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快到教师节了,我知道很多人下周又要在pyq发那种师恩难忘的文案。作为一个曾经限在传统框架里的优等生,我却要反其道而行之,勇敢开麦大声吐槽。不是很多自以为班儿上的挺明白的人动不动就说这个那个太幼稚,“学生思维”太明显吗?我这次就聊聊有哪些典型的“老师思维”,这些年又有多少祖国的花朵儿深受其害。其实我也是离开学校越久越觉得,恰恰是好学生更不爱学习,也越发后反劲的感觉到学校老师们有些教育方法实属毁人不倦。觉醒只是早或晚的区别,每次见老同学叙叙旧聊到过往,这种怨气就会平添几分。
第一种我感受到的“老师思维”就是老师们不分场合和时间地点,总是习惯性的对那些表现不太好的、还欠费功夫的人和事表示不满。在他们看来努力之后成功是必然的,没有实现某个目标那一定是还不够全力以赴,殊不知系统性的教育只教了我们怎么争取成功,却没有说要坦然接受平凡和失败。他们不接受有的人就是菜(客观),完美主义有些用烂了。当然,平凡和失败又怎么能划等号呢。“表达不满”的范围甚至可能扩大到新闻里明星的穿着和言辞,街上某个不相关的路人的动作和神态等等,其实都是不大点的小事,老师们却总能带着一种批判的态度和先入为主的角度去评价他们。这一过程其实暗含着“你得按我说的和想的去做”这样的观点,可能话有点难听,但这很大可能是教师这个职业做久了之后让人不知不觉萌生出的思想。
第二就是不接受或不适应社会运行的本质。许多人诟病已久,老师们自己就没怎么找过工作,老一辈都靠郭嘉分配,新时代的老师们面对的环境也相对简单,对社会的认知更多的来自“量”的积累。所谓量的积累大概也就是,我听说谁谁的家长在某某公司怎么怎么样,有些以往的学生家长所处的状态就已经是过时落伍的了,很难想象一个人通过若干微小的侧面就能拼接成一个自认为完整的体系化的社会。老师日常能接触的社会关系不过就是一个有限的范围,我是指那种强连接的。这些人类灵魂的摆渡者,说是桃李满天下但也不过是三年一循环,赶上我这种嘴硬的毕业多年的学生声称永远都不会回母校看看,这辈子下来社会关系也留不下多少。又或者其实老师们还真是并不想和大多数学生走的那么近。
再一点想说的,是我上班多年反观出来的当年老师们身上的那种理想主义。遥想我初中的时候,怎么说也算是全市首屈一指的学校了但是班里总有那么几个差生,每学期班主任都信誓旦旦要转变他们帮助他们进步,结果却总是收效甚微,所以近几年xhs总有老师说要放下助人情结 。再有就是读书人的通病了,多少有点太相信书籍的力量,老师总是推荐学生甚至家长去读哈佛家训和刘亦婷的故事,以及那些年杂志里让人笑掉大牙的假鸡汤(日本夏令营之类),呕心沥血其实起不到规训后人的作用。
其实关于老师思维,我最想说的还是最后这一点,但是有点超字数了我就少讲两句吧,直白的讲就是,您凭什么只按学习成绩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学习不好的人也会有ta独特的闪光点,换句话说,学习好算优点吗,我想也未必。这肺腑之言,来自一个好歹当年高考全省三四百名的人本色发疯的独白,你们一听一过拉倒,最后发自肺腑的,遇到过的有些老师还不错,提前送上一句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