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8-命运馈赠的完美皮囊,早已暗中标好价格:《某种物质》与《道林格雷的画像》
一针下去,她血肉迸裂,脊骨打开,后背爬出一个血淋淋的、年轻漂亮版的分身…… 分裂的是肉体,扭曲的是灵魂。「物质」注定上瘾,「完美」必定崩盘。 本期,蟹柳聊一聊戛纳电影节之后大火的身体恐怖片🎬《某种物质》,以及它的「性转版」灵感来源,奥斯卡·王尔德写于十九世纪末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两个相隔一百多年的故事,相似的叙事内核:两个自恋的人,对于青春美貌的贪婪,以及随之而来的恐怖后果…… 自恋永远伴随着自恨吗?为什么我们会对自恋上瘾?男性和女性拥有青春美貌之后,为什么是截然不同的故事走向?古老的寓言为何一再重演,在当下又有什么新的启示? 00:02:03 看得很「疼」的身体恐怖片 00:04:25 又老又丑的掌权男性,却嫌弃女明星衰老过气 00:09:26 影片设置的「七天交换律」为何注定崩盘 00:13:27 我们对另一个「我」的嫉妒和盘剥比对他人更甚 00:17:28 当极度自恋转换为极度自毁,噩梦中的怪物登上舞台 00:21:51 男性凝视、传媒帮凶,复仇的血浆平等地喷射在座的所有人 00:24:20 你以命相搏的完美和爱,转天不过是地上一滩脏污 00:26:37 「媚男」美学与恐怖片影史致敬 00:31:03 自恋始于自我厌弃,对完美的「假自体」上瘾 00:33:33 自恋者会陷入无尽的空虚-关注循环 00:35:24 当代生活导向自恋成瘾的第一个面向:社交媒体的凝视 00:39:50 当下流行的减肥药司美格鲁肽,是真实版的「某种物质」? 00:41:23 「你本来就很美」这样的说法,为什么也是有问题的? 00:47:19 「Better version of yourself」的诱惑 00:48:33 为什么女性在故事里总是「空虚」又「虚荣」? 00:51:17 影片本身是否在助长女性被凝视、被剥削的图像传播? 00:57:11 道林格雷的画像,一个19世纪版纳西索斯的故事 01:02:12 当他发现自己长得好看,就从被凝视的客体变成了欲望的主体 01:05:32 要获得原本不属于你的东西,就要付出灵魂作为代价 01:09:53 自恋,让「美」成为枷锁和暴行
- 037-女性觉醒后,两性新脚本怎么写?《好东西》治愈了我看《再见爱人》气出的结节
邵艺辉的《好东西》,在拍一种很新的当代都市喜剧。这部电影轻盈,灵气四溢,又处处和女性的现实遭遇发生激荡和共鸣,让蟹和柳看后惊喜不已。荧幕上女性角色之间互相当「妈」的美好友谊,也成功治愈了我们心中被「爹味男」造成的创伤。 本期播客,在安利影片的同时,我们也拷问自己在「觉醒时代」下的两性价值观:「女权男」是男性理解女性道路上的进步还是倒退?Situationship中,是谁先爱谁就输了吗?遇到「回避型渣男」怎么应对? 蟹说邵艺辉有潜力成为「中国的Greta Gerwig」(《芭比》导演),却锐评本片「有佳句,无佳章」。柳尽管哭了大半部影片,也认为片中女主遇到的困境是个伪命题。请在评论区尽情拍砖:我们从鸡蛋里挑的骨头有道理吗? 00:01:35 好字拆开是「女子」,her story对应history 00:04:40 为什么「结扎」能让部分男性破防啊? 00:06:25 女性之间互相当「妈」、彼此支持的情感 00:14:01 《再见爱人》里的麦琳是失衡的「妈」?「妈」是照护者还是控制者 00:18:22 女性互相当妈,男性互相当爹 00:19:20 当「妈」也是一个彼此筛选的机制,关系中没有哪一方是无责的 00:21:36 你想当登上舞台的人,还是在台下鼓掌的人? 00:25:36 「总要有人对你道歉」:原生家庭的创伤,可以被自己选择的家人治愈吗? 00:28:20 到底是谁在要求女性「既要、又要、还要」? 00:31:22 什么是两性关系新脚本,以及它带来的困惑和摸索 00:33:22 女强男弱,男性如何自处 00:35:52 一起做家务是爱,性同意也是爱 00:37:13 Situationship,一种很当代的恋爱关系 00:41:34 做梦也没想到,会在国产片的大荧幕上看「女权男」雄竞 00:42:56 表面女权内心普信的男人,是理解女性道路上的进步还是倒退? 00:45:45 爱情的推拉游戏里,爱的更多的一方是输家吗?「恋爱脑」有什么错? 00:52:35 遇到胡医生这种「回避型渣男」,足以拿捏年轻时的柳 00:59:02 我们爱邵艺辉,但还是想吐槽…… 01:15:56 觉醒后的女性怎么面对自己?先站上台试试再说 01:17:23 反套路、反成功学的叙事,是chill又温柔的减压 01:18:30 理想消亡之后,依然面向未来
- 036-思想验证区域 | 政治观念截然相反的人,能在一起吗?
