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ol.01《富都青年》与马来西亚:神祇众多,却无法庇佑所有移动的人
今年9月,电影《富都青年》终于“登陆”上映。电影由马来西亚导演王礼霖指导、编剧,台湾演员吴慷仁和大马演员陈泽耀主演,聚焦吉隆坡外劳区富都(Pudu)的无国籍人士生态。并不完美的电影在马来西亚电影工业语境下却是难得的佳作。吴慷仁有口皆碑的演技“无声胜有声”,而电影勾勒出来的族群混杂、多元碰撞的马来西亚社会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令人目不暇接的多元文化让马来西亚以Truly Asia(“真正的亚洲”)自居,但这个国家和社会却有着太多的隔阂、离散和不甘愿。本期《靠北靠母》从电影出发,讨论马来西亚的社会、族群和电影业。 【聊天的人】 林真棒: 不速之客一贫如洗,《靠北靠母》主播,微博@林真棒 没来由(许振华): “厝边头尾 寸草无生”,《靠北靠母》主播,国际新闻记者 【收听指南】 00:01:42 边缘人的共同体,可贵的跨界共融 00:09:47 马来西亚的国族论述并不是“想象的共同体” 00:13:50 谁有资格成为公民?大马历史与社会中对人的区别和区隔 00:18:27 “工具人”无法概括社工佳恩,替罪羊、孱弱圣子的隐喻 00:26:09 马来西亚能否属于所有马来西亚人? 00:31:20 马来西亚文艺中“感官的遮蔽”,背后彰显的是无国界漂流的主题 00:34:39 “杀鸡的政治”,农贸市场与茶餐室背后的多元族群世界 00:41:42 跨域漂流,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大陆的电影业串联 00:46:17 台马密切背后是“华侨乃革命之母”、“马华文学在台湾” 00:49:44 王礼霖导演也曾是漂泊的“马劳”,整个马来海洋都是流动的劳工 00:53:58 台湾电影电视告别泡沫,在泛亚洲语境中获得能量 01:00:44 马来西亚电影有未来吗?社群分立是票房毒药但也是创作源泉 01:04:55 槟城 vs. 怡保:彰显“马来亚性”的大都会 vs. 曾经阔过的安宁华埠 01:08:50 《流俗地》中的华文小学门口发呆的人,热带的深深疲倦 01:12:35 拱桥新村的广西uncle寻根故事,原乡人的血沸腾后发光的眼神 01:15:34 移动者加油!其实我们都在跨越和流动 坐车路过富都市集,现场人潮汹涌(没来由摄) 位于富都的ICC Pudu熟食中心,被认为是吉隆坡华人美食最丰富最集中的茶餐室之一,地下是菜市场和集市(没来由摄) 在槟城,广场上发呆的人(林真棒摄) 在霹雳州的拱桥新村(华人社群),auntie、uncle们建立起的祠堂(林真棒摄) 【本期配乐】 片头:林生祥 - 有无 (2017) 片尾:Hüsker Dü - Hardly Getting Over It (1986) 【关键词】 无国籍人士 / 吉隆坡 / 槟城 / 怡保 / 富都Pudu / 红IC / 马来亚紧急状态 / 1957年社会契约 / 固打制 / 华人新村 / 圣彼得堡 / 罗兴亚人 / 孟加拉国劳工 / 陈翠梅 / 王礼霖 / 蔡明亮 / 陈可辛 / 陈哲艺 / 廖克发 / 张吉安 / 《南巫》 / 《姥姥的外孙》/ 马来西亚电影新浪潮 / 在台马华 / 侨生 / 黄锦树 / 《流俗地》/ 黎紫书 /《悲情城市》 / 《下一站,幸福》 / 《但愿人长久》 / 《有生之年》 / 《出境事务所》 / 无证劳工 / 《黑眼圈》/ 烈火莫熄运动 / 广西籍大马华人 / 热带酣梦 / Kopitiam 茶餐室咖啡店 / 罗布斯塔 / 红鸡蛋 【参考文章】 没有国籍的人(www.thepaper.cn) 從《富都青年》談本地無國籍困境(contemporary-review.com.my) 不被看见的非我群:马来西亚锁国时期下,被忽略防疫需求的非公民群体(www.thenewslens.com) 【本期文案】 没来由 【本期剪辑】 林真棒 没来由
