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文艺圈的花式「塌房」数不胜数。但是艺人失德之后,那些我们曾经深深喜爱的文艺作品,要如何看待呢?那些年我们错付的爱和信任,是彻底再见,甚至不承认「爱过」?还是看清艺术世界中道德的复杂性,依然承认它们的审美价值?
本期,我们拆解道德与审美的细微之处,在具体的文化语境中探讨风行一时的「取消文化」和「觉醒文化」。
每一个问题都没有简单或者统一的答案。在聊到曾经错爱的艺术家时,蟹和柳也暴露了各自岌岌可危的道德边界。即便如此,我们依然想发起讨论:如何划清界限?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你最心痛的「塌房」案例,以及你随后对相关作品的反应。
📚本期推荐的书籍:
《划清界限?如何对待失德艺术家的作品》 作者:[美] 埃里克·豪陶洛·马瑟斯
00:01:39 道德有光谱,不提供答案,只提供思考角度
00:03:22 明星的花式「塌房」
00:09:02 最心痛的明星「塌房」:爱有多深,恨就有多痛
00:15:42 作家「塌房」:虚构的边界何在,文学是否是巧言令色?
00:21:30 「觉醒文化」和「取消文化」是什么?
00:25:53 所谓「文化挪用」要怎么定义?
00:27:23 《划清界限》:艺术作品的道德和审美法则
00:30:40 问题一:失德,是否会影响艺术作品本身的审美价值?
00:37:02 问题二:欣赏失德艺术家的作品是错误的吗?
00:44:47 问题三:失德艺术家应该被「取消」吗?
01:01:42 问题四:喜爱的艺术家「塌房」了,我们应该怎么办?
01:08:10 衍生讨论:如何区分反讽,和对恶的宣传?
01:12:42 制片人如何看「暴君」式的导演?
01:17:38 道德两难:观看盗版算是抵制失德艺术家吗?
01:19:38 「一星运动」能惩戒失德艺术家吗?
01:22:38 以JK罗琳为例,聊聊「觉醒文化」是否矫枉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