美国大选前夜,蟹和柳聊一聊近日大火的政治主题韩国综艺《思想验证区域》。在一个实验性的微型社会里,持有两极观点的人们如何共同生活?面对社会和政治的敏感问题,面对「不良分子」的威胁,他们会如何反应,又会激发出怎样的火花? 在精妙的游戏规则限制之下,熟知《老大哥》等生存综艺的柳,期待选手们「撕得更响一点」,而蟹却在为看不清选手面具后具体的人而苦恼。随着美国大选结果尘埃落定,这档综艺也成为当下愈加分裂的政治图景的一个乌托邦式的缩影。 无论「左」还是「右」,「女权」还是「平权」,「传统」还是「开放」,持有完全不同政治观点的人,还能共同打造一个和谐共享的社会吗?小到个体层面,这样的人彼此间能进入亲密关系吗? 00:01:33 豆瓣9.6的综艺神作,12个政治观点极端不同的人生存挑战 00:04:17 韩国已经是男女平权的社会了吗?政治光谱测试的现实指涉 00:06:39 分配、劳动、财税、移民、犯罪……最小化模拟现实政治 00:13:41 「我真有一头牛」:蟹和柳的政治倾向 00:18:04 令人眼前一亮的女性领袖与她所引发的争议;女性要想服众是否会更难? 00:23:04 「君子朋而不党」,女性互助vs政治家的策略 00:29:58 节目中最死硬的几个直男,柳却都不讨厌 00:33:26 利己抑或利他,和一个人的财富水平有关系吗? 00:36:22 韩综的勾心斗角还是过分体面了,没有激发人性之恶 00:41:30 人的行动是依据政治理念上的「道义」,还是结果导向的「利益」? 00:47:28 「知行合一」是可能的吗? 00:53:35 政见不合的人能在一起吗?蟹和柳给出了相反的答案 00:59:02 如果不能和伴侣讨论杨笠,对亲密关系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 01:02:25 爱具体的人,还是抽象的理念? 01:07:18 看完节目对人性还有信心吗? 思想验证区域中的倾向测试地址:https://thecommunity.co.kr/home 大家可以使用sider等AI扩展工具将题目翻译为中文/英文。
- 035-文身、辞职、「抛夫弃子」:东亚女性叛逆的一生
逐渐觉醒「我是谁」的蟹,和躺平接纳「妈妈的期待」的柳,本期来聊一聊东亚女性的中年叛逆:如此生活三十年,怎么突然就产生了「出走的决心」? 好学生如我们,仍然抽烟、喝酒、文身。从青春期的一身反骨,到二十多岁时辞职、弃学,如今人到中年,我们仍屡屡产生叛逆的冲动。为什么电影《出走的决心》能引起广泛的社会共鸣?东亚女儿和东亚妈妈们,拼尽全力想要反抗的究竟是什么?我们向往的是出走后的自由人生,还是作为形式的叛逆本身? 叛逆的母亲,出走的娜拉。大厦崩塌后,「延宕的梦想」该走向何方? 00:00:41 垮掉的80、90后,长大后纷纷中年叛逆 00:01:52 为什么东亚女性的叛逆往往「抛夫弃子」 00:04:34 人类学视角下的文身企图,柳的文身竟然是融入集体的尝试 00:08:18 你永远不知道一个乖乖女耳机里在听什么歇斯底里的音乐 00:15:51 「无因的反叛」还是「做自己」,东亚乖女的叛逆该怎么理解 00:20:08 生活中那些细微的叛逆,是柳夺回掌控感的努力 00:26:26 自我需求长期被压抑的蟹,通过叛逆来撕裂「假自体」 00:33:32 所谓「融入不了社会」的叛逆,只是无法满足某些预期而已 00:35:37 为了抵抗掀桌的冲动,只能拒绝加入饭局 00:38:12 「出走」其实是女性的「弑父」叙事 00:42:11 《出走的决心》的双线叙事和女主角延宕的梦想 00:45:04 无限奉献的母亲到底「图什么」?为什么经济基础决定家庭地位是虚伪的压榨 00:52:21 电影版丈夫改的更「温和」了,蟹柳却觉得这样更好 00:54:14 只会说漂亮话的女婿「错」得很隐蔽 00:57:10 母亲出走后,女儿要继承家庭照护的责任吗?如何斩断创伤性依恋的母女传承 01:08:03 开车是特别能给人带来主体性的一个动作 01:10:31 娜拉出走后的戏码,总是缺乏想象力 01:14:33 出走的导火索,有时小到只是为了辣椒自由、抹茶冰激凌自由 01:17:08 男性出走总是会开启伟大冒险,而女性的出走故事往往空间局促
