业周期下行,降本增效已成事实。 * 辛苦卷实习收益下降,倦怠躺平或成趋势。 * 现阶段的职业选择,比起天花板更应注重安全垫。 * 所以,金融行业还值得年轻人入场吗? -时间轴- 02:17 金融行业日子不好过,现在入场还能喝到汤吗? 09:24 读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答案 14:54 超额付出≠超额回报,金融行业性价比何在? 25:09 卖方让人衰老,投行让人油腻 34:32 国资是国资,PE是PE,那国资PE呢? 36:34 实习加成不大,躺平自然有理? 43:01 面试情景题:你的实习为什么没有all in一个赛道? 46:10 又苦又累又没意义的工作,未来究竟在哪里? 51:32 没有dirty work的工作确实是有:计件工 59:47 卷大机构卷实习vs求小机构留用 -关于大力如山- 券业最野自媒体、原券商投行业务条线董事总经理、畅销书《投行职业进阶指南:从新手到合伙人》作者。正在持续为孩子们做两件事:线下的高校公益讲座、线上的金融行业免费求职招聘平台 【每周直播预约及回看】 视频号:大力如山 【互动平台】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书籍】《投行职业进阶指南》(各大购书网站均有售)
- vol.33 人到中年,怂或者干|串台理财小客栈
这是一档关注金融行业职场从业者和已退休从业者的栏目,主理人是王大力。 本期串台播客栏目:理财小客栈,力作为被采访嘉宾,跟小客栈的主理人诗诗,一起聊了聊工作与理想。她说跟我聊上一小时,胜似加了10年班?我不信,你们可以自己听听看: -时间轴- 01:23 是什么让这个男人离开投行转做职场博主?“脑子被驴踢了呗”(所以问题来了,谁是驴?) 12:31 白天自大,深夜自卑:说到底,怂才是人生的底色? 17:52 从马斯洛需求金字塔谈起:人的欲望都在不断递进 22:23 职场真心话:只有你挪坑,我才能升迁 27:44 不往家拿钱,还往外撒钱,吃社区食堂的大力哥底气在哪里? 32:29 人到中年,情绪稳定的side B是冷淡麻木 43:55 中年人追求不了热爱的事情:大多不是没资格,而是没能力 47:24 职场升职加薪的典型公式 52:57 碰到垃圾上级,走?干?忍? -关于大力如山- 券业最野自媒体、原券商投行业务条线董事总经理、畅销书《投行职业进阶指南:从新手到合伙人》作者。正在持续为孩子们做两件事:线下的高校公益讲座、线上的金融行业免费求职招聘平台 【每周直播预约及回看】 视频号:大力如山 【互动平台】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书籍】《投行职业进阶指南》(各大购书网站均有售)
- vol.32 高校主题沙龙|上财商学院:“上岸”与“下海”,勇敢者的选择游戏
这是一档关注金融行业职场从业者和已退休从业者的栏目,主理人是王大力。 本期是高校特别篇:一场在上财商学院举办的主题沙龙录音。2024年1月中旬,恰好五角场周边高校的孩子们期末考完试,尚未回家过寒假,在上财商学院职业发展办公室老师们的支持下,我召集了一场跟高校孩子们的小范围聊天沙龙。 召集这个沙龙,一方面是因为这段时间一直都在线上做直播,感觉很久没跟年轻人线下见面聊天了,就想找个机会见见大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段时间金融行业的实习、就业市场,确实比以往更卷、更困难,感觉孩子们眼里的光是越来越少了,就想找个线下的场合给孩子们来点更有劲儿的抚慰。 高校孩子们,特别是学商科的高校孩子们,如今面临的就业环境大家都有目共睹,以至于关于是转去“上岸”,还是继续朝着金融“下海”的就业讨论,也越来越不绝于耳。这便是本次沙龙的聊天主题:就业选择是“上岸”还是“下海”。其实哪个选择都无谓优劣对错,关键是要做一个敢去直面选择的勇敢者。 听听孩子们的相关烦恼和疑惑,想想力哥给他们的回答,相信大家也会有同样的收获。如果你也有类似的困惑,欢迎在本期节目中寻找答案。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会聊到以下问题: * 职业选择的本质和心态应对 * 实习留用的不同侧面:应聘和招聘的视角差异 * “上岸”与“下海”,“求稳”还是“求进” * 年轻人选择职业应该优先考虑哪些因素 -时间轴- 01:26 谁说投行能培养你出色的能力? 06:15 要我说,过去真没什么好怀念的 10:13 “上岸”与“下海”的不同考量 17:18 周期上的职业选择:既然挣不到大钱,不如听从内心的声音 20:39 行研实习卷不动,及时润or继续苟? 25:02 大公募留用困难,曲线救国是去小公募还是私募? 31:51 实习按时出勤、努力完成工作,没能留用是哪出了问题? 38:25 职场中I人装E,如鱼得水还是天打雷劈? 41:44 带教不耐烦,咱也不敢问,工作完不成咋办? 45:20 曾经上岸又回校读书,再次选择是求进还是求稳? 50:58 银行理财子销售:弱市场化机构+强市场化岗位,是个好选择吗? 57:20 银行总行投行部的跳槽优势在哪? 01:00:06 想拓展求职赛道,那就去争最卷的实习 01:05:28 年轻人选择职业,别过多纠结太大的问题 -关于大力如山- 券业最野自媒体、原券商投行业务条线董事总经理、畅销书《投行职业进阶指南:从新手到合伙人》作者。正在持续为孩子们做两件事:线下的高校公益讲座、线上的金融行业免费求职招聘平台 【每周直播预约及回看】 视频号:大力如山 【互动平台】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书籍】《投行职业进阶指南》(各大购书网站均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