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播客专辑预告:与Johnny老师一起探寻经济金融史~
小跑将邀请Johnny老师开设一个新的播客专辑,聚焦“经济金融史”。
我们将把一些关键的历史话题——比如贸易战的历史、金融危机的历史、美国货币史、香港商业史等,分门别类地梳理出来。在播客中,我们会用讲故事的方式,详细介绍经济金融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以史喻今。在讲述历史的同时,我们也会穿插一些当前的热点事件。比如,随着特朗普赢得大选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人们对关税和贸易战的担忧再次升温。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回顾贸易战的历史,结合当下和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思考应对之策。
读史明智。历史永远是把最可靠的手电筒。尤其在信息爆炸和各种不明来源小作文泛滥的今天,用它在密不透风的茧房中敲出个缝,定能找到光亮。
Johnny老师是历史专业出身,曾在耶鲁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学习经济史。金融危机也是他长期研究的话题之一。在知乎上开设专栏《金与火之歌》(zhuanlan.zhihu.com)。
为了配合这个新专辑,我们还将成立一个全新的金融经济史交流群。敬请期待!
最近,一系列看似无关的事件,却指向了一个共同的概念:新封建(Neo-feudalism)。
在美国,两党政治分裂日益加剧,但两党对技术寡头垄断资本主义模式却高度统一。与此同时,再次刷屏的《乡下人的悲歌》一书揭露了美国社会阶级固化的困境,但又难以破解,没有特效药。在中国,一篇关于北大国研中心社会调查的文章刷爆网络,文章指出中国社会也面临着阶级固化的挑战。
那么,美国政治僵局和中国社会焦虑,这两个看似不太相关的问题,究竟是如何与“新封建主义”联系在一起的呢?什么是新封建?当前社会的阶级结构与中世纪时期的“封建”有何相似之处?新时代的新封建有哪些特征?它对全球经济和国家发展策略有何影响?硅谷的“加速主义”是否就是“新封建主义”时代的产物?“新封建主义”趋势是否能够被遏制?
最重要的是:面对“新封建主义”时代,中国又该如何应对?
·时间戳·
00:04:14 美国会因为两党政治分裂吗?会爆发内战吗?
万斯“乡下人的悲歌”和美国梦的困境
美国的困境,中国的挑战:资本无序扩张之痛
从“新封建”视角看资本无序扩张
美国“公民联盟”案
科技巨擎:数字时代的“新封建”
中国该如何应对”新封建“时代?
00:49:33 第三方视角
·文字总结·
01
美国会因为两党政治分裂吗?会爆发内战吗?
特朗普遇刺事件引发了人们对美国两党政治分裂的担忧,甚至有人联想到了电影《美国内战》中的场景,开始猜测美国是否会爆发内战。
但美国在目前的情况下很难真正走向分裂。
回顾历史,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南北双方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巨大差异以及背后国际势力的支持不同。南方以种植园经济为主,需要大量黑奴,而北方则以工业经济为主,对劳动力需求与南方截然不同。这种经济模式的差异导致了双方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分歧,最终引发战争。
而如今的美国,诚然,民主党和共和党互相攻讦,争夺权力,政治观点不同,选民基础也分布在不同的州,但整个美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是高度统一的,即“技术寡头垄断资本主义”。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的金主,都认同并受益于这种模式。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爆发内战的可能性很低,因为双方都在同一个“场子”里赚钱,没有动力去打破这种赚钱模式。
当然,如果未来美国出现某种极端情况,例如共和党和民主党彻底决裂,一方通过立法手段将另一方的金主排斥在现有经济体系之外,那么美国才有可能出现类似南北分裂的局面。但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极低。
02
万斯“乡下人的悲歌”和美国梦的困境
刚刚被提名为副总统候选人的J.D.万斯,《乡下人的悲歌》是他在2016年出版的一本回忆录,在2017年即川普意外当选美国总统的第二年获得了广泛关注。这本书讲述了万斯的自传,反映了铁锈带“乡巴佬”的生活困境。万斯的老家在肯塔基的杰克逊,但他的祖父母移居到了俄亥俄的米德尔敦,等于是从“煤矿带”迁到了“铁锈带”。他的父亲离家出走,母亲酗酒,幸亏有一个凶巴巴又严格的外婆,再加上他学习成绩优秀,并娶了一位优秀的印度妻子,才使得他得以摆脱乡下人的悲歌。
如今,万斯作为特朗普的副总统候选人。这个传奇故事可以类比为老工业基地里的东北老乡,父母下岗,生活艰难,通过应征入伍和个人努力考上大学,再进入顶级风险投资基金,最终被政权看中,一路攀升,成为逆袭的典范。但他是个极端特例,铁锈带大部分的“老乡们”终其一生也无法走出乡下人的悲歌。
万斯在书中提出了一些社会根源性的拷问:为什么一个家族成为产业工人、为逃离贫穷所做的努力最终化为泡影?为什么他们努力想活得像中产阶级一样却未能如愿?蓝领阶层的堕落和贫穷的根源在哪里?他们在美国社会的未来位置是什么?
