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验真员、宠物托管师、儿童陪伴师……年轻人和他们的新职业
企业验真员管宏伟成了他少年时玩的游戏里的主角,总去新地方,打卡新地图。每天,他要走两万多步,实地验证15家招聘企业的真实性。 工作的7个月里,他验真了1900多家企业,走遍了60%的天津城。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像他一样拥有新职业。 刚大学毕业的张晗,在广州大学城成为了一名儿童成长陪伴师;拥有专业宠物护理经验的“95后”姑娘孙萌,成了宠物托管师,有了超300个家庭客户;从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男孩李励成了一名智能家居管理师,为不会使用家庭智能设备的老人调试设备,教他们使用。 这群年轻人在拓展职业边界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新的人生地图。
- 考编上岸殡仪馆,后悔了
在中国,人们习惯对死亡避而不谈,连带着殡葬业,跟殡葬从业者也被贴上“晦气”的标签。 不过如今,如果向求职者推荐一份殡仪馆的岗位,有人可能会认真思考。 眼前就业形势一片严峻,在大众的印象里殡葬业是跟死亡打交道,不仅冷门,而且暴利。因为暴利,所以高薪。 你可能也看到过不少这样的传闻,“上海殡仪馆扛尸工月薪4万8”,“殡葬岗位夜班一天1600”,网上一些殡仪馆的招聘公告里,有些岗位还自带“事业编”。多少卷不动的年轻人开始相信,殡葬是个躺平的好去处。 事实,真是如此吗?殡葬事业编,又是什么情况? 最近不停的有小伙伴在线下咨询关于考编上岸的话题,说实话,不论行政编 事业编 国企编还是选调生,甚至包括军队文职,相关的话题实在是太多了,但是我综合总结了一下关于最近这类问题的一些背后深层逻辑,大概率就是针对目前低迷就业率和未来前景的焦虑,那今天,我就选用一篇网易文创浪潮工作室的文章来和大家分享,看看编制的围城,到底能给一部分特殊行业的朋友带来什么。
- 为了断网自救,年轻人用上老年机
戒断智能手机的念头是突然闯进刘迪脑海里的。 2021年,刘迪在渭南的家里办公。生活与工作的边界被悄然抹平。睁眼就是“办公室”,等他忙到下班,站起身,又瞬间切换到“憩息地”,丝毫没有过渡。 工作、生活揉成一团。而他的目光,不知不觉被一块小小的矩形板所牵引。 那段时间,手机像是黏在了刘迪的手上。稍有空隙,手指就自动点亮屏幕,任由短视频一个接一个地蚕食他的时间。即便到了凌晨时分,他依旧捧着手机不愿入睡。 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4年3月中国移动互联网活跃用户规模达到12.32亿。移动互联网全网用户使用总时长达到2039.6亿小时,同比增长了116亿小时,同时,人均月度时长达到了165.6小时,同比增长了6.6小时。 [图片]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4年3月中国移动互联网活跃用户规模达到12.32亿,同比增量超2000万/图源:雪球 当时,刘迪每天超过10小时都泡在手机里。连绵不绝的信息流朝他涌来,却没有留下太多印记。反倒是原本五六百度的近视,居然默不作声地涨到了850度。 智能手机逐渐成为“人体器官”,伴随人类生活。与此同时,也破坏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不少研究表明,长时间低头使用电子产品可能引发脖子、肩膀和背部的慢性疼痛。而长时间聚焦屏幕,容易导致视疲劳和干眼症等。 担任产品经理的那一年,24岁的周舟常忙得“满眼通红”。她近视度数不高,却总感觉眼睛干涩疲惫。偶尔,她会被布满眼球的红血丝吓一跳,从而提醒自己,应该去医院做检查。但红血丝褪去,她又重新扎在屏幕前。 下了班,时间由周舟自己掌控,可留给她的选项似乎也只有手机。害怕“不在场”而错失消息,于是每天追逐着社交媒体的“新鲜事”。虽然积累了很多消息,却多是无用且重复的内容,一无所获。 [图片] 无法克制地划开智能手机,生活仿佛被“绑架”/图源:图虫·创意 在《炒作机器:在社交时代的人群体盲区》一书中,作者提到,社交媒体具有控制力强、虚假信息多与社交过度这三重属性。其指出,社会因过度炒作而变得过度社交化,因过度社交化产生了基于个性化的群体说服力。在技术与商业裹挟的媒介环境中,全社会的注意力、思考力、理性与秩序会愈加稀缺。而“永远在线”往往意味着丧失自我,丧失了自我的独立性、自主性、反思性。 周舟感到自己的情绪被手机操弄着。去年,周舟从大学毕业,进入一段短暂的空窗期。身边许多人不是考公、读研,就是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与之相关的信息散布在朋友圈。 她“被动”接收着这些社交信息。纵使这其中的许多人并不会在生活中与她产生交集,但那些分享在社交媒体的生活碎片仍蔓延至私人领域,令她心生落差。她觉得这些信息划分出一个个圈层,无业的自己身处外围。 [图片]
- “电鸡”围城,每3.5个中国人就有一辆脱缰的电瓶车,来看广州怎么做?
“电鸡”围城,每3.5个中国人就有一辆脱缰的电瓶车 近日,被戏称为“电鸡之城”的广州,终于要对电鸡出手了。 所谓电鸡,即电动自行车/电瓶车,苦广州人久矣。为此,广州正对“史上最严”的电鸡管理新规征求意见,规定一条比一条猛: “三次违章,有可能车去人空”, “十次违规记录,将与个人信用挂钩”, “不鼓励共享电动自行车”…… 尽管如此,呼声很高的“限牌”,并没有纳入新规范围。而广州的电鸡保有量已经超过600万辆,每个月还以10万辆的速度上升,平均每3个人就有1个“揸电鸡”。 事实上,广州还不是中国电瓶车最多的城市,600万的电鸡保有量,甚至进不了全国前三。 论数量,中国经济第一城上海才是No.1,也是全国首个电瓶车突破千万的城市,名副其实的“电鸡之城”。 长三角的南京、苏州,人均拥有电鸡数量更是超过0.7,是广州的两倍以上,除掉老弱病残孕,几乎是人手一辆电瓶车。 放眼全国,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预计已经直奔4亿,相当于平均每3.5个中国人,就有一辆电瓶车。“电鸡围城”,正在全国各大城市上演。 为什么电鸡数量越来越多,却不能简单“喊停”,广州甚至连“限牌”都慎之又慎? 为什么上海能管好上千万电鸡,南宁市民以电鸡出行而自豪,广州却是苦不堪言? 电鸡治理,已经是避不开的时代课题。 今天我们就参考曾灿奎先生的一篇文章来说说这个话题 有人说,现在广州人的生活,离不开两只鸡:一只是白切鸡,另一只是“电鸡”。 去年广州常住人口超1882万人,每三个人就有一辆电鸡。电鸡出行,已经成为很多老广的日常。 官方报告显示,广州每天的出行总量为4653万人次,其中电鸡日均出行量 685 万人次,仅次于地铁(857万),是常规公交的2.4倍。也就是说,广州人每日出行的含电鸡量,至少已经达到了14.7%。 在人行道、地铁口、小区架空层等空地……你能想到的地方,通通都可以是“停鸡场”,密密麻麻,密不透风。 在广州,开奔驰宝马特斯拉的,都不如“揸电鸡”的。开汽车,你拥有的只是一两条车道;而开电鸡,你拥有的是整个世界。 强势的电鸡,已经让行人、司机形成了心照不宣的默契——让“揸电鸡”的先走。大量、高频的出行场景下,跟电鸡相关的事故、隐患也在增加。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广州电动自行车带来的交通意外伤,普遍占各大医院创伤骨科患者数的60%—80%;相关车祸引发了急诊接诊严重车祸伤的65%,并造成75%的交通意外死亡事件。2023年,涉电动自行车的事故数量上升63%。 截至去年年底,中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超3.5亿辆,年产量4228万辆,近5年产量年均增速为11.8%。按这个趋势估算,目前整体保有量大致接近4亿辆。 从全国范围来看,长三角的苏州、南京、杭州的电鸡数量也比广州更多,人均拥有数量更是广州的两倍以上。 更大的挑战,则是电池充电带来的风险隐患。2024年2月23日凌晨,南京发生一场导致15人死亡的火灾事故,震动全国。据官方通报,起火的源头就是住宅楼架空层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处。 国家消防救援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1.4万起,2022年为1.8万起,2023年达到了2.1万起,数量持续上升。 疯狂的电鸡,必须引起城市治理的高度重视了。 苦电鸡久矣的广州,近期就在酝酿《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规定很细致。比如, 第二十七条,在非机动车道行驶15公里、看手机、吸烟等违规行为,罚款50-200元,3次以上不接受处理的扣留车辆; 第三十六条,在临停区外的人行道、车行道停放,且车主不在现场的,罚50元+移车; 第三十一条,驾驶网约配送等特定领域的电动自行车上道路行驶未悬挂专用号牌的,处警告或者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 …… 也有网友认为,广州作为一座包容的城市,对电鸡还是太温柔了,毕竟隔壁的珠海就在特区范围内直接“禁鸡”了。 早在2005年,珠海就已经立法,禁止电动自行车在经济特区范围内行驶,2011年更是禁止助力自行车和其他有动力驱动装置的非机动车上路行驶。违规者,不但车会被扣,还要被罚2000大洋。 只是这样一来,珠海连点个外卖都得比其他城市更慢,因为“你的骑手正全力向你骑(自行车)来,请耐心等待!” 像珠海这样的管理做法,显然是不适用于大多数城市。“刀下留鸡”的理由,至少有三道: 第一,电鸡解决了人们2-6km短距离通勤的需求,打工人离不开电鸡。 2km以内,靠双腿这11路公交可以解决,而6km以上,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开车、打车或者公交地铁等。电鸡时速可达50公里/小时,就算有点拥堵,6km基本上可以在半小时内抵达。 可见,电鸡简直就是打工人最亲密的通勤“战友”。 第二,中国人的互联网生活服务便利,也已经离不开电鸡。 要知道,今天中国有超5亿的外卖用户,超9亿的网购用户,也诞生了千万外卖骑手大军、快递小哥大军。 2023年,在美团平台获得收入的骑手数量约为745万,总计送出了219亿份外卖。 除掉“业余”骑手之外,平均每个活跃的外卖小哥,每天几乎都要完成20个订单,而每一单的平均配送距离是2km-3km。 这也就意味着:一个外卖小哥,每天最少跑40公里,最多可能要跑上百公里。 如果没有电鸡,在大城市这样的工作量是不可想象的。 第三,电鸡还是城市中低收入人群的重要生产资料,离不开。 比如,在广州著名的中大布匹市场,送布工几乎都是靠改装的电动车或三轮车来谋生的。要禁止这些车上路,将极大提高他们的工作成本。 浙江大学和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发布的研究报告也显示——使用电鸡的出行者主要是20-39岁的青年群体,大多数都是个体经营者和商业服务人员,收入普遍在2000-4000之间。 