- 034-让「爹味男」闭嘴,像娘们一样去战斗!打破语言背后的父权结构
为什么中文里,骂人的字几乎都是女字旁?为什么「先生」是女性的尊称?为什么女性领导者的声音会被认为不是太尖利,就是太温柔? 本期蟹和柳来聊聊语言中的厌女症。语言并不是中性的,而是父权制的产物,日常语言中,处处存在着性别偏见,强化着已有的性别刻板印象。与此同时,女性也以一词一句为战场,突破语言背后的父权结构,争夺对语言的主导权。 结合📚阿曼达·蒙特尔的《语言恶女:女性如何夺回语言》以及🎬纪录片《我听起来gay吗?》,我们来探究作语言作为一种社会建构,如何反映并影响我们的身份认同,以及在语言的战场上,强韧的女性反击力量是如何发生的? 00:01:38 Holy clit, 太「蒂」了! 00:04:09 语言是父权制的产物,处处存在性别偏见 00:06:00 羞辱女性就称她为荡妇,羞辱男性就称他为女性 00:08:43 bitch和ho怎么成了一种女性之间的亲密称呼 00:12:14 偏见在语言中的表现:默认男性是普世人类 00:16:39 用中性词来消除偏见:they/them和TA 00:20:20 「即兴演奏会」式的女性交谈 00:23:06 教女性说话,是赋能吗? 00:31:53 叫异性同事「亲爱的」,算语言性骚扰吗? 00:35:01 女性声音的双重束缚 00:37:12 骂人能避开母亲的问候吗? 00:42:27 「女导演」这类称呼是赋能还是偏见? 00:46:44 「楠丁格尔」这个案例为何激起公愤 00:52:05 做播客后,听别的播客会在脑海中帮他们剪口癖 00:55:05 「丽」「芙」这类词是专属于女性的译名吗 01:01:35 「让我来教教你」?请您闭嘴 01:04:02 建议取消称呼女性为「先生」 01:09:55 语言的使用加上这么多限制,还能不能说话了? 01:12:03 Do I Sound Gay? 语言如何塑造和改造自我认知 01:19:05 为什么想要听起来成功自信,就要学白直男的腔调 01:23:54 在通讯录的世界,更像女性也会被贬低
- 033-跑龄半年报名「魔鬼赛道」,新手跑者的马拉松攻略
「我报了一个半马。」8月的某一天,柳对蟹说。 半年时间,柳突然从一个从来不跑步的人,进化成了一个参加崇礼半程马拉松并成功完赛(而且成绩还不错)的人。转变如此猝不及防,用柳的话说,「每年都要整个活儿,今年就是马拉松。」 真的有这么简单吗?跑步最痛苦的竟然不是累到一边哀嚎一边跑,而是摆脱运动中的好学生心态?Keep奖牌、运动装备和完赛后的朋友圈,竟然是这些支撑柳跑完全程? 半途而废也没什么,抱着这样的心态开始跑步吧! 00:00:36 有「魔鬼赛道」之称的崇礼马拉松 00:02:52 从不爱到坚持,转变是如何发生的? 00:08:12 怎么也没想到,柳开始跑步的契机竟然是…… 00:10:36 长跑是一种日常生活的逃避? 00:12:53 keep花里胡哨的奖牌是真能激励人啊 00:13:56 在北京的「中央公园」跑一跑,尸体暖暖的 00:17:34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你就开始跑步了 00:19:40 自律让柳更自由了……吗? 00:26:27 再跑一公里就能发朋友圈了! 00:30:18 不小心报了「魔鬼赛道」 00:34:06 比赛当天超级冷,柳穿着无袖上衣和短裤参赛 00:38:22 新手跑马,偷感很重 00:41:24 「撞墙」是啥,累得赛道上大声哀嚎 00:45:42 给普通人的跑马经验分享 00:50:08 跑完了,还是要面对生活中的空虚感 00:51:58 好学生的成绩和乐趣几乎是相反的 00:59:41 如果有一天我对成绩有了要求,那是最痛苦的事