万斯书中结论是没有答案,认为特朗普和现代另类右翼也并没有提供实质性的解决方案,只是鼓吹而不负责任,指责政府、左派和全球化,给了一边领着救济金,一边相信“爱拼才会赢”的“老美国梦”们的精神鸦片。他认为美国社会的阶级固化很难打破的,没有快捷有效的解决方法。
对于美国的经济发展和体制来说,万斯的故事揭示了铁锈带的出现原因:全球化带来了所谓的比较优势,特别是对制造业,中国和东南亚等地在人力成本上具有很大优势。全球化给美国公司,尤其是跨国公司带来了巨大利益,在过去30至40年间为美国输送了大量财富。然而,这个财富分配过程并不均衡,跨国公司的精英和金融寡头们获得了大部分蛋糕,而铁锈带的工人却被遗忘。虽然万斯逆袭成功,但那些被遗忘的人怎么办?
而万斯如今又和特朗普站在了一张选票上。他在2016年对特朗普有许多反对声音,认为特朗普是独裁者,经常撒谎。然而,形势比人强,共和党的公认领袖是特朗普,想在共和党阵营中脱颖而出,你就必须接受这个老大。
有趣的是,川普最早选择副手时,并不是选择万斯,而是更有经验的参议员马克·卢比奥。卢比奥因担心失去佛罗里达州的席位而退缩,而万斯则坚定地站在川普这边,赌对了人和地方。很多文章称他为“接班人”,而不是“副总统候选人”,其中原因之一是他与特朗普的儿子关系很好,年龄相仿,显得有“接班人”的意味。
03
美国的困境,中国的挑战:资本无序扩张之痛
美国有很多问题,我们也不是没有。在特朗普上台之前,有一篇刷屏的文章,但持续时间较短,是北大国研中心关于中国社会阶层固化的调查报告。
这篇报告揭示了一个“房间里的大象”——中国社会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北大国研中心与哈佛大学合作,历时二十年,持续关注中国社会的不平等现象。而最新的调查结果,却让人五味杂陈。比如,关于“穷”的原因:十年前,人们普遍认为贫穷源于个人能力不足、不够努力;而如今,更多人将贫穷归咎于“机会不平等”、“不公平的经济体制”等外部因素。关于“富”的原因:过去,人们相信能力、教育和努力是致富的关键;而现在,人脉关系和家庭背景被视为致富的主要原因。
报告的观点是:这种认知变化,解释了为何“躺平”心态日益普遍。当人们将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时,努力奋斗的意愿便会减弱,取而代之的是抱怨和不满。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多年前的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曾做过关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系统性研究。研究表明,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增长因素中,全要素生产率(即剔除劳动人口增长和资本投入之外的增长因子)在2000年至2007年间高达45%,但在2008年至2012年间下降至三分之一,2013年至2020年间更降至25%。
换句话说,过去十几年,中国社会的生产效率一直在下降。而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从曾经的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再过去十几年中变成了资本。资本在各行各业无孔不入,固然推动了部分行业的生产力发展,却也导致了核心部门,特别是房地产领域的要素价格飞涨。这种资本的无序扩张,造成了我们今天所面临的种种困境,比如年轻人拼尽全力,却依然难以企及父辈的成就;整体经济增速放缓,人民的体感也随之下降。
中国社会面临的问题并不是 “贫富分化”,而更多是“代际分化”——60后和70后在改革开放的黄金时代获得了许多经济资源,而80后和90后却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和高昂的中产阶级维持成本,要完成阶级跃迁变得异常困难。不仅是中国,美国社会也面临着类似的代际问题。越来越多文章指出,美国“Z世代”年轻人超越“婴儿潮”一代生活水平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资本的无序扩张似乎都难辞其咎。它推高了市场要素价格,让年轻人望而却步,加剧了贫富分化和代际矛盾。
当然,不能否认资本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但如果资本的增长不能转化为全体人民的福祉,不能通过合理的财税政策惠及弱势群体,我们所付出的代价,或许远超想象。
04
从“新封建”视角看资本无序扩张
这两件事,背后似乎若隐若现出一个“神秘力量”,一种把社会形态固化、且目前尚没有另外解决方案的无形之手。如果要为前面描述的所有现象寻找一个共性或框架,以解释资本无序扩张及其后果,我们可以借鉴一个概念——“新封建主义”。
