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设计:Peter
本期对话成员:
本店DJ:大麦茶
嘉宾:小胖(小红书@果菜街的小胖)
本期介绍:
上海的夏天相当漫长,即使过了立秋,仍会热上好一阵子。炎热的天气催生了冷饮的巨大需求,上海冷饮工业开始于20世纪初,在之后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产生过花样繁多的冷饮品牌与品种,也成为了好几代上海人夏日回忆里的一抹清凉。
我们今天聊的“冷饮”并不单指冰激凌,棒冰,饮料等其他和夏天有关的冷饮都是我们讨论的话题,今天邀请了,对于美食有自己一套研究的小胖,并且因为我们两个年龄层有点不一样,因此一起聊聊自己对于魔都冷饮的回忆录~
部分节目内容相关重点信息:
.................
让你冻成狗的棒冰!-菠萝渣渣
估计是大家童年印象中第一款用水果命名的冰棍儿。螺旋形状就像是削菠萝形成的刀印,嘬上一口浓浓的菠萝香味。
有点像薯塔
菠萝喳喳的出现,虽然他外表浮夸,但内在其实是清冽爽口的菠萝味棒冰,它的口感很特别,介于纯冰与沙冰之间,吃在嘴里酥酥的嚼起来咯吱咯吱的,虽然现在同样口味的棒冰也有不少,但回忆是无法取代的。
由于是棒冰,菠萝喳喳化的很快,记得那时候经常吃一手黄水,干了之后十分粘稠,可这粘稠和当时到处找水龙头的慌乱,如果放在碗儿里,化成水,就是菠萝味的饮料啦!
全国也有很多这个产品名字,但是别的品牌,我小时候吃的是叫“冷狗”品牌,原先是上海的一家很有名气的品牌,但随着冷饮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日渐没落。,对这个名字有影响,是因为,有一句话叫 “冷成狗”,就是那么幼稚。
.................
雪糕盲盒!-娃娃雪糕
娃娃雪糕可以说是小时候的经典冷饮了,黑眼圈黑帽子的娃娃脸形象是夏天最俏皮的样子,据说它会火另外的一个原因是,它是最早可以在一根雪糕上,吃到两个口味的,帽子,眼睛是巧克力,脸是香草的。
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娃娃雪糕,但它其实是意大利人。1980年代,上海人民就反映过,冰淇淋花色少,品种单调。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单调的冰淇淋之间的矛盾,要通过引进外援来解决。1984年7月,益民食品一厂的生产车间来了个“庞然大物”,千里迢迢从意大利运来,花了120万元。
技术工人们花费一个月时间拆箱安装,日夜调试,终于让这一条从意大利引进的奇形花色冰淇淋生产线投入生产。这款冰淇淋上市时,还专门登上了《解放日报》的新闻,那时它有一个学名——“好宝宝”冰淇淋。
1984年8月12日《解放日报》上关于“好宝宝”的新闻,当时这款冰淇淋还分“男女”,很快,它就被更可爱的口语称呼所代替,并一直沿用至今,它就是娃娃雪糕,也有叫大头娃娃,有很多名字的,
因为是模具是意大利人,所以才会有一个带帽子的人的造型。
有趣的是,虽然它是流水线生产,但因为各地方的物流与店的保存情况,它有些会化,所以就会造成每个人,每次打开都是不一样的嘴脸。像盲盒一样。帽子的形状,眼睛的位置,嘴巴的扭曲,都是撕开每一支娃娃雪糕包装之前的期待!
娃娃头在消失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在冰柜里,包装变洋气了,甚至里面还专门有一个与之形状相同的塑料保护壳,但拆开后拿在手上,怎么感觉不一样了,现在还改了名字,叫“奇形娃娃”,看了它的百变造型,还是没有被技术给客服啊。或许应该学习钟薛高的常温不化技术。
.................
