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虚幻的《抓娃娃》,与正陷入抑郁的3000万青少年

008|虚幻的《抓娃娃》,与正陷入抑郁的3000万青少年

83分钟 ·
播放数5989
·
评论数120

本月新电影《抓娃娃》一经上映,评价就走向两极分化。它讲述了一段被家庭操控的青春:富人夫妇为了让孩子马继业考上清北,继承家业,建造了一个贫穷的“虚假家庭”以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马继业在苦难教育和愧疚教育中成长,压抑自己的需求,被剥夺梦想......直到高考,他才发现自己一直生活在谎言中。他拒绝了父亲为他搭建的“完美人生”,进入了真实世界。

然而,谎言被推翻后,时间线却快速飞到几年后,看不出任何创伤痕迹的马继业在操场上笑着奔跑。

太多问题被影片轻巧地掠过:直面生活的真相后,孩子如何从一片虚无的废墟中打捞意义?一个青少年能以一己之力反抗父母和系统吗?一个真的在高压中成长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

回到现实,一个更可能的答案是,这个孩子会患上抑郁。

今天我们邀请长期关注青少年抑郁议题的记者闰土,从《抓娃娃》说起,聊聊中国的青少年抑郁问题。闰土说:电影里的马继业是一个高能的“战士”,但是现实中她接触到的,是陷入低能量的孩子。

在中国,受抑郁症困扰的青少年估测在近千万到三千万间。在高考这个关键节点前,一旦患上抑郁,ta们就面临“脱轨”,被排斥在教育轨道外,走上与常人分岔的人生。

我们不想简单将孩子的抑郁与家庭建立因果关系。正如“绿汀小屋”的创始人盛梦露说:青少年的抑郁,是整个社会的某种“疾病”在最脆弱的这群人身上的爆发。

抑郁症从来不只关乎个人。每一个抑郁孩子的背后,是怎样的社会与家庭症候作祟?应对抑郁困境,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社会服务?每个个体需要履行什么样的责任,才能建立一个健康的社会,而不付出让孩子们抑郁的代价?

主播:张苹/徐飞飞/罗方丹   出品:TITS UP

添加小助手,加入听友群:Aroom2024

shownotes:

  • 12:15 《涉过怒海》是对东亚传统暴父的反复鞭挞,《抓娃娃》中的父母却被轻巧地原谅了
  • 14:46 与父母的暴力相比,东亚孩子唯一能使用的暴力是指向自己的暴力
  • 16:30 在“贫穷教育”中长大,孩子会对追求快乐感到愧疚
  • 20:20 父母和孩子都觉得自己被彼此操控。操控我们的到底是谁?是推崇优绩和竞争的社会
  • 22:30 消弭除亲子关系外一切权力关系的《抓娃娃》,是否是某种意识形态操控
  • 26:32 《抓娃娃》中马继业是寻找自由的高能量战士,而闰土采访的是陷入抑郁的低能量孩子
  • 31:01 家长宁愿相信孩子是“装的”,也不愿承认孩子抑郁了。他们认为孩子生病指向了自己教育的失败
  • 37:10 孩子因抑郁从学校“脱轨”,以及脱轨伴随的“次生灾害”
  • 47:05 孩子们对父母的“控诉满足期”,创伤会在亲子关系中代际传递
  • 50:52 面向“抑郁症青少年”的共居计划
  • 55:00 如何走出青少年抑郁?跳脱出社会规则、找到自己的困境、更爱自己
  • 59:51 抑郁症有阶级属性,抑郁与贫困双向循环
  • 63:45 社会学学者认为抑郁症与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发展有关,个体的生命历程被社会规训,只有竞争中的获胜者才能过上“美好生活”
  • 64:58 抑郁症是时代症候,但照顾心灵的唯一责任人却是个体
  • 65:35 中产孩子需要治愈的可能只有原生家庭,底层孩子患上抑郁更紧要的是解决生存问题
  • 71:24 农村孩子从b站看视频,学习“如何去医院看抑郁症”
  • 73:39 抑郁症是个体的软肋?青少年抑郁预警机制,究竟是为帮你,还是排斥你?
  • 77:37 作为权力下位者,一个抑郁症孩子的自主权是被倾轧的。

