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年的现象级网红,爆红的关键已不再是公司包装、幕后推手,而是,ta们恰好踩中了某个社会情绪点。“情绪”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这是过去两三年间的变化。
我们邀请董晨宇来录了这一期播客,盘一盘过去一年现象级网红背后的社会情绪。董晨宇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副教授,长期研究社交媒体、网红经济。
为了补充创作者视角——想知道他们会如何把握情绪——我们还邀请了另一位嘉宾,自媒体博主小岗同学。他在全网各平台累计有数百万粉丝,擅长制作击中社会情绪的短视频,譬如这样一条:“北京凌晨 请10个刚下班的人去吃海底捞”。
8月中旬,我们在北京完成了录制。我们聊到了一些过去一年曾刷屏的名字和现象——于文亮、郭有才、霸总短剧里当保姆的王妈、各地文旅……逐一拆解了这些“爆红”背后的情绪。某种意义上,它们都是我们社会镜像的切面。
不过,更值得深究的,是这面镜子整体的样子——
在董晨宇看来,伴随媒介形态变迁,从文字到短视频,我们实际上是一步一步从说理转向了一个主打情绪的时代。到现在,又进入了主打“普通人情绪”的时代——如今能引爆舆论场的,大都是明确站在普通人立场,对普通人生活和感受的表达。
这样的趋势,刺激着创作者要获得流量、生存下去,必须不断踩中情绪。“情绪来自争议,你很难获得无争议的情绪流量”,但社会情绪又极易反转,导致创作者被反噬。这样的局面之下,创作者的精神状态普遍不太好,职业也高度不稳定,随时可能塌房。
我们每一个生活在网络空间中的人也不能幸免。董晨宇觉得,网络意见气候的变化,和人们心理变化的方向恰好相反——
“大家越来越不敢表达,但同时又越来越有表达的欲望,因为大家的权利意识越来越明晰。我知道什么是属于我的,什么是我应该得到的,但另一方面,我们有很多事不敢去冒犯,因为任何的冒犯都会产生争议,任何的争议都会变成浪潮,而浪潮会把自己掀翻在地,这是一个悖论。”
最终的结果,也正是此刻的局面:
“以前严肃讨论的,现在都不严肃讨论了;以前可以轻松调侃的,现在也不敢再轻松了。”
本期嘉宾
董晨宇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社交媒体研究者
小岗同学 自媒体博主,短视频创作者,抖音、小红书、视频号、B站同名
shownotes:
01:57 算法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情绪
04:32 说理的时代过去了,短视频时代是一个情绪时代
07:27 为什么是于文亮?上一个和他表达了同种情绪的是《简爱》
09:12 为什么是郭有才?上一个和他踩中同一个点的是李安
13:14 成功秘诀:琢磨10个点,情绪上扫射
17:17 文旅又是怎么火起来的?
21:05 为什么这两年的现象级网红都是“普通人”?
24:29 社交媒体的基础设施化——“最后你不是用微信,你就活在微信中”
29:43 流量有哪四个来源?
31:30 题材决定90%的流量
33:30 MCN能教网红怎么踩中社会情绪吗?
34:57 创作者的精神状态都不太好
36:39 资本主义首先占据身体,然后是情绪,现在还要占据我们的人际关系
44:18 网红的悖论:红了就容易走到自己符号的反面,就塌房
48:57 为什么我们上网越来越谨小慎微?
51:33 现在该严肃讨论的事情不严肃讨论,该轻松的事情也不敢轻松
关于我们:如果喜欢这期节目,欢迎在小宇宙上订阅我们。也可在微信公众号关注「正面连接」,阅读相关文章。让我们一起,面对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