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了电影《好东西》,我们发现年度职场情绪在变化
这是一期是与职业离想 威尔王的串台,我们希望在都市电影《好东西》里,找到年度职场情绪的线索。 12月将至,各种年底盘点就要到来。一年都在自称“牛马”的打工人,该如何处理这一年的兵荒马乱?电影《好东西》给出了好答案。 影片的主演包括宋佳、钟楚曦、曾慕梅、章宇,特别出演有赵又廷和周野芒。 单亲妈妈王铁梅(宋佳饰)带着孩子王茉莉(曾慕梅饰)搬到新家后,结识了邻居小叶(钟楚曦饰)。王铁梅从调查记者转型自媒体人,在追求理想还是流量之间纠结,而小叶希望勇敢去爱,在约会软件上和人打得火热,但又不想被人视作倒贴。这时,王铁梅的前夫(赵又廷饰)剪不断理还乱,而女儿的鼓手老师(章宇饰)又似乎要乘虚而入,带来一些离经叛道的新体验。 《好东西》被称为是《爱情神话》的平行篇,片中有密集的关于各种当下成长、职场、恋爱和社会性别议题的轻松表达。一些当下在社交媒体上一谈就爆的前卫话题,在这里则举重若轻,多了几分包容、真诚和温暖。 这是一部叫人享受真实的快乐,让成年人学会如何不撒谎的电影。不论职场还是生活,能坦然与真实自己对话的人,才能找到好东西。 作家、纪录片导演周轶君所说:“邵艺辉的视角特别贴地,但她的价值观是在前面的,特别往前在奔。整部电影我一直在笑,但最后发现我的眼角是有泪的。” 本期导航: 00:37 用不挑动情绪的方式,让你觉得很开心,还讲了些前卫的话题 03:38 用一种不再执着于宏大理想的方式,找到工作里的好东西 14:08 张弛有度,让渣男们坦诚说话,让好学生们重新养育自己一遍 23:18 化对立为对话,在饭桌上聊天,没有什么不能解决 28:17 大家的情绪正在变化,希望有更多真诚温暖的东西,而非总是强烈的对抗式表达 36:08 希望有更多圆桌聊天式电影,让大家把好东西讲出来 40:20 电影院提供沉浸式体验,也是一个拥有治愈功能的地方
- 从广告乙方转型,在全球搞IP授权,我从此告别年龄焦虑
曾经的数字营销人,如今的IP从业者,胡永刚找到了一个可以长期投入的赛道。 作为一个连续创业者,创业14年来,胡永刚先后服务过数百个品牌,也做过数次从0到1的团队构建,从数字营销、到技术开发、再到现在的IP授权,自2019年一脚踏入IP授权行业,胡永刚完成了自己的职业转型。 如今,胡永刚创办的指尖灵动代理着中国、日本、法国的数百个动漫和游戏IP,用另一种身份和思维方式,服务着希望和IP产生连接的中国品牌方们。 胡永刚和《职场人类学》聊了当下IP授权领域的发展现状,品牌如何规划自己的IP战略,如何避免踩坑,以及市场营销人的职业转型。 胡永刚(左)与知识产权律师在展会上 本期导航: 一、IP领域的养成游戏 01:33 现在很多明星代言的预算都挪给做IP了 05:36 IP的打造更像是一个选美的过程,很少有人可以一击即中。很多IP,比如黄油小熊、Loopy其实已经存在多年,当社会情绪合适时,才会突然翻红 10:41 品牌该如何选择IP合作?抓流量与做品牌是两种方式 12:42 瑞幸总是能押中火爆IP,有预算广撒网是重要原因 二、成为全球IP生态里的玩家 14:46 IP合作怎么样谈一个好价格?讨价还价的空间在哪里?白嫖也是存在的 20:18 全球头部IP公司对中国市场兴趣度有增无减 22:10 中国IP走向海外:有的中国公司甚至已经专注做海外。四大名著西游记在海外未必那么受欢迎,容易走红的是一些理解门槛低的形象?—— 此问题期待大家一起探索 24:57 年底了,该如何规划IP营销:跟欧美IP合作至少提前半年;找代理商了解各家IP的规划; 30:02 知识产权的坑要避免,版权链路要清晰;曾经有人被假代理骗 三、广告人转型IP授权需要注意什么? 33:11 广告营销人转型IP业务指南: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积累可以带来回报,而不是吃青春饭的领域。 35:25 IP行业需要投入的时间精力远比广告行业多,但与客户更容易长期共赢 38:29 当年做广告曾经想“不比稿、不竞标、不垫款”,但并不容易
- 村超背后有另一种新经济,刺猬公社前主编决定回贵州
作为资深媒体人,石灿既懂内容生产,也在组织管理上有过自己的探索。 石灿现在是自媒体“嗅态”创始人,刺猬公社、温度纪前主编,拥有搭建完整内容团队的经验,擅长商业人物与公司报道;2020年,荣获36氪新经济十年一「见」深度商业观察大奖;2022年,获得《财经》杂志奖学金,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脱产学习三个月的法律经济相关课程。 跟石灿聊天时,他正计划从北京搬家回到贵州榕江生活一段时间。那里是他的老家,也是村超打得火热的地方。这些年,石灿热衷报道各种产业变化和人才流动故事,现在,他自己也决心做出改变,一种更在乎身体感受的改变。 石灿并不是因为村超而选择回贵州。但他和一线城市白领们的职业迁徙,呼应着村超的兴起,显示出了另一种新经济发展的趋势。 最近,石灿写了一篇报道《到杭州淘金,进良渚文化村修心》。这不是一个村的故事,而是一群人,甚至一代职场人的变化。报道里这样描述这些人: 来自小城镇,凭借学业前往国内外的大城市求学,毕业后进入一家知识产权型公司工作,勤勤恳恳地在岗位上卖力,用高KPI成绩向职场里的评价体系证明自身价值。然而,在工作中遭遇形形色色的职场困境。虽赚取了财富,却损伤了身体与心灵。