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泰客Talk」的第三期播客。
红利是一个「熊市思维」的品种。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尤其是高成长大行其道的几年里,分红这件事儿,不够刺激,不够性感,慢慢的积累一点红利上的收益,显得慢吞吞的。
但当市场来到震荡周期,爱分红的投资品种,变得受欢迎起来了。
我们会从红利指数的前世今生聊起,并试图解答这些大家最关心的问题。红利还会跌多久?还能买吗?红利的赛道是不是有点拥挤了?每个月都分红的产品是怎么回事?每个月领到的钱是基金的投资收益吗?
最后,我们也会聊到最近的「大事件」——7月底,上证综合全收益指数实时行情正式发布。上证综指于1991年7月15日发布,可谓是全程见证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大历史,是投资者朋友心里的「第一标杆」指数。
在上证指数反复在3000点波动的当下,上证综合全收益指数的发布意味着什么?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以后再也不用「保卫3000点」了?有什么产品可以跟踪?当前的市场,到了什么位置了?
这一期播客,让我们印象更深的,是嘉宾们关于人生红利的讨论——红利是一种人生哲学。
红利更接近「格雷厄姆式」的原教旨价值投资理念。和市面上的大部分指数的调仓逻辑不同,红利指数以股息率作为调仓标准,当个股上涨较多,股息率下降,就会被调出指数,指数再调仓加入一些超跌的高股息率品种。从这个角度来说,红利是一种「高抛低吸」的调仓方式,是更契合格雷厄姆「捡烟蒂」的投资理念。
红利可以是应对「历史垃圾时间」的解题思路。无论是作为产品品类的ETF,还是作为投资方法论的红利策略,都曾经长期「坐冷板凳」,经历过漫长的无人问津的蛰伏时期,直到市场风来。这种“80%的时间在积累和蓄势,抓住20%的机遇起跳和爆发”的生命周期轨迹,或许能给到我们一些人生启示。
红利可以是一种更易得幸福感的思维方式。红利追求的是「安全感」和「情绪稳定」,而不是「超额收益」和「比较价值」。红利不是一种需要从比较中获得幸福感的思维方式,不去追求我一定要比其他人更好、赚更多钱,而是在很难获得贝塔的市场环境里,纵向对比、慢慢成长的过程。
这一期节目我们邀请了基金经理麻绎文,EarlETF主理人张翼轸,一起聊聊今年的上证指数和红利投资。
-本节目由国泰基金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
聊天的人
主持:晓晗
嘉宾:
麻绎文,红利国企ETF(510720)基金经理
张翼轸,EarlETF主理人
时间轴
一、冷板凳与调整期的「红利」
03:50 投资中遇到的「人生红利」
09:08 坐冷板凳的启示: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09:35 调整期的红利,还要跌多久?
13:43 红利有周期吗?
18:52 大盘低迷期,红利为什么跑出来
二、红利是怎么红的?
23:04 红利为什么带来安全感
27:34 红利和沪深300、上证综指的相关性
32:55 66个红利指数,为什么选择了上证国企红利指数
28:48 红利,一种情绪稳定的投资理念
44:08 拥挤的逻辑不适合红利
50:08 红利国企ETF如何做到「可月月分红」?
三、保卫3000点还重要吗?
58:08 上证综指比沪深300更偏价值、红利因子
62:50 国九条,强化上市公司分红监管
67:15 上证综合全权益指数公布,还需要再保卫3000点吗
73:58 全收益指数对普通投资者有什么用?
