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罗奔尼撒04 | 普拉提亚&米提列涅:小城邦的宿命油盐不禁

伯罗奔尼撒04 | 普拉提亚&米提列涅:小城邦的宿命

67分钟 ·
播放数612
·
评论数13

致歉——我全程把米提列涅说成米列提涅了……


普拉提亚和米提列涅作为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的两个小城邦,都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世界大战的漩涡之中。两者的命运在战争中又惊人地相似:一个被伯罗奔尼撒集团围城,虽然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抗敌三年,甚至还有两百人强行突围的壮举,但仍然免不了弹尽粮绝,开城投降,余党甚至经一场污名化审判后,被斯巴达送给忒拜做嫁衣;另一个不满雅典在提洛同盟只手遮天,在被雅典报复打击后险些遭受屠城之厄。在这场无人能躲避的战争中,真的有正义存在吗?

展开Show Notes
米提列涅,也有人翻译成密提林,后者更好记。同理,其所在的岛屿,严格音译是勒斯玻斯,但也有人翻译成列斯堡,好记,一看就是地名。
密提林辩论和“刀下留人”的结局,的确有史实上的戏剧性,但其之所以成为经典桥段,修昔底德的文笔也有很大贡献。关于辩论的具体内容,修昔底德很可能是在回忆起的真实发言的基础上,融合了自己对雅典帝国的治理之术的思考。
在修昔底德看来,国际政治运行中是不可能贯彻道德的原则的。辩论的正反方都没有在道德上多费口舌,双方无论主张铁腕还是怀柔,根本目的都是以最低成本维持雅典的霸权。
修昔底德无疑是倾向于怀柔政策的,他对克里昂其人其言一向深恶痛绝。他很可能抱有这样的希望:怀柔政策能在保证雅典的霸权与安全的前提下,略微兼顾到一点正义、人道等道德原则。但这种希望是否现实?答案是不清晰的。他让两种观点通过书中演说者之口有条理地表达出来,留待读者自己思考。抽象到政治哲学的层面,问题就是:在政治中,能在多大程度上兼顾利益与道德?
在记录史实的文字之外,修昔底德书中大段的演说辞起到的就是这种讨论政治、人性、哲学的功能,就像柏拉图借苏格拉底等人物之口进行自己的哲学讨论一样。所以《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才不止是一本史实记录,而是一部经典的史著。伟大的史著从来都不能只是史实记录(虽然后世的历史学家很渴求这种彻底客观的事实记录),而是会兼有文学性、哲学性,引导读者去思考人的境遇、人的选择。所以历史才属于人文专业而不属于社科专业。
精神雅典人:可以类比司马迁的《史记》,其中也有作者的虚构情节,读者在阅读时也能感受到书中人物带来的震撼与唏嘘,而不是一直在看干巴巴的流水账。
长凳小猫
长凳小猫
2024.9.03
下一集啥时候出呀
小朱Phelddagri
:
这周末
长凳小猫:好耶!感谢主播!
02:54 小朱老师太有才华了,知道的真多
这个对比很很有想法啊
JJonahJ
JJonahJ
2024.7.22
多更 爱听 加油!
Dante000
Dante000
2024.7.22
确实是狗咬狗的战争,国家之间没有正义,只有拳头
Antipatros
Antipatros
2024.7.21
00:00 终于等到你,还好这个系列没被放弃。
真.乱离人不及太平犬
普拉提亚和米提列涅:我们就想要个小民尊严,咋就这么难呢?
风水轮流转,许多年之后,希腊本土的几个大城邦也成了新局势下的弱小国家,他们也尝到了做小国的痛苦。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崛起过程中,忒拜被屠、被毁灭。后来罗马崛起,在第四次马其顿战争后,科林斯被屠、被毁灭。再后来,米特拉达梯六世挑战罗马,战争中雅典被苏拉围困,连当年柏拉图开设的学园里的树木都被砍伐,用于制作攻城器械。雅典先是经受饥荒,落到人相食的地步,城破后罗马人又见人就杀,持续了一天,第二天只剩下一小部分幸存者。苏拉好歹没有烧毁雅典城,也没有把幸存者卖为奴隶。至此,当初希腊本土的几大城邦里只有斯巴达没经历过屠城,算是“无疾而终”地衰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