对他们来说,电鸡拉动的不仅仅是货物,还有背后一家几口的生计。 管好电鸡,考验的是一座城市的智慧和治理水平。 如何管好?目前来看比较成功的模式,一是以上海为代表的“严父”模式,另一个是以南宁为代表的“慈母”模式。 上海的电鸡围城,为什么没有出现广州这么明显的问题? 其中一个原因,跟上海城市的“多中心”组团模式有关。其中心城区范围面积599.66平方公里,就业中心的分布相当广—— 陆家嘴,三大国家级CBD之一,带动浦东金融业GDP破5000亿 张江科学城,占地95平方公里,聚集了国内外顶尖集成电路、生物制药企业 外高桥,有全国集装箱吞吐量最多、货物吞吐量前十的港口—上海港 徐汇瞄准人工智能、生命健康领域,静安则注重专业服务…… 相对而言,广州最主要的就业中心,仍然是天河CBD珠江新城的20平方公里范围。这里只占广州千分之二的土地,却贡献全市八分之一的GDP,汇聚了全市1/3的会计师事务所、1/3的律师事务所、1/5的地产中介机构和70%的人才中介机构。 “人才挤挤”,注定了广州珠江新城的交通压力是巨大的,电鸡的流动、接驳、通勤方向也更加密集。 与此同时,上海还有着惊人的主次干道非机动车道设置率——高达90%,遥遥领先仅为的广州(32%)和深圳(28%),让电鸡有更多的路可走。 这就是为什么,上海能够有序管理1060万辆电动车,也没有交通崩溃的原因。 同时,上海还将加强监管,将“绣花精神”发挥到了极致,对电动自行车进行全链条安全监管——从生产到销售、改装、停放、充电、使用再到报废、回收等各环节的监管机制,通通都不放过。 在执法上,上海也是相当严,不戴头盔被交警抓住,不管你是第一次还是惯犯,直接罚款,没有警告。 电子眼也帮了大忙,抓未戴头盔被监控抓到,罚单马上打。 对特大城市来说,上海可以作为榜样,是电鸡治理的“天花板”。 对中小城市来说,南宁就是更有意思的案例,对电鸡可谓爱护有加,更像一个慈祥的母亲。 要知道,南宁的常住人口有889万,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却高达420万辆,平均每两人就有一辆。一个广西老表告诉我,南宁人眼中的人生三大时刻莫过于: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全款提雅迪。 南宁的电鸡,真的是太幸福了! 充电难?改! 南宁政府将小区按物理空间划分为三类,并对症下药: ——有足够物理空间的小区,增设电动自行车充电棚,既能停车还能充电。 ——暂时空间不足的小区,把路辟出一小部分用来盖充电棚。对于这类小区,南宁采取了五条解决路径:纳入老旧改、动用房屋维修基金、物业公司收益、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以及平台区域改造融资项目。 ——物理空间不足的老旧小区,增设充换电柜。 驾驶不安全?改! 南宁不但有超宽的非机动车道,还有专门为电动车设立的高架桥,与机动车道完全隔离。 甚至,在南宁还有电瓶车专属的电鸡隧道!让不少外地人体验后不能自拔,“深深感到了南宁的人性化,开起车来烦恼像电影胶片播放又随风消散……” 南宁市公安局还率先提出“蓄水式”放行交通组织模式,增加了“非机动车待行区”,绿灯亮时让电动车先走,错开时间。 这样一来,就大大缓和了机动车和电动车的冲突。 说到这里也想问问大家,日常通勤上下班你骑电动车吗?你的家乡在专用车道设置上是怎么管理的?欢迎留言讨论
- 上班的你,其实与吗喽(猿类)没有任何区别
近日接到不少小伙伴的留言私信,反映在职场和工作中面对种种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身心俱疲的现状,那些无味、死板、琐碎的事务,那些勾心斗角的人际关系,无一不让人感到极度压抑的氛围,对此我专门找到了网易文创浪潮工作室一篇相关的研究文章和大家一起分享,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本文科学性已由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博士郑杰威审核。 有时候我真的会去思考,怎么区分人跟猴? 刷短视频的时候,我们总能看到种种嗑瓜子、摆脸色的网红猴,表现可以说和人类几乎一模一样。 而看到脱口秀演员付航的时候,字面意思的上蹿下跳和又黑又瘦的外观长相,让人心里很容易浮现“猴”这个字,他自己也不反感拿猴来造梗。 而对普通人来说,自己的工作和猴子的生活区别好像并不大:领导争夺权力,好比猴王捍卫自己的地盘;下属加班挣工资,就好像猴子想要一根香蕉获得奖励。 这一幕幕熟悉得不禁让人怀疑,相比于猴子,人类就真的“高端”许多吗? 未必如此。“人”成为“人”的时间太短了,以至于猴子尾巴老是能露出来,那些看似文明的行为,实际上和猴子也没什么两样。 职场上让人看不惯眼的事情一个比一个多,尤其是那些职场潜规则下的权力游戏,让人不胜其烦。 可能会让你感到宽慰的是,不仅仅只有人类会为这些事情烦恼,猴子也会。 比如说,一个小领导在被大领导训斥后,再找个无关人员“出气”,这种重定向攻击(redirected aggression)在狒狒和猕猴中都会出现[1][2]。 甚至这种攻击还会被作为一种社交策略。那些地位较高、更加年长的猕猴会更容易“霸凌”无辜他猴[2],并且它们对“霸凌”对象的选择也很有讲究:那些与一开始攻击它们的猴子联系密切的个体(如亲属、朋友)更容易遭到“报复”,研究者认为这是一种警告手段,以减少重定向攻击者未来被攻击的可能[3]。 神仙打架小鬼遭殃,猴是如此,人又何尝不是呢?在职场中,你啥也没做,就被其他分管领导敲打阻挠一番,这很可能就是你的分管领导跟他有了矛盾,你被当成重定向攻击的对象了。 情绪发泄只是小事,人事升迁则是关系到能否在社会上生存的大事,围绕着升职加薪,私交盟友、建立派系,种种小手段无一不折磨着广大社畜。这些行为同样也是猴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变本加厉。 黑猩猩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它们为了争夺或维持群体内地位,会使用恐吓、贿赂、结盟等种种谋略。 在真正的丛林社会中,黑猩猩甚至会用抢占地势、静默巡逻等等策略,来与其他种群争夺领地,表现出人类战争的雏形[4]。 对于那些体型较大的首领猩来说,他们会用威慑来取代给其他雄性梳毛,但对于体型较小的首领,他们则会花费更长的时间去给同伴梳毛,以营造良好的关系,维持自己的地位[5]。 在黑猩猩的群体中,下级个体为了成为“领导的朋友”,会做出种种讨好举动。而“领导”为了尽可能获得更多的支持,也会有意地结交朋友、拓展自己的势力。 两方一拍即合,构成了利益共同体,并且会出现赤裸裸的利益互换:雄性下属在与种群内的权力战斗中主动支持领袖,获得领袖的青睐之后,就能在领袖那获得与发情雌性的交配权[6][7]。 并且对于猿猴来说,彼此之间的斗争可不仅仅是争权夺利这么简单,还往往会伴随着暴力和死亡。 除了硕大的拳头和灵活的交际,家庭背景在决定猴身地位的斗争中也很重要。对恒河猴与黑猩猩的研究发现,地位高的母亲的后代往往也有高地位,更容易获得资源、更可能有发达肌肉[6][7],并且性格更加强势、会更多地对外来的惊吓表现出攻击性[8]。 没法长袖善舞,又没个富一代的妈或爹,能怎么办呢?实在不行就只能做领导的狗了。 人类社会有着与猿猴社会类似的黑暗面,但我们不必太失望,“猿性的光辉”——或者说“人性的光辉”——也会在我们的生活中闪烁微光。 人际关系再复杂再阴暗,人也需要在工作中与他人合作。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没有合作的社会、人人都各干各的社会能如何运作良好。能够合作,一定是工作顺利完成的关键。 分工合作也扎根在了猿猴的性情中,这并不比微信能用支付宝、抖音能直播王者荣耀更让人感到惊讶。 在一项野外试验中,研究者在黑猩猩的活动区放置了需要两猿乃至三猿以紧密的协调动作拉动拉杆才能获取食物的装置,并且完全不给提前训练。 如果猿猴合作精神不足,它们无法得到食物;如果猿猴竞争意识过强,它们很可能会为了食物装置厮杀,让装置成为“被诅咒的宝藏”。 但最终结果是合作盖过了竞争,黑猩猩们会提前商量好肩并肩直奔装置,“合作共赢”。研究者记录它们一共进行了3565次的合作拉杆,认为黑猩猩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能自发并维持高水平的合作行为[9]。 其他研究也表明,黑猩猩不仅能合作完成任务,还和人类一样,对合作意愿强且能够容忍分享奖励的搭档表现出更明显的偏好[10]。如果猿猴也有小红书,那么吐槽听不懂人话的同事一定也会是上面的热门话题。 与之类似的是,职场搭子间的友情,在猿猴社会中同样也很重要。 无论处在何种情况下,只要黑猩猩与亲密伙伴在一起,它们尿液中的压力激素水平就会更低,尤其是在遭遇其他群体的黑猩猩这种危险情况下,压力激素下降的效应是最强的[11][12]。 并且,梳毛这个行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为你梳毛:只有与亲密伙伴一起梳毛时,黑猩猩的压力激素水平才会下降。 放到职场中,就是吃饭亦有不同:那种全公司人都参加的团建、或是和客户的喝酒交际,我们就始终会保持警觉、有所防备,只有和职场上真正共患难、同战斗的朋友在一起,哪怕餐食标准更低,我们也会吃得更开心。 在危急情况下,猴子也能迸发出强烈的利他心和适应性,就像面对职场地震的悲催打工人一样。 有科学家对遭遇飓风灾害的恒河猴做了1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即使岛上63%的植被均被摧毁,但大多数猴子依然幸存了下来,它们并没有为了热带地区生存必不可少的遮阴处而互相厮杀,而是互相分享、减少攻击,从结果上看,那些更有社会忍耐力的猴子存活的概率反而更高[13][14]。 对人类来说,危急时刻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最大化生还的可能,让别人活才是让自己活的最好办法。让人心安的是,至少大多数人都有这种基准观念,就好比双减过后的教培行业,就在互帮互助中熬过了他们的寒冬。 另一项研究则表明,比起人类,恒河猴与卷尾猴表现出更强的认知灵活性,即在环境发生改变后,猴子们能更迅速地采取高效新策略,而人类会更倾向于采用已被验证正确但效率更低的策略[22]。 这就好像在工作中一旦形成了标准操作程序),人们就很少会主动去改变它,但猴子做不到那么“标准”,反而可能发现更有效率的策略。 甚至连你工作摸鱼都算不上什么“小聪明”:在一些测验中,认知能力更高的黑猩猩表现得反而没有猕猴好,因为任务需要的智力水平太低了,黑猩猩无聊得不想去干[23]。 人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创造性的工作让人跃跃欲试,但机械枯燥的工作只会让人想要大骂资本家。 除了无味、死板、琐碎的事务,那些勾心斗角的人际关系,那些压抑的等级氛围,无一不促使人萌生远离喧嚣,做一只吗喽的愿望。 说到这里,不知道对您近期在职场中的困惑有没有一丝的帮助,如果由于那这期节目就算没白做,如果您有更多的想法和建议,可以随时私信留言告知,再次感谢您的聆听,我们下期再见!
