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我为什么要被测评贴标签?它对职场和成长真的有用?评心而论

4-我为什么要被测评贴标签?它对职场和成长真的有用?

70分钟 ·
播放数153
·
评论数8

迪士尼线上流媒体部的高管蓝华风,分享外企和民企在招聘流程上的巨大差异。他通过自身的经验对比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用人理念,并探讨了评测在选拔与培养中的应用。蓝华风还带来与嘉宾贺制的深度对话,回答了关于评测的疑问:测评到底有多长的效力,在哪些阶段最适用?不同于科学算命的说法,究竟评测是否能为我们的人生提供有效指引?这些问题的答案,将为你揭开评测的真正用途。

【时间线】

00:02:09:“招聘流程中的面试与实践:不同企业之间的差异”
00:05:43:职业发展与人格塑造:探索合适的评测工具与时间尺度
00:11:34:古代科举制度中的心理测验:选拔与发展的起源。
00:17:23:“科学算命”还是“灵性解读”?探索测评的真假面。
00:23:10:如何避免被标签化?探讨自我认知与社会标签的关系
00:28:54:分类与标签:认识世界的基石与视角
00:34:47:探索内心的力量:解读与教练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00:40:33:解读行为特征:如何利用评价报告提高教练效果?
00:46:21:如何用分数定位人群中的个体位置:误差与精度的平衡之道
00:52:08:透过行为看内心:解读好奇心在我们交流中的作用!
00:57:57:事实与数据背后的哲学思考:分析与决策的界限
01:03:46:个人成长的路径:发掘内在潜能与美好未来

【内容摘要】

外企招聘流程与民企招聘理念差异
一位嘉宾分享了他在迪斯尼线上流媒体部的工作经历,以及他对招聘流程的看法。他认为外企招聘流程非常复杂,需要精挑细选,而民企的招聘流程相对简单,主要通过面试筛选。同时,嘉宾也提到了求知值高的公司更注重实践,而学历高的公司更注重理论。最后,嘉宾表示,从评测的角度来看,不同人群对招聘流程有不同的看法。

测评工具在职场与人生阶段的适用性
这段内容主要讨论了测评工具的适用性、时间管理以及测评的稳定性。首先,测评工具在各个阶段有不同的适用性,如智力测验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版本,而人格测评在成年后基本成型后,短期内很难发生重大改变。其次,测评的时间管理也值得关注,因为人的成长和变化是不断发生的。最后,测评的稳定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心理测评的稳定度要求,需要保证测评结果的准确性。

测评在选拔与个人成长中的应用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测评的历史演变和应用。最早测评主要用于选拔,如科举制度。后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测评逐渐从选拔工具发展为发展工具,用于不同职位的选拔。现在,很多人将测评视为发展工具,通过不同的用法和手段,帮助自己达到更高的水平。例如,反应时、观想速率等测评,可以帮助评估个体在特定领域的表现。总之,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场景的多样化,测评已经从选拔工具演变为发展工具。

个人发展与选拔的哲学思考
华峰提到了个人发展比选拔更早,因为人们天然就有了解自己的心理需求。巴纳姆效应在占星、八字等领域中非常常见,它是一种心理暗示,人们非常想知道自己是谁。巴纳姆效应很容易被用于测评,因为它可以解释人的逻辑。然而,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算命和科学并不等同,因为它们没有科学依据。在讨论中,华峰认为巴纳姆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但它也给出了新的视角和观点。

测评工具的有效性与个性化问题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测评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包括测评的几个关键方面:1. 测评的内容,如好奇心、工作绩效等;2. 采用的方法,如客观工具、考官评分等;3. 测量的对象,如解读师、考试考官等。同时,也强调了测评工具在现代社会中的量化特点,如反应时间、创意性、好奇心等。最后,提到了如何避免被标签化,保持中立的态度。

性别标签化与个体自由的困境
主要讨论了如何避免被标签化的问题。讲者认为,我们已经被标签化,但我们拒绝被标签化。如果不被标签化,我们可能会走向混乱。然而,我们的身体生理特征决定了我们是男性还是女性,这是无法改变的。因此,我们需要接受自己的性别,而不是试图改变它。同时,测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但我们也需要警惕被标签化的风险。

测评与分类的本质与心理特征
主要讨论了教练测评、分类、心理特征、自我实现预言以及精准预测等问题。首先,测评的目的是为了找到问题所在,而分类是认识世界的基础。其次,心理特征包括刻板印象和自我实现的预言。再次,精准预测是很难做到的,因为每个人的模型都是不同的。最后,个体在分类中有一定的归属感,这有助于个体更好地面对问题。