转折点出现在自身身体出现某些病理问题之时,他们摒弃对外界评价的执着,开始将注意力聚焦于自我内在世界,舍弃对组织的迷恋,逐步构建起属于自身的评价体系和个体资产,将自己视作“一人公司”加以培育。 远离 “不良之人、糟糕之事、恶劣之地”,良渚文化村成为他们的栖息之所。他们在这里并非“避世”,而是重新连接,营造社区,让彼此被看见,继续赚钱。 也希望石灿和《职场人类学》的交流,能够启发更多人找到心安之处。 《职场人类学》最近重点关注的话题有:金钱羞耻症、全球化中的小镇青年、AI人工智能与职场、白领个体户(知识工作者的自组织与新型职业模式)以及职场养生。—— 欢迎一起来聊。联系wx:izhaowenyuan 本期导航: 找到自己的“耕作之地”,逃离并非逃避 02:21 贵州到底有什么特别?为什么这些年红起来了。 06:28 对良渚村的关注是因为职场博主姜Dora。她算了个塔罗牌,发现杭州是可以让她向内求的地方。 08:22 职业转换的决策会考虑方方面面,但一次最重要的离职,我听从了身体的需求。 13:23 职业发展的困惑,数千年前的先贤们一样遇到过。《金刚经》里也有职场的解法。 14:57 逃离是为被重新看见,重新连接,发现新可能。 20:04 当自己被照顾好了后,视野会变大,钱也会涌来。 “一个公司”并非要抵制组织协作,反而是要积极融入协作体中 21:14 想找到更重视“人”的工作,要从产业和企业发展的角度,动态理解公司与组织 29:42 “一人公司”是社会化分工进步的产物,是用另一种方式去和更多的公司和组织协同。 32:18 去了贵州之后,如何解决与“产业链”失联的问题? 34:17 会赚钱的人,最终仍要走向“组织化生产”,也需要开始塑造企业品牌 小镇里的生意:向商帮学习做“连接者” 37:04 访谈“小镇青年”,他们对于这个标签的变化:从排斥到接纳,再到超脱。 45:08 因为村超各种商帮开始涌入小镇。小镇上的商业创新需要靠外来力量“搅局”。 47:54 闽商强在既能够翻山越岭“看门头”“搞关系”,也能把沿海供应链和内地市场对接起来。
- 与播客人杨一谈赚钱:失去原创叙事力的品牌,在为流量平台打工
杨一是中文播客发展的推动者。他为人熟知的头衔是JustPod首席运营官、播客《忽左忽右》和《去现场》的主持人。后来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公司运营和业务拓展上,不再把自己定位为是一个KOL。 在做播客之前,杨一是SMG旗下第一财经电视的责任编辑。对于前东家SMG关闭电视频道引发的热议,他认为这只不过是行业兴衰的正常变化。当年选择离职做播客,他说,没有那么多的算计,就是因为时机和爱好。 杨一出版过《NPR播客入门指南》,里面介绍了播客的“工厂生产”的思维,即高频率、流程化、团队化的内容生产模式,强调制作播客需要有一套有效的创作和生产流程。 但是,如今身在伦敦的杨一则有了一些新发现,欧美播客行业在经历了一轮裁员后,不少播客主选择了自己单干,节目也不再是工业化的大制作,却也能满足特定圈子听众的需求,赚到养活自己的钱。 杨一和《职场人类学》聊了挺多关于“钱”的事:媒体产业的钱景,自己与钱如何相处,播客人如何说服甲方投钱,短视频时代品牌的价值,以及AI带来的社会分层与内容行业新机会。 关于SMG与媒体的职业转型 01:01 SMG的几个频道关停是正常商业决策,迪士尼在2022年就已经有全球关台计划。电视媒体需要为手机屏幕做好准备。 05:24 回顾从《第一财经》到《忽左忽右》:做让自己兴奋的事情,从小圈子开始积累正反馈。职业很多时候都不是规划出来的。有人在电视台做了七年临时工才转正,这跟能力无关,跟运气有关。 11:09 不做精明算计之人,有时候反而容易得到意外的机会。你不可能在高中大学就把人生算计得明明白白。让年轻人自己经历,亲身体会,才知道身体和内心的真实需要。 14:04 按自己的选择去走,但要坦然接纳结果。认命也是一个很好的生活态度。 关于当下播客商业模式的变化 18:58 处理和钱的关系:钱是生活的必需品,但不是我生活工作的动力。 21:37 现在做播客还赚钱吗?播客作为一个公司主营业务去做的时候,高管要让渡大量的个人性格,让自己成为一个公开市场上的产品。自己2021年开始较少去一线做播客,因为要变成一个专业经营者,而不是一个KOL。 27:05 现在内容人选择播客做主营业务赚钱效率挺低。赚大钱的仍然是流量模式。给甲方卖播客,要彰显高质量的、独特的、专业的声音的价值。但当下如何定价仍然是难题,这对小博主很吃亏。 29:46 以鲁豫的播客节目为例,解析声音与播客的红利:身份与表达、内容厚度、舆论锚点。 37:36 并非是要把播客定位成“精致”的声音媒体。个人生活表达和专业公共讨论都可以存在。只是因为受众群体的差异,一二线年轻中产偏多,才让我们对当下的播客有了更多不一样的标签。 关于短视频时代的品牌资产积累 43:58 听觉对大脑的刺激,可能更多偏向深度影响。他会影响一个人对产品的观念,深思熟虑后产生行动。不像短视频,是靠情绪的营造,带来冲动行为。 47:21 企业必须要思考在短视频时代,自己的品牌资产如何保存。如果营销资源都投放在了流量型带货上,那么控制权就永远在平台手里。大量公司将会变成给流量平台做代工的“白牌机”。 49:47 只要在乎品牌的公司,基本上都会考虑播客。欧莱雅最近和《纽约时报》合作做了一个播客。品牌播客的操作手法,已经从叙事型播客占主导,变得更为多元化,更多的播客开始和营销Campaign整合,更好地诠释品牌,提升品牌叙事的深度,并且可以长期影响用户。 