- 032-怀孕之后,我在一周之内经历了人生过山车
*本节目不提供任何医学/人生建议,大家如果有身体不适还请进遵医嘱 一个丁克发现自己怀孕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往往在遇到艰难选择的时候,才能测出自己的真心。而女性对于自己身体的选择,只要出自本人意愿,就不算错误。 这一路上,我补上了人生中缺掉的生理卫生课数节,学习了医院挂号方法论,成功晋级时间管理大师,也收获了来自亲友的无数支持与爱❤️现在回想起来,仍然会为自己的幸运感到不可思议。 PS. 柳已经满血复活,并且成功跑完崇礼半马。 01:23 从这里进入正题 03:45 发现房间里的大象 06:13 柳的第一反应:算时间、排日程 09:23 老友记诚不我欺 & 物理学不存在了 11:34 疯狂安排,是恐惧失控的应激反应 13:27 医院Day1:检查流程让时间线完全崩溃 20:18 在柳看来,妈妈的知情是一个天大的事情 23:45 中英文信息对冲:外国女的能做到,我也可以 31:02 对象告诉妈妈之后…… 36:11 医院Day2:夜晚急诊室,老天也帮我一把 40:58 医院Day3:生化还是流产,关乎14天假期 47:32 重建情绪:不能既要又要,仍感怅然若失 59:16 关于孩子和丁克的选择 1:03:17 为什么我们想要控制身体,却无法爱身体 1:11:28 上天安排还是自我选择,小径分岔的花园
- 031-有限游戏无限游戏,都要小心PUA的把戏
「妈妈,人生是旷野……」 打开社交软件,你肯定也刷到过这句话。裸辞、旅居、换赛道;去乡野,去海边,去有风的地方……那些令人艳羡的风景,看似自由无边的生活,文案都在不遗余力地宣讲这样一个概念: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抛弃「有限游戏」,追求「无限游戏」,才是人生的真谛。 但是,真的如此吗?太多人把「无限游戏」以及与之相近的概念当作一种收割用户的韭菜刀,一个便捷地成为人生导师的法宝。本期节目,蟹和柳细读《有限和无限的游戏》这本书,分析一个哲学概念为什么红遍全网,又是如何成为成功学的帮凶。 旷野上的人生,真的比轨道上的人生更自由、更自洽、更快乐吗? 📚本期推荐的书籍:《有限与无限的游戏》 作者:[美] 詹姆斯·卡斯 🎬本期推荐的电影:《心灵游戏》(Mind Game, 2004)导演:[日] 汤浅政明 00:00:55 衡水张同学的「轨道」故事 00:06:59 学霸网红俞同学的「旷野」故事 00:11:00 在「有限游戏」与「无限游戏」的概念中理解两种人生 00:14:01 两种游戏的八大不同与本质差异 00:22:28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这本书的启示 00:26:54 人生是否是「升级打怪」? 00:30:21 旷野里,到处都是韭菜刀 00:31:14 游戏人生所需的基础资本 00:33:00 如果找不到spark,要怎么过当下的人生 00:35:46 旷野真的比轨道幸福吗? 00:37:56 社会有一层必然性的面纱 00:39:29 「无限游戏」概念走红背后的社会原因 00:42:39 为什么要警惕网红概念成功学化的倾向 00:46:20 结构化的性别不平等造成女性被「割韭菜」的现状 00:51:39 我们为什么需要人生导师 00:54:12 警惕「导师」话术的PUA骗局 00:58:36 张同学和俞同学的故事,换一种讲法 01:00:00 《心灵游戏》:生而为人,能否挣脱必然性的枷锁 01:05:24 「我出生了」:非因果的绝对起点 01:09:05 孙悟空能逃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吗?