什么是新封建?这是一个近年来越来越流行的词汇。尤其是在学术界、政治学界。来自于科特金的《Coming of Neo-Feudalism : A Warning to the Global Middle Class》(《新封建主义的降临:对全球中产阶级的警告》)。
传统封建主义在西方学术理论中,指的是欧洲大陆的封建领主,他们拥有大片土地,佃农需为领主直接服务,并在人身依附上受到领主的控制。
科特金认为,“新封建主义”的主要特征是财富和社会权力的高度集中,其结果是中产阶级的经济增长停滞,收入提升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书中还提到了一些“新封建贵族”的诞生,例如技术寡头(如Amazon、Facebook、Tesla等)和互联网网红KOL,他们在各自领域垄断话语权,新人要出头,必须获得他们的认可。
在文化方面,作者批判了美国社会的撕裂,认为这是财富和社会资源高度集中的结果。社会的原子化现象使得中产阶级和底层无法形成共识,因而无法有效反抗“新封建领主”的统治。
05
美国“公民联盟”案
在探讨“新封建主义”议题时,不得不提及2010年美国一起意义重大的判例——“公民联盟诉联邦选举委员会”(Citizens United v. FEC)。这起案件深刻地影响了美国当今的政治格局,甚至可以说是“新封建主义”出现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公民联盟”是一个立场偏右、支持共和党的团体。2008年总统大选期间,他们拍摄了一部关于希拉里的纪录片。然而,这部影片被联邦选举委员会认定违反了当时的选举法,于是“公民联盟”将联邦选举委员会告上了法庭,案件最终上诉至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的审理重点并不局限于案件本身,而是深入探讨了相关法律条文是否违宪,即是否限制了“公民联盟”的言论自由。最终,最高法院以五比四的微弱优势判定“公民联盟”胜诉。
这个判决看似与“新封建主义”毫无关联,但其带来的一个重要后果却是:美国的富人和财团可以直接介入选举。在此之前,想要资助候选人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并没有直接的途径。但判决之后,催生了“政治行动委员会”(PAC)和“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Super PAC)等机构,使得财团可以直接参与选举。
结果显而易见,美国大选的费用逐年攀升。上一届总统大选的总花费已经超过了100亿美元,而这一届肯定还会更高。这个判决带来的负面影响是:财富和权力高度集中,资本可以直接干预政治,权力不再能够有效制约财富,“金钱政治”大行其道。
无论是财阀还是资本的无序扩张,其深层次的问题都在于,资本和拥有大量资源的组织或财团,他们的影响力已经不局限于经济领域,而是开始直接影响政治,甚至左右政治决策。这标志着资本的影响力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也为“新封建主义”的形成提供了温床。
06
科技巨擎:数字时代的“新封建”
旧时的封建社会,土地是权力的根源。封建领主们为了争夺土地,发动战争,无限扩张,最终掌控了军队、法院乃至整个国家。如今,科技巨头崛起,他们虽然不觊觎土地,却在数字世界掀起了一场新的“圈地运动”。
如同土地之于旧时代,算力和数据成为了新时代的战略资源。科技巨头们凭借雄厚的资本和技术优势,抢占着算力高地,试图在人工智能驱动的未来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这场“算力战争”的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古代的土地争夺,而且看不到停歇的迹象。
与此同时,科技巨头们也深谙文化渗透的重要性。他们将触角伸向生活的方方面面,利用平台优势和算法推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在美国,科技巨头在主流文化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甚至可以左右政治走向。
这种“数字封建”趋势在美国尤为明显。自“公民联盟”案之后,金钱政治大行其道,财力雄厚的科技巨头成为了政治舞台上的主角。他们或明或暗地支持不同政党,彼此之间虽然存在竞争,但更像是传统封建领主的地盘之争,各自占据着庞大的资源和影响力,难以撼动对方的根基。
从美国股市的表现也不难看出,科技巨头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而中小企业则举步维艰。这背后反映的正是科技巨头对资源的垄断和对经济规则的掌控。
大科技公司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仿佛找到了自己的“永动机”,不断推动自身进化,成为社会管理的主流力量。人工智能的发展更是如虎添翼,让这种“新封建”力量变得更加不可阻挡。