- 500块拿不出手?被份子钱压垮的年轻人开始反击
今天节目的一开篇,先来问问大家,刚刚过去的十一长假仿佛还没走远,但是连续六天的工作日是是不是让你的小脑瓜嗡嗡的? “金九银十”这一表示时间的概念,本意是用来表示九月十月为农业收获的丰收季节,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词语的语境逐渐脱离了农业本身,逐渐引申发展到房地产、金融行业、人才市场等领域,如今,用来形容婚礼也不为过。 在婚姻的语境下,“金九银十”就是举办婚礼的旺季。或是因为九、十月份天气适宜,适合举办各类婚礼,或是因为收获的季节,更象征着美满生活。尤其当婚礼举办时间碰上天时地利的小长假“十一”,二者相撞产生的不只是假日的火花,还有幸福恋人寄来的一封封“红色炸弹”。 随着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我们来说说现在的年轻人如何开始整顿份子钱。 结婚份子钱本是对新人美好祝福的心意表达。 在古代,人们多以实物的形式随份子,在现代社会,份子钱演变为现金的形式,金额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日俱增。我们的调查显示,大多数人在送礼时选择的金额范围是500到1000元,超七成人群对份子钱感到压力。 而收礼的一方其实也未必开心,随着行情逐年水涨船高,“礼尚往来”很可能会变成“加倍偿还”。“甜蜜的负担”下,85.55%的受访者赞成互免结婚份子钱。 结婚本来是喜事,可却成为了一种负担,原本简单的祝福,如今也变成一门学问。 今年的“十一”小长假依旧掀起了一波结婚热潮。但是相比于往年,今年的十一就略显得“落寞”了。 根据新浪新闻的调查,今年53.18%的网友在十一假期期间没有参加婚礼,27.75%的网友只需要参加一场婚礼,参加2场及其以上的婚礼的人占19.07%。今年国庆假期,我们似乎守住了钱包? 尽管国庆期间需要参加的婚礼肉眼可见的变少了,但份子钱早晚都“虽迟但到”。国人讲究礼数和人情,参加婚礼都会随上份子钱以表心意。 根据一份网上流传的“全国婚礼红包地图”可以看到,各地份子钱都不相同。沿海城市相对较高,中部地区如河南、安徽、湖北等地在300-500元之间,广东、广西、海南这些华南地区份子钱几乎是全国最低,显得出人意料的“接地气”。 整体来看,人们在送礼金额的选择上呈现出一定的多样性。、我们发现在社交场合中,抛开地域因素,大多数人在送礼时选择的金额范围是500到1000元。这是一个适中的金额,既不显得过于吝啬,也不会过于铺张。 而在这个金额范围下,不同关系亲密度也会影响人们对随礼金额选择。 根据婚礼随礼金额意愿表,我们发现,对于关系密切的亲友,14.45%的人会选择2000元以上的金额,人们会更愿意为亲近的人提供慷慨的礼物;相比之下,对于关系一般的亲友,大多数人选择500元以下的金额,占比57.23%;对于点头之交的熟人,几乎无人选择2000元以上的金额。 份子钱本就是一种对新人美好祝福的心意。在古代,人们多以实物的形式随份子,这些物品往往具有实用性和象征性。在现代社会,份子钱演变为现金的形式,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份子钱的金额也与日俱增,从几十元涨几百元甚至上千上万元,逐渐成为一种“甜蜜的负担”。 良辰吉时,宾朋满堂,台上的佳偶山盟海誓,台下的佳肴山珍海味,如此充满喜悦和祝福的时刻,很多人却因份子钱的压力而高兴不起来。图数室的调查显示,67.63%的人群对份子钱感到有压力,5%的人群认为份子钱带来很大的压力。 结婚本来是喜事,可却成为了一种负担,原本简单的祝福,如今却变成一门学问:要不要随?随多少才合适?怎么随?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谈份子钱“色变”。 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首当其冲成为份子钱的“受害者”。22-25岁,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虽然才离开象牙塔,但也到了法定结婚年龄,要面对一大波人情往来——最怕失联的发小、同学、前男/女友……突然“诈尸”,冷不丁发来“红色炸弹”。 麦可思发布的2024版就业蓝皮书显示,2023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月收入6050元。看起来似乎不少,如果独立养活自己的话,去掉必要生活支出,可支配资金真不多。 自如的数据显示,近9成租房群体希望将每月的房租支出控制在月收入30%左右。从我爱我家的数据来看,一线城市月均租金在2000元以上。再加上通勤、吃饭,实在是囊中羞涩。据一项2022年的调查,工作1-2年的年轻人,21.3%存款不到1万;工作5年以上,存款没上万的比例仍有18.5%。 而收礼的一方其实也未必开心,因为在收到礼金的同时,也收到了未来回赠的“债务”。份子钱迟早要返还给对方,随着行情逐年水涨船高,“礼尚往来”很可能会变成“加倍偿还”。 因此,这届年轻人选择不再互相为难,大力出手整顿份子钱。据报道,有些年轻的新人在请柬上声明不收礼金,从自身开始中止了礼金往来,让婚礼回归祝福的本意。也有年轻人吃席上礼,红包里塞的是“礼金互免卡”,新人将来也可以使用这张卡参加对方的婚礼。 最新调查显示,对于对年轻人互免份子钱的创新,85.55%的受访者表示赞成,更有50.29%受访者表示自己愿意取消份子钱。 这个结果非常出人意料,不过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互免份子钱在当下,是有一定土壤的。 在婚嫁活动中,份子钱出资本就是一种传统习俗影响下的强制性社会规范。当婚嫁基本盘发生变化,份子钱的流通规则也随之打破。 据民政部公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结婚率为5.4‰,仅有768万对新人登记结婚,相比顶峰的2013年,减少了578.9万对。并且,年轻人的结婚年龄也有所推迟,我国总人口的平均初婚年龄28.67岁。而从中国人民大学的学术调研来看,大学本科及以上受访者中,有42.99%倾向于不婚或晚婚。 结婚人数减少,年龄推迟,再加上很多年轻人在大城市打拼,远离了家乡的熟人社会,导致90后、00后社交圈规则改变,大家的关系不需要用礼金来维系。 不过话说回来,互免份子钱的新风尚目前还止步于大城市年轻人的小圈子,并未大范围流行,这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据人大的调研,近年结婚花费的平均值高达33.04 万元,相当于 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92万元) 的 8 倍多。如果新人选择办一场传统婚礼,经济压力可不小,仍然需要通过份子钱来收回成本。假设每位宾客出500元,需要有660个亲友随礼才能实现收支平衡。 人情文化一直在中国社会占据重要位置。 图数室的调查显示,受访者在谈及份子钱时,频繁提及“祝福”、“礼尚往来”和“取消”。 人们普遍对将份子钱作为攀比手段表示反感,希望取消这一经济负担。与此同时,大多数人仍然认为份子钱是一种传递祝福的重要方式,重要的是量力而行。 这表明,尽管存在对传统习俗的批评,但份子钱在社会交往中,所承载的情感价值仍然被广泛认可。 有学者曾对于豫东地区婚礼中的“随礼”现象进行了研究。他发现,村落社会的随礼网络有两类,一类是亲属集团内部的网络,其遵循的原则是差序格局、不公开、迂回等价;另一类是非亲属者的随礼网,其原则是礼金依交往关系密切程度而定公开和直接等价。研究最终认为“随礼之风”盛行表明村落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尚保留。 不过还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后,尤其如今00后“整顿职场”、“断亲”言论此起彼伏,中国正从人情社会转变为契约社会。但在实际生活中,人情事故依旧是主导,亲戚、朋友、同事、室友,人情无处不在。 根据图数室的调查,32.95%的被调查者认为份子钱属于礼尚往来,其次才是人情债、表达祝福的方式、增进人际关系的文化传统和众筹储蓄。 但不论如何说,都逃不过“人情”二字。 一生都是关键节点的中国人,凑份子也并不局限于婚事,其他大事譬如做寿、满月、动土、丧葬等情况,都会大办宴席,收取份子钱。 在图数室的调查中,出份子钱的场景多种多样,其中结婚为97.11%,位居首位,其次是满月、葬礼、升学、乔迁和生日。有人“妄想”在婚礼份子钱躲过一遭,但没想到还有生日、乔迁、升学在日后等着呢。 据国家统计局,2024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601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780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197元。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发布的一项《国人工资报告》显示,中国人除了吃穿用学住行这六大开销外,人情往来、请客送礼的花销占工资的14.65%。份子钱是躲不过去的。 总的来说,份子钱,是人情社会中一种独特的互助方式。在亲朋好友举办红白喜事、动工盖房等大事时,大家出手帮一把,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起把大事办成。 当其他成员有需要时,会受到相同的待遇,之前的付出会得到返还。通过这种方式,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熟人圈子中得以循环流动,实现了一种动态的平衡。 只要人情还在流通,份子钱就还会存在。对此,您怎么看,欢迎留言互动讨论。
- 出海去南美洲巴西.....做电商?要飞多久?
