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我们正处于工业化和后工业化并存的时代,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积极推动,使得我们处于建构的数字生态文明当中。法律作为社会的主要调整规范,其在调整各种利益关系的同时,实际上也在塑造着整个社会和社会中的每一个人。而每一种文明下对应着不同类型的“人”,由此,我们不得不思考当下的时代我们本质上属于哪一种类型的人,以及正在建构的生态文明下我们应成为什么类型的人?同时,从法律塑造人的角度出发,我们也需要思考数字化时代生态文明建构过程中法律应塑造怎样的人这一深层问题。
本期我们邀请了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的牛英豪博士和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的彭璞博士,共同探讨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中的“人”,由《东方法学》编辑部实习生黄佳妮担任主持人。
牛英豪博士在《东方法学》2023年第3期发表了《元宇宙时代“智慧生态人”的法律塑造》一文,文章指出元宇宙时代的来临给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也再次引发思考我们应成为怎样的人、可能成为怎样的人、如何成为理想的人,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将决定我们利用技术的态度、目的和方法。Web3.0技术的赋能能够消除人与自然之间的信息隔离、重塑人的世界观、引导人们的行为绿色向善,“天人合一”愿景有望实现。元宇宙的形成则会成为自然的新负累,技术革新中的数字难民和网络成瘾者问题将导致环境权利的空置,环境数据的安全性、全面性、真实性问题将成为环境法治的新内容,去中心化组织模式对环境法律主体的解构会诱发新的环境治理问题。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之际,理论上可将原先的生态人演绎成能够智慧运用Web3.0技术的智慧生态人,并作为生态文明和网络文明交汇下的“理想人”。制度上可采用“法律+技术”的方法增强个人生态理性、塑造新型环保组织、引导企业正向发展、提高政府环境监管的智慧和能力,以在塑造“智慧生态人”过程中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东方法学》学术播客不止于期刊论文的探讨,我们坚持有态度的思考、有专业的论证、有正能量的传播,希望能激励更多的人都来关注、思考和参与相关前沿理论问题的探讨。我们每个公民需要保持生态理性,杜绝消费至上理念,过度消费会给自然带来负担,应将节俭的传统美德视为一种时尚,争做一个有独立思想的“智慧生态人”。
本期嘉宾
- 牛英豪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博士
- 彭 璞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博士
主持人
- 黄佳妮 《东方法学》编辑部实习生
时间轴
1:30 如何理解消费主义形成的社会机理?
4:23 现阶段的我们是“经济人”吗?
6:14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闭环矛盾如何缓解?
10:22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中“好人办坏事”的“信息论”,在环境法理论中如何理解?
15:40 生活中有的人认为自私并不是一个坏词?
18:24 在环境法领域,如何对“经济人”进行纠偏?
19:46 环境法学者对“生态人”理论在三个方面提出质疑:(1)环境法学和环境伦理学的学科结构不同;(2)环境法和环境伦理学对于人性善恶的预设不同;(3)“生态人”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存在。
27:44 依据法律的功能主义将人性设定为恶?
29:04 针对“生态人”理论无法现实化、法律化两种困境,应当提出何种解决方案?
37:39 “智慧生态人”中的“智慧”包括了智慧和智能两重含义。
44:59 “蚂蚁森林”等公益项目可以增进个人的生态理性吗?
49:07 环保组织如何凝聚分散的具有环保意愿的个体?
相关阅读
主理人
卢 玮 上海市法学会研究部四级调研员
制作团队
徐 天 郭 骏 黄佳妮 余佳妮 陈若瑄
关注我们
- 公众号 上海市法学会 东方法学
- 微 博 上海市法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