提到的书影音及报道:

报道

《焦虑抑郁致贫的年轻人》 罗方丹

《少年抑郁症:躲在房间的孩子,敲不开门的父母》

《孩子确诊抑郁后,一个母亲想做些改变》

《百万抑郁症青少年,困在家中》盛梦露

书籍

《诉说忧伤:抑郁症的社会学分析》戴维·A·卡普

《为何家会伤人》武志红

《原生家庭》苏珊·福沃德&克雷格·巴克

电影

《抓娃娃》

《年少日记》

《涉过愤怒的海》

《阳光普照》

音乐

《金黄色的》郑宜农

《这条小鱼在乎》王OK / 洪佩瑜

展开Show Notes
Boating
Boating
2024.7.29
社会几乎没有对青少年抑郁做出任何的努力,无论是家庭、学校、社区,“出柜”的抑郁症青少年不仅无法获得更好的支持,反而由于社会各个群体的无知,被歧视被排挤被视为异类,孩子在如此不友好的社会环境中能得到的只有二次创伤。社会需要被科普,家长才能真正做到正视孩子的抑郁,而非只认为这是“叛逆”和“矫情”,老师才能以最开放而温和的方式正确对待抑郁症学生,避免给其他孩子做出更坏的引导。抑郁症青少年需要更多的社会正反馈以支撑他们走出卧室,而这个现实问题目前看来实在太令人绝望了。
三原最棒:因为这个社会文化就是充满暴力性的,对成功学的变态渴望不改变,不会有人认为这是抑郁
谢谢四位姐姐,真的感谢。听完这期一直在哭,剖析得太深。讲出我的困局,困惑。抑郁的成因首先被原生家庭生出的藤蔓困住无法自拔,是父母的彻底否定和自恋自我意识的强加。是“节点性脱轨”的羞耻与不被允许。到后面移位到原生家庭或许是一个成因,但有些父母也会陪着孩子去看。新的问题导致的clash,迟来的善意与过往的痛苦。可到最后才猛然发觉,自我身份,自我之伤,自我之苦除了原生家庭向内刺穿,还有社会因子由外束缚。除了心在滴血,四肢也被束缚捆绑。“脱轨都是有阶级性的。”这句话说得太好,太精准。像又反刍到第一阶段,“节点性脱轨”是不被允许的?为什么不被允许?因为跟不上就会掉队,掉队就会在社会看来失去未来,在父母看来这辈子都完了。而这种观念又是原生家庭与社会交互中的异化。而这种畸形的社会结构又不断操纵塑造着自我,我们无法停下。因为社会没有愿意,甚至没有倾向于承担抑郁的个体之苦之伤,甚至虽然说进步但是主流市场很大程度依旧存在抑郁污名化,精神疾病污名化。吃饱饭和治疗痛苦好像完全割裂开来了。没有完善健全的机构,患病增加被辞退风险,而被辞退又无法去治病,而高昂的费用又让人无法罹患心理疾病。而这些带来的痛苦对我来说是雪上加霜,在流血的心上又开了一枪。像姐姐说的同事,听到我很想哭。这些年我也听到了太多“你这么讨厌这里为什么不换地方念书?”我也没有脱轨的权利。本科想要自杀未遂是在想父母的钱是投资不该打水漂,我应该物有所值,否则办追悼会是大学肄业的女儿,多丢人。而现在依旧是,在一个相对熟悉的环境完成硕士,因为我知道回国我需要这张文凭。很多时候患者不是不想为,而是不能。可社会粗暴归结于能力与不能,很难不让人流泪。有甚在多年前想要自杀时拨打过热线,接线员一直问我你为什么想生活不好吗你为什么的时候,还是觉得这个问题好令人悲伤。人的身份人的存在本该有很多种,物理意义,自我赋予,自我想象,他人赋予,社会强加。大部分时候后两者杀死了我,而我不是我。很悲伤但我也很感动的地方在于,还有姐姐们,还有大家们,还有闰土这样了不起的人在研究在探寻原因。我觉得这是微弱的光,很了不起。我们不能没有微弱的光,哪怕杯水车薪,可也能点亮我。