有可能会消失的味道---菊花晶
菊花晶应该是上海特产,反正我在别处没见过。它问世于1965年,系提取杭白菊的精华,也是中国第一种植物固体饮料。
1961年,上海咖啡厂成功试制乐口福和麦乳精,1965年又首创了我国第一种植物固体饮料菊花晶。菊花晶以优质菊花经科学提炼成膏后,配白糖粉等加工制作而成。
可以兑在牛奶中喝,也直接可当成清凉饮料喝,又好喝又健康。该产品以浙江产杭菊为原料,1965年投产后,全部外销。菊花晶为微黄色晶体,具有白菊的色、香、味,甜美可口。
这个产品一开始主要是走外销市场,一开始卖的很好,但后来出现大量竞争品牌,压价竞争,把行业做跨了,再以出口转内销去做国内市场,就没做开,除上海外知道的不多,现在有些欧洲品牌会进口菊花晶到国内卖走的是儿童保健,但我觉得,它只是个饮品,不应该强调它的功能性。
但口味来说我是真的很喜欢,我除了热饮,冷饮,我还会用它来做调酒,用它与金酒做的一个利口酒,做杯金汤力,很好喝。
直接现调,用威士忌,做嗨棒也可以,很配辣的菜品,解辣!
.................
甜品,还是饮品?冰激凌加汽水
有一只巨无霸——加仑,足足1千克的分量是80后上海小囡的共同记忆。夏天,爸爸妈妈买一只冰在冰箱里,有一整个夏天的凉爽甜蜜。有各种各样的吃法,挖一勺,配上夏天的西瓜、水蜜桃,就是一个水果冰淇淋;配橘子水、盐汽水,或者高级点,配可乐,那就是soda冰淇淋。
在1980年代初刚开始生产时,也算奢侈品,定价8元。1986年7月13日。《新民晚报》上的一篇文章。介绍了“加仑”这个名字的由来
最早,加仑是专供给酒店、饭店的产品,等到弄堂里的人家纷纷买了冰箱之后,加仑也随之进入了普通上海人的家庭。
对上海人来说极其熟悉的冰砖,在很多外地小朋友那里,却是一种陌生的存在,一般第一次听到冰砖,“还以为是棒冰一类的东西:冰冷又坚硬”。
冰砖的配料中有全脂乳粉,属于冰淇淋一类。冰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属于“白富美”。益民食品厂的冰砖分小、中、大三个规格,对于七八十年代工薪阶层家的孩子来说,一般总得有点好事发生,才能吃上一块冰砖。
电视剧《孽债》里,沈若尘的哥哥用碟子盛冰砖,款待云南来的小美霞,相对于小冰砖和大冰砖来说,上海人最熟悉的是中冰砖,简称“中砖”。
七八十年代,对于囊中羞涩却想吃中砖的顾客,商店有把中砖一切为二的卖法。此时,上海人对于精确的追求又表现到了极致,为了确保一分为二的冰砖大小一模一样,分割冰砖采用对角切的方式,谁都不会觉得吃亏。
冰砖当时的制作工艺并不“高精尖”,是人工先将白色薄纸折叠成一个盒形,让机器将冰淇淋灌注进去,然后放置到包装盒内。
上海曾出现过各个品牌的冰砖,光明牌、老大昌牌、海燕牌、熊猫牌和上海牌等,它们还曾在1980年代同台比拼过。
1982年5月24日《新民晚报》上的一篇报道,记录了当时展开的冰砖评比,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品牌的冷饮都消失了,只有光明牌冷饮一直存活下来。
所以现在说起冰砖,上海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光明牌的白雪冰砖,包装是熟悉的蓝色。
有个很好玩的点,就是我们小时候是先在碗里放冰激凌,然后倒汽水,会迅速有很多泡泡布满碗,然后我们用勺子吃,这种汽水冰激凌的方式更多的像是一种“甜品”。