德勒兹在《反俄狄浦斯: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中有分教:欲望是一种发散的、破坏性和革命性的力量,资本主义就是这种欲望之流,历史由此推进。与其压抑这种欲望,不如让其野蛮生长,不如让其野蛮生长,什么也不做,看着就行了。看着它发展到精神分裂的那个最好状态,就好了。它自己就是冲破自己的力量,颠覆自己的推手。
之所以还没有自我颠覆,因为它发展的还不够好,要让它继续走下去,直到达到“自我反转”的时刻。
但直到现在,还没有看到它达到精神分裂点的苗头。
德波在《景观社会》一书中认为现代社会追逐的是海市蜃楼般的虚幻目标,这些目标背后反映了人际关系和社会结构的深层次问题。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短视频的时代,每个人的注意力都被精准地原子化。科技巨头通过数据挖掘,了解每个人的喜好,不断反馈相应内容,导致社会的撕裂和文化的控制。这种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推送,似乎成为了“新封建体系”构建的完美武器。
07
中国该如何应对”新封建“时代?
在“新封建”浪潮中,中国是否有可能独辟蹊径,走出另一条道路?
不可否认,美国模式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取得了巨大成功,其经济高度发达,科技创新能力全球领先,人民生活水平也相对较高。中国在发展初期也曾一度考虑借鉴这条道路。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模式所带来的弊端也日益显现,例如社会撕裂、贫富差距悬殊、科技巨头垄断等问题。更重要的是,这种以二元对立为根基的文化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格格不入。
中国文化强调和谐共生、天人合一,追求的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此,简单复制美国模式显然行不通。中国需要探索一条更符合自身国情和文化传统的道路。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试图遏制资本无序扩张,加强科技伦理建设,推动共同富裕。我们正在努力寻找一条既能保持科技创新活力,又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发展道路。
当然,这条道路注定充满挑战。外部环境的压力、内部利益集团的阻力、民众观念的转变都需要时间和耐心。
08
第三方视角
一位即将赴任的东南亚国家的驻华大使的见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第三方视角。
这位大使在上任前,希望广泛听取各方对中国经济的看法。在与他的交流中,他坦言,作为偏于一隅的东南亚国家,对中美两国持有一种“齐强”的态度。他们没有预设哪种发展模式更优越,因此更容易理解中国。
他观察到,中国近年来在现代化道路上进行着与西方截然不同的创新尝试,但他难以理解这种模式的具体内涵。为了解释中国政府思路的转变,有经济学家以房地产市场为例类比:从98年房改启动到2020年“三道红线”出台,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从资本扩张到主动调控的转变,这似乎与中国整体发展模式的转变路径相似。
过去几十年,中国借鉴西方经济体系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也付出了环境污染、腐败、贫富差距等代价。他注意到,中国政府开始重视ESG、绿色经济、共同富裕等理念,不再唯GDP论英雄,转而追求更“有质量”的发展目标。
但他同时也指出,中国面临着信心、企业家精神等问题,未来的发展道路依然充满挑战。对于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国不可能独自承担所有责任,但可以分享自身的发展经验,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尽管并非所有国家都会接受,但“中国方案”的存在本身就为世界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人类最终期望的理想社会是公平、可持续、分配均匀的——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性原理”。路肯定不会平,但是依然要努力向前。
— End —
专辑主播|Johnny肖小跑
编辑 | 坛子
互动方式
坛友群:请添加坛子微信“BKsu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