关于AI技术所带来的社会分层与内容创业机遇 64:42 在AI时代,能够有原创叙事力的品牌,才能拥有更多的发声的权利。算法推送的内容正在加剧社会分层。一个残酷且刺耳的判断:AI和人,将来服务的是不同的人。你消费什么样的内容,决定了你在什么样的阶层。内容公司可以用AI生产大量的娱乐内容,满足大众需求。而真正的高价值内容创作,则服务于少数人。 70:29 精准的代价:内容分层正在变得高效,破圈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少。曾经电视台是一个综合内容的拼盘,让观众可以看到自己圈层以外的内容,让小镇青年也会无意间接触到音乐厅里的钢琴演奏。 75:13 乐观的角度:一个分众的自媒体时代正不可避免的到来。科技的进步,让更多小众爱好能够更纵深地找到认同者。 78:24 2022年,英美播客圈有一大波裁员,很多人转型个体户,不拘泥于传统专业制作形式,做给一小部分人听的节目,赚到了够用的钱,激发了蓬勃的创造力。 84:16 在内容个体户涌现的年代,机构的角色也要发生改变,拭目以待。
- 从北京到县城,做非遗文化视频,看见正被算法改变的景德镇宜兴们
有媒体对辛建军的报道,用了挺浮夸的噱头:放弃北京50万高薪,回农村抢拍传统文化,让不为人知的铁器、扇子和夏布被网友抢购。 在和《职场人类学》聊天时,他说庆幸自己一路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辞职进媒体的时候义无反顾,要赚钱的时候也说干就干。赚不了大钱,但活得开心。 辛建军是江西宜春人,2009年从华中师大新闻学专业毕业后来北京,第一份工作是在搜狐畅游的市场部门,收入不错,但他仍想做新闻,于是转而投身媒体。 2013年,他成家结婚,回到老家,在当地报社工作几年后,2016年开始第一次自媒体创业做非遗文化内容“觅器”,成为了头条号文化领域的头部账号,但却遗憾收场。 2017年,辛建军选择来再回北京。这次目标明确,就是赚钱。五年时间,在极客公园做记者,做老板助理,又去到互联网公司做公关。 攒到一些钱后,2022年,他再次回到宜春,重拾“觅器”,同时在北京兼职。 宜春与北京,手艺人与内容人,辛建军找到了交点。对于非遗文化,以及被算法冲击的农村和农业,他有自己的观察。 一、北京与宜春的双城记 01:04 武汉上学,毕业来北京进了搜狐畅游,后来做财经科技媒体。现在北京有一份兼职,同时在江西老家经营自己的自媒体“觅器”。三农领域其实是内容的富矿。 07:15 2016年第一次做“觅器”,就已经做到了头条号文化领域前2%的账号。做自己的风格,而不是去迎合爆款模版,反而能积累更多的用户信任。但涉足非遗电商,自己还是天真了,因为手工艺品难以规模化生产。 15:50 第二次创业再做觅器:提升拍摄技术,更多地将手艺与地理、历史及文化结合。 二、拥抱更真实的视频时代,拒绝精美而空洞 18:07 自己相比专业TVC团队的优势:内容大于形式,而不是一上来就关注灯光画面等技术细节。短视频平台好不容把我们的审美带入一个“更真实”的时代,就不要再回去精美而空洞的宣传片时代了。 20:55 传统媒体人转型路上,需要接纳技术所带来的进步。越是专业的内容人,就越要以平等的心态去吸收了解各种内容形式。 三、真理并非越辩越明:一个技术乐观主义者回归现实 22:15 你是个技术乐观主义者吗?以前是现在不是。传播环境日益呈现出圈层固化的格局。大家对于和自己不同的观点,要么批判,要么忽视。 24:32 在小县城里,过具体的生活,让我可以保持乐观。在虚拟的环境里的讨论,真理无法越辩越明。网络辩论只会各自强化自己的观点,每个人都会贴出一堆堆自己有利的材料。需要在真实世界去听、去看、去感受。 26:36 在特定领域做出自己的特色,有一部分人认可,养活自己是没有问题的。受“选择比努力重要”这一观点的影响,我们总是疲于奔命,担心自己选错了。大多数人要想过得更好,发挥长处才是最佳策略。当然,短板不能致命。 四、小县城里的电商直播,很多时候靠天吃饭,算法就是“天” 29:14 以前去农村拍摄,村民们会警惕。现在,去村里拍短视频,大家会主动问我是否赚钱。在他们眼里,做短视频是一门很赚钱的生意。县城里已经流传着许多直播带货的致富传奇故事。直播电商在乡镇甚至有被过度神化的嫌疑。 35:47 那些在农产品直播电商中真正赚到钱了的人:根据时节去不同的地方走播,注重维护链接。直播技能都是土方法摸索出来的,更多是师傅带徒弟模式,而不是靠什么电商培训。 38:28 算法对于农民们来说是黑盒,他们测不准何时会有流量。有一对夫妻,零粉丝开播,每天播超过12个小时,第一个月赚了4万,第二个月就不行了。他们做对了什么又做错了什么?重点是抢占先机。 41:24 做农产品电商如何获取流量?大家更像是“看天吃饭”,这个“天”就是平台。也许某个品类开播的早,平台就会给一定的倾斜。另外,大量的流量来自于拉长直播时间。—— 但这纯属个人观察。 44:21 直播带货“靠天吃饭”是不健康的。互联网大厂白领们一次开会的结论,也许就可以影响许多小商贩的生计。平台流量分配规则的一次改变,就会带来一连串的产业连锁反应。互联网大厂人需要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对现实世界的影响。 48:47 看到数字背后的产业和人,才会真正明白“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意义。