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圈持续了数年的“田野”热潮中,本期“生滚粥”邀请到何伊宁和冯启迪两位嘉宾,交流自己在艺术研究领域以及人类学研究领域中,对“田野”及其差异化的历史背景、方法论和实践语境的思考。在这段一个小时左右的轻松对谈中,可以识别出艺术从业者与人类学研究者,对于“田野”概念和研究伦理的不同立场与看法,比如说伊宁认为云游、壮游、采风也是一种田野,迪迪则始终强调研究者的身份,进入田野的方式、时长和卷入程度。
而面对研究及研究所必须的“专注力”,两位曾是A娃的在读博士,也慷慨分享了自己不乏挫折和挑战的教育和成长经历。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他们似乎都非常擅长发挥自己的优势,创造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方法。也许正如毕肖普所说的,那种高度专注的凝视者,只是殖民现代性塑造出来的理想主体,在当今的媒介技术环境中已经不复存在。而艺术与研究、艺术与田野的交叉,恰恰是一个具有开放性和想象力的中间地带,我们可以在其间,“彼此借对方的一双眼睛看世界”。
嘉宾:何伊宁、冯启迪
主持:蔡影茜、谭悦
本期播客剪辑、图文编辑:韩一可、谭悦
片尾音乐:I Am Ocean - Larraji
04:05 伊宁在2018年之后转向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研究;她当下的博士研究方向是华裔艺术家回应殖民地遗产的实践
06:05 迪迪研究生阶段在广州做田野,正赶上疫情中黑人社群遭遇的例外状态危机;而他正进行的博士研究,对象是中非时尚中的假发
08:43 马林诺夫斯基奠定了人类学中“田野”的根基;只有当你成为当地人,才能去研究当地人的身份
10:00 早期的人类学家都是殖民者;当今的人类学家会更多的研究自己的文化;人类学者的人生进程也有可能成为田野的一部分
13:34 视觉人类学对摄影的反思,它是一个殖民媒介;庄学本在云贵的工作奠定了中国本土人类学的基础
14:48 疫情期间,出现了很多艺术从业人员组成的集体田野小组;在伊宁看来,云游、壮游、采风也是一种田野,迪迪则对此保留意见
16:00 研究者的身份是至关重要的;成功进入田野的瞬间,就是 “我”被彻底卷进去了;迪迪在田野中被选上为唱诗班的秘书长
17:29 拍摄者和被拍摄者之间,是否有入侵和被入侵的关系?关键在于研究者是如何进入田野的
18:50 research-based art(研究型艺术)是一种艺术和研究拼凑起来的状态吗?还是彼此借对方一双眼睛去看这个世界?
20:38 从毕肖普新作《打乱的注意力:今天我们如何观看艺术和表演》中对研究型艺术的讨论展开,注意力缺失(ADHD)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共享的症候;在当下的技术和媒介环境里,是否还存在一个高度专注的注意力主体?
23:57 ADHD作为一种艺术工作天赋;含A量很高的艺术圈
25:35 ADHD的光谱和表现其实非常多样;伊宁是一个在家长老师的支持下快乐成长起来的A娃
29:28 擅长归纳总结,却难以推理;脑子比嘴快乐很多倍;两边拉扯,阅读困难;先有结论,再找出逻辑链
35:05 不同的天赋和兴趣,造就不同的策展方法;发散的星图式策展 vs 深入的个案研究
39:04 学术圈需要多样性;人类学更包容的理论空间,为身患ADHD的研究者提供发挥特长的可能
50:05 ADHD如何能成为网红病;信息抓取式的阅读成为常态;6分钟看完一部电影和3倍速听完一本书
58:26 “作为一个社会,我们已经决定改变我们的环境太昂贵了,所以我们决定改变我们的孩子”
59:53 艺术作为一种中间状态,可以为我们带来疗愈和启发
“相地堪舆”展览幕后,广东时代美术馆工作人员和导览志愿者团队正在手绘徐晓晓《饮马长城窟行》插图。图片由何伊宁提供。
“相地堪舆”展览幕后,参展艺术家张紫璇在tm顶楼漂白胶片。图片由何伊宁提供。
何伊宁策划的“在群山、丘陵与湖泊之间”几种考察了瑞士摄影艺术家创作与田野和地理的关联。由瑞士文化基金会上海办公室委任,在2020-2021年期间分别在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深圳)、誌屋/Modern Art Base/(上海)、三影堂北京摄影艺术中心(北京)、高台当代艺术中心(乌鲁木齐)以及画英雄(杭州)展出。图片由何伊宁提供。
何伊宁,研究论文《铁路及其图像:中国视觉艺术家作品中的解殖景观》,收录于《劳特利奇摄影,表征与社会正义》,莫里茨·纽穆勒(Moritz Neumuller)编著,劳特利奇出版社,2022。图片由何伊宁提供。
何伊宁与中国港口博物馆共同发起的“港口与影像”项目第三期关注思考“口岸”作为地理、交通和文化生产的空间,在中国近现代百年历史中的变迁。图片由何伊宁提供。
《港口与影像 III — 口岸的回响》
编著:中国港口博物馆
主编:何伊宁
艺术家:陈荣辉、程新皓、刘雨佳、宋天琪、孙海霆、王翰林
2022年7月出版
赵汀阳,《历史·山水·渔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年。图片由何伊宁提供。
Katy Higgins Lee, Autism / ADHD / Giftedness Venn diagram,图片来自神经多样性治疗师Katy Higgins Lee的博客Tending Paths,2022年更新版。图片由何伊宁提供。
《资优儿童》,让娜·西奥-法金,三联书店出版,2017
《如何养育有学习障碍的孩子?》,让娜·西奥-法金,三联书店出版,2017
《太聪明所以不幸福?》,让娜·西奥-法金,三联书店出版,2015
让娜·西奥-法金这三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带领读者认识资优儿童(成人)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以及如何与自己和解与突破困境的方法。图片由何伊宁提供。
许昌的假发厂的博士田野,由冯启迪父亲拍摄,2024。图片由冯启迪提供。
荷兰埃因霍温Van Abbemuseum, 2023。图片由冯启迪提供。
冯启迪在广州美博城里的假发店卖假发, 2024。图片由冯启迪提供。
参加荷兰阿姆斯特丹The Black Archive的活动, 2023。图片由冯启迪提供。
本期嘉宾介绍:
何伊宁
策展人、研究者和写作者。关注当下的边缘文化与更广泛社会、政治之间的联系,关注艺术家的个人经验、知识来源和历史之间的关联。在伯明翰城市大学中国视觉艺术中心进行博士项目,考察当下华裔艺术家回应殖民地遗产的实践。
冯启迪
人类学学者。本科毕业论文在广州的黑人社区研究尼日利亚伊博人社群的宗教与娱乐生活,硕士毕业论文研究疫情期间非洲移民生活的“例外状态”,目前在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博士项目有关非洲时尚,以假发为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