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现场!04 | 南林大副教授自杀事件:困在“非升即走”里的海归博士Talk三联

现场!现场!04 | 南林大副教授自杀事件:困在“非升即走”里的海归博士

73分钟 ·
播放数12735
·
评论数178

主播:魏倩,《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嘉宾:夏杰艺
,《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5月10日,多位环境研究领域的学者收到了一封讣告邮件,邮件称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系副教授宋凯于4月2日在家中自杀,生前因首聘期考核未通过,被南林大降职降薪,并被要求退还安家费及购房补贴。

宋凯曾是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的博士、博士后,2019年4月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到南林大。这样一位履历光鲜的海归人才选择自杀离世,被视为近年来高校青年教师环境变化的缩影,再度引发舆论对“非升即走”考核制度的讨论。同时,在离世前两个月,宋凯还面对申请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困扰,对于许多高校青年教师来说,项目申请在考核中也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对这一事件进行调查采访的《三联生活周刊》记者夏杰艺,讲述她所观察到的新闻现场。从海外求学到回国任教,宋凯都经历了什么,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引发争议的“非升即走”考核制度究竟是什么?为何申请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会成为严峻的挑战?而那些与宋凯有着相同经历的海归人才与高校青年教师,在今天的学术圈中需要共同面对哪些问题,又要做出怎样的取舍?

【时间轴】

03:30 一封匿名信揭开的悲剧

05:10 宋凯其人,以及他研究的紫外光水处理领域

10:26 北大求学:发表三篇SCI的低调“学霸”

14:15 海外读博:初露头角的学者

19:50 对于海归学者来说,为何南京是一个优质选择?

21:42 究竟什么是“非升即走”?

30:09 “国自科”申请,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意味着什么?

34:51 入职南林大之后,宋凯所面对的困局

41:40 当项目申请落空后,宋凯在经历什么?