- 030-划清界限:喜欢的明星“塌房”了,作品该打一星吗?
近年来,文艺圈的花式「塌房」数不胜数。但是艺人失德之后,那些我们曾经深深喜爱的文艺作品,要如何看待呢?那些年我们错付的爱和信任,是彻底再见,甚至不承认「爱过」?还是看清艺术世界中道德的复杂性,依然承认它们的审美价值? 本期,我们拆解道德与审美的细微之处,在具体的文化语境中探讨风行一时的「取消文化」和「觉醒文化」。 每一个问题都没有简单或者统一的答案。在聊到曾经错爱的艺术家时,蟹和柳也暴露了各自岌岌可危的道德边界。即便如此,我们依然想发起讨论:如何划清界限?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你最心痛的「塌房」案例,以及你随后对相关作品的反应。 📚本期推荐的书籍: 《划清界限?如何对待失德艺术家的作品》 作者:[美] 埃里克·豪陶洛·马瑟斯 00:01:39 道德有光谱,不提供答案,只提供思考角度 00:03:22 明星的花式「塌房」 00:09:02 最心痛的明星「塌房」:爱有多深,恨就有多痛 00:15:42 作家「塌房」:虚构的边界何在,文学是否是巧言令色? 00:21:30 「觉醒文化」和「取消文化」是什么? 00:25:53 所谓「文化挪用」要怎么定义? 00:27:23 《划清界限》:艺术作品的道德和审美法则 00:30:40 问题一:失德,是否会影响艺术作品本身的审美价值? 00:37:02 问题二:欣赏失德艺术家的作品是错误的吗? 00:44:47 问题三:失德艺术家应该被「取消」吗? 01:01:42 问题四:喜爱的艺术家「塌房」了,我们应该怎么办? 01:08:10 衍生讨论:如何区分反讽,和对恶的宣传? 01:12:42 制片人如何看「暴君」式的导演? 01:17:38 道德两难:观看盗版算是抵制失德艺术家吗? 01:19:38 「一星运动」能惩戒失德艺术家吗? 01:22:38 以JK罗琳为例,聊聊「觉醒文化」是否矫枉过正
- 029-失败者的奥运会:金牌固然可贵,人生却无败局
在这个被「成功学」淹没的世界,今天我们不关注赢家,而从败局中寻找启示,聊聊那些在奥运会上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或者带给我们启迪的「失败者」们。 比奖牌更强大的,是面对失败的勇气。有人历尽千辛万苦却功亏一篑;有人忠于内心,宁愿不要金牌;有人功败垂成,却名垂千古;有人专攻「吊车尾哲学」,参与即是快乐…… 你看,即使是奥运会选手,也各有各的失败。你我的人生故事也不应该由一时的失败来定义。哪次「失败」让你最意难平,又是如何走出来的?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 📺本期推荐的影视:《败局启示录》Losers (2019) 导演:Mickey Duzyj 00:01:16 开始关注奥运会上的业余选手和中老年选手 00:02:48 土耳其射击大叔、卡档的撑杆跳选手,他们都没拿金牌 00:05:47 失败是对体制的反思,史诗级失败也要看运气 00:07:18 「摔跤吧爸爸」原型,只因100克之差止步赛场 00:18:24 奥运会历史上最「成功」、最硬核的失败者 00:28:15 巴黎赛场最有胜负欲的失败者,丢了到手的金牌后悔吗? 00:36:08 钻奥运会bug的选手竟是不内耗的大女主 00:43:06 背着香蕉骑了一路,公路车赛场上唯一被记住的失败者 00:51:35 差点在奥运赛场上淹死的游泳选手 00:56:47 奥运会上值得尊敬的「业余」选手 00:50:08 比金牌更强大的是不惧怕失败的勇气 01:01:05 《败局启示录》:八个竞技体育中的失败故事 01:02:36 成功故事大多相似,失败者却个个精彩 01:05:25 一个社会光谈论成功是不够的,失败比成功能学到更多 01:06:07 一个英国最末流小球队,荒诞又励志的保级故事 01:13:35 黑人少女挑战花样滑冰体制,输了比赛、赢了人生 01:25:16 「奖牌是肤浅的」,别让它限制你的人生
- 028-「你醒啦?现在是2008年的夏天」