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互动方式-
欢迎在微博@国泰基金、微信公众号搜索[国泰基金微幸福]与我们互动。
8月29日前,来小宇宙APP订阅「泰客Talk」,并与我们互动评论,我们将抽取10位小伙伴送出「宇宙的猜想」系列小礼物。
-关于节目-
欢迎来到「泰客Talk」,这是一档由国泰基金出品的投资理财播客栏目。今年,我们似乎来到了风险偏好下行时代。相较于投资收益向上的锐度,我们开始更关心防守的角度,和落袋为安的温度。
第一季的内容,主题围绕“稳健投资”。我们将从债市波澜壮阔的历史性行情聊起,谈到资产配置与逆全球化,滞涨的船等待顺流而下,以及徘徊的上证指数,和异军突起的红利资产。
在这个情绪和叙事的「乱纪元」,这个夏天,我们陪你一起,等一个时间的答案。
-制作团队-
节目制作:高海博
节目统筹:张馨月
声音设计:孙称
节目运营:小米粒
1)股息率 - 历史分位数
2)长期年化10%左右
年内收益调整到合理水平后再介入,逢低和分批布局。
建议:规避7、8月的财报季。
「✅红利 - 优势」
红利(股息率)是一个「熊市思维」的产物。
投资收益来源于:分红、股价变动。
1)偏中长期宏观经济周期角度
股价变动来自业绩和估值波动。
过去几年国内经济增速中枢有所下滑,上市公司业绩增速中枢明显下移,股价回落。同时,分红不确定性不断增长。
2)上市公司层面
央国企在经济压力较大阶段,经营稳定性较高、分红意愿强,投资收益端确定性高。
3)利率层面
过去几年,无风险收益率下行较快,长期来看,可能会逐步走向低利率时代。
4)投资层面
上市公司层面更关注高股息标的。
「✅红利 - 安全感」
A股涨幅远超合理水平,一旦行情翻转,回撤痛苦特别大,超出很多基民的预期。
红利整体走势偏温和、回撤风险没那么大、很稳健,持有体验很好。
在经历摩托变单车后,很多人开始调整预期,回到真实的现实。
机构投资者由于制度性红利,对红利股更偏爱和执着。这样一批真正长期持有者,慢慢的只买不卖,对红利板块有助推作用,逐步吸引个人投资者接受。
「✅加权方式」
1)红利指数:股息率加权。
上市公司如果股价大幅上涨→估值变高、股息率降低,指数定期调整时会降低权重甚至调出成分股。
高抛低吸。
(2)宽基/行业指数:流通市值或总市值加权。
上市公司如果股价大幅上涨→市值更大→在指数中的权重更大。
A股很躁动的市场,来自估值飙升的市值上升,纳入指数即巅峰,后期经历均值回归,跌跌不休。
「✅上证国企红利指数」
1)股息率:长期稳定,且整体高于其他同类,4%~7%。
2)分红稳定性:央国企40%+明显高于民营企业20%+。
3)净资产收益率:价格指数表现突出
「✅红利指数」
1)交易所
2)规模因子
3)时髦因子
66个红利指数,一切都是红利 + XX,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时代的贝塔不要当成自己的阿尔法。
只为自己的净值负责,而不为所谓的荣耀或好胜心负责。
「✅红利 - 是否拥挤」
红利现在还远没有到谈拥挤的阶段。
1)纵向对比 - 自身历史
股息率:目前处于历史高位;
股债性价比:历史偏高位置。
估值(PE/PB):当前非常低。
2)横向对比 - 其他资产
过去几年,红利走强非常明显;但公募基金特别是主动基金,并没有明显增配。
3)机构持仓/基金经理层面
现在大量基金经理看空红利,只是说并没有买,意义不大。
❓问自己:除了红利之外,市场上能不能找到有持续赚钱效应的方向?
4)基民层面
以整个市场资金来看,大多数人还是观望状态。
红利ETF规模700亿左右,从去年末到现在增长300多亿,增幅很高。但ETF市场规模2W多亿,红利类占比并不高。
50:00 有没有各个板块占ETF的规模比例,比如沪深300、中证500多少,这样对比来看红利ETF的规模大小。
「✅红利国企ETF - 月月分红」
1)基金分红
在特定时间点评估收益率→内部发起分红流程→对外公告→基金分红登记日→除权除息日(基金净值会扣除掉分红)→现金到账日。
月月分红,即每个月都要找出10天时间跟踪该流程。
2)优势
国内进入低利率时代,每月固定收息有一定好处;
基金分红对个人投资者来说,相比股票分红,可免除红利税。
3)ETF分红
定期分配上市公司的股息率,通过分红的形式给基民稳定的现金流预期。
「✅上证综指」
1)2020年编制方案的调整
剔除掉ST和新ST的成分股;新股纳入时间从3个人改到1年;2020年后纳入科创板成分股,行业分布/科技属性得到一定提升。
上证综指相比沪深300更偏价值、红利因子。
2)加权方式
上证综指以总市值加权,沪深300以流通市值加权。大市值央国企的权重比沪深300更高。
2022年提出中特估,大市值央国企表现突出,带动上证综指相对沪深300明显的超额收益。
「✅国九条」
1)强化退市监管力度
投资者会更关注上市公司经营稳定性,对高股息资产利好。
2)强化上市公司分红监管
以前不分红的公司要求未来分红、以前分红比例低的公司要求提高分红比例、以前分红比例高的公司未来要求高频次分红。
DDM模型:真正对估值有价值的是股息率,而不是每股盈利。因为每股盈利只要不发下去,就是虚妄的,可能某天被亏掉。
「✅全权益指数」
任何宽基、各类行业主题指数都有对应的全收益指数。
全收益指数相比于价格指数有分红带来的超额收益,帮助投资者更加直观的感受A股整体表现情况。
指数的易得性:越能接触到的指数,越愿意去看。
3000点作为重要的分界线,是情绪,但情绪发泄后要看到真正的现状。
上证综合全权益指数:7月底发布实时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