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60|重新理解信息茧房:为何科学研究与我们主观感受相反?

E160|重新理解信息茧房:为何科学研究与我们主观感受相反?

52分钟 ·
播放数24910
·
评论数125

在算法驱动各种内容产品的时代,我们非常熟悉“算法推荐导致了信息茧房”的逻辑,并时常在生活中感受到信息茧房。但这两者之间真的是因果关系吗?本期节目我们将与董晨宇老师一起讨论“信息茧房”是否真的存在,到底是什么让人们的观点极端化,以及技术在信息传播和观点塑造的过程中到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本期节目为硅谷101我有一个朋友的串台节目。

【主播】
泓君,硅谷101创始人,播客主理人
【嘉宾】
董晨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我有一个朋友主播

【你将听到】
02:31 舆论界与科学界对信息茧房的理解完全相反
03:50 信息茧房始于博客时代:友情链接隔离了共和党和民主党
06:15 对搜索引擎的研究:只有不到10%的研究证实信息茧房存在
09:07 担心完全找错了方向?美国五大媒体控制的信息时代
11:14 根本原因:人喜欢离自己的同类更近
12:31 从自行车到AlphaGo:新技术出现都会带来信息恐慌
16:20 心理学中的“间歇性强化满足”:多样化信息更吸引人
19:42 算法驱动的媒介消费时间在变长,人们视野反而变宽了
27:10 Reddit十年数据跟踪:特朗普当选把社交媒体变得极化
30:23 技术势能有多大:技术变迁改变的社会形态
36:00 传播学者无法分辨假新闻,同样受困于信息过载
40:34 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成为新的搜索引擎
42:28 用互动反向驯化平台算法,警惕点燃情绪的内容
50:23 辨识与筛选:比起真实性,很多人寻求的是观念的认同感

【相关学术研究】

【监制】
杜秀
【后期】
AMEI
【BGM】
Scatenato-Pendulum Theory
The Road to Odessa - Lama House

【在这里找到我们】
公众号:硅谷101
收听渠道:苹果|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荔枝播客
海外用户:Apple Podcast|Spotify|TuneIn|Youtube|Amazon Music
联系我们:podcast@sv101.net

Special Guest: 董晨宇.

