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芳香是十分迷恋的。
香气可以代表敬意、虔诚与正直的品德,比如香草美人、书香门第、含英咀华;从夏天的茉莉、秋天的桂花、童年暑假的六神香水,还有独特的茶香,香气都成为中国人 DNA 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中国,香曾无处不在,从采香、植香、制香、贩香,到用香、进香、品香、咏香,香渗透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第44期,我们邀请思锦为我们做了线香入门的简单讲解:vol.44 线香入门,从辨别天然香和化学香开始 。这一期我们想从中国人和香的关系出发,系统从远古、汉代、唐代、宋代、明清五个阶段出发,聊聊不同时期的中国人是怎样用香的。
主播|安然 静茜 嘉宾|思锦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以下内容:
02:14 第一阶段:远古时期,中国传统香文化的起源,从祭祀到日用的演变,以本土草本为主
06:54 香气养性理念的诞生
07:51第二阶段:汉代,开启了中国香文化的第一个高峰,异域木质香料引入
08:46张骞严选,鸡舌香是汉武帝的口香糖还是“毒药”
13:51丝绸之路背后的香料革命,博山炉的诞生与熏香方式的转变
17:09:第三阶段:唐代,大国的强盛与制香技术的成熟
20:46 皇家出行,龙脑香相伴:唐代香文化的奢侈与仪式感
22:22 和香理念的出现,究竟什么是高级感的香?
24:00《撒马尔罕的金桃》一书中对唐代用香场景的描写
26:18 中西方用香的差异,宫廷气味审美的定型,中国香文化审美对日本的影响
30:34 《韩熙载夜宴图》中的阴谋与消失的香
35:06 金桂月下:和韩熙载不同,思锦的桂花想要表达秋天的丰收与甜蜜
43:49 第四阶段:宋代,精致的香气审美,香进入市民生活
45:55 从《西园雅集》看宋代文人用香
51:45 从《清明上河图》看宋代市民用香
55:20 龙团凤饼居然也加了香料,香助茶味还是茶有真香?
60:50《香乘》中对香茶配料的记载,下料太足了
63:20 品鉴一款受宋代熏茶工艺启发而作的“相见欢”熏香云南白茶。
69:41 唐宋两朝香气审美的差异:从大气富贵到精致细分
71:43 第五阶段:明清用香,四大名香的定型,小冰期的寒冷与线香的大量使用
76:06 《红楼梦》中的用香场景:盛大家宴用香、日常用香、香药同源
背景知识补充:
远古时期
香气不仅芬芳怡人,祛秽至洁,香气还可养性
香文化历史,根据目前掌握的考古资料来看,最早可以追溯到6000多年前,那时的人们就开始用香祭祀,辽西的红山文化、杭州郊区的良渚文化遗址中都留下了很多燎祭时焚烧柴木、香材、香草的香器具陶熏炉。到了夏商周时期,祭祀除了燃烧柴木和牲畜祭祀之外,祭祀宗庙要先行灌礼。再到后来的先秦时期,人们开始熏香、沐香汤、佩香囊、插香草的方式用在生活里了。先秦时期主要的香料有,本土植物香草和香木,古人认为香气不仅芬芳怡人,还能祛秽至洁的作用,对养生有很高的价值,逐渐形成了“香气养性”这个中国香文化的核心理念。
汉代
中国香文化的第一个高峰
到了秦汉,随着政治、文化、国力、外交的全面发展,熏香风气以王公贵族为代表上层社会开始流行。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将域外的沉香、青木香、苏合香、乳香、鸡舌香等流入中原。域外的香材进来后,改变了我们的熏香方式,树脂类的香材,很难直接点燃,不能明火直接燃烧,所以就出现了新的熏香方式。
图: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鎏金银竹节铜熏炉。
这一时期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大一统的背景之下,香文化的繁荣。丝绸之路的开通,西域香料的出现,为了配合西域香料,出现了新的熏香方式。
唐代
制香技术的成熟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香熏球,设计非常精妙,中间的重力原理,不管你怎么摇动,它始终保持平衡。史书记载,杨贵妃十分钟爱这种精巧的香囊。
这代表了唐代工艺制品的极高工艺,体现了那个时期用香已经进入了精细化、系统化的阶段,用香已经成为唐代礼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很多政务场所都需要设炉熏香。
美国著名的汉学家和语言学家薛爱华写过一本《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这本书是研究唐代的世界文化交流和文明引进,书中对唐代香文化的描写切入,描述唐代香文化的样貌。
“唐代上层社会的男男女女都生活在香云缭绕的环境之中,他们身上散发着香味,浴缸中加了香料,而衣服上则挂着香囊。庭院住宅内,幽香扑鼻;公堂衙门里,芳香袭人;至于庙宇寺观,就更加是香烟袅袅、香气弥漫的所在了。尤其是道教佛教传说也和香料不无关系。在这如梦如幻的世界中,总弥漫着一种令人心醉神迷的蒙蒙香气,它被当作精神食粮,具有升华和净化的作用,从而赋予人生超凡脱俗的意义,使感官享受美感得以扩展。”
