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是单身,看电影都没资格坐中间!这合理吗?!晨说林语的播客

你要是单身,看电影都没资格坐中间!这合理吗?!

12分钟 ·
播放数73
·
评论数0

近日有网友反映,在网上购买单张电影票时,无法选择核心观影区的座位(C位),购票平台会自动跳出“座位旁边不要留空”“请连续选择座位” 等提示,他们无法选座、下单。

此举像是在核心位置周围竖起了一道不乏侮辱性的高墙,对单身影迷的消费权益和情感均有所伤害。网络上曾经流行一个“国际孤独登记表”:一个人看电影,在里边排在第四位,比一个人唱K、看海、去游乐园稍微好点,但比一个人下馆子、泡咖啡馆更孤独。可是,当一个人做了好些心理建设,毅然决定自己去看一部电影,打开购票APP想选一个C位时,竟然被弹窗阻止买票,似乎在说——“单身狗,你不配”!这情何以堪?难道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话说影院为何有此一举?而单身贵族在消费市场又为何从曾经的香饽饽坠落到被歧视的地步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

04:40 先来回顾一段新闻,澎湃新闻消息,近日,有消费者反映,在CGV影城(上海宝杨宝龙店)购买单张电影票时,当时这场次只卖出了2张票,不允许他单张购买核心观影区的中间位置,消费者认为,CGV影城的购票选座规定非常不合理。

对此,CGV影城(上海宝杨宝龙店)相关工作人员回应称,影院的座位安排旨在优化座位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观众可到场后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调整座位。该工作人员同时提醒,现场购票无选座的限制,但票价相对较高。

据了解,除了CGV影城,万达影城、英皇电影城、金逸影城等多个品牌影城,购票过程中对单人观众的座位选择均有限制。此外,多数影院要求单人观众必须隔双数座位才能完成购票,这种限制可能导致单人观众无法选择影院内最理想的座位,只能接受更靠边的位置。

万达影城(北京CBD万达广场店)工作人员解释说,“隔双不隔单”的购买规定,是为了避免两人以上观众无法坐到一起。

对此,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善认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了消费者自主选择权,其中该法第9条明确规定: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平台、影院对单人购票实施“隔双不隔单”、或不可购买中心位置的座位,无疑剥夺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从电影票房收入来看,2016-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持续增长,并成功突破600亿大关。2019年,我国票房收入达641亿元,较2018年增长5.4%,增速整体呈现下滑态势。2020年,受口罩影响,电影票房收入仅为203亿元,不到2019年票房收入的三成。去年堪称电影市场复苏之年,票房创造了有电影史以来第四的好成绩,较此前三年有了显著的回升。但观看了6部或更多电影的核心影迷群体却仍在减少,人次缩水超过千万。而总观影人次,也相较2019年减少了整整4亿。从观影人次的变动情况看,2016-2019年,国内观影人次不断增长,2019年全国电影观影人次为17.3亿人,与2018年基本持平。2020年受疫情影响,中国观影人次出现断崖式下跌,仅为5.5亿人,较2019年下降近68.21%。到了2023年,中国电影观影人次大幅上涨六成,人均观影频次上升至2.58次。

于是,影院市场,也陷入了存量市场厮杀的困局。

在市场增长期,你好我好大家好,各种优惠补贴、人性化服务应有尽有。到了你死我活的下行期,没办法,商家只能磨刀霍霍搏杀求存了。如何在观众流失,观影人次减少的大趋势下,实现票房增收呢?最简单的就是提高票价,这早已付诸实施了。当下,想只花30元看一场电影,怕是一票难求了。据统计,去年全年平均电影票价是42元,比2019年贵了5元。

再加上,除了春节档、国庆档等大档期,基本上影院的日常上座率都在场均10人以下。如果所有的座位都是同一价格的话,人们一定会优先选择C位。于是,推出C位加价的同场票价差异化政策,也就成了实现票房增收的方式之一。一般情况下,C位的票价要高10元左右,北京电影市场的C位票价基本在60元—70元之间。

那为什么影院不愿意单身观众抢占C位呢?因为观影人群变了,多次观影的铁杆影迷大量流失,取而代之的是新的观影主体。其中有两个显著变化:第一,亲子、闺蜜、情侣、家庭观众居多,单身观众数量最弱势;第二,观众源下沉,四线城市取代一线二线城市,成为最主要的消费群体。于是,人数不占优、还可能给其他强势观影群体买C位连号座造成一定障碍的单身消费者,就成为被大数据筛选出来的“二等观众”。毕竟一个影厅,C位也就十来个,电影院更想一次卖两张,而不是单张。这有点像是“最低消费两人起”。当然,如果C位没坐满,到影院现场是可以自行调整座位的,但买票时的差异化对待还是很让人恼火啊。

在商言商,如果行业觉得如此符合他们的利益,那也无话可说。不过,市场会给出它的反馈。每一份对电影的爱都不能被辜负,否则,势必将有更多的影院扛不过今年冬天。

电影业是难,但难的不是运营,而是产品和服务跟不上观众需求。在视频、短视频平台的压迫下,影院越来越没有竞争力。所以,电影从业者——无论创作方还是销售端,都必须更懂共情,更懂情绪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把观众拉回来,继续造梦。对,造梦。电影是精神产品,而影院这个黑盒子,是观众难得的精神栖息地、避难所,是观众借以暂时忘掉现实烦恼、重拾生活信心的地方,是区别其他视频平台的最后堡垒。所以我在此不想谈法律,也不想谈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我更想说,在这个造梦的幻想之地,你们这一出出地搞差别化对待,这不是颠覆了影院的核心价值么?

偌大一个影厅,只盯着10来个C位,实属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短视之举。提升电影产品的竞争力、号召力,拉升场均观影人次,让观众回流,才是正道。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留言互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