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最重要的变量是人。
中国企业不是第一次出海,2008年后就出现过一次“出海”潮。当时,一些企业走出去的方式是将产能转移到海外,寻找成本最小化的生产方案,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有一些企业走出去的方式是收购遇到困难的国际品牌。
无论是产能转移还是收购品牌,第一波“出海”多少有些被动和无奈,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或贴上国际化的标签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做好14亿人的生意。
到了2018年以来的第二波“出海”潮,主动性明显更强,不只是卷成本、抢份额,而是积极走出去,通过创新和品牌建设,带着中国品牌和文化开拓全球市场。
有的企业从诞生之初就有着全球化视野,关注的不只是14亿人,而是如何做80亿人的生意。“出海”策略上也更加灵活多元,比如自主研发、合作开发、投资并购等,不再局限于直接收购海外品牌,这是创二代与创一代展现出思维方式的不同。
品牌出海的本质是文化出海。
中国品牌进入东南亚相对容易,出海欧美和印度才是真正的挑战。
对投资来说,“出海”不等于出口,而是一个全新的议题。
📖点击阅读相关文章《出海2024 | 中国企业的东南亚足迹》《中国企业二十年的两波出海潮》《两代人的出海》《中国企业出海的欧洲足迹》
⏳时间轴
00:46 第一波中国企业出海的背景和特点
04:54 第二次中国企业出海和第一次有何不同
11:32 新一轮出海行业和企业的新特征
20:48 投资出海企业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录制时间2024年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