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小红书制造了两次商业头条。第一次是多家媒体爆料,小红书在年中盘点的过程中启动了新一轮裁员,比例高达20%,重灾区为小红书电商产品部门、商业化部门以及社区技术部门;第二次是《金融时报》爆料,说小红书完成了新一轮的融资,估值从上一轮交易的140亿美元回升到了17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30亿元),投资方为DST。
严格来说,这两条新闻都不太让人感到意外:
小红书商业化进展不理想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否则“小红书运营课”也不至于在知识付费领域拥有如此高的复购率;
DST是美元时代著名的撒币型基金代表,和软银、老虎肩并肩,在中国市场掀起过很多精彩的商业战,“百团大战”“买菜大战”背后都有他的影子——又狠又猛,看好的赛道就一定要搞出足够的声量,这就是他们的基因本能。
但这两条新闻放在一起,事情的观感就变得有些清奇了:一个商业化进展备受诟病、刚刚传出了重大裁员新闻的公司,在市场不太热闹的情况下,居然估值回升的姿态完成了新一轮融资。
并且,估值远远高于那些有头有脸的同行们,比如今年3月刚刚上市的另一个知名内容平台reddit,上市首日暴涨之后的估值也不过“就”80亿美元左右。
用咱们编辑部的口头禅来说,这有点反直觉啊……
本期研讨会成员
科技自媒体人 潘乱;投资人兼作者 小野酱;投中网编辑 蒲凡
shownotes:
00:14 小红书一周两上头条,两件事同时发生很魔幻
02:25 裁员和融资,事情发生的顺序很重要
06:11 如何去估值一家内容平台
11:34 小红书的商业化真的进展很缓慢吗
15:26 小红书最近很明显地提高了运营强度
19:35 只有规模够大,才有资格说不下牌桌
24:31 商业化的顺利程度,和品类很有关系
28:10 DST的加入会改变小红书佛系的气质吗
33:56 新增股东和转让老股,对创业者的影响有什么区别
37:45 小红书未来会成长为一个大而全的产品吗
42:01 平台发展越大,用户们的玩法就越被局限?
48:03 个性化的用户,不一定就是“商业化”的反义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