当流量过于集中在几个平台,需要思考如何建立更好的利益沟通协调机制。 五、直播带货让高值手工艺品处境更难,有非遗手艺人其实希望拥抱机器化生产 50:42 景德镇的直播带货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做精品做高客单价产品,还是走量做廉价品。对于高客单价的精品陶瓷,私域也难以发挥价值。必须要多平台经营。 54:30 宜兴陶瓷商家明显感觉客单价在下降。在增长承压之时,是把利润分给主播,还是自己建立品牌? 56:16 非遗手艺人其实并不排斥机器化自动化生产。做夏布的师傅正在跟高校合作研究如何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手艺人希望能够用机器减轻人的负担,提升产量。 六、不管是内容人还是手艺人,要形成分工协作产业链,需要有产业规模做基础 62:04 “有文化”的人做直播带货很难火。直播的基本盘还是“找乐子”。如果想靠纯内容赚钱,可以考虑直接面对用户来收费,以专业度和三观来吸引用户付费,UP主“食贫道”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70:05 “内容个体户”通过协作来创造更大的价值是理想状态,但是现在内容创业公司不敢招人,想到要给员工发工资就觉得压力大,很多事情会被束缚住。一个产业要形成分工协作,需要有经济基础。盘子太小的生意没办法进行现代化的分工协作。 74:01 不后悔学新闻学专业。内容的组织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是做媒体给自己最大的收获。小镇青年的身份让自己可以更好地做乡村和一线城市的连接者。 78:33 不管是新闻业,还是非遗传承,我们都需要面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规律。
- 从程序员转B2B营销,我享受做个好人,也学会与钱做朋友
一个北京的冬日,初入职场的赵岩瑟缩地坐进了老板的保时捷,故事由此展开。 赵岩是B2B营销圈里的社交枢纽,经营着超过2000人的数字营销社群。他说自己爱交朋友,坚持做个好人(不是职场老好人的那种“好”),这对他来说是一种享受,也让他在创业做“识战营销工作室”后,得到了不少朋友的支持。 赵岩有着13年的的数字营销工作经验,担任过致趣百川CMO,也曾供职于京东科技和北森。和他的对话本来是想聊聊B2B营销人的职业出路,没想到聊了很多“和钱的关系”,“和人的关系”以及“小镇青年”的身份标签。 小时候,赵岩在农村和爷爷学会了“仗义”;来了北京工作后,他从程序员转型营销人,学会了告别“金钱羞耻症”;现在杭州创业,赵岩希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收获更为丰盛的人生。 本期导航: 02:05 刚入职场时,在一个北京冬夜,我瑟缩着坐进了老板的保时捷 08:20 告别金钱羞耻症,学会跟客户谈钱后,是一件很爽的事 10:55 从程序员到市场部,自己想离钱近一点 16:02 大厂HR给我打电话,说我是同等级别候选人里最便宜的 21:36 看公司财报流水和看工资单是完全不同的体验 24:33学校教育里对于“钱”这件事基本是空白 27:25 做一人公司, 用时间淘汰对手,用职业品牌积累高附加值 34:58 “自由”职业的前提是有积累,先有轨道才能驶向旷野 39:43 在农村里爱替人做主的爷爷给了我精神力量。在职场上,我选择做个好人,并以此为乐。 47:01 B2B的发展取决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B2B肉眼可见比B2C差太多,但不建议随意转行。从短剧到AI,能在这波风口赚到钱的人,是过去十几年在相应领域有所积累的人 52:32 什么样的B2B公司值得去:能赚钱的。不赚钱的公司各种PUA和捣乱的事 55:01 只有自己具备创造业务的能力,才不会疲于找公司找客户。不要用对待爱情的方式来对待公司。 57:25 如何选领导:比我有钱,认知比我高 61:45 小镇青年的优势:体验过城市与乡村,在行万里路中可以有更广阔的人生
- 北京到香港再到新加坡,出海专才需要懂的时间观、共情点与觉察力
“出海”成为了当下很多企业的必选项。我们不仅有出色的供应链和厉害的中国制造,更有在全球化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职场人。中国专业人才如何出海,与全球各地的专家们同台共舞,将成为下一个十年最重要的出海议题之一。 在一个跨国的多元文化组织里,如何更好地获得信任?我们与全球各地的职场人有哪些悲喜相通之处?AI又会给公关行业,给专业服务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这是我们与彭祯艺Joe交流的重点。 —— Joe提到,不同文化塑造了对于时间的不同理解,进而带来了不同的职场观念,这是值得思考的角度。 Joe是一家国际公关公司博雅Burson亚太区的智能与数字服务负责人,他在北京、香港、新加坡工作多年,管理亚太区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团队,与全球200+办公室同事长期合作。 