各位好,最近出去远行了一趟,所以停更了一段时间,有不少的朋友很关心主播,再次一并表示感谢,感谢各位一如既往的持续关注,下面我们正式进入今天的节目。 首先来关注一组关于我的家乡新疆的旅游信息,收到各位自驾游爱好者高度关注的G217独库公路有了最新动态,从今年的6月1日期开通后,在社会各界和游客朋友们的共同维护下,在沿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保障下,总体正常通行,为公众安全便捷出行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保障。根据近期气象预报,独库公路山区大部气温降至零度以下,通行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综合天气、路况等因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运输厅 决定自10月10日20时起,对G217线独库公路实施冬季封闭,禁止车辆通行。在此之前,将全力保障独库公路国庆假期的正常通行,为游客朋友们提供便利的通行环境,也请各位合理安排路线,当然了,同样是最美天山路的省道S249线依旧在向各位开通,从哈密南山口穿越天山是伊州区连接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伊吾县的重要旅游公路,全长61.94公里。其中,平原微型丘陵段35.8公里、山区及高丘陵段26.14公里,途经焕彩沟、天山庙景区及哈密林场,是一条文化内容丰富、古遗址颇多的道路,更是一条能享受一日游四季、十里不同天美景的“最美天山公路”。需要注意到这条景观公路7座及7座以上(含7座面包车)以及大型车辆禁止通行,其他车辆可正常通行。每天20:00至次日8:00实行双向交通管制,所有车辆禁止通行,其他时间可正常通行。 黑神话悟空您通关了吗? 黑神话之父”冯骥在上网冲浪时,发现有一位网友在微博上问“DLC在做了吗?”对此冯骥则带着笑意答复说:得让团队先躺个2年?采采风,恋恋爱,尽情玩玩其他游戏,从冯骥口中可以看得出来,他计划“游科”工作室先休息整顿下,然后再去开发DLC,前段时间杨奇就带着团队去旅游了,当然不排除一边旅游一边取景建模的情况。俗话说得好,慢工出细活,精品3A大作游戏是需要靠时间和人力去慢慢打磨的,一般3A游戏的DLC或续作的制作周期是三五年,鉴于《黑神话:悟空》第五和第六章,相较于前四章的质量对比,在这里还是建议“游戏科学”慢慢来吧。 江婚假从3天增加到13天 9月27日,“浙江省婚假规定”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规定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职工可享受13天婚假,用人单位要保障职工休婚假权利。对违反规定的单位明确了罚则,相关单位逾期不改正将依法处理责任人,其他用人单位拒不改正或情节严重的,处5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罚款。从全国来看,至少已有25个省份市已在地方性法规中明确延长婚假。其中,山西、甘肃最长,可享受30天婚假。黑龙江、河南、陕西、宁夏4省份,在主动参与婚前医学检查的条件下可以获得额外的婚假奖励,其中河南最长可达28天。(界面新闻) 有线电视和IPTV全面取消开机广告 据中国网直播,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27日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广电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去年深入开展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治理以来,人民群众“看电视难、看电视烦”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5.6亿有线电视、IPTV和互联网电视终端,实现了收费包压减50%以上的目标,免费节目大幅增加。有线电视和IPTV全面取消了开机广告。(每日经济新闻) ----------------------------------------------------------------------------------------------------- 今天我们要来说在一些旅游网站上,巴西被评为人生必去的的地方之一。对跨境电商来说,当下就是拉美地区最火热的时间点。如果说拉美,是“世界上的最后一片蓝海”。那么巴西,就是蓝海中快速增长的“深圳”。 这个地球另一端的国家,有着与中国迥异的风光、文化和市场。今年前8个月期间,共有445万人次的外国游客入境巴西,与2023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0.7%。今年国庆,巴西也成为中国游客出境游的热门目的地。 但今天,我们不聊巴西的旅游风光,而是聊聊出海人关心的巴西市场,尤其电商的变化。 “全球最后一片蓝海市场”,并不单单指拉美,非洲地区、中东地区、中亚市场,也常常被这样形容。 只要发展还没达到天花板,中国产品在当地能有用武之地,就可以说是“最后”+“蓝海”。听来就像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而且失之交臂就再也没有了。 但是,不能说蓝海市场有空间,中国商家就能吃得开,市场就一定有需求。举例来说,非洲市场是蓝海,但基础物流水平还有待发展,需要更长的时间等待回报;俄罗斯等地也存在需求,但政治纷扰注定了经济的不畅通,比起发展好坏,现阶段更在乎“活下来”;中东也是跨境电商的蓝海市场,但人口基数不够大,也就是“饼”不够分。 相比来说,拉美不只是最后一片蓝海,而且是一片看得到希望的蓝海。在霞光社看来,就跨境电商来说,拉美地区,特别是巴西,可以说是未来5-10年发展最快的市场。 巴西距离中国商家太远了。如果想从深圳飞到巴西,最少要飞34个小时、转机两次才行。因此,在过去,中国商家较少涉足巴西市场的一个原因是,由于距离的限制问题,中国商家决策是否做巴西市场,主要取决于相比距离中国更近的地区,巴西要有更鲜明的优势。 今天,这个优势变得明显了。 从排除法来说,欧美电商已经有了11年的发展,东南亚地区也已经有了8年的迅猛发展,均已经较为成熟。因此,这些地区早已不乏中国商家的身影,用一位巴西电商从业者的描述就是,“卷得很激烈了”。 聚焦在拉美的话,墨西哥是全球拥有自由贸易协定最多的国家之一,智利目前也没有对华任何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拥有较为完善的物流网络和运输体系,进入门槛都比巴西要低。2023 年咨询公司的报告也显示,阿里速卖通、SHEIN和Temu三家中企在智利跨境电商网购市场的占有率超过五成;同年,亚马逊墨西哥站卖家数量增长52%,拥有近2.7万名卖家。 而巴西,虽然是拉美最大的消费市场,但由于海关政策和税收政策相对较为复杂,成为了多数中国商家的未竟之地。“多数做拉美的商家,在做完墨西哥和智利之后,才会开始看巴西。今年巴西火的一个原因是,墨西哥和智利的竞争度已经拉起来了,该看巴西了。” 市场足够大,在巴西,只要能进入市场的商品,就没有滞销的。距离远、难进,但不愁卖。这里有超过1.5亿的穷人,不仅需要更高性价比的产品,且消费力强,愿意通过先用后付的方式满足生活;这里同样有着少数的富人,坐拥大量财富,期待可以找到更贵、更好的产品,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 此外,巴西人对数字化的探索并不排斥,且喜欢娱乐属性强的应用。典型的案例如快手国际版Kwai,就主要聚焦于巴西市场,其在当地的月活跃用户规模已经超过6000万,相当于巴西30%的人口。数字基建层面,也有像腾讯云等国际云服务提供商在巴西设立数据中心,为巴西和其他南美洲客户提供计算、存储、大数据、人工智能、安全等云服务。 正是由于对数字化的倾向性、对商品的需求,巴西批发市场正在经历线下转线上的零售变革。这一年,多家电商平台把目光投向巴西,比如,Temu将巴西作为了它的第70个站点;美客多投资了约46亿美元(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投资)在巴西利亚、伯南布哥和阿雷格里港建立新的配送中心;亚马逊巴西站也在2024正式加入亚马逊物流远程配送计划,巴西站卖家可以通过该计划共享美国 FBA 库存。 有人说,巴西,如同深圳之于中国。巴西的人口分布多元化,但又创新性很强,喜欢新鲜、个性化的产品,任何特点都足以验证巴西的增长性和大市场。但同时,巴西却也是最难进入的地方,向每一位想要前来的人发放“入学考卷”,答满分才算完全准备好。 在农业上,巴西拥有全球最广阔的农业耕地面积之一,耕地面积约为 55.7 万平方公里,位列世界第五,这还是在大量的可耕地尚未开发的情况下。在工业上,虽然拉美国家普遍工业化程度低,但其工业体系的完整性却是足够的。巴西是世界第六大产钢国,拉美第一、世界第九大汽车生产国,造船、石油、水泥、化工、冶金、电力、纺织、建筑等领域也有一定的规模和实力。 而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80年代起,拉美国家普遍依赖进口,纷纷开始重视本国工业发展,决心要对进口产品“去依赖化”。因此,但凡巴西可以满足自给自足的消费,就会减少对外来产品的需求。 然而,在电商层面的小进步,还难以撼动大部分商家遇到的“大困难”。 从目前巴西消费市场的竞争格局看,中国商家貌似不在江湖,但早已存在于江湖。中国商家需要面对的竞争来自三个方面:本土商家、本土华人商家,以及其他跨境电商商家。 本土巴西人占比约80%-90%,这类群体非常了解本土怎么做,但产品量有限,运营能力很差;本土华商来市场较早,对当地法律、税制很了解,但缺乏对电商的了解。因此,本土商家、本土华人商家,跨境电商商家三者之间,都存在不同环节的信息差,处于相向而行、弥补不足的状态。 所以,目前中国跨境电商商家遇到的情况是,当某个类目的商品被跨境电商带火了,本土华人商家就会去义乌找货,通过自己的渠道卖、并开启价格战。到头来,跨境商家发现,自己的竞争对手,还是在义乌,只不过是渠道不一样而已。 因此在巴西,所有产品卖的红利不会超过两个月,这是跨境商家的第一重困难。 第二重困难是,这片有点原始的土地,存在保护主义政策。 众所周知,巴西的外号是“万税之国”。例如,2023年8月开始,巴西对当地电商平台的跨境包裹统一征收17%的商品和服务流通税(ICMS);50美元以下的跨境包裹可免关税,但需缴纳17%的ICMS税;50美元及以上的跨境包裹要缴纳60%的关税,但也要叠加17%的ICMS税。 以上种种流程产生的费用,一位巴西市场卖家向霞光社计算,“相比成熟市场,同样的商品卖到巴西后可能要提价3-4倍才有可能盈利。” 因此,在看到巴西线上化趋势的同时,也需要看到,巴西电商进程中,线上化和本土化是同步的。 今年电商平台的政策也看得出,几乎各家都在推进本土化的进程。比如亚马逊巴西FBA,需要巴西本土公司才能进,跨境账号只能用海外仓一件代发的方式;Shopee的跨境账号需要绑定本地公司;美客多跨境账号只能支持小包,暂不支持本土一件代发...... 同时,自2023年起,巴西跨境物流小包开始征税,最便宜的是44%的进口关税,50美金以上则要缴纳高达93%的进口关税。跨境小包的没落,也意味着供应链中心转向本土,本土账号的崛起。 可以说,巴西电商在增长、也在开放,但是以保护本国经济为前提的开放。在巴西,世界的也是民族的,但世界的需要先是民族的。 可以感知到,巴西电商正在以自己的节奏滋长着。但按照多数成熟市场的渠道逻辑:线上打增长,线下筑品牌来说,巴西市场今天的电商体量还无法达成。 事实上,巴西消费者注重品牌,更倾向于购买他们熟悉的品牌的产品。对于中国出海人来说,品牌方想要在巴西站稳脚跟,无疑意味着更深入的本地认知,制定符合巴西文化和消费习惯的市场推广策略。更偏向线上还是线下,或许不是关键决策,关键在于走进巴西、理解巴西、成为巴西,才能真正做到:有勇气前来,纵情于巴西。
