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这是一个视觉传播爆发的时代。在生活中,手机摄像头是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的证据,“不出片”就相当于没有吃喝玩乐。在媒体上,短视频取代了文字,成为最有力量的情绪与舆论调动工具。
但摄影师们的职业发展却面临挑战。摄影记者正在被目击者的手机和现场监控所取代。商业摄影师们,则在与甲方的撕扯中,要么精疲力尽,要么“你说的都对”。
《职场人类学》邀请了两位在各自领域小有成就的摄影师:杨文彬没有拿到中国传媒大学的毕业证,却登上了《中国摄影》杂志封面,给一串互联网大厂做出了顶尖商业视觉作品。沈荣华在都市报纸辉煌的年代行走在一线,拍摄了诸多头版大片,现在则在一家知名大学里用图文记录科学家们的故事。
他们还给我们透露了一些影楼里套模版发财的小秘密,并给了缺乏“视觉素养”的甲方(无意冒犯)一些建议,关于如何更好地在视觉上“指点”各种agency。
越陷入单一媒介,我们就越难到达这种媒介的高点。不管是艺术、商业还是科学,要做出优秀的成果,都要具备对多元信息、多种媒介形式的输入和输出能力。
想一起探讨如何提升“视觉素养”和“多元表达能力”的甲乙方们,欢迎WX:izhaowenyuan
沈荣华,笔名沈是,做过摄影记者、图片编辑,混迹过互联网公关行业,目前在杭州一所高校从事写作报道。
杨文彬,摄影家、导演。若有光文化创始人与CEO,九派新闻镜相工作室联合创始人。摄影作品《大学社会》曾获2017年映·纪实摄影大奖,2024年5月作为封面图片刊发于《中国摄影》杂志。他还参与《海鸥》《冲撞》等多部纪录片和院线电影制作,也曾为蚂蚁集团、阿里巴巴、抖音集团、百度、三菱集团、追觅科技等企业提供品牌创意咨询与公关服务。
本期导览:
01:58 靠着玩摄影,破罐破摔的小孩考上了中国传媒大学
07:07 影楼“出片”方法大揭秘:有人专门卖模版
16:42 懂得人都知道,手机仍然取代不了相机
21:04 做影楼的,都去搞旅拍赚钱了
24:23 旅拍摄影师对《中国摄影》杂志不屑一顾,却又因为一些事开始崇拜我
31:58 商业活动拍摄大多数是走流程,只有大牌才懂摄影师现场抓拍的宝贵价值
36:03 甲方如果储备一些视觉素养,可以更高效地指指点点
39:23 特朗普事件:沉浸于照片的意义时,我们好像很少问及事物的其他层面
48:56 摄影师的职业成长:越陷入到一种媒介中,就越到达不了这种媒介
57:46 坚守新闻现场,就知道眼见未必为实:世界是多维度的
01:00:05 文字、摄影都一样,需要“冲淡”,太满就不美
01:01:26 任何时代精品都是少数,要接受大多数都是“草台班子”
01:03:30 “深度无聊”能力的缺乏,是我们没有创意的原因
01:07:33 “参与感”是艺术的乐趣所在,但是短视频和算法却只是“投喂”
01:08:51 大科学家们都有文史音乐爱好,科学的突破需要“意外”和想象力
01:12:35 职业化的摄影师,需要学会团队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