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题名之后》:如果重读一遍大学,你会如何度过四年?

《金榜题名之后》:如果重读一遍大学,你会如何度过四年?

72分钟 ·
播放数18690
·
评论数191

为什么寒门学子即使考入了最顶尖的大学,仍然无法突破自身家庭出身的局限,仍然会在四年之后的毕业出路竞争之中败下阵来?

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游戏规则,经历了同样忙碌的四年,有的人在毕业时早早收获了N个offer,有的人却是临时抱佛脚,甚至陷入无学可上、无业可就的窘境?

为什么曾经靠近乎苦行的自律杀出重围、进入名校的寒门学子,在面对纷繁复杂、异彩纷呈的大学时,却仿佛是突然失去了自律的动力,陷入了无尽的迷失和困顿之中?

当越来越多人以“小镇做题家”“985废物”自嘲时,到底是怎样的大学体验让TA们有了这样的感受?

在毕业十年之后,当年那些“目标掌控者”是否真的如愿以偿了?而那些“直觉依赖者”又是如何走出困境的?站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上,我们应该如何反思高等教育的意义?

上述问题来自本期关于《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的节目。

作者郑雅君跟我是大学同班同学,我们还一期录过一期盲人摸象的节目,而当初之所以会有盲人摸象这个访谈计划,也是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金榜题名之后》这本书的启发,或者说是在试图与《金榜题名之后》进行某种对话。

这本书火了以后,批评的声音也不少。我总结下来,大体上批评的声音分两类:

一类是认为“不过如此”,甚至是“不值一提”,认为作者不过是讲了一个所有人都知道的故事,只是通过一些概念和细节重新包装了一个穷人家的孩子没法靠读书改变命运的故事,没什么新意。
另一类批评是认为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于投机取巧、对于选水课、卷绩点,对于大学一进去就开始找实习等等,这些功利主义行为的赞赏,因为只有这样的学生才能获得更好的出路,这是一种错误的价值倡导,甚至很多人把这本书当成了内卷指南,按照这本书上介绍的这些做法,把功利主义推到更极致的程度。

我的看法恰恰与上述两种批评的声音完全相反。我不仅认为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生态以及大学生群体社会心态,更重要的是,在我看来,这是一本勇敢者的大学生活指南,是一本即使大学毕业十年之后,仍然可以给我当下的生活很多启发和反思的书。

【时间轴】

06:23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到底是一种社会不平等的再生产机制,还是一种促进社会流动、实现公平正义的途径?大学的目标到底是让毕业生找到一个好出路,还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合格的公民,实现全人教育?

一纸名校录取通知书并不能确保将学生带入向上流动的光明前景,而仅仅是一张声称“获胜者通往此地”的游戏入场券。要在大学场域里的这场游戏中获胜,即在毕业前夕可以顺利获得高级职业的入职邀请,或是著名研究所的深造录取,学生需要掌握一整套特殊的技艺——
一套关于“合理”看待与安排大学生活的实践图式。更重要的是,这套技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优势的家庭经济文化背景所赋予的。

20:39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将“大学”比喻成“迷宫”?如果把大学比喻成一个游戏,那么大学更像一个单机版的角色扮演游戏,还是一个多人联机、高自由度的开放世界游戏?

如同一个迷宫一样,名校生活精彩得令人炫目,也令人困惑。
当寒门学子拼尽全力,带着改变命运的信念来到这里,却可能发现人的全面发展、解决社会问题和高深的学术追求才是被津津乐道的主题;当他们认为好好学习才是学生的职责,却可能一进门就迷失在形形色色的学生组织和社会活动中;当他们默认上了好大学就能有好工作,却可能发现大学的生活内容很少和就业市场发生直接的联系;当他们想象来到名校就可以摆脱应试枷锁、自由发展了,却可能最终发现这里无非是另一片地形更为复杂的赛场……
无论经历过多少茫然与困顿,到了毕业关头,学子们终究需要摊开自己手中的筹码,去某个出口处换取将学业成就转换成职业地位的资格。

33:29 第三个问题:“目标掌控模式”与“直觉依赖模式”到底有什么不同?两种“上大学”的不同模式又是如何与家庭出身联系起来的?

同样是面对地形复杂的迷宫探险,“目标掌控者”是持有迷宫的地形图入场的——他们洞察了这套游戏的规则,对各关取胜之道深谙于心,于是他们不会单单关注某一关的胜负,而是直奔自己设定的关底对决,不惜动用技巧、装备、利用游戏规则来尽可能减省在中途所要花费的精力,甚至常常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这套游戏规则本身。
而“直觉依赖者”们则从未见过迷宫的全貌——他们常常忘我地专注于每一关的竞争,没有意识到事先设定关底对决才是整个游戏的取胜之道,按部就班地走着。他们勤勤恳恳地遵循游戏规则,面对每一关的挑战都心怀忐忑或力不从心,更不知道下一关又将面临什么任务。
很明显,目标掌控者更容易早日通达关底,获得他们想要的职业;而直觉依赖者对关底对决毫无预设,哪怕前几关表现还不错,也更可能在关底手忙脚乱。

51:42 第四个问题:家庭出身真的可以决定“上大学”的方式,进而决定毕业出路么?当我们清晰地指认出“直觉依赖模式”之后,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为什么毕业十年后我依然觉得这本书值得每个人读一读?