他这样介绍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协助中国新一代企业领导者驾驭国际市场;探索数字化转型和AI对商业和生活的颠覆性影响;一位全球旅行者,在旅行体验中寻找和感受心流;职场正念与瑜伽导师。(Joe’s的个人网站: https://www.joepeng.net/index.html ) 本期导航: 01:47 北京理工计算机专业毕业,跨界是自己的独特资产 05:14 以日本为代表的高语境文化爱读空气,要善于在不同语境中觉察自己的定位 10:31 多元文化职场的边界感与信任培养:针对“桃子”和“椰子”要有不同方法 16:18 避免冲突并不能让关系更好,适当的冲突有助于让沟通更清晰 19:28 中年危机是全球职场都能够共情的话题 23:33 被宗教等因素所影响的时间观念,对于我们了解不同的职场文化意义重大 27:47 职场上有35+中年人才是常态。不愿意招中年人,担心对年龄大的员工缺乏掌控力,背后其实是一个领导力与企业组织管理问题,而并不是年龄问题。 33:32 只有经历过时间,才能对事物发展的模式(pattern)有更深入的理解 34:31 当你出海试图在时间与空间层面复刻经验时,需要保持初学者之心 42:55 公关行业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冲击,AI对人脑的模拟和对认知的衡量值得关注 52:18 公关行业需要更多的数据科学人才 53:56 公关顾问们“卖时间”的收费模式会有所改变,产品和服务将会双轮驱动 56:52 有人因为技术进步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创意空间,有人则被技术操控。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路,不要选择那条成为技术牺牲品的路。 59:25 建立自己的空间,拥有更强的自我觉察力,才不会被客户的责骂和羞辱所牵引
- 宠物赛道卷入拼多多模式,创立高端主粮品牌的他,转身做小红书
宠物赛道热度不减,内卷不停,且远没有到定胜负的阶段。曾经创立过高端猫主粮品牌的岸堂,已经转身在小红书上做博主「账号:岸堂(科学养猫版)」,分享科学养宠知识。他希望用更直接的方式和宠物主们建立连接,积累品牌势能,这样未来才有更多可能性。 岸堂的职业生涯开始于光线传媒,后又加入极客公园,也曾担任华兴资本FA事业部ECM负责人。从做产品转型到做“科学养宠”小红书博主,岸堂和我们透露了不少宠物行业的现实难题和避坑心得,也顺带透露了一些养宠新知。 本期导航: 关于从做产品转身做自媒体 01:57 做高端猫主粮的教训:如何能让用户建立高端认知是难点 04:45 宠物用品赛道出现了更多拼多多式玩家,极致低价对国际品牌构成压力 11:10 试了多个平台,最终发现做猫宠内容小红书最适合 关于科学养宠 17:20 宠物主们也在“鸡娃”,科学养宠解决了不少新手的养宠焦虑 18:20 宠物食品应该做到“丰容”,吃得尽量杂一些有好处 20:47 之前做产品大力投入私域,这次决定就直接在小红书上成交。做私域营销对于小体量的公司未必合适 24:42 宠物医疗保险很多都是在亏钱做,宠物也要有体检观念,可以避免大额宠物医疗支出。 27:24 宠物创业公司的退出路径主要还是并购而非上市 28:34 “萌宠”和“科学养宠”是宠物内容赛道两大类型。前者流量大,后者黏性强更具公信力 30:02 90%的宠物品牌都没有自有工厂,他们更多投入品牌营销,而不是产品研发 34:54 宠物产品才走过了几年的增长期,优秀的品牌需要熬时间 关于做个体专业户,如何少踩坑 35:55 不乱招人,个体创业可能是当下保证现金流最好的方式 40:50 流量起伏不定,这对很多自媒体创业者心态是很大的考验 42:10 不要再做离职博主了,有特定专业经验积累的博主才能跑出来 43:18 行业内部的专家,做自媒体可能比媒体人更有优势 45:56 做自媒体要设定固定更新节奏,对抗心态的波动,流量和与用户深度连接都需要
- 杨伯宁:公关行业三十年,我如何管好CEO们的情绪
杨伯宁有着三十年的公关行业从业经历。 正经地说,他是外企高管,多次见证、参与中美领导人与商界领袖的互动;塑造企业品牌,影响公众认知,连接利益相关方,拥有打工人们羡慕的镀金简历。 【图:杨伯宁(左一)在重大活动现场】 不正经地说,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是个斜杠青年,本科就被公派去英国留学,回国后主持电台节目,给央视纪录片英文配音,在大学课堂上的教学表现也不输现在的网红教师,甚至还做过央视主持。 (图:杨伯宁工作场景) 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给了一代人无限可能。杨伯宁因为在人民大学赚外快时的一次偶遇,转型投身商界。他的职业生涯涵盖了不同行业的跨国公司和公关咨询的工作经历,曾供职于朗讯科技/贝尔实验室、西门子、摩托罗拉、NBA (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和 SAP(思爱普)、爱德曼公关、罗德公关等公司,担任过高级总监、执行副总裁等职务。 (图:杨伯宁在朗讯主持与Ascend合并新闻发布会) 【图:杨伯宁(中间)在贝尔实验室陪同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 (图:杨伯宁与功夫熊猫) (图:杨伯宁与NBA) 杨伯宁见证了外企在中国的周期起落,也在各种大事小事奇葩事中,修炼了专业,磨练了心性。