- 还没通关《黑神话》的天命人稍停一下,谨防游戏后抑郁
今天节目的一开篇,我们先要摄像一种场景,凌晨两点,屏幕前的你放下手柄,看着打完最后一个BOSS后的结局动画,不由自主地开始回想这趟西游路的曲曲折折。 从开头的黑风山,到最后的花果山,一路下来你感慨颇多,突然陷入了一阵惆怅之中。 这种感觉你并不陌生,在投入几十个小时打完一个作品、经历一场冒险后,失落、低沉、闷闷不乐的感觉总是很容易涌上心头,让你很想长叹一口气。 通完关的人们不应该感到充实吗,为什么反而会出现与其相反的情绪呢? 在英语世界,这种沉浸游戏后的空虚感被称为Post-game Depression(游戏后抑郁),在社交媒体上得到了广泛讨论。 人们也注意到,这种感受不仅仅是游戏通关后会出现,在读完一部长篇小说、追完剧、看完电影后也会出现,并且作品越精彩、越能让你入迷,那种低落感就越容易出现。 所以也有Post-series Depression(剧集后抑郁)的说法,这个词往往伴随着对现象级作品的讨论,例如《权力的游戏》、《赛博朋克:边缘行者》、《哈利·波特》等。 这种感受还可能带来书荒恐惧(Abibliophobia),即为了避免陷入看完书的惆怅中,放慢看一本书的速度,甚至直接中途弃书了,放在游戏界来说就是《旷野之息》里,一直舍不得打BOSS盖侬的大有人在。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名字中带有Depression,但无论是游戏后抑郁还是剧集后抑郁,其表现都和临床上的抑郁症有所差别,也不会长时间影响正常的社会功能,不应当被视为一种障碍或病症。 2023年,有研究者选择了《极乐迪斯科》(Disco Elysium)和《行尸走肉》(The Walking Dead)的玩家作为被试,通过访谈了解游戏后抑郁的主题词,以及哪些要素更容易引发这类状态[1]。 要说到游戏后的难受感,由什么引发?通过对35名玩家访谈数据的分析,研究者总结了6个引起游戏后抑郁状态的主题词,它们又被分为了17个分主题词。 从这些主题词中,我们可以发现引发游戏后抑郁这类情绪的关键。 比如说,当你在游戏中经历一段有意义的体验(Meaningful Experience)后,你会更容易认为自己陷入了游戏后抑郁,在游戏结束后依然想着这个游戏,并且感觉内心有奇怪的刺痛。一名玩过《极乐迪斯科》的玩家就表示:他从未在一款游戏中笑得如此开心,但与此同时,玩过这款游戏,却让他一连几个星期都非常沮丧,直到现在我还有点回不过神来。 一些玩家也会将情感依恋(Emotional attachment)与自己的游戏后抑郁联系起来。即使通关了游戏,他们依然觉得自己和游戏在情感上有联系,并且会继续在网上查找关于游戏的其他内容。 与游戏人物建立的关系也很重要。当玩家和游戏中的角色建立关系,即使这种关系是单向的、虚拟的、不会回应的,玩家依然会把他们当做朋友,对于玩家而言,角色们就是真实存在的人。 玩家不愿意让《极乐迪斯科》中正直温厚、还不断帮助自己的金·曷城警官伤心,也不愿意让《最后生还者》中与自己在末日中相依为命的艾莉死去。他们觉得自己就是主角,就是金·曷城最好的搭档哈里尔·杜博阿、带着艾莉横跨美国的好父亲乔尔。 在游戏中做出的种种选择,让你和角色们建立了种种联系,而完结就意味着联系的丧失,意味着和朋友分别,这当然会带来悲伤。 最后一个值得一提的主题词是媒体快感缺失(Media anhedonia),这是一种空落落的感觉,好像有一个无法填补的空白,你打完的这款游戏给你的感觉是其他感觉没法相提并论的。 这种感觉可能与游戏的独特性有关系,当你意识到自己再也没法玩到这么好的游戏时,就容易对其他游戏和生活感到麻木与失落。借用一句流行语来说,就是那些“想要失忆再打一遍”的游戏,更容易带来媒体快感缺失。 这和运动员的后奥运忧郁(Post-Olympic Blues)有点类似[2],相比于那种短期内神经递质急速分泌的高峰体验,回到日常平淡的生活中的落差感,确实容易让人产生低落的抑郁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有研究者开发了15道题的剧集后抑郁量表[3],包括失望、沮丧、愤慨、内心空虚、失去了一些最好的朋友、对故事/角色仍有感情、渴求更多相同内容等条目,可以发现它们和游戏后抑郁的关键词非常接近。 所以只要投入得够深,无论是哪种媒介的作品,结束后都可能让你陷入一种复杂的负面情绪中。 可惜的是,无论是剧集后抑郁还是游戏后抑郁,虽然有这种经历的人很多,但对这种复杂情绪的相关研究并不多,2019年发表的那篇“剧集后抑郁量表”论文,引用数仅有13次。 游戏后抑郁访谈研究的作者也注意到了这种现实与研究脱节的情况,在论文中写到: “在谷歌中搜'post-game depression'有约 151,000,000 个结果,媒体网站上有文章, YouTube上有视频,Reddit一类的社交媒体上也有许多相关帖子。然而,使用谷歌学术搜索对这一现象的科学解释,却没有任何结果。” 类似的,其实中文互联网上对游戏后抑郁的讨论也非常多,它有另一个特别形象的说法:后劲大。 但中文期刊中对这一现象的研究数为0。其实这个问题相当值得研究,切入点就在于中文表述和英文表述的不同:抑郁是持续性的心境低落,是一种负面、阴暗的情感,但后劲大在惆怅中还夹杂着一种充实感,和那种打不起精神的感受并不完全相同。所以,游戏后怀旧感可能是更适合描述游戏后失落感受的书面用语。 我们如果认为这种感觉是抑郁,就会忍不住想要找出方法去应对它,但把这种感觉视为怀旧,就会带给我们新的视角,让我们静下心来接纳并感受它的存在,不必急匆匆地将作品完结后的这种伤感驱离我们的生活。 这份怀抱和接纳的观念,或许与当下的潮流背道而驰,当下的人们更喜欢追求即刻的快乐,而失去了对痛苦的忍耐。 但如果我们只追求简单的快乐,而不去探索自己曲折丰富的内心世界,生活就未免太单调贫乏了。 创作者的目标之一就是读者/玩家/观众在看完之后的淡淡惆怅感,这说明作品已经将受众们的情绪成功地调动了起来,种种感受在心中激荡共鸣,久久不能平复。 而作为信息的接收方,惆怅说明我们真的在伟大作品所开拓的世界里度过了一段别样的时光,我们在那里欢笑,也在那里吃苦,在那里体验,也在那里觉悟,那个世界的一角碎片也嵌进了我们的人生,我们没有浪费那一趟撼动心魄的旅程。 如同复调拓宽了音乐的边界一样,当我们开始让不和谐、不寻常的情绪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对生活的感受也能更加广阔。玩家们对黑神话的探索也在继续。诸如隐藏关卡、第二结局、常驻大圣架势等等彩蛋还在不断地被发现。对很多通关者来说,好消息是那种难受的感觉也不会停留太久,毕竟还有许多惊喜在等待和你相遇。 游戏科学对游戏的探索同样在继续。首发游戏仅发售三天就超过1000万销量,这一放眼游戏史都未曾有工作室完成的成绩,足以让他们有底气在未来的日子里,拓展中国游戏工业的可能性。 对此,我们要说,《黑神话:悟空》未曾结束,它才刚刚开始。打开游戏,天命在我。
- 黑神话悟空上线,当天回本
8月20日,备受国内玩家期待的《黑神话:悟空》正式上线。截至当天中午,在电脑游戏平台Steam的同时在线人数突破140万,位居Steam历史前五,非联机游戏历史第一,超越了《艾尔登法环》等国外3A游戏。 《黑神话:悟空》标准版定价268元,与国际知名单机游戏《艾尔登法环》等价位相同。根据国游销量榜,截至发稿,《黑神话:悟空》在Steam上已售出超过300万份,加上Wegame、Epic和PS5平台,目前总销量超过450万份,总销售额超过15亿元,这意味着该游戏已经回本。 无论是从上线前的游戏销量看,还是从上线首日的同时在线人数看,这都是一起国内3A游戏的创纪录事件。3A游戏通常指投入“A lot of money(大量的金钱)”“A lot of resources(大量的资源)”以及“A lot of time(大量的时间)”制作的游戏。在国内,一直以来都没有公认达到3A水平的国产游戏。
- 婚姻登记不用户口本了?为何如此牵动人们的神经
在世界各地的神话传说中,女性作为大地之神都曾占据重要的位置。我们中国人的姓氏,所谓“姓”也是指母系而言,直到后来农业时代来临,才有父系的“氏”用来区分族群。 母系社会的婚姻制度就非常简单,那就是由母亲的血缘联系起来的族群一起过着群居的生活,这就是最原始的婚姻。此时的婚姻当然是不平等的,男性是从属于女性的,他们共同抚养后代。不是因为他们是一群无私的男人,而是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不容许他们自私。私字本身就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但到了农业社会,一切都发生了变化。首先,农业社会对谷物的驯化和种植,使得智人的族群可以稳定地获得食物来源。虽然农业人口的食物品种更少,热量也不一定更高,营养还有所下降,但他们也得到了最大的一项回报,那就是极大地降低了人类的生存风险。尤其是谷物可以长时期储存,更是可以让此一时期的先民度过各种灾荒之年。 农业虽然让人类付出了巨大代价,比如更差的营养、终身固定在土地上,等等,但它也让人类安定下来。到了这个时候,孔武有力的男性在干农活上就显示出了优势,同时,农业的发展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这些就是早期的人力资本。这就像电影《逆行人生》中冯兵饰演的“单王”大黑,他送外卖积累很多经验,写成了一个自己秘藏的秘籍。如果把大黑重新放到当年人类刚进入农业社会那会儿,他一定能干成那个时代的“地王”。