展开Show Notes
Helga_
Helga_
2024.7.24
诶?有点好奇 但是现在日常说的信息茧房应该指的是打开抖音或者xhs扑面而来的自动推荐机制 可是科学证伪的都是搜索型信息🤔
Whovia:那也不叫信息茧房,那只是懂你喜欢,很诚实的软件。但凡你想打破就会去搜索,你压根不关心的东西,以前你也不会去看。抖音也会推荐别的,但是它发现你不关心后,他就不推了。传统媒体信息平台一样活跃。
王昌伟:主要这个概念也横跨博客,搜索引擎,算法推荐,三个时代了。
4条回复
沙獭
沙獭
2024.7.24
我之前的研究课题就是证伪各类社交媒体会导致信息茧房和政治极化。我现在觉得相信社交媒体增强信息茧房这个观点本身已经成一个信息茧房了😆而且和阴谋论一样完全是把它当成常识真理来看的,哪怕研究结论起码七成都是显示社交媒体相比传统媒体是在弱化信息茧房。
千岁
千岁
2024.7.25
有必要请不同领域的学者来探讨这个问题,传播学学者总是通过人能接触到的信息的丰富程度来判断是否有信息茧房,但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可能会基于人的心理,群体影响给出不同的想法。
大力强:好建议
董老师要不要研究一下2014年前后的简中互联网的变化,估计能发nature.
生而为猫奴:hhh这要是发了在国内再也发不了东西了🙊
大力强:人在外面的老师可以发
Tahiti-
Tahiti-
2024.7.24
11:14 感觉这个例子中的实验有点奇怪(只听了这个案例,后面如果有澄清,请轻喷)
大众口中的信息茧房,应该是刷一些流媒体中,内容的呈现,(例:我认为A之后,流媒体的内容呈现就不会出现B面的观点)而不是对于某个特定名词的搜索结果
对于一个相对客观事物的搜索结果,我想不到可以有什么差别,真正的茧房可能是,某类人群就不会关注‘总统’相关的信息
泓君Jane
:
董老师后面确实有提到这个点
Minsz:19:46 但是推的其他内容不是为了拓宽视野而是为了让用户更期待下一个小姐姐的视频。但确实客观上互联网使得视野拓宽,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人说信息茧房,至少互联网让人知道了并且开始讨论原来大家看的东西和认知那么不一样。
3条回复
WangHeng
WangHeng
2024.7.24
信息茧房的“茧”,是作茧自缚的“茧”
jatjin
jatjin
2024.7.25
这一期讲的超级好啊👍特别喜欢董老师论述“技术是有势能的”那一段,讲得太精彩了。赞同,技术在人类历史上更多扮演的角色是揭露和显现社会问题。
23:51 感觉这个比喻不太对,美妆和汽车本身就是两个领域,更像是知识壁垒,信息茧房更接近于不断推送单一审美的美妆视频
狗达Gzda
狗达Gzda
2024.7.24
09:32 我有一个问题,德国学者的研究中,如果搜索结果大部分都相同,那他当初是靠什么判断他的四个账号练成了他想要的四个样子?
牛飞:09:44 我同样疑惑,其实很简单,你让该科学家所假设的那4个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按各种的习惯刷2周抖音,2周后你让他们各刷100个短视频,看看重合的有多少,这就知道有不有信息茧房了。 这个科学家的实验是偏颇的,假设他的实验结果是正确的,那也只能得出谷歌搜索的信息茧房效应不强(或者谷歌不存在信息茧房),而不能得出没有信息茧房这个结论。
庞_hWBy:四个账号的人设是通过一段时间对不同内容选择性浏览建立起来的(性别、年龄、社会地位等不同的关注点),然后一段时间后再用这四个账号去搜索同一个主题或者内容,然后发现搜索的内容差异性并不大,老师说的应该是这个意思吧
3条回复
森么哇
森么哇
2024.7.26
16:28 我的抖音推送都是日常喜欢的宠物博主,娱乐明星,而我的互联网朋友有时候提到的某些带货博主我从未看到过,这也许是现在算法机制的围城,但是不影响我知道他们在看什么东西,只是我不感兴趣。因为互联网我们可以接触的信息太广了,远大于以前,如果要这么说,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我们都在自己家周围几公里的信息茧房内吧。我老公跟我生活在上海的两个区他都能对我说的某些上海话非常意外,觉得自己从来没听到过,这何尝不是脱离互联网的信息茧房,做成的茧的永远都是人自己,很多人只是不愿意接受新的信息,不接受不熟悉的东西。
小姚加油:我也觉得,茧做成都是人自己造成的,和多人不愿意接受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和事物,甚至会带有偏见,也不会理解一件事物有受众群体的底层逻辑
halfong
halfong
2024.7.28
10:41 建议老师们谈实验、paper时说下时间。感觉与现实有些脱节了。
陈年老Z
陈年老Z
2024.7.24
推荐算法在革命性地进步,软件向用户投喂信息方式在改变(更多软件使用推荐算法,更大程度地依赖算法),这很可能已经使得我们跨越那个转折点。董老师引用的大多数例子和研究是一段时间以前的,很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会失效
王昌伟:我想问一下,我从一个民主党博客逛到另一个民主党博客,和从抖音的一个民主党视频刷到另一个民主党视频,这之间有什么区别?算法带来的改变和影响是如何体现的?
陈年老Z:这是个好问题,但是我没有做过这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只能给出我经验上的观察和推测(这很可能和实际有很大偏差):对于极其热衷政治的人士,您说这两个情况没有太大区别。但一直盯着看民主党博客的人其实占总体是比较少的,在博客时代,当时主流的信息获取方式是浏览新闻门户网站,而这一情况在今天已经完全不同。所以我想算法对我们的入侵主要不体现在“持续点击博客”和“算法推荐”的区别,而是原本什么都看的群体正在被推向一种“持续点击博客”的状态
John_5:这个赞啊,感谢推荐
John_5
John_5
2024.8.17
不太赞同嘉宾的意见,有多处偷换概念。
我觉得技术本身是比较客观的、中立的,这没错,关键在于用这个技术干什么。
算法推荐就是这样,不是这项技术本身不好,但问题是算法推荐只是平台的工具,没有成为用户的工具,用户并没有自主权。
如何使用和配置只由平台、公司掌握,用户扮演被动接受内容的角色,没有拿到直接调整的能力——平台没有将算法推荐机制、权重交给用户自己决定。至于为啥,可以想象。
所以现在平台上我们看到商业广告、争议的、擦边的、博眼球的内容极度泛滥。为啥人们刷完抖音会有负罪感?因为看到的几乎都是这些没营养的内容,并且理智告诉我,我应该看更有价值的东西,但是推给我这类东西让我不能自拔(非常类似du品的成瘾机制),这是症结所在。
最聪明的一帮人、这么好的技术只被用来研究推送广告、死磕用户时长,本身就是极大的浪费。
蓝白蛙:就是这个道理!
Minsz
Minsz
2024.7.29
03:36 一般大众和研究者本身就在不同的“信息茧房”? 感觉大众的认知就是直接按字面认识了,没有明确定义。感觉这是另一个语言学的话题了。就像 pua 现在的意思和使用范围也和最开始不一样了,甚至 cpu 等各种三个字母缩写都是代表 pua。
AgThroat10
AgThroat10
2024.7.24
这么多年头一回遇到播客听不过来的情况
阿奇Aki
阿奇Aki
2024.7.27
抱歉啊 怎么听着不大对呢!头部没有刘德华这样的了 因为传播渠道 那怎么解释霉霉呢?如果说美妆博主不知道车是当今的状态 那过去喜欢刘德华的粉丝就知道车的品牌 流行 特点吗? 而且听到的感觉nothing new. 是我进了茧房了嘛
Jane_iwb6
Jane_iwb6
2024.7.27
获益匪浅!我的体会就是,信息时代打破信息茧房的最好办法就是:主动获取信息,而非被动的停留在“被推送”里。
学者的大量研究认为不存在信息茧房 而大众却普遍认为存在信息茧房 那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个信息茧房呢?🙃
Kingking:播客里回答了,因为推责技术最容易
RMcCartney
RMcCartney
2024.7.24
人只想看自己认为对的内容,因为这样对大脑来说很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