而全球的主流市场,确实和我们相反的,他们是在汽水上加个冰激凌,也就有点像雪顶个感觉,这样不会像我们这样的吃法,有很多看上去不那么好看的泡泡,去过香港茶餐厅的朋友可能都会留意到,不仅菜单五花八门,餐牌上还有很多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东西。
TVB剧集《再见,枕边人》中,金律师最爱去茶餐厅,而他最常点的饮品,就包括有“黑牛”和“白牛”。无论是“黑牛”还是“白牛”,其实都是香港茶餐厅里的“怀旧饮品”:“黑牛”指的是可乐加朱古力雪糕,而“白牛”指的是雪碧加香草雪糕(香港又称“云呢拿雪糕”)。
- 黑牛(粤拼:hak1 ngau2/4):可乐+朱古力雪糕
- 白牛(粤拼:baak6 ngau2/4):雪碧+香草雪糕
- 红牛(粤拼:hung4 ngau2/4):利宾纳+草莓雪糕
- 黄牛(粤拼:wong4 ngau2/4):忌廉汽水+芒果或者菠萝雪糕。
据说早在18世纪末,美国人发明的“黑牛”(Black Bear)是一种用啤酒喝香草雪糕制成的饮品,后来为了家家户户的小朋友也可以享用,就改为用可乐加朱古力雪糕制作(Coke Float),传到香港以后,就演变成各颜色的“牛”。
.....................
杨浦“土特产”-木梨膏
有可能是仅存的“老上海糖水铺”!在杨浦有名的小吃,却成了鞍山路地区的“土特产”,位于本溪路上的木梨小摊 是一家20年老店,
早期是摆摊的,歇业过一段时间。后来因为一个生病的老人想再喝一次木梨膏,通过登报找到了老板,老板才又重新开起了这家小店。
据说听说木梨膏是老一辈上海人才知道的“土特产”,木梨膏是去“鞍山文化宫”必吃的东西。当时小摊只卖“木梨膏和龟苓膏”,都是自家做好放在冰桶里的,“现点现舀”。木梨膏第一次吃觉得像果冻,甜甜的,加一勺薄荷水,感觉“清清凉凉”。总之,木梨膏是一种不含任何杂质的“甜果冻”。
是一种由梨和海石花草制成的饮品,约500毫升容量的塑料杯中,打满了半透明的膏体和糖水,吸溜一口,清甜滋味裹挟着浓郁的薄荷清香,一路直冲心头,给全身降温,而咀嚼口感如同果冻般爽滑。
“一杯木梨膏的原材料无需很多,只要当日熬制的新鲜木梨、薄荷、冰糖粉、果糖,按顺序和比例加入杯中即可。”店员黄阿姨说,“梨,本就常用于生津止渴,清热解毒,海石花草熬制后又味道清淡,略带回甘,二者相融后,用来降暑堪称绝佳。”
这个产品,我查了半天也没找到出处,我在台湾有吃过类似的,也有人说宁波舟山也有这样的,具体起源,我还没查到资料。
.................
[加入我们]: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一只风筝,自由的风筝挣脱了线,努力飞向它所期望的地方,妥协的风筝一生栓在线上,在原地跟随扯住自己的绳子摇晃,越飞越高。
不管是哪一种风筝,都始终被无法控制的风裹挟着,到死,都逃不开那阵控制我们左右的风。
但我们还是会想向这世界说出自己的“疯言风语”,哪怕只有我们自己知晓。
一定会有人不认同我们的想法,也一定有人听不懂我们的观点。
但是当若干年后,再回忆,原来我给这个世界留下了我的声音,告诉了这世界,我来过!
如果您有兴趣来和我们进行一次聊天,欢迎评论区留言或私信联系,本店长期招募嘉宾,欢迎自荐或推荐!
互动方式:
小红书:「风筝店播」
微信号:微信搜索kite_radio加店长好友,欢迎您参与互动。
商务合作: kiteradio2024@163.com
-本节目 出品 上海予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