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还记得上一次看音乐剧是什么时候呢?如果最近没有看过音乐剧,是否还记得《雪绒花》、《Memory》这些耳熟能详的音乐剧歌曲?本期节目我们将聚焦,全球最具有影响力的线下演出IP,百老汇。看看百老汇这个音乐剧的代名词,是如何发展成举世闻名的剧院片区,又是如何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成熟的表演形式?同时,我们也会探讨作为一种文化艺术,百老汇是如何保持创作,在商业上长盛不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又需要什么样的表演文化类IP?请听本期播客。
00:22 停更这段时间我们做了什么?
06:11 地理上的“百老汇”
10:55 百老汇是音乐剧的代名词
16:04 音乐剧的要素和细分
21:15 看百老汇我们获得了什么?
25:26 相爱相杀的好莱坞与百老汇
29:41 从百老汇走出来的“演员”职业细分
33:33 百老汇如何维持长久的生命力?
37:25 以“创作者”为核心的内容孵化组织
42:07 看百老汇也是特色的旅游体验
45:11 和时代站在一起,使得百老汇经久不衰
49:51 百老汇作为IP的外延发展
52:08 国内有哪些全民性的表演文化IP?
|本期亮点|
什么是百老汇?
百老汇首先是地理概念,即Broadway,是一条贯穿纽约的大道,也具体指时代广场周围的剧场区(Theater District)。百老汇也是音乐剧的代名词,是用音乐和歌曲,配合舞蹈,来推动剧情发展的舞台剧,常见的分类包括叙事型音乐剧、概念音乐剧和点唱机音乐剧
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
百老汇所代表的音乐剧是一种独特的综合艺术形式,也是源自大众的通俗艺术。从最早的以娱乐为主的形式,在经历了20年代的自由发展和40年代黄金时代后,演变成近现代以剧情为主导的音乐剧形式。
相爱相杀的百老汇与好莱坞
作为一个美国文化输出的窗口,百老汇虽然在票房规模上远不及好莱坞,但是为好莱坞电影输送了许多灵感、素材和人才。而好莱坞电影对百老汇的改编,让更多大众了解到优秀的作品。
百老汇如何维持长久的生命力?
百老汇本身并不是一个单一实体或管理机构,而是一个相对松散的平台,通过剧院、制作公司和投资者的合作,形成了一个繁荣的商业生态系统。除了商业模式之外,以“创作者”为核心的内容孵化组织,与旅游结合的文化体验,以及音乐剧本身与时代同步的发声,使得百老汇能够一直长盛不衰。
文化演出的品牌IP化
一个文化演出是否能成为IP,需要稳定的团队、有全民、更包容的内容,同时需要紧跟时代的话题,有更多除了现场演出以外的触点。有好的产品,又能不断更新迭代,找到与生活切面的连接点。表演文化IP的打造,其实与做品牌是相同的。
|延伸阅读|
纪录片-百老汇:美国音乐剧(Broadway:The American Musical)
李宜橙:美国百老汇音乐剧革新范例——谈乔纳森·拉尔森作品中的革新精神
The History of Theater on Broadway
Four Years After Shutdown, a Mixed Recovery
‘Hamilton’ Inc.: The Path to a Billion-Dollar Broadway Show
心中#1当然还是the Book of Mormon, 可以再看亿遍; Hamilton确实不错,但看之前可能需要提前做些功课,不然歌词太密集太快现场观看会很累或者跟不上; MJ 让人无比惊艳,有被震撼到,还愿意再去刷; Six我个人觉得一般,演员唱功都很好,但整部剧感觉像一个演唱会,时长也只有90分钟; Hadestown 特色之一就是乐队直接在舞台上,爵士风格为主,但是其实是一个悲剧。 还有个off broadway的经典是Avenue Q,但目前已经下线了。 下一部想去看的可能是哈利波特,但是一共要五个小时,还在做心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