- 一顿饭仅6.9元,美团“拼好饭”摸着拼多多过河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消费降级已经开始卷到了餐饮行业,身边很多的小伙伴在外卖订餐方面的预算,骤降至口罩前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而很多头部企业,就是开始进入这个赛道进行博弈,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美团“拼好饭”摸着拼多多过河,如何做好6.9元的一顿饭。 美团“拼好饭”正在渗入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以北京区域为例,拼好饭“炒菜盖饭”类目里的餐品价格都在16元左右,一份宫保鸡丁盖浇饭价格最低可至12元。新人用户还可以享受全场餐品6.9元的优惠。 最近,拼好饭又在全国开通“线下自提”功能,以商家的同一份“七荤八素”冒菜套餐为例,拼好饭的外卖价格为17.6元,线下自取价格则为12.4元。对比来看,在北京线下的街边小店里,一份冒菜至少也要20多元。 去年4月,美团在外卖事业部下单独设立拼好饭业务部,归属于美团“核心本地商业”板块。知情人士透露,拼好饭在部分城市一度占据当地外卖整体订单量的12%。对此,美团表示不作回复。 受履约、运营等各项成本影响,过去几年,外卖价格不断攀升。2021年四季度,根据美团披露的财报,美团的外卖业务交易总额(GTV)为 1886 亿元,外卖单量达到39亿单,可以粗略推算出平均客单价在48元左右。次年,美团推出拼好饭业务。相比之下,客单价普遍不到20元的拼好饭业务,可以帮助美团外卖吸引更多价格敏感型用户,并且突破增长的天花板,加深护城河。 不同于美团外卖以商家店铺名称进行排序和推荐,美团拼好饭则是直接以商品组合进行展示。一位接近美团的人士表示,拼好饭在一定程度上是借鉴拼多多的爆品模式,除了能增强消费者的实惠感之外,也会重塑商家端的流量分发逻辑。 一位拼好饭的员工向Tech星球表示,不同于美团外卖,拼好饭对BD的考核也更偏向于运营,考核的是爆品销量数据,他们会定期帮助商家做店铺名称、图片的优化,以及价格的下探。拼好饭首页的流量分配,也是根据订单转化率,即用户浏览量和最终实际销售的比例,一般排名越高,店铺越靠前。 上述员工表示,目前商家的参与意愿比开城初期要高很多,特别是有很多品牌商家批量入驻,但对商家而言,比较纠结的地方在于拼好饭的低价模型下,餐品利润太低。 拼好饭页面上,一系列爆品背后,考验的也是商家的产品组合能力和价格下探。一位参与拼好饭的商家向Tech星球介绍,以他所销售的三款黄焖鸡米饭套餐为例,其中一个是引流品,售价为12元,通常会用一些青菜、鱼豆腐代替鸡块,降低成本压力。另外两个套餐价格,其实跟店内价格差距不大,不会下降太多。 上述商家透露,如果销量不达标,业务经理会跟商家沟通再次降低价格,比如,她现在最终将引流品价格进一步降低至10元 此外,传统的美团外卖就像淘宝,平台上的商家上架商品,参加平台的各种活动,扣除红包、技术服务费佣金等,才是实际到手的收入。而拼好饭更像拼多多,平台上直接展示商品,餐饮商家报给平台一个能覆盖成本、确定利润的低价,平台算上服务费和配送费后,再展现给用户。 以一份11.5元的鸡腿饭为例,商家估算成本价是7元,给平台的价格是9元,无论后续受何种因素影响,平台定价和用户支付价格发生变化,商家都是保持固定收入。 拼好饭并非新业务,美团自2022年起便开始在部分城市试水,最初将其定位为针对下沉市场的低价外卖。现在,拼好饭已经逐步拓展至一二线城市,在推出四年之后,当性价比在用户的消费决策中占据更重要位置之时,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一位拼好饭员工表示,近两年拼好饭的用户和订单量迎来明显增长,拼好饭会在不同城市制定不同的目标,比如,在成都最高曾占据当地美团外卖的12%,在南宁、黑龙江等城市表现也不错。 目前,拼好饭的入口并不明显,在美团外卖页面上,跟“甜点饮品”、“下午茶”等图标并列。但一些点过拼好饭的用户发现,在她们的美团APP首页,拼好饭位置超过美团直播、美团“特价团”,占据首页较为明显位置。 而要说到极致低价背后,拼好饭的关键是规模效应,通过拼单方式,平台将分散的小单合并成大单,从而降低了物流配送的成本和时间,以及让商家实现薄利多销。 大学、写字楼附近都是拼好饭订单量比较多的区域,一位大学城附近的美团骑手告诉Tech星球,这里90%拼好饭的订单都是由畅跑骑手来负责,还有一小部分订单会由乐跑、众包,以及一部分暑期兼职的专送骑手来承接。 对畅跑骑手而言,接一单拼好饭和其他外卖并无区别,配送一单收入为4元左右,主要近距离配送更多的单量获得更多收入。而乐跑骑手,一般配送两单或者三单可以达到跟普通外卖一单一样的收入。 一位乐跑骑手向Tech星球表示,接拼好饭单子的首要因素是好送,比如不用爬楼梯,可以直接放在外卖架上或者外卖柜里的订单。在其他情况下,骑手其实在获得同样收入下,付出了更多的劳动力。但他同样表示,现在骑手已经严重饱和,更加内卷,没有单量时候,便退而求其次接拼好饭的订单。 不过,由于各个城市拼好饭发展的阶段和规模不同,在社交平台上,一些城市的用户对拼好饭的吐槽多集中在配送环节,包括配送时间慢、需要下楼取、骑手态度不佳等方面。 从商家侧来看,尽管在领先的市场份额之下,美团对商家有一定议价权。但低价之外,拼好饭的餐品组合和品质也直接决定着用户体验,这取决于商家在低利润运营下的抉择。 早期就参与拼好饭的商家张远告诉Tech星球,初期很多中小商家想要获得更多的流量和销量,盲目卷低价,最终难以持续。想要持久经营的商家,还是要计算好成本。比如,门店位置比较偏远的商家,参与拼好饭可以帮助获得更多流量,愿意压低更多价格。而线下门店生意较好的商家,在与平台“谈判”价格时候比较有优势,只要低于心理价位他们便不会上拼好饭。 现在主做外卖的商家对拼好饭的态度也在转变,张远说,一方面是外卖市场也发生很大变化,他展示的商家后台显示,一份定价为29元的餐品,在扣除红包、佣金、配送服务费等,最后商家实际到手11.65元,而一份定价为17元的拼好饭套餐,商家固定到手价在9.9元,两者差距并不大。 另一方面,是拼好饭价格的提升,以前拼好饭套餐价格一般不高于12元,但现在17元、18元价格也可以推出。 具体到货盘的选择上,一位头部连锁奶茶品牌的门店负责人向Tech星球表示,他们上线拼好饭选择的是店内的冷门产品,也面临着食材快到期,需要尽快卖掉。产品制作的流程也必须简单,比如茉香奶绿等,以达到节省人工成本的目的。 这也代表了一部分商家的共同选择,他们都向Tech星球表示,上线拼好饭会选择能够迅速出餐的餐品,且会避开店内爆品,因为担心会影响到店内正常价格体系。并且,随着参与的商家数量增加,爆品也变得更具挑战性,张远就表示,以前上一个套餐很快会爆,但现在消费者有更多选择,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他最担心的还是卷低价,“当同类型商家推出更低价格的套餐,要不要跟进?” 当用户更注重性价比,低价几乎成为平台增强用户黏性的直接“武器”,过去半年,淘宝、抖音等电商平台也一度将低价战略作为重要目标。低价会席卷本地生活吗? 早在2022年,饿了么也在部分城市上线类似“拼团”活动,从饿了么APP中可以看到,目前在石家庄、广州等城市首页会有“拼团”图标,点进去之后也是以产品组合形式陈列,下单体验和美团的拼好饭几乎一致。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暂未上线。 从美团来看,在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中,美团首次提到早已上线的“拼好饭”,美团财报称,一季度拼好饭日订单量峰值创下新高。在今年5月美团召开的股东大会上,王兴也肯定了拼好饭取得的成效,还重提美团当年起步期的“三高三低”原则,其中第一个原则就是“高品质低价格”。 但不同于其他品类,用户对餐品要求更高,低价外卖如何提升用户信任度,依旧极具挑战。多位用户表示,在点拼好饭的时候,他们会点开详细看每一家店铺的详情,显示的是档口式商家,在下单时会不放心。 其实除了餐饮业,在线上评价体系当中,很多的居民生活区周边门店已经开始注重网上的评价和打卡,比如有很多的干洗店、代收点、超市、宠物会所都很在意自己在导航地图中的位置排名和评价体系,比如我家里的一位长辈最近就像我求助,为什么在地图软件上看不到自己的门店信息,这意味着将来开店不仅仅是要做好服务,店主们也将会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对此,您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 民航飞行学员积压四年:有的在等待,有的在开网约车
各位好,欢迎来到这期节目,今天我们将关注到 1. 近日有网友发帖,硕士毕业学位证被顺丰撕毁,顺丰回应已多次向客户致歉 2. 李宁公司比赛服“龙服”吸汗性能上热搜后,李宁连夜回复:“龙服”未收到乒乓球队质量问题反馈 3. 当地时间8月8日,日本民间调查机构帝国数据库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日本全国破产企业数量达到920家 在今天小专题节目中,我们将关注,早在2016年,只有21岁的陈复来决意“直上青云”。他从一所二本院校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后,放弃了月薪8000元的工作,改学飞行。此后数年时间里,他曾学飞于美国佛罗里达州,也曾在内蒙古的严寒下开教练机,数百小时的飞行训练时长令他无比接近民航飞行员的岗位。 然而,8年过去了,2023年,陈复来成为了一名网约车司机。这几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一组资讯过后我们一起来分析南方周末的报道。 顺丰回应硕士毕业学位证被撕毁 近日,有网友发帖,硕士毕业学位证被顺丰撕毁。对此,顺丰集团8日对中新经纬表示,注意到江苏客户投诉毕业证等物品被撕毁,经内部调查,确认该快件是在镇江中转场分拣时意外飘落至皮带机夹缝,尽管工作人员第一时间采取应急措施和取出快件,包裹内物品还是因机器挤压出现损坏,目前顺丰已多次向客户致歉,同时经过妥善协商已就理赔方案达成一致。(中新经纬) 李宁连夜回复:“龙服”未收到乒乓球队质量问题反馈 8月7日,李宁公司比赛服“龙服”吸汗性能上热搜后,8月7日,记者随即采访了多家国家队比赛服的面料企业和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均反映吸湿速干能力不仅和针织工艺有关,还和剧烈运动有关,但都不是服装和面料出了质量问题。8月7日晚,李宁公司给记者书面回复称,中国乒乓球队教练与运动员对李宁乒乓球提供的比赛服表示认可,目前未收到任何关于产品质量问题方面的反馈。