时值2024年巴黎奥运会, 蟹和柳回忆起了四个奥运周期以前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 那一年,柳在看27岁的费德勒在奥运赛场上挥洒汗水,蟹在用手机短信谈一场18岁的恋爱; 那一年,高考结束后的天空是那么蓝,我们一起去拍一组大头贴,再去报刊亭买一本《足球周刊》…… 我的千禧年,我的2008。像上世纪一样遥远,又像昨夜的梦一样清晰生动。 让我们一起坐上时间的高速列车,从2024年安全撤离。北京奥运那一年,你在做什么?千禧年,你印象最深的回忆是什么? 🎬本期推荐的电影:《从21世纪安全撤离》(2024)导演:李阳 00:01:32 刘翔和姆巴佩同框,怀旧记忆被勾起 00:02:39 “北京欢迎你”:北京奥运会的记忆瞬间 00:05:54 那些撼动2008的巨星 00:09:57 今天是2008年普通的一天,您正在收看的是社会新闻板块 00:11:15 2008年的流行语,根本念不出口 00:12:54 普通的千禧辣妹,普通地炸个街 00:18:47 海藻长发棉布裙,银镯少女帆布鞋 00:21:05 2008年吃什么,怎么出行,攒多久钱能买房 00:26:25 千禧年手机品牌大赏 00:31:12 没事逛逛小商品批发市场,拍个大头贴 00:33:08 你不知道什么是打口碟?太out了! 00:35:26 文艺少女在2008都去哪儿玩 00:37:53 没事逛逛BBS,灌水顶帖抢沙发 00:44:14 蟹搬来两斤旧杂志,一起翻开2008年的阅读生活 00:44:53 c罗还是小小罗,冠希哥风光无两,郭敬明暂露头角,乔治马丁已开始拖稿… 00:54:35 ”普通作家“余华的千禧年轶事 00:56:56 ”小众乐队”coldplay,“乡村小天后”Taylor Swift 01:00:55 千禧年的亚洲娱,Who's number one? 01:02:22 2008,我们到底在怀念什么 01:07:06 那些穿越时空击中我们的瞬间 01:09:34《从21世纪安全撤离》:好看,但中二;迷影,但厌女
- 027-乡下人的悲歌:了解万斯的故事,你就知道特朗普为何当选了
J.D.万斯,一个来自美国「铁锈带」小镇破碎家庭的80后青年,18岁以后的人生一路开挂。 18岁加入美国海军陆战队服役,退役后获得公立大学双学位。接着考入耶鲁法学院,38岁当选为俄亥俄州联邦参议员,今年7月,更是在特朗普受枪击后立即被任命为其副总统人选,联手迎战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 看似鲜衣怒马、前程似锦,但回看这本于2016年出版的J.D.万斯自传《乡下人的悲歌》,却能读出成功背后贯穿其整个童年的、由家庭和社会境遇带来的深刻影响,以及由底层阿巴拉契亚山民所共有的无力感与失败感。随着工业经济的衰退,他中的很多人落入「白垃圾」的境地,深深被毒品、酗酒、家庭暴力所困,也构成了特朗普的坚实选民基础。 纵然万斯和特朗普的政治理念与蟹和柳相异,我们还是对他从失败感与童年阴影中挣脱出来的努力而感到敬佩。于是我们决定从怀乡情结与家族史的角度精读万斯的这本书,从一个侧面来观察美国政治与2024总统大选。本期节目,我们还聊到了柳的家乡工业小镇、三线建设与贾樟柯的纪录片,一起聆听大时代下个人经验与集体记忆的回声。 📚本期推荐的书籍: 《乡下人的悲歌》作者:[美] J.D.万斯 🎬本期推荐的影视: 《成瘾剂量》(2021) 《二十四城记》(2008)导演:贾樟柯 00:01:50 2024年美国大选的几个关键事件 00:05:13 铁锈带,摇摆州与阿拉巴契亚山脉的乡巴佬 00:08:49 J.D.万斯人生经历概览 00:10:03 万斯与硅谷大佬彼得·蒂尔和「虎妈」蔡美儿的关系 00:12:09 新自由主义与社会达尔文 00:13:50「墙头草」争议与复杂的政治风向 00:17:04 特朗普为什么要选万斯当副手,以及随之而来的风险 00:19:17 《乡下人的悲歌》:万斯的家族史和成长史 00:19:48 钢铁工业城市衰败,只有「白垃圾」留下 00:21:14 酗酒的祖父,彪悍的祖母 00:23:04 母亲的故事:在感情中流离,在毒瘾中挣扎 00:25:07 从烂泥中翻身崛起的成功学故事 00:28:20 一些让人叹为观止、汗毛直立的场景描写 00:30:18 如何在比较视角下理解万斯笔下的「贫穷」 00:32:10 锈带经济的悲歌、阶级流动与文化疏离 00:37:05 在全球化时代「被插队」的愤怒感与「习得性无助」 00:40:14 被遮蔽的女性处境和种族歧视 00:48:43 对家庭价值观、社会福利、外来移民的态度 00:53:27 模范族裔、内卷女王、虎妈战歌、精英文化 00:57:18 产业迁移中的身份焦虑,柳成长的工业小镇 01:02:39 口述史的意义和政治风险 01:05:21 《成瘾剂量》:像万斯母亲一样的美国普通人为何成为瘾君子 01:09:00 《二十四城记》:三线军工厂的诗意怀旧之歌