一个人的现代史:借用林奕含姐姐在婚禮上的發言做結尾:「我想要成為可以讓無論有錢或沒有錢的人都毫無顧忌地去看病的那種人,我想要成為可以實質上幫助精神病去污名化的那種人。」 也謝謝姐姐們。
方丹Fountain
:
天呐,写得好好,好真挚,看哭了 🥺谢谢你每次用心的分享与鼓励,有你这样的听众也是我们继续create的动力。你也是了不起的人,你在用自己的选择和创造在异化的世界尽力去活成你的自我,你也在点亮自己,也在点亮我们🪄⭐ 🥰
14条回复
Siya-M
Siya-M
2024.7.29
15:12 抑郁就是一种指向自己的暴力。
Siya-M
Siya-M
2024.7.29
32:59 是的,他们一旦承认孩子生病,就意味着他们的教育是失败的,他们不能接受这样的事情落在自己身上。但说到底这个中心点不过是他们自己罢了
k_kkk
k_kkk
2024.7.30
17:31 贫穷会被一辈子带上身上 ,真的 。永远会觉得自己不配。
Siya-M
Siya-M
2024.7.30
59:41 你的伤是金黄色的😭😭😭😭😭
April_CCC
April_CCC
2024.7.31
我研究生在读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抑郁亲历者,上学期刚去ip地所谓很不错的学校做了一学期的实习心理老师,听下来好有感触🥹很多孩子主动或者被动走进心理咨询师的时候,我看到他们真的会心痛痛的,孩子好苦啊,家庭社会和学校紧紧用荆棘捆住,他们真的能去哪里呢?生病了才做滞后努力,没生病的又怎么预防?每学期学校做一次心理筛查,之后就是不停的对“高危”学生的追踪,周报月报,天眼机制维稳…能帮他们的办法真的不多,有时挺无力的
亚b徐飞飞
:
是的,现在的努力都有一种滞后性,甚至会导致一些孩子发现自己的创伤也会像闰土一样有滞后性,但当发现这一切的时候,内心会想海啸一样,可我们从没学过怎么面对情绪的海啸。
44:25 我突然想到,我初中有一次期末周得了很严重的流感,我已经病到我觉得我没办法继续学习了,我打电话给我妈让她给我请假回家打点滴。我妈毫不犹豫地就拒绝了我,她说她担心我回家几天进度就比别人慢了,会跟不上。我跟她解释说期末周没有新的课程了,都是在复习,我在家也可以复习,但是她还是不愿意。最后的解决办法就是她晚上趁着自习时间接我出去打针,然后再把我送回学校(我们是寄宿学校),之后的几天也都是利用午休,吃饭时间带我去。这个事情真的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每次想到我都会很伤心😭
HD918266m:去年新冠时,同感。
HD118933z:……有点矫情了。如果你妈妈有自己的工作,你回家还要有个人特意照顾你三餐,谁去呢?到时候没顾好,会不会又说自己生病回家没人照顾呢?(如果你妈妈是全职主妇,那就当我没说)。家长有工作的,其实在学校有吃住,节省来回折腾,在学校寝室好好休息,有情况先去医务室可以看看,出去打个针再回学校休息,也不是一种折中办法。
3条回复
50:48 关于伤害在代际中传递这点,我觉得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父母那辈普遍是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结构,一方面两人在很多观念上不和但还是维持婚姻,另一方面丈夫无法给妻子需要的情感支持,这导致母亲在教育孩子中往往会在发泄情绪的同时又把对丈夫的情感需要移情到小孩身上。对于小孩来说既缺少了父亲的陪伴也把母亲的严苛和索取压的喘不过来气。而当小孩罹患抑郁的时候,母亲可能一边反思自己的行为一边又处于一种明明努力给出最好却得到这样的结果的无法归因的无力感。我会觉得在这种代际影响上,男性的隐身还有女性的失权也是占据很大比重大