(21财经) 日本7月破产企业数量达920家 当地时间8月8日,日本民间调查机构帝国数据库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日本全国破产企业数量达到920家,较去年同期增加291家,近11年来该数据首次在7月超过900家。据悉,导致企业破产的原因主要是严重的人手不足以及长期的日元贬值导致原材料成本飙升等。按照行业类别来看,服务业企业破产数量最多,为240家,其次是建筑业191家,零售业182家。(央视新闻) -----------------以上就是今天值得关注的商业和科技新闻,不要走开,接下来我们来说说毕业后花费不菲多年学习飞行的小陈为何最终成为了一名网约车司机------ 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中国民航业持续繁荣,航线增加,航司机队扩张,学员扩招,直到新冠疫情令一切戛然而止。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了14位民航业相关人士,包括机长、副驾驶、飞行学员、航校毕业生与民航领域专家,他们都曾亲历或观察到,近年来民航业存在飞行学员“积压”问题。疫情前,其已有迹象,疫情时学员学飞被迫停滞,疫情后仍有学员在排队等待上岗,数量规模并无官方信息,但问题时常见诸行业人士的社媒分享上。 在民航飞行员的培养系统里,陈复来原来如同一个“订单”。通过体检和政审的本科毕业生,先和航司签订就业合同,以航司员工的身份进入飞行学校学飞,委托培养的高额费用则由航司支付,这被称为“大毕改”学员。 这套原本高效运行的封闭体系,当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时,学员遭遇的就业问题接踵而来。 2023年6月,学飞六年多的陈复来从航校毕业后,没有回航司报到,而是直接回老家开网约车。 一年多过去,陈复来变成了一个颇为熟练的司机。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每月能挣一万多元,在这座南方二线城市里,属收入不错的水平。一天下来,12小时的驾驶时间是常态,有时甚至是16个小时。实际上,一个月前,此前签约的航司还来催促他上班。对于“不务正业”的一年,他的解释是,这是故意为之。他留意到,该航司的飞机数量已经大为下降,这对新人来说,意味着更少的飞行机会。 眼前就有例子:一位同事比他晚两个月毕业,随即回航司报到,但航司没有安排他完成出任副驾驶前必经的培训流程,而是让他先干两份地面工作。陈复来预计,自己回去了,最早也得到2026年才能开始走上岗流程,在此之前,他很可能被安排在地面的不同部门轮岗。 2018年,他就体验过一次,干的是填表格、拿外卖、搬跑步机的活儿。上述那位同事也是做着诸如此类的工作,每月只拿四五千元。陈复来已有一个几个月大的孩子,“(航司所在地)租房都2000元,他表示这完全没有办法维持供需平衡。于是,他拖着一项考试不考,延缓回公司的进度。直到2024年6月,在航司的催促下,他才考完了最后一项考试,但至今仍未上岗。 在另一家航司担任副驾驶的徐寿,在2021年就开始听说学员“积压”的遭遇。到2024年初,这样的事他听得更多了。一年多前,他开始运营一个民航自媒体,积攒一定数量的粉丝后,后台开始有学员倾诉难以上岗的问题。 这些“塞车”大都发生在小型民营航司,问题也五花八门。有学员遭到解约,秦天就是如此。2021年底,他还处在商用驾驶员执照训练阶段,本该担负其全部训练费用的签约民营航司突然变卦,要求他支付费用30万元,方可继续训练。双方几经协商,最终达成协议解约:秦天以飞行技术档案留在原航司为代价离开,他不必偿还航司已支付的训练费用。这意味着,他要彻底放弃学飞了,因为转换航司签约、继续公费学飞必须把上述档案带走。 今天故事的另一为主人公汪旷就很熟悉这种难受的滋味。2018年,他高中毕业后入读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以下简称中飞院),走的是“订单式”培养的另一种路径:“养成生”。此类学员主要是高中毕业生,通常由民航院校根据航司需求招入。入学后,他们会与航司签订合同,学飞费用也由航司承担。此外,也有学员由院校直接招入,学院担负其培训费用,在学飞结束后,他们会被“卖给”航司。 汪旷是后者,就读的是飞行技术专业。在这一培养系统里,汪旷的就业出路是飞行员或教员。不过,入学后,汪旷未能签约航司,后来也没有在学校谋得教员工作。 2022年底,汪旷与学校的招飞部门沟通就业问题。后者告诉他,航司还有不少未消化的飞行员,很少有招聘需求,他得等待校方对接航司安排面试。 汪旷说,此后近两年时间里,确实有一些航司来校面试,他都没有被选上。他曾通过一所民办航校招聘教员的面试,但该航校要求他自行负担六七十万元的学飞费用。汪旷难以筹措费用,只能放弃入职。 他出身西南农村,父母以务农为生,家境并不好。2023年毕业后,他不能无限期等下去,只能先找一份谋生的工作。然而,他发觉,离开了民航业,飞行技术专业的本科文凭并不好使。眼下,汪旷开面包车拉货,每月挣四五千元。他说有时候会做梦,梦见自己驾驶着教练机。2024年7月22日,南方周末记者致电中飞院行政值班室,希望了解学校飞行专业学员积压情况。一位工作人员答复称,学校暂不接受采访。 许多飞行学员不是直到临近入职时,才发现难以上岗。早在学飞时,他们就发现端倪。 徐寿解释,以前他在学飞时,教学模式可笼统称为“2+2”模式,这也被多数院校用以培养“养成生”,即前两年进行理论学习,后两年开始飞行训练,时间根据不同院校和班级会略有差异。此后,在航司进行日后所飞机型训练并通过考试,在飞行执照上获得签注,飞行学员就有了担任副驾驶的资质。 张定波是一所航空院校2020级飞行技术专业本科生,入学时已与一家国有航司签约,目前临近毕业。他回忆,2022年9月,同一级的学生大都已经完成理论学习,等待飞行训练。在此之前,航司、母校与合作航校三方拟对学员进行考核。然而疫情形势很快变得严峻,与学校分处不同地域的航司、航校无法派人前来,考核一直后延。11月底,学员各自回家。 张定波说,到2023年过年期间,他才接到通知,考核改为线上进行。他假期几乎没做准备,首次考核没能通过。他记得,当时三十多名学员,首批只送了十几名进行飞行训练。4月,他通过了第二次考核,才得以在5月送训。如此算来,只此一项,他就耽误了近半年。 秦天的送训也被耽误数月。他回忆,他本该在2020年初参加理论考试,通过后即可送训。然而当时考试取消,他在当年5月才成行。 事实上,数月到半年的拖延不算长。有飞行学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其送训时间相较正常情况延后了10个月左右。 积压的节点也不止于送训之前。一位2017级的飞行学员回忆,他在2019年底送训,到2020年7月才正式开始飞行训练。飞行学员陈谔也遭遇此类问题。本科毕业后,他在一家民办航校改学飞行。2020年10月前后,他前往山东一处飞行基地进行飞行训练。如果一切顺利,他可在一年内完成考试,但这实际到2022年8月才结束。 陈谔说,当时很多学员突然涌入基地。有一些学员原定在国外航校训练,无法出国后只能临时改在国内训练。一时间,国内不少航校变得拥挤。陈谔所在的飞行基地小组中,1名教员正常只需带3名学员,每名学员每天能飞2个小时。实际上,他的教员带了9名学员,他们每隔2-3天才能学飞半小时到1小时,进程被大大拖后。论及积压问题,受访者大都会承认,疫情及此后的民航业不景气是最为显著的原因,然而,学员冗余却是在疫情前的数年就已经出现。 多位学员与民航从业者都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由于疫情前民航业持续繁荣,国内曾有过一轮长达数年的飞行学员大扩招,时间大致在2017至2019年之间。中国民航局未公布2018年前的民航直属院校年度招收飞行学生人数,但从2018年至2019年,该数字由5521升至6232。具体至学校,以中飞院为例,2017年开始的3年里,其飞行技术专业本科招生数量为2367、2564、2820。 这几批学员尚在校园时,中国民航业的发展也于2019年到达了高峰,但这一势头被疫情打断。2020年,民航全行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6246.91亿元,比上年下降41.1%;旅客周转量6311.28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46.1%。 在大型国有航司担任飞行员已有10年的机长吕秉伦回忆,一线飞行员对当时民航业所遭受的重创感受颇为直观。以国内航线而言,其所在航司副驾驶一个月飞行时长仅为正常情况下的三分之一到六分之一,部分国际航线甚至直接熔断。 2023年后,尽管中国民航业呈现恢复态势,但一些数据指标仍未达到2019年水平。国际航班客运规模直到2024年上半年,才恢复至2019年的81.7%。中国民航局预测,中国民航业2024年运输生产主要指标可以超过2019年全年水平。 除此之外,在一些民航从业者看来,波音公司部分客机机型在中国长达4年的禁飞,也加剧了积压的态势。由于2018、2019年的两场空难均涉及波音737 MAX 8型客机,2019年,中国民航局发出通知,要求国内运输航空公司暂停波音这一机型的商业运行。直至2023年底才恢复运营。 从2020年开始逐渐变得显著的学员积压问题,对民航业培养惯例产生了影响。依照韩涛的预计,在未来的飞行学员中,自费生数量或许会增加。即有学生愿意学飞,航校依然接收,但不一定安排航司签约。学员或需自行支付学费,未来能否找到飞行相关工作,也靠学员各显神通。在缺乏家庭人脉、社会资源支持的情况下,他们可能遭遇求职难,只能在低门槛就业的外卖配送、网约车司机等行业工作。在国外,有不同的飞行员培养模式。根据中飞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王学林等学者所撰写的论文,以美国为例,其采取“通航+”模式培养飞行员,绝大部分航线运输驾驶员的培养是在飞行俱乐部、飞行协会、飞行驾校等开展,模式跟中国汽车驾驶员类似,面向大众,门槛较低。 此模式之下,学员需自行缴纳约50万元人民币的学飞费用。取得商用飞行执照后,学员就可成为一名通航飞行员(即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如抢险救灾、气象探测等)。累积1500小时的飞行时长后,他们方可进入航司担任民航飞行员。由于美国航司主要面向社会招聘飞行员,完成飞行小时数累积者即可前往应聘。 不得不说,在过去,当飞行员是普通家庭的孩子改变命运的最好机会,如今很多行业内以及正在学习飞行的等待者已不再这样想。 感谢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 “挂证”为生,养家糊口,你考虑过吗?