他希望公关从业者要始终保持敏锐、保持热情,保持学习,守住底线。 在年轻人们都在谈论上岸求稳、为年龄焦虑之时,与杨伯宁的半正经交谈,让我们能够在更大的时空跨度上,松弛地观察行业起落,获得职业成长经验,也窥见不少行业大佬的八卦。 只有经历过惊心动魄,才能云淡风轻。真正的干货,都是大白话,希望大家一起有所沉淀。 (图:杨伯宁在工作现场) 本期导航: 第一部分:是谁抓住了机会? 01:45 从大学里的“当红”教师转行,成为中国公关行业的“尝鲜者” 06:03 不要追逐梦想,要追逐机会 08:08 上世纪九十年代接触到职业倾向测试,说我适合做公关,我自己都不信 11:40 在人民大学的一次偶遇,制作了人生的第一份简历 13:49 在那个年代,办公楼下有没有星巴克,也是衡量机会的方式 15:04 那是一个企业愿意花大价钱培训员工的年代 16:33 公关的三个跨越代际与周期的核心能力:敏锐、热情、专业度 第二部分:那些静水深流的公关核心能力 19:56 有很多跟全球CEO单独相处的机会,但我不会乘机评价他人 22:16 摩托罗拉赞助电影《手机》,曾被人投诉赞助了一个“通奸”的电影 25:43 公关的专业度:既要有技能,也要学会无声胜有声 29:55 内向的人在公关这一行一样有机会 31:51 公关不是请客吃饭 第三部分:把CEO管好,为自己工作 35:59 公关要做到与CEO同频共振,需要了解业务,需要PR for PR,与业务一线并肩作战 43:04 做好CEO 形象管理的一些基本面:身材管理、与产品匹配且不哗众取宠 46:04 把CEO们看成是人,公关顾问要为老板提供“增量价值”而不是情绪价值 47:17 如果公关行业都是年轻人,关键时候不能也不敢管理好老板的情绪 50:57 管理情绪爆棚的公关危机:当机立断很重要,事先预防与事后补救两条腿走路 57:49 对于情绪化的网络舆情,要先评估利害,而不是着急立刻反应 59:59 关于NBA总裁David Stern的霸总传说并不靠谱,他是一个接受媒体采访会睡着的“普通人” 61:53 傲慢是CEO的大忌 63:32 选老板很重要,但最终要学会自己照顾好自己 第四部分 从奥运到NBA,做IP需要科学管理 67:16 奥运冠军郑钦文在镜头前的自信,得益于她和父母,也得益于专业化团队 72:02 不是每个运动员都要成为郑钦文,社会需要多元化 75:00 让NBA运动员们穿上西装,也是IP打造的一部分 78:55 运动员的IP打造不仅是自己,还有教练和整个团队的言行 80:16 仪式感会提升运动员的价值,包括商业价值 81:00 有精细的流程科学的管理,才能更好地定价
- 中国大学校徽美丑排行:一流大学为何审美差距这么大
在点评大学校徽这个小众赛道上,博主“野教授”已经遥遥领先。他说,基本上中国所有大学的校徽,他都一一看过,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美学理解,同时亲身下场设计了多所学校的校徽,做到了“我行我上”。 我和野教授聊了聊校徽的美丑排行榜,以及这背后的大学文化,也请他随机点评了东南西北各地高校的校徽。在没有事先对稿的情况下,野教授可以对每个大学校徽的设计优劣信手拈来。鲁迅先生为北大设计的校徽,是野教授心目中的经典(所以这期封面用了鲁迅图),还有一所在西安的民办高校,校徽也让他觉得遥遥领先。 野教授研究生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曾在互联网大厂做产品经理,也有过创业经历。我们也探讨了设计师们的35岁危机,他的忠告是:提升自己的档次,找有钱的甲方。 审美可以多元,艺术有百种解读,但野教授认为,徽章和LOGO的设计,有时候更像是一个工程,只要用心,就一定可以找到他论文中所说的“设计的标准答案”。 本期导航: 02:12 哪家校徽最好看,哪家最丑?—— 华中科技大学校徽公认难看 05:53不少大学校徽在设计的基本原则上都错得离谱 09:40 建筑和字母缩写是中国校徽的两大造型语言 11:01 南方科技大学与西湖大学,都是新锐大学,但校徽水平截然不同 14:56 领导们容易被外行设计师坑 19:56 决策者不要过于“饥渴”,要学会做减法,简洁克制反而更美 23:11 我们缺乏能引领社会审美的“设计明星” 31:20 东南西北各个大学校徽在线锐评:南京工业大学、苏州大学、广州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农林科大学、东北大学、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 44:25 美国有些大学有三套校徽,有繁复版有简化版,适用不同场合 46:45 香港科技大学这样的优秀大学,校徽也挺平庸 51:24 西安有个民办大学,校徽却出其不意有创意 53:49 没有目标的设计师,容易遭遇35岁危机 57:32 与有钱的甲方打交道,努力找到心中的“标准答案” 附上野教授的一些校徽锐评图:
- 卖模版比开影楼赚钱,一生要出片的中国人与找出路的摄影师