人生剧本与解读视角的探索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被分类和描述时产生的归属感,以及在发展过程中被预言或测定的感觉。同时,也提到了自己想要跳出控制,走向自我发展的想法。此外,还讨论了解读师视角,认为技巧和学习知识点的重要性,以及发心对解读的影响。最后,强调了在解释概念时,需要让被解释者的大脑神经系统完全开放,以便更好地理解。

解读技巧与心理防御机制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解读过程中的一些技巧和方法。首先,解听者要与客户建立连接,通过解读技巧让客户敞开心扉。其次,在解读过程中,贴标签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教练更好地了解客户。此外,解释和质疑也是解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激发客户的内在动机,让他们主动走向外部。最后,不同的解读师可能对同一客户有不同的理解,但都可以用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去击中他们。

测评工具的局限性与应对策略
主要讲述了评价报告在企业中的应用。通过了解客户的反应模式,可以更容易地命中客户,从而使他们对评价报告的观点和观点容易接受。同时,评价报告可以帮助高管建立防御机制,避免被测评结果所影响。然而,这种测评也存在一定的对抗性,因为企业端可能会根据概率论来判断员工的表现。因此,在评价报告中,需要明确定义什么是准确,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统计学在人才选拔中的应用
主要讨论了如何评估一个测评的准确度,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策略来选择合适的筛选策略。在评估准确度时,需要考虑到样本量足够大、统计学规律和误差等因素。对于长模问题,可以通过在足够大样本的人群中计算分数来代表个体在人群中的位置。然而,由于每个人的做题风格和运气不同,选人的严格程度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在选择策略时,需要根据具体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权衡。

测评投资与个人成长的深度对话
这段内容主要讨论了测评在个人成长和企业发展中的应用。首先,从概率角度来说,测评对B端客户能节省很多投资。但如何量化投资效果是一个问题,需要考虑如何通过观察测评发展历程和报告来了解。其次,会议中提到了深度催眠和盖勒普理论,认为通过深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最后,讨论了企业主为什么愿意接受测评,认为这可能与他们对自身优点的认识有关。

内在与行为的相互影响与转化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在营销和销售过程中,如何通过观察和理解员工的行为来影响他们。讲者提到,有些特质可以通过二元法(内向和外向)来描述,而有些特质则需要从更深的层面去理解。同时,讲者也提到了易经中的阴阳概念,认为二元法实际上就是一种哲学辩论,通过观察员工的特质和背后的原因,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最后,讲者强调,在处理员工问题时,要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理解,而不是过于固执于自己的观点。

ROI分析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ROI分析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小公司是否需要耗大量时间精力去做测评。讲者认为,ROI分析虽然能帮助我们理解投资回报,但并不能完全决定投资决策。同时,讲者强调,小公司更有必要关注测评的预测效度,因为每个测评反映的方面对后续影响是多元的。因此,小公司需要从理性的角度分析,判断是否值得投入。

小公司如何发展成大公司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公司规模大小对销售策略的影响。大公司虽然具有激情和动力,但缺乏精准化和合理化,而小公司则更注重激发员工内在动力。讲者认为,如何调动员工的内在驱动力才是关键。同时,讲者提到了一个例子,即华峰一人公司,虽然规模较小,但也能迅速崛起。最后,讲者表示,销售策略的目的是让员工自己购买产品,而非仅仅把东西卖给他们。

企业投资与资源配置的考量
主要讨论了企业投资决策的优劣,以及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科学性。讲者认为,在初步阶段,依靠某种评测来判断投资是否划算,误差较大。对于初创企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具体技能等因素的影响可能更大,这些因素往往不能被测量。同时,讲者强调,在投资过程中,要清楚自己的资源配置,以便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最后,讲者认为,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科学性是存在的,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相互关联的关系,因此不能简单地用科学来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

展开Show Notes
多宝教练
多宝教练
2024.8.18
测评指引行动做参考,真的不错
薛铁林
:
握手🤝
飘_orem
飘_orem
2024.8.17
专家精彩对话,活灵活现教练!思想认知打开,心怀投资美好未来之心,用评测亮明行动之路,让评心而论走向多赢成功!
薛铁林
:
留言很精彩啊,哈哈哈
其实人毕竟是标签化运作的,总要有个分类人才能做好判断。不过就像小孩的分类系统,如果分类只有“好人”和“坏人”这样太粗暴太简单,就会很难让我们了解真实的世界了
薛铁林
:
这个解释好,收藏了
FloraLU2023:如果把标签换个称谓比如说,去拿着这张地图(测评图谱)去探索你的疆域。这样子你会愿意敞开去悦纳你的地图吗?☺️
张郎_V17h
张郎_V17h
2024.8.28
算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应该也是有它的科学性的,也许是我们还达不到真正认识它的高度,我们往往会给无法解释的事情说是不科学,哥白尼的日心说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