突破障碍的第一步,就是意识到自己所经历的困境并非自身的能力或性格缺陷所引起……虽然看似是个人的体验,却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换句话说,其实身边有这些不适感的同学大有人在……不必对身处这种困境感到羞耻和自责。并且要意识到,支持像自己一样的学生度过、适应困难,是大学本来应尽的责任。
要在认知上做好突破文化障碍的准备,还需要向自己强化一个信念:我愿意跨出自己的舒适区,去挑战那些习以为常的观念和生活方式,接受那些总是不假思索就拒绝的观念和事物。因为习性总是不自知、不自觉地作用于日常生活的分分秒秒,行动者无需刻意思考和判断就自动知道该如何行动。习性作用下的实践常常是前反思性的、是倾向于维护旧有习性的。
增加社会性投入和突破单一化的社交圈子非常重要。要尽量避免总是在老乡和高中同学群体里寻求社交支持的倾向,去和更广泛的人群、特别是与自己背景不同的同学沟通交流。
最后,在即将跨越文化障碍的阶段,寒门学子可以试着去欣赏自己的原生文化,并意识到和发挥好自己的文化身份和过渡经历带来的独特优势……尽管寒门学子可能一度因自己的身份标签,比如“农村人”“贫困生”“凤凰男”“小镇做题家”等等,而感到自卑和自我厌弃,但一旦当他们趟过了文化身份扩展的河流,这些经历反而会化作一种独特的个性和优势。

【欢迎加入听友群】

在各位听友不懈地敦促下,我们终于鼓起勇气开始运营听友群了,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号:qingdaokuaima123),即“轻刀快马”全拼+123,加入听友群,和我们一起——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你们的反馈对于我们无比重要,期待与你交流!