南唐的韩熙载是个特别会享受的人,他痴迷于使焚香与自己庭院中的花香自然而然的融合起来,并且总结了『五宜说』:对花焚香,有风味相和,其妙不可言者:木犀(桂花)宜龙脑;酴醾(蔷薇)宜沉水;兰宜四绝;含笑宜麝;薝葡宜檀。
图:《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古人将香的境界带入品花的性格之中,按不同的花材的香味与形色配燃不同的香料。这种搭配已然超过了耳目的所谓高级感官,而诉之于嗅觉之美,称之为“香赏”也可。也是在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金桂月下:秋天的丰收与甜蜜
配料: 高原金桂、沉香、 白檀、 乳香 等
如果说三万朵鲜花成就一支香显得夸张,但远不止于此。每批香需用当季鲜桂花和制好的香粉存放在罐中,让香粉三天内吸收桂花的香气。然后再换新鲜的花朵,反复五次,历时半月余(花期也结束了),最后把少量晒好的金桂加入到香之中。这里没有取巧,遵循古法,只为寻求自然的香气。
韩熙载用桂花配龙脑,是用龙脑的清凉去化解桂花的甜腻。“金桂月下”的研发中,思锦选用沉香、白檀和乳香来与桂花搭配。这支香,是要把八月的甜美储存起来,但不能显得俗气,香里透出沉香的润,檀香的醇,木樨(桂花)的甜,留住秋天的美。不同的时代,对香品有不同的追求的背后,或许也是品香之人心境的变化。
宋代
精致的香气审美
宋人有四雅:焚香、点茶、插花、挂画。如果穿越回古代,宋代是很多人的首选。
《西园雅集图》(局部)
宋代的茶,最著名的就是龙团凤饼,大家都知道宋徽宗赵佶写了《大观茶论》: “龙团凤饼,名冠天下”,龙团凤饼和香的关系,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择之必精,濯之必洁,蒸之必香,火之必良”。宋代赵汝砺《北苑别录》记载,当年北苑入贡团茶的制作, 共有七道规范而严苛的采造工序,即采茶、拣茶、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非常的费时费力。
熏香茶法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茶文化和香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熏香茶法正是产生于这一时期,此法是将茶叶与不同香料相融合,以丰富茶的香气和口感。
相见欢·天然香茶
《相见欢》精选云南古树白茶为茶底,将天然的香料沉香、檀香、玫瑰、乳香等香材按照不同比例配伍,熏入云南古树白茶,遵循古法,无化学添加。经过熏制不仅为茶增添了香气,也赋予了茶汤更丰富的口味,口感更具层次和深度。
有一种说法叫唐人活得大气富贵,宋人活得精致细分,从香品气味审美的角度来看,亦是如此。
明清时期
四大名香的定型、小冰期与线香的大量使用
1、四大名香的定型:沉香、檀香、龙涎香、麝香
2小冰期与线香的大量使用
。气候的变化对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明末天气寒冷,自然灾害频仍,瘟疫横行。有一种说法:被冻死的大明王朝。焚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室内和身体温暖起来,寒冷的天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的线香的使用和流行。
3、红楼梦里面的用香场景
盛大家宴用香
第53回,荣国府元宵开夜宴场景中,多种用香形式并存,既有炉瓶三事,香炉中焚着御赐百合宫香,另外地上火盆内还焚着松柏香、百合草,既可取暖又能醒神。
日常用香
第18回和第71回,元妃两次赐给贾母“沉香拐拄一根,伽楠念珠一串”,沉香自古名贵,伽楠更是上好沉香的代名词;
第28回,元妃赐宝玉和宝钗端午节礼“红麝香珠”,用多种香料和中药调和做成,外裹朱砂,色泽如丹霞;
第37回,众姐妹在秋爽斋结海棠诗社,作诗前点了一支“梦甜香”用以计时,如香烬未成便要受罚;
第86回,黛玉同宝玉说抚琴,要“……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气血和平,才能与神合灵,与道合妙……”;
香药同源:
第34回,宝玉挨打后想喝酸梅汤,袭人认为酸梅汤收敛,不利于身体恢复,后从王夫人处得了进上的“玫瑰清露”、“木樨清露”,宝玉吃后果觉香妙非常。功效上玫瑰理气止痛,木樨即桂花可消炎化瘀,正好适合此时的宝玉;
第7回,宝钗因有热毒要服用“冷香丸”,配方中提到的白牡丹花蕊、白荷花蕊、白芙蓉花蕊和白梅花蕊既是药材也是香材,其功效都可以在医书中查到,配伍后清热解毒,凉血止咳,正好治疗“热毒”。
中秋特别呈现|金桂月下+相见欢
金桂月下的清甜,与相见欢的细腻相互映衬,清润柔和。
用一支香,一杯茶捕捉秋天的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