- Vol.0 门罗“塌房”:精神弑母后,我们决定重返文学|串台“席地而坐”
“我不知道如果我女儿写到我,我会有什么感觉。她们现在的年纪,如果是个作家的话,该是出版处女作的时候了,描述自己的童年生活。成为你孩子作品中的某个人物,这种经历一定让人感到恐怖。” 这是爱丽丝·门罗(Alice Munro)在接受《巴黎评论》的采访时说的一段话。但她不会想到在她去世两个月后,小女儿安德莉亚在《多伦多星报》上发表了一篇自述,称自己九岁时遭遇继父弗莱明性侵,而门罗知道这件事后短暂地离开了弗莱明,但最终还是回到了他的身边。2005年弗莱明被判有罪,但门罗还是在媒体前将他形容为英雄般的人物。 就像门罗的短篇小说集名“公开的秘密”,安德莉亚的自述让门罗再次成为文学圈讨论的焦点。不同于一般失德的作家,读者震惊于一个在作品中体现出对女性处境深刻洞察与同情的作家,对自己女儿的悲剧会冷漠到如此地步。我们该如何理解这种分裂?当一个又一个作家、艺术家陷入争议,又该如何理解文学和艺术本身?难道我们反复书写的对正义,对美的渴望都是徒劳的,在真正需要动用勇气和善意的时候,任何人都会成为懦夫,甚至变成加害者吗? 本期节目,我们串台《席地而坐》,和夏周一起聊了聊我们对“门罗事件”的看法。作家已逝,我们永远无法得知她内心真正的想法。如今的分析或许不能构成对她真正的理解,但就像门罗的家人说的那样,他们将秘密说出来,是希望读者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门罗。而我们也是在讲述、讨论的过程中去一点点接近更复杂的现实世界。 【本期阵容】 林真棒:媒体人,微博@林真棒 夏周:文学编辑,微博@夏懒腰 【时间轴】: 2:01 【门罗包庇性侵犯丈夫】的事件梳理 5:07 一个对女性处境有深刻洞察的作家,也没能在需要动用勇气和善良的时候勇敢。 5:28 作家有洞察力并不等于TA会在现实里保护弱者 7:50 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上野千鹤子身上,就是另一种崩溃 8:30 将女儿的创伤写进小说,在媒体前美化丈夫和撒谎,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暴力 9:35 作为妻子,门罗是受害者,但她也凭借作家的特权剥夺了女儿讲述自己的权利 11:24 门罗能得诺奖,可能是因为她的作品足够安全,从未真正冒犯过父权制。 13:10 情人型作家唤起诱惑,丈夫型的作家唤起正义。 15:20 读者是门罗play的一环吗? 16:45 小说《破坏分子》和门罗丑闻的现实有着一脉相承的哥特氛围 20:00 我爱上的人有罪,爱欲战胜了母爱,就该被谴责吗? 23:51 门罗都得诺奖了,为什么不换一个更好的男人? 24:00 阿特伍德:在门罗的小说中,很多黑暗的秘密最终都会被揭露出来。 25:08 哥特氛围一直都在《破坏分子》中闪烁 29:00 作家塌房后,才是重返文学的时刻 30:00 安德莉亚不是要将母亲推下神坛,而是要捍卫自己说出真相的权利 33:00 除了精神弑父,也要学会精神弑母。我们可以去质疑女性主义的代言人,但不必怀疑选择走女性主义这条路。 37:18 艺术家为何频频“失德”?济慈曾提出的“消极感受力”也许可以解释。 40:13 伍迪·艾伦、聂鲁达、伍尔夫、波伏瓦……“名人”难逃“失德”? 49:26 写作者能在多大程度上挪用他人的生活经验? 56:00 如果我们的平庸没有伤害到他人,那这种平庸也是不朽的。 【涉及到的作家、作品作品】 爱丽丝·门罗《破坏分子》《逃离》 埃莱娜·费兰特《烦人的爱》 张爱玲《小团圆》 武田百合子《日日杂记》 乔治·艾略特《米德尔马契》 【本期配乐】sugar for the pill - slowdive 【本期文案】夏周 【本期剪辑】林真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