都说这是一个视觉传播爆发的时代。在生活中,手机摄像头是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的证据,“不出片”就相当于没有吃喝玩乐。在媒体上,短视频取代了文字,成为最有力量的情绪与舆论调动工具。 但摄影师们的职业发展却面临挑战。摄影记者正在被目击者的手机和现场监控所取代。商业摄影师们,则在与甲方的撕扯中,要么精疲力尽,要么“你说的都对”。 《职场人类学》邀请了两位在各自领域小有成就的摄影师:杨文彬没有拿到中国传媒大学的毕业证,却登上了《中国摄影》杂志封面,给一串互联网大厂做出了顶尖商业视觉作品。沈荣华在都市报纸辉煌的年代行走在一线,拍摄了诸多头版大片,现在则在一家知名大学里用图文记录科学家们的故事。 他们还给我们透露了一些影楼里套模版发财的小秘密,并给了缺乏“视觉素养”的甲方(无意冒犯)一些建议,关于如何更好地在视觉上“指点”各种agency。 越陷入单一媒介,我们就越难到达这种媒介的高点。不管是艺术、商业还是科学,要做出优秀的成果,都要具备对多元信息、多种媒介形式的输入和输出能力。 想一起探讨如何提升“视觉素养”和“多元表达能力”的甲乙方们,欢迎WX:izhaowenyuan 沈荣华,笔名沈是,做过摄影记者、图片编辑,混迹过互联网公关行业,目前在杭州一所高校从事写作报道。 杨文彬,摄影家、导演。若有光文化创始人与CEO,九派新闻镜相工作室联合创始人。摄影作品《大学社会》曾获2017年映·纪实摄影大奖,2024年5月作为封面图片刊发于《中国摄影》杂志。他还参与《海鸥》《冲撞》等多部纪录片和院线电影制作,也曾为蚂蚁集团、阿里巴巴、抖音集团、百度、三菱集团、追觅科技等企业提供品牌创意咨询与公关服务。 本期导览: 01:58 靠着玩摄影,破罐破摔的小孩考上了中国传媒大学 07:07 影楼“出片”方法大揭秘:有人专门卖模版 16:42 懂得人都知道,手机仍然取代不了相机 21:04 做影楼的,都去搞旅拍赚钱了 24:23 旅拍摄影师对《中国摄影》杂志不屑一顾,却又因为一些事开始崇拜我 31:58 商业活动拍摄大多数是走流程,只有大牌才懂摄影师现场抓拍的宝贵价值 36:03 甲方如果储备一些视觉素养,可以更高效地指指点点 39:23 特朗普事件:沉浸于照片的意义时,我们好像很少问及事物的其他层面 48:56 摄影师的职业成长:越陷入到一种媒介中,就越到达不了这种媒介 57:46 坚守新闻现场,就知道眼见未必为实:世界是多维度的 01:00:05 文字、摄影都一样,需要“冲淡”,太满就不美 01:01:26 任何时代精品都是少数,要接受大多数都是“草台班子” 01:03:30 “深度无聊”能力的缺乏,是我们没有创意的原因 01:07:33 “参与感”是艺术的乐趣所在,但是短视频和算法却只是“投喂” 01:08:51 大科学家们都有文史音乐爱好,科学的突破需要“意外”和想象力 01:12:35 职业化的摄影师,需要学会团队作战
- 《逆行人生》:中产滑落是对电影的误解。用破圈反内卷,人生是大街小巷
我们这些打工人,如外卖员一样,都在拿着职场地图,在系统里升级打怪。大家也都在问,人生算法到底是谁设定?起落之间,有没有一个开关,可以让自己Move On? 《职业离想》与《职场人类学》一起,谈谈《逆行人生》这部电影,聊聊我们的人生算法。我们互相认识,是因为大家都曾经在“职场社交”这个领域折腾,后来又一起合作节目。威尔王是领英中国(LinkedIn)前短视频负责人,本人文元,从科技媒体到咨询公司、公关公司,后来曾在脉脉做内容营销总监,也负责过脉脉人才智库。 我们都曾想成为“人生黑客”,找到人生的旷野。但几年过去,各自都还在城市的高楼里打工。访谈了形形色色的职场人类后,我们大概明白,每个人的“人生系统”都需要由自己来构建,不要试图破解别人的系统,而是要在塑造自我主体的同时,具备四面八方的连接力。 徐峥、辛芷蕾主演的《逆行人生》,开始以为是煽情爽剧,后来才发现是职场治愈片,用一种“不给糖但给力”的方式,给我们一些应对周期起落的启发。 几个心得与大家分享: - 当我们用“人生地图”来代替“人生曲线”,抬头看到大街小巷时,更多可能性便会涌现。 - 当我们具备跨圈层连接的能力时,“阶层滑落”便像是一个伪命题。 - 当我们学会活好每一刻时,人生便没有那么多输不起的“关键时刻”。 01:39 解法不在系统本身,而在于建立自己的系统 05:00 徐峥角色的人生转折发生在他爸爸原谅了他的那一刻 07:21 更新人生地图,建立全局观,人生不是一条曲线,而是大街小巷里的立体地图 11:51 没有歌颂苦难,而是在试图打破圈层隔离,中产和外卖员不应该生活在两个世界 15:10 打破隔阂,不同圈层之间多一些对话,才能产生新的灵感,找到新的可能 18:23 拥有人生的支持系统,就不会那么被轻易打败。“上有老下有小”不是负担,而是支撑前行的力量 19:21 结尾出人意料地没有走向爽剧剧情,反而是给了我们真正的人生解法 21:39 我们都在城市的大地图里兜兜转转,找到自己人生地图的人,会过得幸福 23:28 现实是最好的治愈:我们不需要过量的“糖”,而是要“蛋白粉”来强身健体 25:16 人生快要走入死胡同的时候,要用“破圈”来破内卷 27:45 零工经济不能解决外卖员及许多劳动者的困境,需要让这些岗位变得更加专业化 31:13 快,不是改变我们人生的关键 31:30 人生不应该活在仪式感里,人生并不是活那几个关键时刻,而是要活在当下的每个时刻。活在当下的人才能享受未来。 36:11 人生不止一个方向,爽剧不能给你可持续的力量 37:55 在职场里做个中年人的优势:稳住大局,用对待小孩的心态,对待那些无理取闹的人 40:45 城市打工人的旷野,就在大街小巷里
- 肤浅比深刻更有价值,AI伴聊能解决打工人的社交贫困吗?