48:27 “非升即走”的大背景:预聘-长聘制的引入与争议

1:04:24 海归“青椒”的特殊困境

1:11:01 学生眼中的宋凯老师

【相关延伸】

数字刊丨“海归”青年教师之死

编辑:一丁
剪辑:译丹

——————

现场!现场!》是一档由《三联生活周刊》编辑部记者主理的,关注社会新闻现场的播客。

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Talk三联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多一种生活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展开Show Notes
学者们的项目和论文压力,背后隐含的是学校考核评比的数据压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学者拼尽全力,为的只是学校数据喜加一。学者也好,学生也好,外卖小哥也好,屏幕前的你也好,都被困在数字里孤独地嚎叫。
HD1018469s:某些群体从来不会因为考核压力而自杀。
快乐蚂蚱:确实,论发文章之难,文科数倍于理工科,人均期刊占有率低,好期刊发文数降低,大佬们为了人才帽子和流动的筹码及任务,越来越多占据了有限的位置
4条回复
1:00:44 哈哈哈,国外的是希望把人留下,国内是为了把人筛掉,还是中国人聪明。
30:38 对于国社科/国自然可以补充几点:1.基金项目申请下来后是要挂靠高校单位的,同时高校会从中抽取10%-20%作为管理费,是会变成高校经费之类的+学科评估,所以会很看重。 2.基金项目会有相互排斥,比如申请上教育部社科项目就无法申请国社科,而且国社科打招呼现象比较严重,但很多高校考核标准会只认国社科青基。 3.基金挂靠高校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如果要离职(或被动),基金项目很难带走,会被原单位卡,导致在下个单位更难申上基金。 4.人才引进发放的钱一般是给税后,但退回要给税前,也就是说入职到手30w,离职要退40w。更别提已经买房、投入科研、甚至某些还要算利息。
林晓呓:北大是不卡项目的,项目要带走直接给办,而且国社科北大不抽管理费。。看来其他高校在这方面还是握得“更紧”啊
虽然这么说很多人不相信,但是读书期间发文章和自身科研天赋并没有很直接的关系…
HD894997y:跟导师和研究方向有非常大的关系
Akita_vWa0:深有感触,我老板博士博后期间文章都挺好的,自己当了PI之后十多年了一篇拿得出手的都没有。
3条回复
1:03:58 青年学者的卑微,还表现在,职位不固定,有编制的行政岗都能对他们爱答不理。比如,报个账,刚到大学的青椒,肯定是不懂得,稍有差错,都能被在大厅喷。人家是坐办公室的大爷。
今天的嘉宾声音真的是非常地清晰且沉静
萝卜_OJC0
萝卜_OJC0
2024.7.04
想补充的是,除了平台,天赋和努力,做研究本身就是有运气在的,就是会有阳性和阴性两种结果,他们本质上同样重要,但是只有阳性结果才可以发表,阴性结果对学术发展毫无意义。各种科研要求倒逼研究人员不断产出阳性结果,做什么研究都必须成功才能生存,现在科研产出的很多都是包治百病的万金油,爱迪生那种尝试几千种材料最后发明灯泡的例子早就不可能了。一些硬性科研要求甚至是在逼迫研究人员造假,有些人直接花钱找公司买假数据假文章,更多的是一些灰色领域,用不规范的方式产出有失偏颇但对自己有利的数据。而目前现状只强调学术诚信,不调整政策,短期内学术环境不会有丝毫改善,只会把坚持原则的人彻底逼疯。
从最初接触科研的开始,本科硕士博士博后很多老师都会强调要如何做好学术生涯的规划,可是这些年国内学术圈生存环境一年比一年恶劣,变化太快,做学术本又需要长期的投入,走着走着就发现身处的环境早就不是踏进去时的那个样子。
听完这一期心情很沉重,不知道怎么缓解…
1:10:00 不要对科研人有滤镜吧,就是一个行业工作而已,绝大多数也都是普通人,打工维持生活而已…真正厉害的,有改变世界的理想的大佬就那么几个,和其他行业一样
Tothenorth
Tothenorth
2024.7.05
58:55 前有“困在系统里的骑手”,现有“困在系统里的教授”
33:53 原来高校招博士这个35岁年龄歧视,居然来自于国自科,可见年龄歧视是自上而下的……
53:16 我终于知道以前大学那些老师的课为啥都是照PPT读了,为什么我这么听不进去,这么无聊了。本质就是这些老师并没有真的想要教会你什么,他们只是在上班,在完成任务
Fionapple
Fionapple
2024.7.05
33:43 听上去就很绝望,三十五岁魔咒无处不在
李波_lPke
李波_lPke
2024.7.05
唉,就不应该回国,或者再过十几二十年再回国
如果工业界有更多的机会…就不会出现如此变态化的竞争了…
灌园叟:从另一个角度,也意味这科研同产业界严重脱节
精进_APyH:难道不是产业界跟不上吗?
6条回复
HD174503d
HD174503d
2024.7.07
感谢三联的发声,你们的声量比这个圈子里的一个个个体还要响亮。
五里坨
五里坨
2024.7.06
1:00:24 美国也不这样了,天坑专业里也都是一堆拿不到 fund 讲师。tenure 也基本看先拿到什么 fund。然后逼剩下人出去找工作。主要差别在于国内缺少工业界 fund,导致产研结合很松散。
HD688802z:国外会卡年龄吗? 国内博士卡35在我看来就离谱…
五里坨:但问题是两期博后做不出来成果有多少人还能靠讲师翻身呢。这本质上和卡35是一样的。你不会觉得拿了绿卡去抢过期食品的千老是一种“正常”的生活吧?
HD241635p
HD241635p
2024.7.04
青椒一枚…同样困境…而且国外的研究方向在国内完全不受重视,没有对应期刊,申不到教育部国社科…
HD241635p:40:31 同行教学科研行政都得做…也都是新课~每周6-8节~还要带本科生和硕士生😭还有参加教学比赛和指导学生比赛
Juice_RVMw:国内就业市场很烂,科研和高校又很卷,高层次反而不好弄
3条回复
张禅跑
张禅跑
2024.7.07
48:24 下坠这个词太准确了,在功绩社会被自我实现的预言追逐而没有短期回报的话,长期下去就会有失控感和坠落感
56:09 劣币驱逐良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