- 026-反思「服美役」:女性如何逃离以美为名的牢笼
「美不再是纯粹的审美问题,而是一种执念、一种疾病、一种无法达成的神话。」 美让我们为希望而陶醉,美让我们从别人渴求的目光中找到认可;美也让我们焦虑,让我们痛苦,让我们在青春时光中不断地付出大量时间和金钱,却在时光流逝后一无所获。 对美的追求,对女性来说意味着什么?如何清醒认知女性外貌美的本质,从而反抗「服美役」,获得主体性?——这样做,又会有什么样的代价和后果? 本期播客,对于女性话题观点不尽相同的蟹和柳,想要进行一次坦诚的正面交锋:找到我们对于外貌美的启蒙认知,分享那些反复入坑、反复折腾的不堪往事,以及近年来观念与行动上的变化。 今天,你还在「服美役」吗?你和外貌美有什么「相爱相杀」的故事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加入我们的讨论。 📚本期推荐的书籍: 《服美役:美是如何奴役和消费女性的》;作者: [意]毛拉·甘奇塔诺 🎬本期提到的电影: 《窈窕淑女》(1964)《公主日记》(2001)《穿普拉达的女王》(2006)《魅影缝匠》(2017) 00:01:28 当两位女性主播决定直面分歧,大胆探讨女性主义话题 00:03:11 广告先告诉你什么是脂肪,再指出你的错误并提供「救赎」 00:05:37 外貌带来的夸赞和认可,从幼儿园起就让我欲罢不能 00:11:51 个子很高的蟹为什么执念高跟鞋,以致于脚上常年伤痕累累 00:15:36 走过漫长的弯路才找到「战痘」的正确方式 00:20:29 痛苦经验换来的领悟:轻松比美更难得 00:20:42 爱美且喜欢打扮又如何?外貌是我身份认同的延伸 00:25:04 服美役:美是如何奴役和消费女性的 00:26:10 崇拜美神是一则现代神话,一种宗教 00:28:47 摄影术让美的影像大规模流行,广告则劝人购买「赎罪券」 00:32:27 「纯欲风」体现了女性对于被渴望的渴望 00:36:38 服美役的后果:资源都花在改善外貌上,错过真正的提升 00:38:08 一个东西如果只要求女性而非男性,就是一个骗局 00:38:48 「做自己」其实也是一种操纵女性的隐形话术 00:41:34 找到生活的意义是关键:美的神话总会渗入缺乏意义的地方 00:45:46 所谓的「为自己而美」真的存在吗? 00:49:05 从外貌美中获得的自尊、自信、快感是否真实? 00:52:29 在现有权力结构下,择偶阶段的服美役是否有其合理性? 00:56:47 无论是否服美役都会被攻击,女性怎么这么难啊 01:02:27 如果一个社会让男人也服美役,就更公平了吗? 01:05:37 如何在脱离消费主义的前提下实现自我照护? 01:08:12 奥黛丽·赫本也无法掩盖这部影片在女性视角下的恶劣 01:11:02 「丑女大改造」这类电影里,女性只是洋娃娃或餐后甜点 01:17:55 爱情发生和改造成功的情节转折,同样经不起推敲 01:22:43 所谓「霸道总裁虐恋」,未免也太厌女了! 01:25:56 爱情是女人脆弱不堪的武器,结婚是绝望也是唯一的出路
- 025-中年人的孤独,是与自己把酒言欢
