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如果我女儿写到我,我会有什么感觉。她们现在的年纪,如果是个作家的话,该是出版处女作的时候了,描述自己的童年生活。成为你孩子作品中的某个人物,这种经历一定让人感到恐怖。”
这是爱丽丝·门罗(Alice Munro)在接受《巴黎评论》的采访时说的一段话。但她不会想到在她去世两个月后,小女儿安德莉亚在《多伦多星报》上发表了一篇自述,称自己九岁时遭遇继父弗莱明性侵,而门罗知道这件事后短暂地离开了弗莱明,但最终还是回到了他的身边。2005年弗莱明被判有罪,但门罗还是在媒体前将他形容为英雄般的人物。
就像门罗的短篇小说集名“公开的秘密”,安德莉亚的自述让门罗再次成为文学圈讨论的焦点。不同于一般失德的作家,读者震惊于一个在作品中体现出对女性处境深刻洞察与同情的作家,对自己女儿的悲剧会冷漠到如此地步。我们该如何理解这种分裂?当一个又一个作家、艺术家陷入争议,又该如何理解文学和艺术本身?难道我们反复书写的对正义,对美的渴望都是徒劳的,在真正需要动用勇气和善意的时候,任何人都会成为懦夫,甚至变成加害者吗?
本期节目,我们串台《席地而坐》,和夏周一起聊了聊我们对“门罗事件”的看法。作家已逝,我们永远无法得知她内心真正的想法。如今的分析或许不能构成对她真正的理解,但就像门罗的家人说的那样,他们将秘密说出来,是希望读者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门罗。而我们也是在讲述、讨论的过程中去一点点接近更复杂的现实世界。
【本期阵容】
林真棒:媒体人,微博@林真棒
夏周:文学编辑,微博@夏懒腰
【时间轴】:
2:01 【门罗包庇性侵犯丈夫】的事件梳理
5:07 一个对女性处境有深刻洞察的作家,也没能在需要动用勇气和善良的时候勇敢。
5:28 作家有洞察力并不等于TA会在现实里保护弱者
7:50 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上野千鹤子身上,就是另一种崩溃
8:30 将女儿的创伤写进小说,在媒体前美化丈夫和撒谎,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暴力
9:35 作为妻子,门罗是受害者,但她也凭借作家的特权剥夺了女儿讲述自己的权利
11:24 门罗能得诺奖,可能是因为她的作品足够安全,从未真正冒犯过父权制。
13:10 情人型作家唤起诱惑,丈夫型的作家唤起正义。
15:20 读者是门罗play的一环吗?
16:45 小说《破坏分子》和门罗丑闻的现实有着一脉相承的哥特氛围
20:00 我爱上的人有罪,爱欲战胜了母爱,就该被谴责吗?
23:51 门罗都得诺奖了,为什么不换一个更好的男人?
24:00 阿特伍德:在门罗的小说中,很多黑暗的秘密最终都会被揭露出来。
25:08 哥特氛围一直都在《破坏分子》中闪烁
29:00 作家塌房后,才是重返文学的时刻
30:00 安德莉亚不是要将母亲推下神坛,而是要捍卫自己说出真相的权利
33:00 除了精神弑父,也要学会精神弑母。我们可以去质疑女性主义的代言人,但不必怀疑选择走女性主义这条路。
37:18 艺术家为何频频“失德”?济慈曾提出的“消极感受力”也许可以解释。
40:13 伍迪·艾伦、聂鲁达、伍尔夫、波伏瓦……“名人”难逃“失德”?
49:26 写作者能在多大程度上挪用他人的生活经验?
56:00 如果我们的平庸没有伤害到他人,那这种平庸也是不朽的。
【涉及到的作家、作品作品】
爱丽丝·门罗《破坏分子》《逃离》
埃莱娜·费兰特《烦人的爱》
张爱玲《小团圆》
武田百合子《日日杂记》
乔治·艾略特《米德尔马契》
【本期配乐】sugar for the pill - slowdive
【本期文案】夏周
【本期剪辑】林真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