展开Show Notes
不想听了,没有后悔药
羽_忆:但是,我的朋友,当下的每一刻都是我们这辈子最年轻的时刻。
他方丫:听完了 太难受了
熊主任
熊主任
2024.9.10
作者提出的目标导向和直觉依赖两种行为模式固然很重要 但会让人忍不住想 如果这个理论进一步传播 很大可能会像作者所担心的那样 变成功利主义的背书 那些从小没有习得社会迷宫规则的“直觉者”们 会受到外界固有的压力 和幡然醒悟却束手无策的上一代的双面夹击 陷入更迷茫的境地
并且在刚过18岁的那几年里 即便是被指出了两种行为模式中更有利的那一个 直觉者们除非拥有过人天赋 不然仍旧很难摆脱成长经历和阶层做出判断 盲目过快地做出选择 可能才是更有害的
所以如果你就是一位直觉者 不如稍微放下焦虑的心情 跌跌撞撞也会带来好的人生体验 “需要学习”并不是丢脸的事
付宇FoooYuuu
:
书写得比播客好得多,播客难免挂一漏万,为了拎出一条主线放弃了很多细节,不能准确还原作者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情感,还是推荐读书
八水:说得好,这也是我听完以后,对目标导向者产生了质疑,得去看看书里到底是咋说的
5条回复
ygria
ygria
2024.9.10
毕业七年听到播客,对于自己在某中流985混过的四年很有不堪回首之感,还记得大三大四时经常独自躺在寝室望着天花板,不知道要做什么也不知道要怎么做,别人似乎都找好了目标,而我似乎无路可走,巨大的焦虑和后悔已经压垮了我。唯一残留的经验是放过自己,单一根据成绩和就业的价值评判、社会时钟、就业市场的残酷和我当时所不了解的隐藏规则背后结构性的不平等,并不应当由当时还太年轻的自己独自承担。
青少年蜘蛛:内心得到了宽慰😭
按照播客说的,我是一个出身农村的目标掌控者,我和我的家庭对大学一无所知,但是跟着身边人一起卷绩点卷实习,后来保研,毕业时用手里的筹码换了一份还可以的工作。看起来这段教育经历似乎不算失败。可是,读书过程中的痛苦,工作以后的巨大疲倦感无意义感让我每天处在崩溃边缘,必须屏息断念,以防止某种断掉。就算某种意义上成功规划了大学生活,最后结局还是深陷痛苦。
其实我所处的环境来说,谈不上谁的家庭能提供更大的信息资源优势,而是有人的家庭太过匮乏,别人在蓄水了,你的河床还是干裂的。走在路上常感觉自己脚上带链拉着一堆破破烂烂的东西,回头看又什么都没有。可能有些时候,不是缺少规划大学生活的优势而是身处匮乏和消耗,让我们没有办法以一种轻松的态度生活,没有欲望去追求那些寻常认为理所当然的目标。
Five_i3fW:说的太对了!时常感觉自己不够洒脱,羡慕别人没有那么多顾虑,可以肆意的为自己而活
喔猫猫:你说的真的太对了,没有支持系统,就像一辆没有油的汽车,还在不停鞭挞自己跑呀跑呀跑
ibnm
ibnm
2024.9.10
53:07 作为十几年前<直觉依赖性>的大学生,听完这期非常感慨,作者采访的那几名大学生的感受也是我当时读大学时的感受,那会儿只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身边没有人有更高更全的视野来指导你,所以只能秉持着朴素的观点: 多学习总没错,持续努力总没错,也很庆幸虽然走了些弯路,但似乎结果也还<不差>。这期播客对于大学生来讲,能听懂一些就受益匪浅了,不过能有幸听到这期播客的大学生,本来可能也不会太差。
月明林下寄旧诗:人总是美化未选择的路。我是在大三结束准备考研期间读到的《金榜题名之后》,但现在想想,即便更早就了解了所谓“大学是个迷宫”,也不会有多大的改变,知道问题出在哪和有能力解决问题是两回事,获取或者探索迷宫地图的能力(书中所谓的“文化工具箱”)不是读一本书、看一个视频、听一节课就能获取的。 我从这本书中最大的收获是内心的自洽,毕竟出身“弱势阶层”,在争取和利用大学资源的游戏中的“失败”是理所当然的,不必苛责自己,真正重要的是继续朝理想的自己和理想的生活靠近。
Jacob_3kWI:深有同感,我目前刚刚上大四,也在备考,听了三遍还是不知所措,好再多了一些自洽。
宝哥_
宝哥_
2024.9.11
1:11:20 听到最后非常感动。
最近刚刚读完《我的二本学生》,在评论区的引荐下开始读《金榜题名之后》。书中劣势学生的成长经历和家庭环境让我深深共鸣,之前引以为傲的“高中之后学习自主,大学专业选择和考研全部自己决策”,到头来才发现是无可依靠。同为劣势家庭,身为家族的第一代大学生,自己跌跌撞撞走了这么多年,心疼当年的自己年幼无知,也慨叹世界的参差。
最后也非常非常佩服作者雅君同学,我相信她也曾自卑与迷茫,但是她没有止步于此,而是以自己为样本和起点,持续往前走,走出自己的文化圈层,见自己见他人见众生,给了我们所有读者一个更加宽阔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成长路径,解开内心的黑盒。
感谢up主在最后对于雅君的介绍,能有这样的同班同学也是一种幸运!
(Btw,结束的BGM《不再犹豫》非常切题,超赞!)
付宇FoooYuuu
:
谢谢你听到了最后 最后这段话其实是我最想说的
阿雅Aya
阿雅Aya
2024.9.10
55:12 意识到自己所经历的困境并非是能力或者性格缺陷所引起的,看似是个人的体验,其实有很深的社会根源,不必为这种困境感到自责和羞耻。
白辰Max
白辰Max
2024.9.10
不仅仅是上大学 其实人生不也是如此?已经没有什么确定答案,自己去积累自己的牌
Penpenguin
Penpenguin
2024.9.15