寂寞一直都是互联网发展的源动力。好的亲密关系都是彼此需要、互相成就。从Character.AI,到国内的美团Wow、抖音心晴、小冰等,科技巨头们的AI伴聊产品是否可以提供一个理想伴侣,帮助用户发育成为更好的人,还是主要满足人类的原始欲望:消遣与性? Cindy 就读于美国知名女子文理学院Smith College,主修历史,去年曾经在哈佛大学访学一年,现正在国内某家互联网大厂的AI伴聊业务线做实习生。Cindy和很多00后们一样,会在i人与e人间摇摆,乐衷于有趣的日常生活,关注社交App上的八卦,但同时,他们也努力探索关于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本质话题。 陪伴是当代男女长幼的刚需,AI伴聊远不止荷尔蒙社交那么简单。本期《职场人类学》,Cindy分享了中美两国年轻人的社交行为变化,身边各种人使用AI伴聊工具的感动时刻,也给出了在大厂收获到的AI伴聊产品运营心得,以及对AI伴聊如何超越真人的思考。 聊的过程中,我收获了一个重要感悟:肤浅同样是有价值的,甚至比深刻更有价值。如果AI能一直记得你说过的那些琐事,能进行长程对话陪伴,就已经意义重大。 AI真的有必要变得和人类一样吗?这的确是个问题。 03:12 年轻人的社交是点状分散的,渴望稳定长期关系而不得 09:23 除了“上来就脱衣服”的恋爱,我们寄望AI伴聊能超越真人 16:49 比普通人更懂哲学和电影,他们找来《纽约客》撰稿人训练AI 26:19 肤浅同样是有价值的。如果AI能一直记得你说过的那些琐事,日常的对话陪伴就已经意义重大 35:06 人机共生式群聊值得期待,但人工干预的边界仍然待解 40:16 当与AI聊到深处,有人会希望这是个真人 44:05 AI难解城市打工人的社交贫困:社交App让见面的意义只剩最后一步
- 告别金钱羞耻症,好学生好员工如何养成吸金体质
市场经济,钱是交易的尺度。明明知道钱很重要,也大声喊着想赚大钱,我们不少人却在一些关键场景中羞于谈钱,甚至潜意识常常把钱和一些美好的事情对立起来。这样的“金钱羞耻症”该怎么治? 陈作成长于重庆的一个小镇,一路是学霸的他,还从小学开始就帮家里管钱。从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硕毕业后,他加入某顶尖外企做商业战略咨询顾问,服务过不少赚了大钱的民营企业老板们,后来他后加知名手机厂商负责战略部门。如今,陈作存款不多不少,在新西兰和中国两地过着逍遥生活。 陈作既是好学生,又不缺反叛精神。他一直强调,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善用信息的人,能在各种纷杂之中,把自己作为方法,培养金钱观与财务逻辑。 是时候跟“钱”握手言和了。 本集重点: 02:10 金钱观如何影响“好学生”的人生 05:52 把钱当作“空气”是一种最好的状态 14:29 人生变得有钱的关键点 19:43 不要等到有媒体谈论的时候才行动 21:37 在大学里也能提升自己的“金钱观” 30:24 放弃自己不想要的,这很简单也很难 35:50 我是个不愿意负债的人 40:06 金钱羞耻症的诱因与治疗 43:45 给自己定价的几个方法 46:20 不谈钱,这是对手的谈判技巧 48:57 咨询顾问也难以帮客户做好决策 52:33 老板们如何养成“吸金体质” 欲望职场,以人为本。一切都藏在你的身体里。职场人类学,帮组织与个体发掘生长动力。欢迎成为嘉宾。WX:izhaowenyuan
- 在英国学会的职场政治:谈判妥协、酒桌客情与甲方管理
英国政治剧变,时隔14年后,工党再次执政。打工人们的生活会迎来什么样的变化?本期《职场人类学》,我们从这个话题切入,高开低走,聊着聊着就变成了: 我们该如何看待职场政治?英国的职场社交(酒桌)上什么样的人受欢迎?如何处理甲方乙方关系?如何用“钱”来管理甲方? 嘉宾Xixi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学习比较政治学,获得硕士学位后回国工作两年,之后又去往英国工作安家,加入一家全球知名的以拥有庞大freelancer网络为特色的数字营销公司,在这家公司工作了6年,目前担任Strategy Director职位。 英国人可谓是政治老手,在英国职场,Xixi得到的最大体会是,“谈判与妥协”是职场政治的关键。真正强大的职场老手,善于听和理解对方要什么,而不是硬拗“霸总人设”。 其实,职场政治的背后还是公司治理的问题。人类发明政治,就是为了不再依靠暴力撕扯来协调利益。人性永恒,但人性也可以被塑造,个人与组织需要向前进化,而不是沉溺于过去的宫斗戏码。 00:51 工党并没有那么高的支持率 04:02 同事之间不谈政治 11:09 妥协和谈判:以管理甲方为例 19:34 很“要”的客户,要付出更多的钱 28:30 设立Client Partner职位能帮自己人维权吗? 32:40 谈判最重要技巧是“听懂对方的话” 48:33 客情关系的关键,是帮客户做职业提升 51:01 丰富的人生体验与有趣的爱好,是英国酒桌的利器 57:38 线下办公正在回归,但年轻一代已经回去不了 欲望职场,以人为本。一切都藏在你的身体里。职场人类学,帮组织与个体发掘生长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