说起证书挂靠,是指个人将自己的资质证书挂靠到非供职企业名下,以获取报酬的行为,被《行政许可法》《建筑法》《招标投标法》明令禁止。 不过,时至今日,“挂证”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建筑工程类企业,因申请资质、招投标和承包工程等需要,经常会向相关持证人租用各类资格证。 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位叫韩岳峰的朋友庆幸工作期间通过学习和考试拿下了不少建筑工程领域的资格证。2022年被一家知名房企裁员后,这些资格证书挂靠出去产生的收入,成为维持他日常生活开支的重要保障。 韩岳峰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建筑类央企,跟着项目天南海北地跑,一干就是五年。2008年,他从建筑企业离职,进入一家民营房企。 在央企时,韩岳峰拿到了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辞职前又拿到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从事建筑行业多年,韩岳峰认识不少行业内的朋友,离开央企时,一个做工程的朋友提出想用他的建造师证。 韩岳峰的建造师证在央企建筑公司进行初始注册,想要挂到朋友的建筑公司,需要经过变更注册。韩岳峰告诉经济观察网,初始注册较为复杂,有通不过的风险;一旦初始注册通过,未来变更注册、延续注册都较为容易。 经过协商,初步使用周期是三年,每年费用2万元,年付。通常情况下,用证单位先给一部分订金,待变更注册通过后,再支付一年的费用。有些地方还要为持证人员缴纳社保,费用由用证单位承担。 到房企工作后,韩岳峰的日常工作不再需要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证,挂在朋友的建筑公司可以获得额外收入,虽然这些收入与工作收入相比并不多,但不需要额外付出,现实风险也可控。 2008年底,韩岳峰结婚,妻子一直没有出去工作。他鼓励妻子通过自学考一些建筑工程领域的资格证。 韩岳峰的妻子是学霸,上学时就是考试能手。2012年,待孩子上了幼儿园,妻子闲下来时才开始学习备考,2013年就拿到了造价工程师资格证。 韩岳峰在房企从事造价相关工作,偶尔也会接一些私活做。妻子考下资格证后,一些私活先交给妻子做,他再进一步完善。夫妻间的配合一直持续到2015年第二个孩子出生。 此后,因为工作繁忙,家庭事务增多,韩岳峰逐渐不再接私活了。他找朋友将妻子的造价工程师资格证挂出,每年收费3万元。在建筑工程领域,造价工程师资格证的含金量比建造师更高。 多年来,韩岳峰的建造师证的适用范围不断拓宽,除了建筑工程专业,他又陆续考下了市政、机电、通信、电力等多个专业,每个专业针对的领域不同,挂证的费用也不同,普遍价格在2万元—4万元。 到2021年,韩岳峰拿到监理工程师资格证,妻子拿到了一级造价工程师、机电工程师等资格证,两个人挂出去的各类资格证每年收入大约在10万元左右。由于同一个持证人的资格证只能挂在同一家公司名下,比如很少有公司同时需要建造师和监理两个证,这也影响到韩岳峰和妻子的挂证收入。 在建筑工程相关领域,资格证有很多。从类别上看,有公用设备工程师、电气工程师、土木工程师、注册结构师、注册建筑师、注册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等十几个类别,每个类别又分为不同专业。 以建造师为例,原来有12个专业,2023年后来经过合并,目前仍有建筑工程、公路、铁路、港航、电力、通信等10个领域。部分从业多年的建筑人士,已经在建造师资格证上实现通关。 建筑工程公司的资质标准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等四个级别,不同级别的建筑公司,可以获取不同体量、承包总金额、建筑物高度的工程,对各类持证人才的配置数量要求也不一样。 比如,一级资质的建筑工程公司要求具备建筑工程、机电工程专业一级注册建造师合计不少于12人,其中建筑工程专业一级注册建造师不少于9人,特级资质和二级资质的建筑公司对注册建造师的数量也有相应的要求。 建筑工程公司想要获得更大的订单,就需要升级资质标准,也就需要具备一定数量的从业资质人员,而挂证比直接聘任有资质的员工费用低很多,这也是建筑行业挂证行为比较普遍的重要原因之一。 多个建筑领域人士介绍,大部分挂证均为满足公司资质标准的需要。 为建筑公司资质标准评审服务的挂证又称为“挂公司”,在挂公司的行为中,持证人几乎不承担现实风险,不涉及挂章。费用一般是一年2万元—3万元。根据要求,一级资质的建筑工程公司需要至少9名一级注册建造师,“但只有5名怎么办?其余的都是通过挂证解决”,一位建筑公司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网。 另一类挂证行为是“挂项目”,一般情况下,一个建筑工程项目部的项目经理必须是注册建造师,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部分项目经理没有相关资格证,需要一名持证人担任名义上的项目经理,就出现了挂项目的情况。 一位长期从事建筑工程承包的人士告诉经济观察网,挂项目也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挂证挂章,一种是只挂证不挂章。两种情况承担的现实风险责任不同,费用也不同,部分项目一年的挂证费能达到8万元左右,个别项目甚至能突破10万元。 建筑工程项目的挂证大量存在于民营建筑工程企业中,这类建筑公司一般由亲朋好友或者几个老乡共同成立,一些人文化程度低,拿不到建造师证,但又不放心把工程交给持证的人,所以会找持证的人做名义上的项目经理。 挂证期间,如果需要持证人开会或出面,挂证的建筑公司不仅需要承担持证人的路费,还需要另外给持证人1000元左右的辛苦费。韩岳峰说,他的建造师证原来挂在海南一家公司,每次来回费用得上万元。 不同领域的建造师挂证价格也不一样,韩岳峰介绍,市政和港航专业的挂证费相对较高,一年可以达到4万元左右,其他领域的大部分在2万元左右。造价师的挂证费一年3万元左右,监理一般在1万元左右。 “央企和国企不需要挂证,因为员工持证比较多。同样,一些大型民企也不需要挂证。”上述长期从事建筑工程承包的人士说,挂证的多数为地方中小建筑公司,有些自己并不直接从事建筑工程业务,仅充当转包角色。 目前,韩岳峰和妻子共有4个资格证挂在外面。失业后,他曾尝试从事其他行业,甚至到一家建筑公司工作了一个月,但最终因不满意而作罢。彻底歇下来之后,韩岳峰靠着这些资格证维持生活必要开支。 2018年9月,国务院第六督查组对建筑工程企业、注册人员、中介机构等明察暗访发现,在建筑工程领域包括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在内的多种执业资格注册人员长期普遍存在“挂证”现象,对工程质量安全带来严重隐患。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韩岳峰马上奔五了,他如果能够正常工作到退休,儿子和女儿的所有花销都不是太大的压力,但现在他处于失业状态,再就业的希望渺茫,他不知道未来十几年如何赚到更多的钱,以维持自己的儿女到大学毕业。 说到这里,不知正在收听节目的您,是否曾经被诱人的“资格证挂靠”小广告所吸引,在职业生涯中又是否曾经想过要通过资格证来拓展收入呢?欢迎留言讨论,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我们下期再见!
- 雷军开始收割女性消费市场
再一次现身舆论场时,“为发烧友而生”的雷军此刻好似正在向女性消费者靠近。 今年7月23日的年度演讲返场直播中,雷军透露,小米su7的女车主比例超过了40%;今年5月,小米集团的高管合影中,出现了两位女性…… 除此之外,近期,还有一款小米的“出圈”产品俘获了女性消费群体的心。7月19日,小米开了场年度发布会,在其一众的新品中,“口袋照片打印机1S”冲出重围,售价399,几天内脱销数次。7月26日,这款照片打印机再次开售,又再次秒没,甚至狠狠压住了小米首款小折叠小米手机的风头。 可以说,小米误打误撞地与富士相机“短兵相接”了。 原因之一是,这款照片打印机酷似富士旗下的产品拍立得,当它和新品小折叠手机等组合在一起,就能实现“即拍即打”。不过,小米版拍立得相纸的价格却远远低于富士相纸。如今,市面上最普通的白边富士拍立得相纸均价大约为6元到7元一张,一张的小米版拍立得的相纸则均价为2元。另一个原因在于,使用者可以先通过手机内置的软件编辑照片后,再打印照片,降低了所谓的废片率。即使使用的手机不是小米手机,也可以通过蓝牙连接使用打印机。甚至打开米家APP,还可以选择视频照片打印功能,扫一扫照片,照片就可以变成“视频”。 单从宣传上看起来,小米版拍立得应当是功能升级但价格变低,市场难免沸腾起来。那些当年被小米“女性手机”瞄准的“爱拍照”用户,似乎顷刻间涌来。大家调侃道,雷军真的来“整顿”价格虚高的拍立得市场了。 雷军与背后的小米团队,也在迎合社会热议话题,比如“她经济崛起”现象,以至于不少人称:小米汽车是女性品牌。 但我们真的能称小米已经在所谓的女性市场上实现破局了吗?一个有趣的事实是,这款如今在市场上火爆的打印机,实则在2018年已经推出。不过,当年的水花甚小。 从推出第一代产品开始,小米为了能够顺利有效开拓市场,曾自主把“理工男”的标签贴在了自己身上。以最合适的价格、最硬核的配置,造一台理工男自己爱用的手机,是早年小米在做的事。 这无可厚非。毕竟,在当时的手机市场中,如此定位是稀缺的,并且创始团队全员理工男的人员配置,使得“为发烧而生”的口号更加赤诚有力。 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全面解析产品配置参数是小米的必行之举。 但小米不能局限在“发烧友”的市场中,因为这再也不是那个“山寨机”横行的市场了。 于是,小米不断扩充自己的产品矩阵,如今近乎把电器设备包圆了。同时,它也不断向高端化转型,希望覆盖更多的用户。 爱企查App显示,目前雷军名下共关联80余家企业,涉及科技、传媒、文化等多个领域,其中60余家为存续状态
- 不办卡,不囤课,“穷鬼健身”火了
要健康,也想要省钱,成了当代年轻人的核心诉求。对于有健身需求的人来说,自由教练似乎是二者之间的最大公约数。 当然,精打细算的年轻人们,也开发出更多“穷鬼健身”的方式——在家用食用油当壶铃;二手平台找大学生预约校园健身房;跟大爷大妈们挤在社区健身房……无论什么选择,工作重压下的年轻人,无非是想对自己的身体,再好一点。提到找教练,很多人的第一反应还是奔向健身房。是在无数次的失望后,才转向自由教练这个新兴的模式。 -------------------------------------------------------------------------------------------- 今天的开篇,我们来分享走进健身房的北漂姑娘林语的故事,这一天,带林语健身的,是熟人推荐的“自由教练”,一名曾经当过图书编辑的女教练。一对一的课程,每节课1小时,收费260元,在北京并不算贵。原本,林语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理,但令她意外的是,课程结束,对方没有催着林语买课,反而发现她有腰突的潜在可能,劝她先去医院拍个片子。随后,教了林语几个在家就能练习的动作,让她“从运动残废恢复成健康人”之后,再来找自己约课。最终,由于这只是一节体验课,对方收了半价,130元。 这和林语在传统健身房所遭遇的一切大相径庭。从去年起,感觉自己身体状况不佳的林语,决定开始规律健身。她搜寻过很多健身房,但每次进去试课,清一色的男教练,还没有了解过她的身体情况,就先直接“高位下拉”,或者基于林语女性的身份,让她练习下蹲,一心要打造出网红照片里的“蜜桃臀”。 林语觉得,试课的时候,教练们执着于教她强度大的动作,是急于证明自己的专业度,为后面卖课铺好路。毕竟,在传统健身房,教练们不仅是教练,还是背着业绩KPI的销售。而相比起来,眼前的这位女教练,似乎并没有这么多套路。那之后,林语跟着女教练练了半年,上一次课,结一次钱。 就像林语所体验的这样,在一线城市,正流行起“自由教练”的健身新模式。它本质上仍是一种私教,为学员提供一对一的私人课程,但和健身房相比,却又便宜不少。以往,想要在健身房请私教,课程都是几十节起卖,花费至少四位数打底。有的健身房还要求必须再额外办健身卡,才能请教练,一套流程下来,花了上万,也只是入门。 但自由教练们不依托于任何一家健身房,相当于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只需要付教学费用。更重要的是,“付款灵活”——上一次课,结一次钱。一次性资金投入少,给了年轻人更多选择机会的同时,避免了传统健身房“卷款跑路”的风险。 场地的部分,通常也是由自由教练自己负责。他们会划定一个接单的地理范围,在范围内,自由教练们会去和一些健身工作室谈合作,帮学员预定好场地,费用通常是由教练本人来承担。 要找到自由教练,大多是靠熟人介绍、或者社交平台搜寻。如今,在不同平台搜索这个关键词,已经可以搜到很多自由教练的学员召集帖。 在上海,26岁的自由教练哒哒感觉到,这种模式越来越常见了。 由于没有和固定的健身房绑定,哒哒会挨个点进大众点评,找学员附近健身房的联系方式,咨询是否可以借用场地。在去年,哒哒得到的回复还大多是不接受,但在今年,有需求的自由教练越来越多,健身房们也乐于做起场地租赁的生意。哒哒说,在上海,场地费一个小时需要100块,更高端的健身房则能收到150元往上,算下来,的确是一笔可观的租金。 一些健身房,干脆彻底转向,只为“自由教练”开放。林语教练约的那家健身房,打的就是“自由健身”的名头,店里没有多余的销售、教练,只有一个前台,按分钟收费,一分钟4毛钱。每次课一小时,场地费大概在20元左右,林语和教练各付各的。这种模式让林语感到舒适,她形容,教练、学员、健身房之间,保持着一种简单的“现代消费关系”。 在找到自由教练之前,为了不办卡、不囤课,年轻人们也寻摸出不少“穷鬼健身”的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