52:00 看攻略打游戏,是最稳妥也是最没意思的游戏方式
大四啦,一切不能重来,所以就放轻松,深呼吸,继续大步向前,打怪升级!记得要幸福,要健康,要知足!
小子的自留地:是的,人生三大主线∶身体健康、关系亲密、事业投入。知足常乐
唐大宁
唐大宁
2024.9.10
现在大四了,回顾大学生活简直就是一团糟,目前虽说在准备考研,但是又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让整个备考过程都很倦怠,学习热情也极低,最近秋招,投出去的大多简历也都石沉大海,不知道等到明年的现在我在干嘛,现在想想初高中时期对每次因成绩带来的喜悦或者沮丧像是笑话一样,其实感觉最对不起的还是当时那个特别骄傲的自己吧
让你散架的超猛猪猪:现在的就业情况更多是环境导致的,别都往自己身上揽别内耗
Rustin_X
Rustin_X
2024.9.13
一个地狱笑话:我在北京那所对标“南方大学”的地方读书 这本书的现实意义在变小 因为能考上来的贫困学生几乎绝迹 我们院的农村学生奖学金已经几年没发出去了hhh
茶茶_aOYW:太难了
白露子
白露子
2024.9.16
不能站在现在的高度去批判当年的自己,如果重读一遍,以当时自己的心智和阅历,可能还是会做相同的选择。现在能做的唯有专注当下,珍惜眼前人
青少年蜘蛛:赞同
HD364958t
HD364958t
2024.9.12
我一直以来都对大学末期的选择耿耿于怀。在人生关键的节点选错了路,导致了走了很长的弯路 也失去了很在意的事情。 这本书让我回忆起了当时的我对于信息不完全下做决定本身就很难,真的要学会慢慢放过自己。
付宇FoooYuuu
:
有一段话我犹豫了下还是没有放在节目里,在这里说吧。之前我曾经也挑战过雅君的研究结论,站在大学毕业这个节点上看,似乎目标掌控者们拿到了更好的结果,但这是否就是故事的全部了呢?如果站在更长的时间段来看,这样的出路分化又是否必然指向个体的幸福、意义、成就感呢?当然,提出问题总是比回答问题更容易。盲人摸象做了30期,每个人试图告诉18岁或者22岁自己的话,好像都差不多,都是告诉自己不要怕,不要怕选错,不要怕赶不上,不要怕来不及。我们显然无法妄下断言,说什么未来都会好的,说什么每个人都有光明的未来。我反倒是最喜欢ep02迪迦说的“我越来越不相信每个人的生活会因为某一个决定而发生颠覆性地改变,这个事你做了,或者你忍了,站在十年的维度上来看,可能并不会有那么大的区别,那些你3岁、13岁时候解决不了的问题,会在你30岁的时候依然困扰着你”。所以,上次跟雅君吃饭的时候,她说大学是迷宫,但也是丛林,丛林很危险,但也到处是宝藏,不管是谁,进了丛林都会错过很多,但如果经历了丛林的历练认清了自己,认清了那些在3岁、13岁时候困扰自己的问题,或许是比错过什么、得到什么更要紧的。
HD364958t:的确是这样的,大学的尝试让我逐渐理清了自己的核心需求和人格底色,也明白有些事情是改变不了的。不过,一直纠结于过去的选择,本身也是在映射对自己当下处境的满意度吧。 对我自身的情况来说,纠结的点还在于我想要做的事情(校园恋爱)大概率只能在大学这个窗口期完成,而最终因为主观客观的疫情异地而功亏一篑。尽管知道自己在浪漫化另一条路,难免会觉得实在是遗憾。
5条回复
hsshss
hsshss
2024.9.12
还没有看这本书,但听下来,觉得作者站在弱势阶层的立场上,希望他们培养强者思维,具有目标导向,像强势阶层一样有竞争力和有选择的工作生活,这对于个体尤其是“寒门子弟”的确有启示意义。但是,整个社会赢者通吃的游戏规则是合理的吗,高等教育乃至基础教育不可逆转的市场化是应该的吗……社会结构性的问题,或许不应该完全由个体的适应和改变来承担。
Mofie
Mofie
2024.9.12
十年了,高考失败的结果还在持续地追杀我
小子的自留地:或许可以试着面对他,不逃,不避
monsieurX
monsieurX
2024.9.10
13:27 如果把大学就是半职场来看待的时候,这一切都能说得通了。 但是我们依然把大学=高中的延续、高中plus来看待,什么不谙世事的象牙塔这些和实际情况毫不相关的表述。
HD418411x:其实不用太纠结于大学 对不从事本专业的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 重点本科 普通本科和大专甚至和研究生都是在同一起跑线上了 得看为人处事 抗压等软能力 而这些应该是从小就开始培养的 中国教育最大的悲哀就是很大一批学生不知道自己想干啥 从而上大学了迷茫 我身边就有10年前大专生现在在上海落户成家立业买房还能年薪五六十万的
azv147:无非是你占了学历低混得不差的便宜,十几年的积累一朝化为乌有被你说成理所当然
4条回复
对儿Q
对儿Q
2024.9.11
谢谢轻刀快马,作为一个已经毕业三年也算是社会小白的人,曾经的直觉型和目标型混合选手,这一期节目的力量在于谅解,理解就是谅解,谅解曾经自己的迷茫,为新的出发积蓄新的弹力。“趟过文化认同的河流,这些经历反而会成为自己独特的个性”
Crixus
Crixus
2024.9.13
妈的真听得想哭啊
去年初就知道这本书,但迟迟没能读下去,或许是开篇的“直觉依赖模式”直击心灵,于是逃避、于是合上这本书。
听这期轻刀快马时,又在幻想时光机,能不能让我回到过去重新做出选择,能不能让我看看未来的自己会是什么样,一种“回归忧郁症”上身。
好在听完了,即使书中指出的问题就这样切实地发生在我身上,作者的故事作者的话也让我看到了新的可能。
好啦,我也要学会珍视、反思这些经历和情绪,然后去积攒自己的筹码了。