本期节目,蟹和柳来聊一聊「孤独感」这个话题。 成年人「孤独十级」的极致体验是什么感受?如果说「关系中的残缺胜过孤独中的完美」,那为什么我们最孤独的时刻往往不是孤身一人,而是在亲密关系之中?孤独与智性生活、死亡焦虑有什么关联?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一如眼泪消失在雨中。 孤独,如何定义我们自身存在的价值? 📚本期推荐的书籍: 《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孤独篇》作者:武志红 《5%的改变》作者:李松蔚 🎬本期推荐的电影: 《银翼杀手2049》(2017)导演:[加] 丹尼斯·维伦纽瓦 00:01:05 孤独是一座花园,其中只有一棵树 00:01:46 孤独的十级体验,你经历过几级? 00:03:48 独自搬家导致差点分手,千万不要找一个每周工作100小时的伴侣 00:10:36 来自柳对象的亲口吐槽:孤身一人躺在病房,玻璃渣子在菊部挤来挤去…… 00:15:36 成年后的孤独也是一种令人向往的状态 00:18:06 一个人旅行变身「旅行青蛙」,多希望和你分享 00:20:46 欢乐的人群唯独把我排除在外 00:21:46 亲密关系中的疏远和冷漠最让我感觉孤独 00:25:09 和世界断联的时候,「相册」app真好玩 00:26:21 和「FOMO」说拜拜 00:30:11 内心深处还是一个想要把房门紧紧关上的青少年 00:32:26 想象一种与世隔绝的精神生活 00:35:35 艾米丽·狄金森式的离群索居,真的孤独吗? 00:39:56 切断现实联系,遁入网络世界,这也是一种孤独吗? 00:43:39 女性点入虎扑论坛,仿佛误入男子澡堂… 00:44:10 《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关系中的残缺胜过孤独中的完美 00:46:35 一个人的自我是在关系的碰撞中形成的 00:51:28 对「关系」的理解,不妨更宽广一些 00:52:29 《5%的改变》:问题的「去问题化」 00:53:40 从孤独城堡向外看,「幸亏我没出去,不然……」 00:57:21 《银翼杀手》:一部关于孤独的科幻「神片」 01:02:15 自我封闭、缺乏自我认同的主角,无法和他人深度联结 01:06:15 突破「天选之子」的窠臼,「仿冒者综合征」令人怜惜 01:09:31 一个人的孤独消解在宏大的孤独中 01:11:49 所有这些时刻终将消失在时光中,一如眼泪消失在雨中
- 024-一批评就碎掉?玻璃心如何从负反馈中汲取正能量
「一批评就碎掉,又羞又愤又难过,一定要摆烂三小时。」 「我都已经这么自责了,为什么还是不放过我?」 你也是这样吗?面对批评,似乎是敏感型人无法跨越的一道坎。很多在工作、生活中的痛苦,都来自领导、同事、亲友的「负反馈」,然而我们总是很难从情绪上、行动上对这些批评进行妥善处理…… 我们为什么无法面对批评?面对批评的情绪化反应,背后的心理机制是怎样的呢?如何调整情绪,妥善应对,甚至从批评中汲取能量呢?欢迎大家从本期节目中寻找答案,并留言告诉我们你面对批评的感受。 📚本期推荐的书籍: 《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 作者:武志红 🎬本期推荐的电影: 《律政俏佳人》(2001)导演:[美] 罗伯特·路克蒂克 00:04:59 当众羞辱的批评让我觉得一无是处 00:07:58 东亚家长的「比较式批评」最难接受 00:08:51 被批评后一瞬间的心理活动:万箭齐发 00:14:10 愤怒、委屈、羞愧、自责…… 00:17:07 玻璃心成因探究 00:23:47 越在意别人的赞扬,也就越在意别人的批评 00:28:41 高情商回复还是沉默不语,哪种回应更妥当 00:32:49 心理层面如何应对批评 00:39:55 毕竟还是错了,积极善后才是硬道理 00:40:47《律政俏佳人》是小妞电影,也是自信大女主教科书 00:45:45 「三明治法则」能让批评变得容易接受 00:49:12 有话直接说、好好说、早点说 00:52:22 《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自恋的四个层次 00:55:34 不接受批评和失败,可能是「巨婴」的表现 01:00:02 「如果你一直是正确的,可能真相是你从未真正活过。」 01:02:46 将真实的自我展示在世界上,你才有机会去成熟 01:07:10 真正的大女主是了解自己的价值,并有强烈的配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