April_CCC:是的,消失的爸,发疯的妈,抑郁的孩子
Fluage
Fluage
2024.8.04
09:40 对!!对结局特别不满意,电影里对这些控诉居然那么轻易的就翻篇了,甚至用的是特别抽象化的影视表达,在仓库门口又是慢镜头又是各种光线交叉…而且居然留了个大团圆结局,童年,亲情和学历通通大丰收,没有一点缺憾,父母几滴鳄鱼的眼泪就能填补那么多年,我真的觉得是操控型父母的自我和解和自我合理化,这种所谓的原谅和和解根本不是能从孩子视角发出的…
苹果伤心苹果
:
是的!好像只是规训孩子你该和解你该原谅
柯苗子
柯苗子
2024.7.31
1:03:47 贫困和抑郁相互纠缠
20:40 充满竞争的社会结构、如果家庭贫穷父母在受苦就无法拥有享受快乐的权力,真的非常有同感。我成年之后还记得高中妈妈对我讲的最多的话是:“家里这么穷,没钱,你居然把笔用坏了! ”然后我们就扭打在一起。我高中的时候无数次想去死,而妈妈对此的态度是:如果你要死就赶紧去,我真的再也不想在你身上花一分钱了
亚b徐飞飞
:
天呐😭 抱抱🫂
昵称不符合:没事飞飞!我已经不在意了,现在可以自己挣钱,我会给自己买想买的!
藕片大师
藕片大师
2024.8.02
10:12 对对对!我爸妈看了也说:这孩子这样教育不是也很好吗
HD118933z:厌恶那个解决,就是怕它给激进的家长有“良性”正向的暗示。。不知道这片是想干嘛,又不谴责教育,也不明显鼓励鸡娃,两头都不想得罪。只能说,很大程度这种商业片就是为了昧良心的赚钱,最大程度不得罪资本家(特别是教育领域的大佬)
藕片大师:对 我感觉最后难受的只有一直在接受中式教育的我罢了
32:27 “我们那个年代 根本就没有抑郁症!你们就是赶那个新潮!” 典!!
Siya-M
Siya-M
2024.7.29
01:11 这条小鱼在乎!
Siya-M
Siya-M
2024.7.30
1:13:15 农村的抑郁真的非常值得关注,信息的闭塞让他们更缺少自救和他救的途径,也更不容易被发现
Fluage
Fluage
2024.8.04
15:04 抑郁是一种指向自己的暴力😭天呐😭
Fluage
Fluage
2024.8.04
10:50 最最搞笑的是片尾还要加一句第二年高考上岸了。。。我靠,中国人骨子里对学历的追求
Fluage
Fluage
2024.9.11
35:23 😭这里再讲要哭了…不管在哪里只要有成年人“看到”我们,有这样一个平台和空间去认认真真剖析小孩的困境,就已经是最大的慰藉了。昨天回小学看老师,听到她说谢谢你们回来,我好感动,每讲几句话的间隙都要挨个拉着手拥抱,她说别给自己太大压力,累的时候随时回来找我,我就在这儿。回去的路上才后知后觉意识到她大概是身边最关心小孩心理健康的长辈了…和这期播客带来的触动很像,是一个可以无限续杯的温暖拥抱🫂
方丹Fountain
:
抱抱!🫂
Fluage:🫂🫂
svthypen
svthypen
2024.8.10
49:00 而且我父母会选择性遗忘以前的不好,最后以一句“现在好就行了”来结局
HD118933z:窒息。。唯一办法就是离他们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